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葡萄与葡萄酒工程专业实践教学问题与对策研究

时间:2024-08-31

张 波,韩舜愈,马腾臻,冯丽丹,李 敏,李爱霞

(甘肃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甘肃 兰州 730070)

作为葡萄与葡萄酒工程专业的重要组成,实践教学直接影响专业人才培养的质量.特别是在新一轮产业革命,以及国家“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实施的背景下,实践课程显得更加关键.实践教学具有工程性、实用性和应用性等特征,可使学生更加快速地适应所从事的工作岗位,强化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塑造[1].以甘肃农业大学为例,其葡萄与葡萄酒工程专业从2012年开始招生,相关的实践教学已经开展7年,涉及课程实验、科研训练、实训、实习等多个环节,涵盖文化推广、产品营销、栽培管理、酿造生产、分析检测等多项内容.虽然我们在教学工作中已取得了一定的成绩[2],但是从现有人才培养的实际效果来看还存在不少问题,严重制约着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创新教育的实施.因此,造就社会经济发展所需的高素质葡萄与葡萄酒工程人才,探索深化“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提升实践教学质量,将对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和竞争能力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

1 实践教学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葡萄与葡萄酒工程是以化学、生物学和工程学为基础,研究优质葡萄生产、葡萄酒酿造工艺、鉴赏艺术和营销理念的科学理论与应用技术的理、工、农交叉性综合学科[3].因此,其专业的综合性和实践性很强.不过随着近年来学院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现行实践教学模式暴露出的问题也愈发突出,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1 校内实践基地建设与实际工作岗位生产有较大差距

学院目前有葡萄种植园、葡萄酒小型生产线、地下酒窖和营销实训基地等实践场所,但在实习场景和实训项目的真实性方面仿真度不高,生产任务真实化、工作管理企业化的体验感不强,生产中新技术和新装备的应用相对滞后.加之实践操作通常是以班级为单位进行,造成训练人数多、空间拥挤的现象,严重影响和限制学生的参与度,较难达到提高学生能力的目的.

1.2 校企合作深入程度有限,校外生产实践效果难以保证

受限于学校经费、教学安排,以及合作企业后勤配套等问题,进行校外顶岗实训难度较大,因此大多数的校外实践主要是带领学生到生产企业进行粗略的参观.对于设备的使用操作,工序的训练模拟,主要是通过讲解和演示来完成,岗位操作技能得不到有效落实.而对于部分接受学生的企业,实际的训练安排多数是在同一岗位上的重复操作,换岗或轮岗自主性低,岗位任务与实践教学内容不能有效对接,生产与实训矛盾突出.

1.3 “双师型”教师力量薄弱,技术指导有限

目前学院生产实习的指导老师多数为专业课教师,虽然他们拥有较高的学历,但缺乏实践操作技能,实训效果较差,影响教学质量.而从企业聘请相关技术人员,虽然其拥有丰富的实践经验,但又存在理论知识、教学能力和专业积累薄弱的问题.此外,学校在“双师型”教师方面还没有明确的划分,职称待遇等激励机制缺乏.而部分教师对“双师型”的认同意识也不够,使得“双师型”教师的数量比例在学院中偏低.

1.4 实践考核方式单一,实践教学缺少完善的管理体制

学院实践评价主体多以教师评判为主,通过出勤、作业、报告等形式进行.而对于操作技能的考核,目前缺乏合理的标准.同时,由于评价方式单一,考核目标笼统,造成不能及时反映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至于实践教学过程中的有效信息反馈滞后.

此外,实践教学还缺少完善的管理体制.学院实践教学的基本模式是指导老师按教学大纲的要求,完成规定的实践内容.但在实际的运行中我们发现,实践教学管理体系涉及内容较多,既包括场地、设备的管理,也包括师资、学生和教学等方面的协调.但是目前学院尚未形成一套科学的管理制度,相关实践教材,设备操作手册,教师、学生的实习、实训制度等编写不足,使得实践教学工作的管理较为松散.

2 提升实践教学工作质量的对策和措施

为了加强实践教学在培养学生中的作用,在学院原有人才培养方案的基础上,我们对目前实践教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剖析,并通过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以及校外调研,明确了在人才培养过程中不仅要重视理论教学,还应将实践教学提高到同等重要的位置,希望通过积极调整,逐项整改,探索构建一个既有相对独立性,又与理论教学互补统一的实践教学体系.

2.1 以葡萄酒相关学科为主线,加大实践教学力度

以葡萄和葡萄酒相关知识为主线,优化理论和实践教学的内容与方法.通过课程设置安排,在加强重要专业核心课程(葡萄酒工艺学、葡萄酒品尝学、葡萄酒工程学、葡萄品种学、葡萄酒分析检测及葡萄酒质量控制等)讲授的同时,逐步扩充实践教学环节,丰富实践教学内容.通过减少验证性的课程实验内容,增加综合性、创新性练习,实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引导的设计性实验(实习)教学过程,强化实践教学力度,提高教学效果.以此使学生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掌握葡萄酒相关行业的操作技能,提高学生就业能力,熟悉基于“土地到餐桌”的全产业链过程,为日后从事相关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2.2 建立教学管理与生产管理相协调的校内实践基地

学院应结合区域发展特点和目前的发展现状,发挥自身优势,充分打造学院特色,建设具有教学、生产、职业技能培训和技术研发等功能的校内实践基地.明确产教融合的实践教学目标,坚持以能力培养为主线,“工学结合”为基础的实践模式.在强化实验、实训、实习的实践操作基础上,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创造、创业精神.通过对实践课程教学内容的规划,制订贴近真实情景的实践教学项目.根据行业专家和企业技术人员的建议更换和购置生产设备.在借鉴现代企业管理模式、工作环境和生产标准的前提下,设置训练环节和操作单元.利用文化氛围和管理模式的构建,以及生产工序流程的布置,让学生在学校感受到相对真实的工作场景,培养职业素质,塑造职业道德,更早地适应未来职业.同时,在实践中注意对工作全过程及专业领域的新技术、新工艺和新设备的涉及.通过开设相应的教学专题,对其进行讲解和理论强化,利用实操或是仿真软件进行模拟,强化动手能力.

校内实践基地还应具有职业资格培训的功能.利用学院在科研、技术和设备等方面的优势,有意识地开展岗前技能培训,根据目前葡萄酒行业的就业需求,引导学生参加品酒师、酿酒师、侍酒师等与专业相关的职业技能培训和考核,使学历教育与职业资格教育相互融合,逐步缩小与求职岗位之间的差距.此外,对学有余力的学生可积极鼓励其进行技术研发,利用本科生科研训练计划、大学生挑战杯等项目,调动其学习兴趣,提升实践教学效果,解决长期被诟病的学生知识碎片化、学校资源分割化的问题,调整学生面向产业链组织自己的知识链,从而提升其创新创造能力和职业变迁能力.

2.3 建立资源共享、互利互惠的校外实践基地

校外实践基地是对校内基地所需设备、技术、场所和缺失功能的有效补充,能有效缓解学校实践基地建设经费和空间不足的矛盾.但是在我们的调研过程中发现,由于校外企业的利益诉求,因此其在学生接收方面并不十分热情.所以,我们在校外实践基地建设方面主张“资源共享、互利互惠”的合作原则,建立利益补偿机制,提高企业参与热情.企业投入场地、设备和耗材,学院则利用专利、科技和技术,校企双方共同出资,建成集“学、训、研、产”功能为一体的校外实践基地,达到学院、企业、教师、学生多方共赢的局面.一方面企业的技术人员可到学院进行短期培训、业务攻关或是受聘于学院,作为实习、实训的导师参与学生的指导.另一方面,学院可鼓励教师积极参与企业的合作、技术升级和产品研发,解决企业在生产中的实际问题.

同时,还可积极引导政府、行业对校外实践基地进行财政倾斜,缓解校企压力.鼓励校外同行企业结成联盟,形成区域共享的实践基地运行模式,以“共建、共管、共享”的合作理念,构建符合葡萄与葡萄酒工程人才培养的技术平台.

另外,在建立校外实践基地的基础上,学院还可尝试逐步引入校企合作办学模式,全面改善人才培养方案,将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相结合.目前学院已与甘肃莫高实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甘肃祁连葡萄酒业有限责任公司等省内具有代表性的葡萄酒生产企业建立了业务合作关系,学院可根据企业生产经营的实际需要,实行专门化的“单订式”培养,为甘肃葡萄酒产业输送有效的技术人才.

2.4 建设适应专业需要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是卓越工程师培养的必然要求.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目标,培养一批具有创新能力,顺应时代经济发展的需求、动手能力强、工程能力高的工程型人才,是促进我国由工程教育大国迈向工程教育强国的重大举措[4].因此,学院应调整观念,采取引进与培养相结合的方式,加强实践课程教学的师资队伍建设.通过改革人事制度,利用兼职、柔性引进等方式从企业聘请高级技术人员,并在工资待遇、职称评定、进修培训等方面给予优惠和照顾,稳定引进人才,发挥其技术专长.同时,通过调整学院考核评价体系,纠正教师重科研、轻教学的心态,制定相关激励措施,引导专业教师将工作重心向教学工作转移,并不断完善人才补充和培养机制,鼓励其参加技能训练或是去企业见习、挂职,增长实践经验.此外,校企人员还可组建团队,开展教学研讨和教学经验交流,或是联合申报教学教改项目,通过优势互补,相互学习,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2.5 建构基于过程的实践教学评价体系

组建具有生产管理和教学经验的教学团队.根据葡萄与葡萄酒工程专业核心课程的知识、技能和职业素质目标要求,选择典型的工作任务,开发生产实践项目,编写相应的实践教材,积极派遣学生参加校外合作企业的实际生产.同时参照企业生产工艺路线,组建校内实训中心,完善布局和生产设备配置,制定生产和管理制度,按照企业组织构架,学生自行组建实训团队,以企业化的生产、组织和管理方式开展实践,并模拟企业考核方式,创建分级考核制度的过程性考核评价体系,以此贯穿认知实践、生产训练、顶岗实训和毕业实习等整个环节[5-7].

2.6 完善实践教学管理体制

学院需要对实训基地相关工作进行有效的组织与管理,通过设置实践教学中心,负责实践教学计划的制定与修订,教学质量的监控,教学活动的协调和安排等,保障实践教学的顺利运行.通过制定有效的管理制度,明确指导教师岗位职责和实训学生规范,做到教学管理有章可依.同时,建立领导负责制,严格落实教学管理制度建设,并将教学质量、教学技能和设备保障的考核结果与津贴分配挂钩,激励大家参与管理.另外,实践教学中心还应配合生产实践,自主编写《葡萄酒生产技术讲义》《葡萄酒发酵设备操作讲义》《葡萄酒产品检测讲义》等系列配套教材,方便学生学习,保证实践教学质量.

3 结语

甘肃是我国重要的酿酒葡萄产区,具有发展葡萄酒产业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特别是“一带一路”建设概念的提出,以及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的建设,甘肃的葡萄酒产业将拥有更大的发展前景.但是,甘肃的葡萄酒产业同样也面临着诸多问题,其生产技术、管理机制和服务体系建设等亟待提升与完善,这就需要大量葡萄与葡萄酒工程专业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因此,我们应结合甘肃葡萄酒行业发展的现状,发挥其自身优势,优化资源配置,通过构建合理的实践教学体系,建设具有地方特色的葡萄与葡萄酒工程专业.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