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近三十年来中国社会心态研究演进历程与热点分析——基于CiteSpace的文献计量应用

时间:2024-08-31

胡威

(湖南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湖南 长沙 410081)

重大社会事件背后的社会心态表征及其影响因素一直是学者研究的焦点。正如乌尔里希·贝克所阐述的,现代社会进入了一个“风险社会”,无论是“灰犀牛”事件还是“黑天鹅”事件,隐藏在其背后的社会心态问题一直是现代乃至后现代所争论的重要议题。2019年底以来,新冠肺炎疫情的暴发对整个社会的心理状态产生了负面影响,社会心态趋于一种消极负面的情绪之中,也再次将社会心态研究推向了一个研究高潮。然而,多年来中国学界关于社会心态研究呈现什么样的态势、如何进行社会心态研究以及研究的主题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却鲜少进行系统性的梳理与概述。为此,文章借助科学知识图谱的方法,通过对以往关于社会心态的研究进行整体性的概述与描绘,并通过对过往社会心态研究的演进历程和研究热点议题的变化进行廓清,以揭示社会心态研究的内在知识联系,为未来社会心态研究提供参考。

1 研究设计

1.1 研究方法

美国著名科学哲学家库恩提出用“范式”说明科学发展的变化后,开始有了“科学革命”的概念。在库恩看来,科学发展是一种多阶段过程,一般经历四个时期:(1)前科学时期;(2)常规科学时期;(3)反常和危机时期;(4)科学革命时期[1]4-5。科学知识图谱正是借用了库恩的这套科学革命的哲学理论。

科学知识图谱是以知识域为对象,显示科学知识的发展进程与结构关系的一种图像[2]。科学知识图谱通过将知识可视化,利用序列化的知识谱系,把知识单元和知识群之间的网络、结构、互动和交叉等关系集中表现出来,揭示这些知识的复杂关系,并从知识的复杂关系中探索新知识的产生与孕育。

CiteSpace是目前知识图谱研究的一项重要工具,在科学知识图谱研究中扮演着重要角色。CiteSpace是应用Java语言开发的一款信息可视化软件,它主要基于共引分析理论和寻径网络算法等,对特定领域文献(集合)进行计量,以探寻出学科领域演化的关键路径及其知识拐点,并通过一系列可视化图谱的绘制来形成对学科演化潜在动力机制的分析和学科发展前沿的探测[2]。

CiteSpace不仅可以清晰地反映相关研究的核心作者与机构、发文期刊以及高频被引文献等信息,而且可以反映某一研究领域的发展脉络以及揭示该领域内的研究热点。文章关于社会心态研究的演化历程分析借助了CiteSpace软件,并利用作者共现、主题共现、机构合作等主题分析,以及聚类视图、时间线视图和时区视图等可视化视图。聚类视图包括默认视图和自动聚类标签视图,从不同角度展现出研究领域的分布情况,而时区视图和时间线视图则着重于描绘各个研究领域随时间的演变趋势和互相影响。通过主题分析与可视化视图的分析与展现,文章力图将近三十年来关于社会心态研究的演进历程清晰展示出来,廓清这一研究领域的发展历程与研究热点的演变,并通过深入分析,揭示这种主题变化的内在缘由,最终呈现出清晰的文献研究综述。

1.2 数据来源

文章选用中国知网(CNKI)作为数据基础库,所用样本数据来源于CNKI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论文。为搜集社会心态研究领域相关文献,利用CNKI高级检索工具,以“社会心态”为关键词进行检索,期刊来源类别选中CSSCI和北大核心期刊,文献检索年限设定为1978—2021年。同时,对非学术性文献剔除后,共得到有效研究论文372篇,文献的时间范围为1992—2021年,基本涵盖了这一时期该领域主流和有影响力的研究成果。

2 社会心态研究的基本特征分析

2.1 发文数量的整体趋势

通过分析检索文献的发文时间与发文趋势分布,可以较为直观地判断该领域在学术界的发展速度和受重视程度(见图1)。从总体趋势来看,社会心态研究领域论文发表数量呈现上升趋势。其中,2014年CSSCI期刊关于社会心态的发文量40篇,为历年之最,随后关于社会心态研究的CSSCI期刊文章数量相比之前大大增加并呈现波动上升趋势,可见有关社会心态的研究主题越来越受到学者们的关注。具体来看,近三十年来关于社会心态研究大体可以划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1992—2010年,这一阶段每年CSSCI期刊发文量基本不超过10篇,发文量普遍较低。第二阶段是2011年以后,这一阶段,CSSCI期刊发文量明显大幅度增加,从每年不超过10篇,到现在每年都在20篇以上。这一时期有关社会心态研究的发文量较之前有明显增加并呈快速上升趋势。

图1 社会心态研究文献发文趋势(最终统计时间截至2021年1月)

2.2 核心作者、机构与学科分析

对发文作者的知识图谱进行分析,可以清晰地看到社会心态领域的核心作用及其影响力。从图2可以看出,在搜集的1992—2021年的CSSCI期刊文献来源中,王俊秀、马向真、杨宜音的发文数量排在前三位,属于社会心态研究领域的代表人物。

图2 社会心态文献发文数量作者前10 位排名

CiteSpace的作者共现图还可以体现出在某一重要领域内的学术合作关系。如图3所示,在团队力量与合作方面,利用CiteSpace 软件对社会心态这一研究领域的作者进行共现分析,发现其团队合作的情况相对较好。图3中连线表明作者之间的合作关系,连线数量有一定规模,而且有较为密集的网络连线,如吕小康、张慧娟、汪新建等人已经形成相对密集的研究网络。

图3 社会心态文献研究作者共现图

通过对发文作者所在机构进行分析,可以了解国内社会心态领域研究的核心机构(见图4)。可以看出,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南京大学社会学院、东南大学人文学院、天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复旦大学新闻学院、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等在社会心态研究中发文量较多。这些机构的排名跟作者的共现分布基本保持一致。如发文最多的机构是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发文量较多的王俊秀和杨宜音都属于该研究所,而发文量较多的周晓虹则以南京大学社会学院的名义发表了关于社会心态的论文。在社会心态研究中,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和南京大学社会学院以及东南大学人文学院等机构在这一研究领域中较为权威,是社会心态研究的重镇。此外,根据图4中的连线情况,可以看出,社会心态研究领域中科研机构合作力量已经出现,但并未形成密集网络,说明这种合作力量还比较薄弱,尚未形成一定规模的机构合作现象。

图4 社会心态文献研究机构共现图

2.3 发表期刊来源分析

文章通过其导出文献可视化,分析了372篇期刊样本文献的来源,并根据发刊数量选取了排名前10的期刊。如表1所示,《探索与争鸣》发表社会心态方面的论文最多,为11篇;其次是《社会学研究》,为5篇;其余期刊关于社会心态研究的论文发表数量较少。从期刊发表数量来看,社会心态研究不仅限于专业的社会学研究期刊,一些综合性期刊同样对社会心态研究持有一定的研究兴趣和偏好。从期刊主办单位来看,社会心态研究主要在上海、北京等城市,东部地区的社会科学研究对社会心态研究关注得更多。

表1 社会心态研究期刊来源分布

3 社会心态研究的演进与热点呈现

3.1 社会心态研究的演进历程

研究主题的时序变化是反映该研究领域热点变化的重要指标,单纯的社会心态研究的时间和空间分布分析难以有效反馈研究热点的变迁以及对未来研究趋势进行判断和把握。因此,利用好研究主题的时序变化过程,结合以往文献的研究内容,以现实情况为依据,可以探寻社会心态研究主题变化的内在根据,并为未来研究打下坚实基础。

文章利用CiteSpace的关键词共现时区图谱作为社会心态主题的时序变化测量工具。在图5中,每个时间对应一条纵向的时间轴,时间轴上的关键词代表在该时间内该关键词首次出现,节点的大小表示该关键词出现频率的高低,连线代表共现。

图5 社会心态文献关键词共现图谱的时区

文章将社会心态的研究主题阶段变化初步划分成四个阶段,分别为1992—2006年、2007—2011年、2012—2016年和2017年至今(见表2)。

表2 我国社会心态研究的主题变化

3.1.1 第一阶段:1992—2006年

(1)主题词:社会存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城乡居民、社会态度。

(2)特点:这一阶段的社会心态研究主题主要是市场经济建设与社会心态关系的讨论。该阶段社会心态特点是紧密与市场经济转型挂钩,重点分析市场经济转型背景下的社会心态。

(3)原因:自1992年中共十四大召开以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成为重要研究议题,社会心态研究同样将市场经济条件纳入到研究视野之中。实际上,这一阶段的社会心态可以归结为:对国家未来充满信心,但是又对当前社会的不公平感到不满。如冯伯麟的研究表明,这一阶段,人们对社会风气、腐败现象的强烈不满并未影响对政府的信任和对改革的评价,显示出人们在进行社会判断时理性水平有了一定提高。人们对法制状况不满的同时,个人的法制观念有所减弱;人们对以“钱”为中心的社会价值走向不满的同时,个人的价值观却在向“物质利益”倾斜[3]。

3.1.2 第二阶段:2007—2011年

(1)主题词:社会转型、社会心理、社会信任、和谐社会。

(2)特点:关注和谐社会建设与社会心态关系,及如何通过建设好社会心态来实现和谐社会。

(3)原因:这个阶段社会心态研究崛起的原因主要是国家社会政策的需要。2006年10月,《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提出,要塑造“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4]。这一阶段,整个社会建设紧紧围绕“和谐社会”主题进行,同时,中国社会处于社会转型的重要时期,市场转型加速,市场化改革不断深化。另一方面,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市场的负面影响也逐渐显现,社会信任出现裂缝,社会信任程度降低。因此,社会心态如何配合“和谐社会建设”是这一阶段的一个重要议题,如李培林认为,针对当前社会腐败、贫富差距拉大、改革前景预期不稳定以及民粹主义出现等社会现象,要加强心理调适与价值整合,加强反腐败建设,注意社会发展中利益曲线下降群体的社会心态,尤其是加强对青少年和大学生社会心态变化的引导工作等[5]。

3.1.3 第三阶段:2012—2016年

(1)主题词: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网络舆情、思想政治教育、新媒体、社会治理、新生代农民工、医患关系、社会情绪、相对剥夺感、社会变迁。

(2)特点:中共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意识形态工作,一是紧抓高校意识形态工作,二是在全社会开展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活动。关于社会心态和大学生关系研究,王会丽等通过对网络流行语的解读来研究当前青年人的社会心态变化,指出了当前青年人社会心态失衡的主要原因是社会焦虑情绪、社会公平缺失和社会阶层固化,并提出要培育青年人“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6]。关于社会心态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关系研究,沈建波探讨了社会心态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系,认为社会心态可以通过汇聚效应、从众效应和群体极化效应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大众化影响[7]。于安龙等的研究则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大学生的社会心态建设中去分析,强调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大学生社会心态培育,破解大学生社会心态培育的宏观、中观与微观困境[8]。

(3)原因:中共十八大以来,中共中央加大改革力度,各项事业和工作取得了新的进展和突破。

3.1.4 第四阶段:2017年至今

(1)主题词:积极社会心态、疫情、心态培育、网络社会心态、新自由主义、健康社会心态、风险社会、情感治理、疫情防控、转型时期、心理健康、社会心理服务体系、积极向上。

(2)特点:这一阶段的社会心态研究更加注重社会心态的培育路径。社会心态研究的应用导向、治理导向和社会工程导向体现得愈发明显[9]。许多社会学和心理学研究学者积极响应 “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的政策引导和现实需要,将社会心态与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紧密结合,探索社会心态建设的具体实现路径。此外,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来,社会心态呈现出复杂成分和样态,针对如何有效理顺社会心态失衡等问题,不同学者提出了不同的解决路径,培育良好社会心态的具体路径成为此阶段社会心态研究的主要话题。如刘娜提出,针对不同社会阶层、群体网民的多样化、复杂化的社会心态,要加强社会心态整体与分层的优化,通过统筹媒体价值引领能力、增强个体与社会经济发展能力、夯实社会心理分层疏导能力,建立长效机制[10]。

(3)原因:中共十九大报告进一步提出“加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因此,2017年以后,社会心态研究主要围绕如何构建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进行讨论,而随着新冠肺炎疫情暴发,社会心态的研究转向了疫情期间如何加强社会心态建设。由此,可以明显感受到中国学者在社会心态研究方面与时政热点和现实问题紧密的贴合与同步,对现实社会问题的真实写照与关怀。

突变词检测是用于表征某些年份发表文献骤增的专业术语,主要是在关键词基础上进行的突变检测,它包括突变词的年代分布和突变强度两个方面,可以此来确定研究前沿及发展趋势[11]。文章通过CiteSpace的突变检测算法得到了图6中的重要关键词。图6最上面一行中,Year表示的是该数据首次出现的时间,Strength表示的是突变强度,强度越高代表短时间内该关键词出现的频次越多。Begin代表该关键词成为热点前沿的时间,End表示该关键词成为热点前沿结束的时间,中间的时间段长度代表热度。

图6 社会心态文献突变性关键词图谱

通过分析突发性词表,可以在宏观层面了解社会心态研究热点议题的演化动态。具体操作是通过对社会心态研究关键频次词的探测和计算,得到频次变化率高的高频词。在CiteSpace 中将时间切割设置为1年,利用Bursts 检测算法在Thresholds 模式下选择阈值,导出数据,得到社会心态研究突现词信息数据。突现性(Burst)表示短期内变量值的变化幅度,有利于判断和筛选关键词,而红色标记的图谱表示某一学科处在前沿领域,出现新的研究视角。通过分析突变词图谱发现,我国社会心态的研究趋势总体上分为三个阶段,分别是第一阶段(1992—2008年)、第二阶段(2009—2016年)、第三阶段(2017年至今)。

实际上,根据突发性词表结果所划分的阶段与关键词共现时区图谱的划分结果很大程度上是一致的。

综合关键词共现时区图谱和突发性词表的计量结果,可以将社会心态研究的演进历程粗略地划分为三个阶段,分别为萌芽阶段(1992—2006年)、发展阶段(2007—2016年)、成熟阶段(2017年至今)。

3.2 社会心态研究的热点议题呈现

为了进一步研究当前社会心态研究的热点议题,文章利用CiteSpace的关键词进行聚类分析,通过在软件中设置如下参数进行计算,具体如Years Per Slice = 1,Node Types = Keyword,TopN = 50,Minimum Spanning Tree,并以出现次数大于5、共现次数大于3、相似系数大于0.2为设定条件,最终绘制出1992—2021年关键词的聚类可视化图谱(见图7)。聚类结果显示,较大聚类标签分别为疫情、“三观”、大学生、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心理反应、社会转型、社会支持网络、社会突发事件。由图7的颜色深浅可以判断,疫情、社会转型、社会突发事件和心理反应是相对较早的研究内容,而大学生、社会心理服务体系、社会支持网络等则构成当前乃至未来一段时期的研究焦点。当前的社会心态的重要议题主要是探讨大学生社会心态建设、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和社会支持网络发展。实际上,这也反映出社会心态研究的两个重要趋势,一是更加注重关于社会如何加强社会心态建设的实践路径研究,二是更加关注社会心态与社会价值关系的讨论。

图7 社会心态文献关键词聚类

4 总结与探讨

通过CiteSpace软件对社会心态研究领域近三十年来的CSSCI文献进行了计量学和可视化操作分析,从整体上对社会心态研究的热点和发展脉络有了较为清晰的认识和把握,并得出以下结论。

(1)从作者和机构共现图谱的可视化结果发现,目前在社会心态研究领域中,作者的合作现象初具规模,已经形成一定的研究者合作网络;而不同科研机构仅有少数单线相连,说明尚未形成机构合作研究网络,社会心态研究方面缺乏科研机构团结力量。

(2)综合关键词共现时区图谱和突发性词表的可视化结果来看,国内关于社会心态研究大体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分别是萌芽阶段(1992—2006年)、发展阶段(2007—2016年)以及成熟阶段(2017年至今)。在萌芽阶段,社会心态研究紧紧围绕市场经济建设与社会心态两者关系的讨论展开,关注市场转型下的社会心态呈现什么样的态势以及如何培育。在发展阶段,随着“和谐社会”目标提出,社会建设中的社会心态培育与发展成为这个阶段的重要议题,“和谐社会”目标下如何加强社会心态建设是一个重点讨论的内容。在成熟阶段,中共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了社会心态建设的目标,社会心态建设有了更加明确的发展方向和根本要求,这一阶段围绕培育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体系建设的文献层出不穷。同时,新冠肺炎疫情的暴发加速了关于如何落实培育和构建积极向上社会心态的讨论与争鸣。

(3)从关键词聚类分析结果看,当前国内社会心态研究的前沿热点主要包括以下议题:一是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的社会心态问题研究,二是大学生社会心态培育问题研究,三是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问题研究,四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社会心态关系研究。这四方面构成了当前国内社会心态研究的热点议题。

以文献计量方法研究社会心态,不仅可以梳理研究的整体脉络,同时,可以从共现性分析和时区图谱分析等方法中发现现有社会心态研究的不足:

(1)定性分析研究较多,定量研究主要以描述分析为主,缺少更加深入的量化分析。

(2)研究群体多为青少年群体,对特殊群体的社会心态研究还较为缺乏。

(3)现有研究关于社会心态的核心概念内涵及外延不能准确地界定与区分,对社会心态定义存在较大争议。

(4)社会心态研究分析视角单一,缺乏交叉学科视野。

针对上述问题,文章认为未来社会心态研究应当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一是加强社会心态量化研究,将因果推断方法纳入到现有的量化研究中;二是扩大研究对象,关注特殊人群社会心态问题,完善和补充现有社会心态研究;三是统一社会心态概念,清楚界定社会心态概念的内涵与外延。

尽管文章通过CiteSpace软件将国内近三十年来关于社会心态研究的脉络以可视化方式展现出来,但这种对社会心态研究的演进历程与热点议题的探讨只是一种轮廓式的粗线条梳理,对内在的一些细小议题可能存在遗漏。文章的计量结果仅供参考与借鉴,对一些具体观点的归纳和梳理,还需要借助传统的文献阅读和整理来进行。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