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慕课背景下高职院校公共选修课教学改革研究与对策

时间:2024-08-31

郑小斌,缪向杰,徐 曦

(宁德职业技术学院,福建 福安 355000)

慕课(MOOC)来源于英语“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也就是以互联网为依托的开放型公共课程.它可以说是当前开放教育的最新研究成果,已经取得了广大教育工作者的普遍认可[1].现今,慕课的主要教育对象为普通高等院校学生,高职院校的学生对其也持日益接受的态度.慕课理念最早于2002年出现在美国;在我国,从2013年至今,慕课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发展.以此为研究背景的高职院校公共选修课教学改革探索,是非常具有时代意义的.

1 高职院校公共选修课教育存在的问题

1.1 优质师资力量欠缺

高职院校公共选修课对于专业教师的需求量较大,但师资力量却明显不足的问题,日益影响到公共选修课的发展.我国的高职院校,公共选修课的师资力量以青年教师居多,资深教师往往无法兼顾公共选修课.然而教师的专业成长需要时间,这意味着以缺少经验的青年教师为主体的公共选修课教师队伍,不足以保障公共选修课承载的内容真正为学生所接受.

1.2 课程总量及内容不足

通常情况下,高职院校的公共选修课需要70至100门之间,理想者需要达到120门左右.可是现实情况下,由于师资力量与课程开发等方面不利因素的影响,相当一部分高职院校在公共选修课数量上无法达到上述标准.公共选修课数量的不足,势必造成学生选课时间、空间、自由度全面受限[2].比如福建省几所高职院校,便存在明显的公选课内容趋同的问题,使得选课多样性大受影响;与此同时,这种课程上的趋同问题,还间接反映出课程和课程之间的联系不紧密、系统性不强的问题.

1.3 一贯的大班授课问题

伴随高职院校学生人数的增加,很多高职院校超负荷运行,只能依靠大班授课等方式进行调整,由此造成了另外的严重问题,即处于大班授课模式之下,学生人数多,教师与学生的互动便不可能面面俱到,难以形成针对性强的个性化辅导机制,或者让课堂讨论充满生机.同时,大班授课难度大,无论是对于教师教学水平,还是对于教师课堂把握能力,都是非常严峻的考验.显而易见的是,相当一部分教师是无法应对这种考验的.

1.4 课程结构不合理

高职院校普遍缺少公选课的顶层设计,课程开设随意性较大,结构不合理,因师设课情况普遍存在.高职院校受师资、教室、设施等方面的限制,对于公选课的设置,一般是靠教师自愿申报,再由教学系部、教务处进行相关内容的审核,最后确定每学期公选课开设的课程[3].为了保证开课数量,基本上教师申请就允许开设,这种模式容易造成人走课停的问题,课程体系缺少应有的稳定性和连续性.此外,这种情况也会造成每学期所开设的公选课变动比较大,很容易造成课程类别比例不均、课程结构不合理等问题.

1.5 选课方法限制个性发展

公共选修课摆在学生面前,但是因为缺少足够的选课指导,相当一部分学生在选择选修课时,以课程名称和教师姓名为依据,对于所选择的目标课程了解不多,对于课程内容、所需要的前期准备、授课教师的专业水平等所知甚少.另外,因为高职院校学生面临毕业和就业的心理压力,所以会存在选不到课或者出于修满学分考虑而无奈选择的问题,或者随意填写,对所选的课程了解几乎为零.这是极不值得提倡的做法,比如有些学生几个朋友相约一起选同一门课,这种从众的选课方式很难称为理智的选择.

2 慕课背景对高职公共选修课教育的启发

慕课是一种形式与内容都非常新颖的教学模式与学习模式.它在课程资源方面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其规模之大、公开性特点之突出,再加上基于名校一流教师的形式,都使其更容易体现出教学的优质性,并满足学生学习方式的个性化需求.在先进网络技术支持下,其优势得到发挥,推动学生拓展知识面,使学生形成综合的知识观念;另一方面还可以借助公共选修课,促进学生的专业知识与技能变得更符合时代要求[4].总的说来,近几年广受欢迎的慕课,具有多方面优势,可以让上面所提及的教师资源匮乏、优质课程不足等问题得到缓解改善,具体则表现于下述几个方面.

2.1 质量更高

慕课课程来源于全国甚至是全世界大量优秀教师群体,是大家群策群力制作形成,很显然在质量上的保障度更高.其次,慕课在形式上的新颖性,也值得称道,它全面适应了新时期高职院校学生的学习心理需要.

2.2 形式更丰富

慕课在选课形式上,有着更高的自由度与更宽的选择面,只要条件允许,便可以在任意的时间与空间范围内操作,和名校名师进行充分的交流.再者,慕课让高职院校教学途径有了充分的拓展,避免了单一课堂教学模式给学生带来的不适感.另外,慕课学习模式在互动效果方面表现优异,学生能够随时实现自主提问,并迅速得到教师与同学的回应,让整个教学过程充满轻松愉悦之感,这些都可以说是形式更丰富的具体体现[5].

2.3 时代感更强

慕课教学模式是对信息时代的积极响应,能够让学生充分借助电脑、智能手机等工具进行便捷化学习,而教师利用慕课管理平台,则能够进一步做好教学管理工作,包括但不限于考试以及作业等方面的数字式管理,带动教学管理质量的全面提升.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高职院校慕课平台之上,教和学的交流,学和学的交流,皆以网络互动的模式进行,富于即时性特征,而大规模、大范围的人群间彼此启发,有利于学生思想的拓展.

3 慕课背景下高职院校公共选修课教学改革对策

为了全面提升教学效果,现以宁德职业技术学院情况为例,阐述慕课背景下高职院校公共选修课教学改革的对策.本校出于课程优化考虑,自2014年至今,一直在公共选修课上展现出开放在线课程的特点,并让学分互认的特点逐步显现出来,给慕课的运行提供了良好条件,如课程管理制度的建设,其中既有选课和听课的介入,也有互动讨论的促进,以及作业和考核的完善等.在该模式之下,教师的线上讲解和学生的在线学习相辅相成,并且高职学生本身也可以投入到课程安排的环节中来,成为教学的主动参与者,为课程答疑或者助教贡献自己的力量.最后,当学生通过相应的知识内容考核以后,慕课成绩和公共选修课的成绩相互认定,并在模块学分上给予支持.这样的系统化做法,不但保证学生处在更加多元开放的学习环境,同时有助院校围墙的破除,达成共享网络优质资源的目标[6].因为慕课的作用,2014年,宁德职业技术学院在继续开设传统公选课的基础上,引入了6门网络课程,学生通过教务系统网上选课,网络课程选课人数为1106人,传统公选课选课人数为809人,分别占到选课总人数的57.8%和42.2%,这是我校网络优质资源大量应用的初步尝试,在学生人文素养提升与艺术修养升华方面做出了不小的贡献.我校在试用的基础上正式引入20门网络课程,并按照实际情况每学期调整部分课程,如增开的古典音乐鉴赏、创业和发展、经典国学等课程,选择网络课程人数总体处于上升趋势.根据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的选课数据分析,选择网络课程人数达2382人,参与学习通过率达95.7%,让高职院校的文化氛围因慕课的介入而全面增强.在探讨慕课背景下高职院校公共选修课教学改革对策时,为了将教学与管理工作与之相协调,高职院校需要在已经取得成绩的基础上再接再厉,做好下述几个方面的工作.

3.1 使管理制度更完善

将慕课引入到高职院校的公共选修课以后,势必需要与之配套的制度相协调,二者同步完善才能趋于尽善尽美之境.出于尽快让学生适应慕课的考虑,使学生在网络课程的环境下游刃有余地学习,高职院校应当以强化教学管理为目标,制订更加完善的慕课公共选修课教学管理制度,在制度内容中全面涵盖选课、听课、讨论、互动、课后链接、作业提供以及系统评价、综合考核等内容[7].

3.2 使指导教师更专业

因慕课背景下的公共选修课更加强调网络式的课堂教学,因此呈现出同传统授课模式迥异之处,有些学生难以很快适应.出于逐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考虑,应当配备和本课程有关的专业教师,使之成为本选修课程的全程指导者.此外还需要给教师提出教学、管理等方面的具体要求,让指导教师明确慕课公共选修课学生指导的目标.出于方便管理的考虑,每一名选修课的指导教师均可以构建相应的QQ群或者微信群等,让学生在群中接受指导,指导教师可以利用媒介发布新通知、组织新内容的讨论,并对学生的疑问给予解答[8].

3.3 使选课方式更科学

在传统思维观念下,高职院校的公共选修课选课时,为学生罗列出课程名称,并要求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将选课任务完成,此种做法的仓促性是显而易见的.为了改变这一弊端,使学生真正选出自己所需要的恰当慕课,教师需要至少预留出一个月的时间,使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去了解目标课程,产生兴趣,再做出更加理性的选择.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