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优化竞技体育资源配置结构的政府行为分析*

时间:2024-08-31

林长青,尤信招,邱建钰

(1.闽江学院体育教学部,福建 福州 350108;2.福建对外经济贸易职业技术学院,福建 福州 350016)

优化竞技体育资源配置结构的政府行为分析*

林长青1,尤信招1,邱建钰2

(1.闽江学院体育教学部,福建 福州 350108;2.福建对外经济贸易职业技术学院,福建 福州 350016)

运用文献资料法、比较分析法,利用相关数据分析了我国竞技体育资源配置结构的现状;阐述了政府在配置过程中发挥职能作用的必要性;从理论和实践层面为政府在优化竞技体育资源配置结构的行为提供参考.

后奥运;竞技体育资源;配置结构;政府行为

随着2008年8月24日第29届奥运会中国体育的胜利收场,全新的“后奥运时代”也拉开了帷幕.在第五届北京论坛上,国奥委会副主席、国家体育总局副局长肖天表示:“后奥运时代,中国体育应该有更大的一些改革,就是均衡发展,即提高我国竞技体育的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

回顾中国竞技体育的发展过程,不难发现合理配置竞技体育的资源是取得辉煌成绩的基础.竞技体育要进入一个均衡发展的阶段,首要考虑的条件即是资源配置,其中的配置结构正反映了竞技体育资源配置所要解决的问题.竞技体育资源配置合理与否直接影响到竞技体育的整体实力水平,优化竞技体育资源配置结构是竞技体育能否可持续性发展以适应社会需要的关键.

1 竞技体育资源结构及其配置的状况

竞技体育资源的结构包含竞技体育资源配置的内部、外部方面.竞技体育资源配置的内部结构指的是在竞技体育活动的过程中,各种现实的竞技体育资源在不同方向的使用和分配(组合)比例.竞技体育资源配置的外部结构则是指竞技体育资源在社会资源中的使用和分配比例[1].

在现实社会发展中,竞技体育资源的配置存在的比例结构是多种的,包括竞技体育人力、物力、财力资源等在其内部、不同阶段过程、不同项目、具体竞技活动过程、各地区之间的配置结构.拟从以下几个基本指标来分析竞技体育资源配置的结构形态.

1.1 竞技体育人力资源的内部存量结构

据统计资料,2008年体育系统从业人员数量达到150575人[2].2009年达到 153398 人(如表 1 所示),同比增加2823人,增加了1.9%.由此可见,自奥运会后一支门类齐全、规模相当可观、具备优良素质的体育人才队伍在逐渐形成.但是科研人员的比例偏低,所占比例仅有1%.此状况相对于我国宏伟的体育事业规模而言,科研人员偏少,阻碍了我国竞技体育事业的全面发展.

表1 2009年体育系统从业人员数及比例[2]

1.2 竞技体育资金来源结构

从图1可知,社会资金介入到竞技体育领域在范围上有了进一步的延伸,使资金来源单一(财政拨款)的局面得到了改变,虽然体育产业经营、社会赞助资金等收入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弥补财政拨款不足的状况,但我们应该清楚地认识到在比例结构方面,挖掘社会资金和市场的潜力我们还有还长的路要走.

1.3 竞技体育资源配置的区域结构

以竞技体育资源配置的区域结构为例,我国六大地区的教练员、运动员和体育场馆分布状况存在明显的差别.

图1 2009年竞技体育经费部分收入结构比例图[2]

如图2所示,华东地区在数量和比例上均处于首位;中南、东北区域紧跟其后;再与西部地区进行比较,西南地区教练员和运动员在数量上均处于倒数第二位,而很明显的是,西北地区在这三个指标上均处于末位.说明我国竟技体育资源配置在区域上存在明显的差异.

图2 六大区竞技体育资源区域配置比例分布图[2]

1.4 竞技体育资源在不同项目的投入结构

从表2的赞助收入结构可以看出,不同运动项目管理中心的赞助收入存在较大的差距,其中排在第一的足球中心的赞助收入是国家基数拨款的47倍,达到6745万元.而赞助收入最少的为武术中心,仅50万元,如此大的赞助差距在无形中必然会导致运动员收入的差距,因而不利于那些挑大梁收入低的运动项目进行后备人才的可持续培养[3].

表2 国家体育总局各运动项目管理中心赞助收入[3]

2 竞技体育资源结构调整中政府行为的必要性

西方经济学认为,市场机制通过供求关系、价格杠杆以及竞争之间的相互作用与影响,从而推动各种资源的合理流动与分配,是资源配置的理想机制.但即便如此,当其遇到市场失灵时也要依托政府进行调控调节.针对我国当前的经济时代背景,结合竞技体育自身的特性,可以说现阶段政府和市场的作用都重要,运用政府调控行为,促进竞技体育资源的优化配置更加现实.

2.1 竞技体育的“准公共产品”特性

竞技体育融入到市场经济大潮并以商品的形式进入到流通领域是社会经济的发展的结果.私有产权的范畴是指融入到市场的竞技体育.同时竞技体育根本的目的是向社会提供公共产品和进行公共服务.其具有公益性、外部性、非竞争性、非盈利性和非排他性等基本特征,决定了其产权界定应该是国有产权.

“准公共产品”的竞技体育是介于私人产品和公共产品之间的产物,既有经营性质,又应该具有一定的市场竞争性和部分的排他性功能,同时坚持公益性不变原则.那么准公共品的资源就是由政府(或国家)和私人单位通过宏观调控与市场供求来供给[4].

2.2 外部环境的局限性

2.2.1 市场失灵

融媒体在本质上就是要实现资源的整合、优势的互补,不仅要将技术形态整合起来,同时更要实现资源内容的有机统一。县级广播电视台若想实现融媒体的发展格局,就要将自身的改革作为驱动,确定受众在发展中的地位,保证传播内容的质量,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规避舍本逐末的问题。

市场机制无法导致资源有效配置的情况称为市场失灵,利润最大化是市场机制的根本目的,资本的寻利性将会使竞技体育资源的配置形成有利于追求利润的发展趋势,资源必然易于流向高利润的一方,那些缺乏市场的体育项目无利可图或获利甚小;绝大多数的职业俱乐部和职业运动员并不热衷参赛,更何况是投资竞赛前一系列体系的建立与完善所必须的巨额花费中[5].在企业和个人不愿介入这一现实下,会出现市场失灵,故而将竞技体育完全推向市场,让企业或个人成为配置的主体显然是不合理的.

2.2.2 政策缺失

从竞技体育资源的社会投资主体来看,许多民营企业存在规模小,底子薄,可供有效抵、质押的资产不多和信用水平参差不齐等问题,难以满足贷款条件,即便个人或企业对投资感兴趣,却常常因资金问题而“心有余力不足”;其次,现行的体育垄断经营体制尚未破除,政府意志往往凌驾于法律之上,要么政府垄断经营,要么国家鼓励、吸引社会投资的各项配套政策只能起杯水车薪的作用,特别是对巨额投资大型项目和基础设施的政策保障也存在固有的制度缺陷;产权关系不明,投资者面临市场和政策的双重风险[6].投资现象出现“有心的难引进;有钱的难留住”的“两难”局面,故政府扶持、保护政策更具必要性.

2.2.3 区域布局不平

由于历史等原因,我国各区域经济发展不协调,经济结构不尽合理,导致了发达地区拥有充足的竞技体育资源,而中西部经济落后,投入严重不足,出现了“中西部凹陷”之现象;目前,区域配置资源结构不合理的问题日益加剧.

3 优化竞技体育资源配置结构的政府行为

3.1 转变职能,创造环境,优化竞技体育资源配置主体的结构

在市场经济的发展与转型下,社会对竞技体育的投资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规模,但目前社会配置与经济发达的国家相比仍存在很大的差距,作为配置主体之一的企业、个人尚未充分发挥其功能.就一定程度而言,依靠民间的投资力量,构建多元化的投资主体,不但能够减轻长期以来政府投资的压力,而且也能够充分实现市场竞争带来的资源优化配置,从而满足竞技体育的发展之需[7].

3.1.1 依据市场经济发展的规律转变政府体育管理职能

如前分析,竞技体育管理职能必须得到完善,才利于社会资源的投入.竞技体育资源配置的行政机构在原有的纯事业性的管理模式下不仅不符合市场经济要求,也违背了竞技体育发展规律;政府的重心要转移到调节竞技体育发展的总体方向和结构,将主导作用体现在对整个竞技体育事业发展的控制力上,允许政府体育行政部门直接办理事关国家目标的重大体育事务,并通过制定相关的规则引导和监管由社会、市场所承办的其他体育事务活动[8].

3.1.2 改善竞技体育资源配置的外部投资环境

(1)健全竞技体育资源投资的法规体系

目前有的省市已经意识到市场参与的重要性,并出台了相关地方性的体育市场管理法规,对该地区的体育经营及竞技体育资源配置起到一定的规范作用,但在实际实施中其地方特色较浓、覆盖面较窄的问题逐渐显现出来,因此,出台明确、可操作性强的高层次体育市场管理的法律法规,改善我国体育市场管理法制体系落后的局面迫在眉睫[9].制定专项的法律法规能使管理部门明确职责、权限,规范相关方面的经济权益和责任风险,使竞技体育投资行为在发展中有法可依,依靠法律的强制性来保证各项行为的落实.

(2)制定竞技体育资源投资的配套政策条件

要实现竞技体育资源投资的主体多元化,除了上述健全市场体系外,政府还应在配置主体的引进、资源的利用等各个环节制定更加灵活、更加开放、更加务实的政策,从一定程度上树立社会对竞技体育投资的信心,以最大限度的保证投资者利益,从投资者的角度出发,为投资者“排除后顾之忧”,借此加大体育事业的投融资渠道,广开门路筹集资金.

通过建立竞技体育资源配置的运行机制,即形成权、责、利、效相统一的动力机制,公平竞争、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和按成果取酬的激励机制,高效有序的约束机制,使市场资源源源不断投向竞技体育.

3.2 优先与重点发展并重,优化竞技体育资源配置项目的结构

利润最大化是市场机制追求的根本目标,因此一些不具备商业投资价值的竞技项目就很难依靠自身力量实现进一步发展,这必然会造成资源配置在结构上的差异性.政府发挥协调作用就显得尤为重要不然,但政府的调控存在重点发展与优先发展的问题.一方面,可按照以下几个基准抉择竞技体育项目的资源配置结构重心:(1)传统优势项目.政府必须对那些市场价值低,但可以承担奥运会重任的优势项目资源给予重点配置;(2)潜力股.在若干年以后有可能成为新的金牌增长点的项目;(3)球类集体项目;(4)基础项目(田径、游泳)[10].另一方面,政府可以通过行政手段利用经济效益良好的竞技体育项目和产品征收到一定比例的收益份额,来促进市场价值有限的竞技体育项目可持续地和谐发展.

3.3 加大科技投入,优化竞技体育资源配置环节的结构

科研是运动训练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是运动队、运动员取得优异成绩的有力保证,是竞技体育发展的坚强后盾.当前我国体育界在科技创新意识上有了进一步提升,各级政府高度重视和支持体育科学的研究,但在竞赛经费和训练经费方面,仍旧存在着竞技体育科技力度不够、投入偏低等问题.据资料表明,我国对体育科研经费投入的比重从1993年开始存在逐年下降的趋势,1996年的比重不仅在90年代的6年期间为最低,而且不及体育事业费的1%(体育事业费为32.06亿元),与国家体育总局提出的要求存在很大的差距[11].提高竞技体育的发展,科技是关键,因此,推动竞技体育事业发展的重点是加大对奥运争光的科技投入,使科技与训练能够紧密相结合,切实提高科技的贡献率.

4 结束语

竞技体育资源配置的核心问题确切地说,应指竞技体育资源配置的结构,如果配置结构科学合理,各资源、内、外部资源之间形成有机统一组合,那么就能够长足地提高使用效率.当然资源配置结构的优化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它是一项长期的任务.在优化过程中,政府要结合我国当前经济转型时期特点,转变职能加强市场的调节作用,促进竞技体育资源市场主体的建设;稳定优势项目,开发潜在项目;改善科技科研投入的状况;并建立健全资源配置的法规政策,以实现“后奥运时代”竞技体育的均衡发展.

[1]邱建钰.转型期我国竞技体育资源配置及政府宏观调控[D].福州:福建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

[2]国家体育总局经济司.2008-2009年体育事业统计年鉴[M].北京:国家体育总局,2009.

[3]刘晓.关于我国体育赞助的现状及对策研究[J].山东体育科技,2003,(4):66 -68.

[4]谢氏足球观:“准公共”中超联赛必须明晰产权[DB/OL].http://sports.sohu.com/20050218/n224337771.shtml,2005 - 02-18.

[5]黄毅.社会转型期中国竞技体育市场失灵问题研究[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7,(2):21 -23.

[6]张林.社会转型期我国竞技体育投资体系的研究[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2,(2):4 -7.

[7]鲍明晓.体育市场[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4.

[8]张贵敏,曹继红,林勇虎,等.转型期我国竞技体育市场化与行政干预的若干问题研究[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9,(6):4-7.

[9]任海,王凯珍,肖淑红,等.体育资源利用的改革与体育资源配置改革的法规平台[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2,(2):1 -6.

[10]孙汉超,高雪峰,胡亦海.21世纪初期我国竞技体育发展战略几个主要问题的研究[A].体育软科学研究成果汇编[C].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2003.

[11]肖林鹏,肖玉梅.我国竞技体育科研发展现状探析[J].四川体育科学,2003,(2):3 -4.

G812.0

A

1008-4681(2012)02-0139-03

2012-01-12

林长青(1979-),男,福建莆田人,闽江学院体育教学部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体育教育训练学.

(责任编校:晴川)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