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跨文化交际中的文化障碍与译员主体性*

时间:2024-08-31

覃芳芳

(三峡大学外国语学院,湖北 宜昌 443002)

近年来,随着对口译研究的日益重视和深入,有许多专家学者对口译进行了定义。上海外国语大学的梅德明教授提出:口译是一种通过口头表达形式,将所听到(间或读到)的信息准确而又快速地由一种语言转换成另一种语言,进而达到传递与交流信息之目的的交际行为,是人类在跨文化、跨民族交往活动中所依赖的一种基本的语言交际工具[1]。北京语言大学的刘和平教授认为:口译同笔译一样,是跨语言、跨文化的交际活动,而且是不同语言社团重要的交流形式,是两种思维的转换过程[2]。维也纳大学翻译研究中心的口译专家波奇哈克指出:(口译)是一种即席的活动,为的是能促使人们跨越语言和文化的障碍进行交流[3]。上述几个来自权威口译专家的定义,尽管语言表述不同,但都表达出了口译的性质:口译是一种跨语言跨文化的交际活动,一个合格的口译员必须在语言和文化两方面架起沟通的桥梁。正如王佐良教授所说:“译者要处理的是个别单词,但是他面对的是两种不同的文化。译者必须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文化人。”[4]因此译员不仅需要具备优秀的语言能力,还应该熟知相应的文化背景知识。口译员必须要了解不同文化间存在的差异,加强跨文化意识的培养,发挥积极的主体作用,跨越文化障碍,传递不同文化领域的信息以及拥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交际双方的意图,避免文化差异所造成的隔阂误解,以确保跨文化交际的顺利完成。

一 口译活动中的跨文化障碍

口译是一种典型的跨文化交际活动。在口译实践中,“文化障碍”的出现不可避免。所谓“文化障碍”,是指在跨文化交际中,由于交际双方文化背景的不同,传统习惯以及行为、思维模式各异、文化内涵迥然而造成交谈双方的理解偏差甚至误解。文化障碍的存在能导致口译活动的某个环节甚至整个过程的失败,其产生的根源是交际双方的文化差异,具体如民族习俗、历史文化、宗教文化和地域文化等方面造成的差异。

(一)风俗文化差异

风俗文化差异指的是不同民族在日常社会生活和交际活动中所形成的不同的习俗文化,包括礼仪、习惯、喜好和禁忌在内的各自的特点。如果不充分了解不同社会习俗对语言的影响,就会产生言语交际障碍。中国人受儒家思想为核心的传统文化的影响,生性含蓄内敛,谦虚慎言,常用婉言曲语来表示谦逊,强调客气。比如中国人在发言之前往往会说:“我在这方面是个外行,准备不是特别充分,看法比较粗浅,请各位海涵。如有不当之处,请不吝赐教。”我们本民族人都知道这只是讲话人的谦虚之言,可是如果口译员直译过去,生性直率的英美国家听众就真的会以为讲话者没有作好准备,从而产生误解。又如,在请人吃饭的时候,中国人总会准备非常丰盛的食物,却常常会说:“没有什么菜,招待不周,还请担待。”如果直译过去,中国主人的谦虚会被外国人误认为是虚伪。可见,懂得中西文化习俗的差异,对于消除语言障碍非常重要。

(二)历史文化差异

历史文化差异指的是在历史发展进程中社会遗留和沉积的文化差异。汉英两种语言中有大量由于历史发展形成的习语,它们与特定的历史事件或人物有关,蕴涵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不能单从字面意义上去理解。中国历史灿烂悠久,华夏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得益于此,中国的历史成语典故数不胜数,如:完壁归赵、四面楚歌、破釜沉舟、背水一战、身在曹营心在汉、孟母三迁、东施效颦、杯弓蛇影、“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狗咬吕洞宾,不识好人心”、“说曹操、曹操到”等等,每一个历史典故和成语都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中国文化如此,西方文化亦如此。英语中也有许多习语与历史相关,如“meet one’s waterloo”,“burn one’s boat”,“keep one’s powder dry”等等。在两种语言进行交流时,会经常遇到由于历史文化差异而造成的理解和交际方面的难题。由此可见,口译员必须注重文化内涵的积累,在弄懂典故含义的基础上,采取恰当的交流、表达方法。

(三)地域文化差异

地域文化差异指的是因所处地域、自然条件和地理环境的不同而形成的不同文化,体现在不同民族对同一种现象或事物采用不同的语言形式来表达,或者对同一事物会产生不同的文化联想。汉民族生活在亚洲大陆上,人们的生活离不开土地,因此汉语语言中很多词汇与土地有关;而英国是一个岛国,航海业一直很发达,因此许多英语词汇都与海有关。例如,汉语用“土崩瓦解”形容彻底崩溃,无法收拾,而英文用“get into hot water”表示陷于困境。汉语中用“浑金如土”来形容挥霍浪费,而英语中却用“to spend money like water”。在中国,物产丰富的地方被称之为“鱼米之乡”,而英美国家,大米并非人们的主食,鱼虾也非稀有之物,所以如果将“鱼米之乡”直译成“a land with plenty of fish and rice”,会让听者不知所云。相反,英语中的表达是“a land flowing with honey and milk”。可见,在口译时,需要注意到地域文化所产生的差异,采取恰当的语言表达方式。

(四)宗教文化差异

宗教文化差异指的是由于各民族存在不同的宗教信仰、意识等而形成的不同文化。不同的宗教是不同文化的表现形式,能体现出不同的文化背景。语言作为文化的载体和组成部分,与宗教这一特殊文化形式密不可分:语言创造了宗教,宗教发展了语言。有些源于宗教文化的习语,带有浓厚的宗教文化渊源,在口译时应该特别注意。儒教、道教、佛教这三大宗教在中国民众中有着深远的影响,儒释道的精深教义与思想至今还在影响着中国人,上至国家领导人下至普通百姓,言谈之中常会引用到很多相关的成语和格言。欧美国家所使用的英语,也深深浸透着宗教文化的影响,尤其是基督教的影响,包含着纷繁的宗教文化。作为口译员,如果对两种宗教文化没有很深的了解,将会影响其对语言的深入理解,就无法准确分析和传递其中的信息。

二 口译员的主体性

与笔译一样,口译也是一种主体作用于客体的对象性活动,口译活动始终体现译员的主体作用,映射出译员的独特人格、价值取向以及历史存在等主体性因素[5]。所以,在口译过程中发挥译员主体性具有不可避免性和必要性。

(一)跨文化交际中译员主体性的存在

作为口译主体的译员,为了应对原语和译入语中存在文化差异的地方,需要发挥主体性和创造性,才能确保交际的顺畅进行和翻译目的的实现。译员在口译过程中的主体性是一种客观的存在,它始终贯穿于口译全过程。翻译是两种文化的际遇场所,其过程是两种文化的协商过程。而译者作为两种文化的中介,他的身份和文化取向不可避免地会体现在他的翻译中[6]。口译活动不仅受译员文化价值取向的影响,其自身认知与审美等主观因素也会影响其对话语的理解、处理方式和产出策略等。笔者认为在口译实践中,译员为了确保交际的顺畅和实现口译目的所发挥的主体性是可以接受的,也是不可或缺的。

(二)跨文化交际中译员主体性的表现

跨文化交际中译员的主体性表现在对原语体现文化内涵的地方进行调整、增补和解释等。译文总是指向一定的受众,因此译员在口译时需考虑到听众的文化背景和接受程度等因素,采取相应的策略进行处理。

1.增译

当原语中的信息容易产生文化障碍,直接翻译成目的语不足以使对方充分理解说话者的真实意图,甚至会产生误解的时候,译员可采取增译策略。如在翻译“济公杀富济贫”时,“济公”在中国为人们熟知,而在国外却不然。不妨将他译成“Jigoug,Robin Hood in China,robbed the rich and helped the poor”。显然,其中的增补部分使得这个译文能够清晰地让“济公”这个带有文化内涵的词为外国听众所理解。

2.减译

有时,译员需要对原语中容易产生交际障碍的信息进行删减,从而促进交流的顺利进行。比如发言之前中国人常会说“我对这方面了解不多,准备得不充分,看法很粗浅,请各位多多包涵。如有不当之处,请不吝赐教”。翻译这段话,要把容易引起误解的信息删掉,直接译成“Any suggestion is welcome”,就能够为外国听者所接受了。

3.改译

由于文化上的差异,有时原语在目的语中没有对应的表达方式,或者按字面照搬的话会引起文化冲突和误解,需要译员发挥主体性,灵活变通,进行改译。比如中国人常说“您的年级比较大,请您上座”。这句话在中国文化中很常见,因为中国人推崇尊老爱幼。但这句话不能直译,因为英美文化中很忌讳别人说自己年纪大,为了避免文化冲突,译员需要发挥主体性,将它改译成“You are the guest of honor.Please take the seat of honor”。

交际双方的根本目的是要达成交际效果的最大化,因此,译员需要发挥他们的主体性来达成交际目的。正如吕炳华所说:“翻译主体的译员要对原话进行意义阐释和语言转换,将原话的意义传达给听话人,使他听懂并做出讲话人预想中的回应或实施期望中的行动。在这一过程中译员必须发挥自己的主体性和创造性,才能确保交际的顺畅和翻译目的的实现。”[7]

[1]梅德明.中级口译教程(第2版)[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3.

[2]刘和平.口译理论与教学[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5.

[3]Pochhacker Franz.Introducing interpreting studies[M].London:Koutledge,2004.

[4]王佐良.翻译中的文化比较[A].文化与翻译[C].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3.

[5][7]吕炳华.译员主体性的体现[J].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05,(1).

[6]查明建,田雨.论译者主体性[J].中国翻译,2003,(1).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