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8-31
陈惠惠
(淮阴工学院外国语学院,江苏淮安223002)
汉英交替口译流利性产出中的语块特征研究*
陈惠惠
(淮阴工学院外国语学院,江苏淮安223002)
通过整理南京大学12名MTI学生的口译语料,从语块使用的角度对语块的语法结构类型及使用频率两个方面作了细致分析,并得出相关结论与启示:在平时的教学中应该注意提醒、引导学生积累多词(3词以上,包括4词、5词、6词)语块,注意语块的搭配,注意不同类型语块的积累,多尝试名词类语块以外的其他类型语块的使用。
语块;流利性产出;使用特征;语块类型;使用频率
心理语言学和构式语法理论都认为,语块在二语的产出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1,2]。它具有较为固定的语法结构限制、稳定的搭配意义和特定的语用环境,融合了语法、语义和语境的优势,有助于言语产出的流利性和选词的地道性。近年来国外语言学界对语块现象进行了大量理论探讨及实证研究。尽管研究成果层出不穷,但至今对于语块一词的界定和类型,学术界一直没有确切统一的看法。二语流利性是第二语言教学和语言测评中常用的一个概念,但学术界同样没有取得一致看法。研究将从语块的界定和类型、二语流利性理论入手,结合国内外相关实证研究,对前期研究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评价,并提出本文研究的三个问题。
(一)二语习得中的语块研究
Widdowson(1989)早在80年代末就已经提出“学习词块比学习语法更重要”。语言知识在相当程度上是词块的知识,而语法是第二位的,本身没有生成作用,只起调整和协助的功能。许多强调词块重要性的学者 (Cowie&Howarth,1996;Howarth,1998;Lewis,1993;Nattinger & DeCarrico,1992;Pawley & Syder,1983;Weiner,1995;Wray,2000)指出了二语学习者在词块知识上的欠缺,并倡导高度重视词块的学习。
近十年来,国内学者紧随国外的语块相关理论研究并结合国内学生的实际情况,在二语语块习得方面成果显著,且主要是基于实证研究。例如笔语方面的语块研究主要包括:使用语料库方法考察了大学生英语议论文写作中的语块分布特点、常用语块的句法特征和与本族语者相比的差异[3];强调词块学习在二语习得中的重要地位[4];研究二语限时写作中的高频输出词块[5];分析词块的界定、分类与识别(马广惠,2011)等等。
(二)口语流利性研究
口语流利性的取得是二语学习的最终目标之一,而二语流利性是有效语言交际和成功习得语言所必不可少的内容。国外对口语流利性的研究已历时三十多年。学者们从概念、发展模式、解释模式、言语认知(输出)过程获得途径以及实证等方面对口语流利性进行了卓有成效的研究。
目前国内语言界关于口语流利性的研究主要有:对国内外相关理论研究的介绍和评论综述 (张文忠,1999;杨军,2004;陈平文,2008);对口语流利性发展现状分析、少量的定性和定量研究(张文忠,2000);国外单个提高口语流利性方法的实证性研究 (谬海燕,孙蓝,2006;周爱洁,2002;孟凡韶,2009),从影响口语流利程度的因素,即从学习环境、学习者自身和学习过程三大类共25个变量入手,并结合其对教学上的启示进行研究(张东昌,杨亚军,2004)。但口译方面的二语流利性问题甚少有人提出,涉及口译中二语流利性语块的研究更是空白,这也是作者立题的原因之一。本文通过研究交替传译流利性产出中的语块使用特征,旨在帮助口译学生更好地掌握语块知识,以促进其口语流利性。
笔者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以南京大学12名翻译硕士的口译语料开展研究,从语块的语法结构类型和相关使用频率两个角度,深入分析中国英语学习者交替传译流利性产出中的语块使用特征。研究结果有助于学生了解口译中语块产出的特征并进行相关语块积累,促进口译实践中的流利性产出,同时有利于口译教学。具体研究问题是:
(1)口译学生交替传译流利性产出中3-5词语块具有哪些分布特征?
(2)这些3-5词语块在语法结构上有哪些类型及相关使用频率?
(3)各类语块具有哪些使用特征?
(一)语料收集
研究语料采集自南京大学2009级翻译硕士二年级12名学生,话题为中国英语教育的交替传译语音录音。录音时间为40分钟左右,根据句子长短,以2-3句为频率进行交替传译。
受试学生中有9人从事高校教学工作,1人从事高校外事交流工作,2人从事政府部门外事工作,具有一定的口译基础,并且对教育类的文章较为熟悉,能够较为完整地进行交替传译活动。但由于中文语料中有些句式结构较复杂,长句较多,在交替传译过程中停顿、错词和漏译现象仍然存在。所有受试学生提前1小时拿到中文语料,以便熟悉口译话题,查找相关生词。受试时间选择在同传室单独录音,应该不存在外界干扰,以及焦虑、恐惧等心理因素对其语言使用的影响。
(二)语料分析
1.语块工作定义
在语料整理之前需先对语块一词做出界定,由于语块没有统一的定义,如何界定语块一直是学术界的一个难题。本文参照Paul&Nation(2011)提出的“影响多词单位计算频率的因素”的理论,与英语本族语者 David Shiedler老师(系淮阴工学院外籍教师,美国波士顿人,从事英语教育多年,有较为丰富的语言背景)共同探讨文本中出现的语块界定问题。
Paul&Nation(2011)提出一系列语块界定中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多词单位是否相邻或连续,语法是否固定,语法结构是否完整,语块内单词是否可变,语块组成词数是否有限制5个因素。
本次研究中,语块的工作定义为:从记忆中自动提取的,可实现句式架构、语法及结构可变的3-5词连续有意义的多词单位。
该定义符合下列5条原则:
(1)语块本身必须是相邻和连续的。例如:文中出现的“not only…but also”在马广惠老师的研究中,按其对词块的界定、分类与识别,该词属4词语块,但不符合本次研究的连续性原则,需剔除。
(2)语块的语法形式是非固定可以变化的。例如:文中出现的“reaching the level of”语块的语法形式是可变的,即“reach the level of”仍然可作为一个语块。
(3)语块的语法结构既可以是完整也可以是不完整的。文中出现的“one is to”的语法结构明显不完整,但因为属于反复使用的多词语言单位,在本文定义中仍然属于语块。
(4)语块内的单词是可替换的。例如:文中多次出现的“two hundred million students”语块中,“two hundred million”数字单位是可变的。
(5)本论文主要研究3-5词语块。前人研究中关于语块的分布,大多数探讨的是2-6词语块,原因是他们用于研究的可提取语料丰富,而本次研究只采集了12名学生的交替传译语音资料,无法使用语料库或计算机Wordsmith软件进行分析。同时,由于口译的及时性特征以及受试学生习惯性的表达2词语块如“that is,I think…”等,重复使用频率太高,不具研究价值。且受试学生由于自身英语水平的局限,6词语块出现的频率太低,也无法进行研究,所以本论文采用较为简单的人工提取方式,选取文中出现的3-5词高频语块进行分析,探讨其使用类型和特征。
2.分析方法
本文参考张文忠、吴旭东研究中的时间性指标、平均停顿长短对语料的流利性产出作出界定,将非流利性的停顿界定为发生于句内或句间的0.3秒及以上的间歇[6]。把所有发生在句内或句间的0.3秒及以上的间歇在文本转写中用“er…”表示。句中有停顿并发生在一个语块内部的,自动剔除。同时根据张文忠关于流利性定义中的“可接受性”,剔除文本中有明显语言错误的语块。
语料的整理主要标示出文本中出现的3-5词的所有连续性多词单位,统计语块的数量、所占字数、反复使用的分类的语块个数,同时计算出各类语块的使用频率,进行比较分析。具体整理步骤如下:
(1)把录音材料转写成文字文本,并对停顿做出处理,发生在句内或句间的0.3秒及以上的间歇在文本转写中用“er…”表示;
(2)用不同颜色在word文本中标示出所有不含“er…”的可接受的3-5词流利性语块;
(3)统计所有流利性语块的数量、所占字数和重复使用的语块个数;
(4)按语法功能分类统计语块使用的频率;
(5)总结归纳交替传译流利性产出中的语块使用特征。
(一)语块分布特点
经笔者分析研究共提取流利并正确使用的3864个3-5词语块,其中3词语块共1848个,约占研究语块总数的47.83%;4词语块共1308个,约占研究语块总数的33.85%;5词语块共708个,约占研究语块总数的18.32%。
受试学生交替传译流利性产出中的语块使用上,语块的长度与语块的数量呈反比,3词语块使用占总数的47.83%,4词占33.85%,5词占18.32%,随着语块长度增加,数量呈现迅速下降趋势。即语块数量与其成分词数之间的关系服从衰减规律,成分词数越多,对应的语块数量越少[7]。受试学生3词的使用频率相当高,约占语块总数的一半左右,这个特点基本与前人研究的限时笔语写作中学生过度使用2词、3词语块现象相一致[8]。Biber研究发现,本族语者使用3词和4词语块的标准频数分别为25/万词和20/万词,而中国学生存在过度使用3词语块的现象。
从3词语块的种类分析,可以发现存在大量重复使用相同语块的现象。同时笔者经统计发现,文中出现的许多4词、5词语块是以与主题相关的关键词为中心词的相关联想和搭配。这表示学生的记忆产出倾向于少词语块或者少词语块的添加,有时候4词或5词构成的语块比3词本身出现频率更高,更具有语块性。这与英语专业学生二语限时写作中语块叠加、重复使用的现象[9]相一致。马广惠在文中指出“中国学生大量重复使用相同语块或者语块的叠加,这是二语习得的一个共性,其原因主要是中介语水平的制约,语块丰富度不足”。同时,交替传译与普通的口语复述、会话不同,它对学生的词汇、语块运用以及语言逻辑组织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句式太长、太难,学生会不自觉地使用大脑记忆中存储最清晰的语块,并且不断重复地加以运用。
(二)语块的结构类型与使用频率
统计分析的3864个语块中,名词类语块共1644个,约占研究语块总数的42.55%;动词类语块共912个,约占研究语块总数的23.6%;介词类语块共636个,约占研究语块总数的16.46%;从句类语块264个,约占研究语块总数的6.83%;连词类语块共276个,约占研究语块总数的7.14%;其他语块132个,约占研究语块总数的3.4%。
名词类语块占语块总数的42.55%,属高频输出语块。这与前人研究中中国学生倾向于使用“主+谓”结构和名词短语表达思想的观点相一致[10]。Biber对本族语口笔语语料分析发现,本族语者主要依靠动词语块和从句语块,90%的语块含有动词,常用结构是人称代词+动词+补语的语块,构建学术语篇时才主要依靠名词或介词语块,分别占常用语块总数的30%和33%[11]。中国学生习惯性使用名词类语块,可能归因于中国学生的语言习惯,中文表达中名词类短语输出较多,反映出汉语迁移的痕迹。同时由于二语水平的制约,因而名词语块的重复使用率较高。
(三)各类语块的使用特点
为了进一步弄清楚交替传译学生口语流利性产出的语块特点,笔者重点提取了3-5词语块的语法结构特征,可分为5种典型类型,把无法归类的语块放入“其他语块类”,则共计6类,即名词类语块、动词类语块、介词类语块、从句类语块、连词类语块以及其他语块。
名词类语块:共有1644个,是6类语块中数量最多的一类,占总数的42.55%.这类语块可分为3个子类:1.名词+介词短语片段,共804个,占语块总数的20.8%,其中“NP+of”类也是名词类语块中出现频率最多的语块,有456个;2.形容词+名词短语片段,共684个,占语块总数的17.7%,其中“a/an/the+形容词+名词”类语块出现频率最多,有468个,但需要提出的是受试学生在交替传译产出中冠词的使用具有一定随意性,需结合多个文本进行研究;3.并列类名词短语片段,多包含“and”一词,出现频率较多,有156个。
动词类语块:共有912个,占总数的23.6%。动词类语块分为4个子类:1.动词+名词短语,在动词类语块中出现频率最多,有408个;2.名词+一般动词类语块,有216个;3.“be”动词类语块,有 132 个;4.“to do”短语片段,有 156个。动词类语块的突出特点是语块类型较多,be动词类,to do类,动词+名词类,it is that类等,又以3词语块居多,共有612个,占动词类语块总数的15.8%。
介词类语块:共有636个,占总数的16.46%。这类语块中,in+NP语块最多,有276个;其次还有 as,for,from,on,of…+NP等语块。其中出现最多的语块是介词固定短语类。
从句类语块:共有264个,占总数的6.83%。以that引导的从句为多,有11个。其他还有when,as,no matter how,if it is…等。
连词类语块:共有324个,占总数的8.39%。
其他类语块:把上述5类语块提取后剩余的全部归类于其他语块,主要包含形容词类、副词类的语块中没有归类到前5类的,共132个,占语块总数的3.4%。
名词类语块中,名词+介词短语片段出现频率最多,共804个,占语块总数的20.8%。其中“NP+of”类语块共456个,占语块总数的11.8%。比如文中重复出现的“中国的英语教育”一词,文中有3种翻译:English education in China,China’s English education,English education of China,共出现192次。其中“English education of China”一词就出现了144次,可见“NP+of”类语块是学生口语表达时输出频率较高的语块。同时笔者在转写音频文本时发现,受试学生在名词类语块“NP+of”单词“of”之后多数会有 0.1-0.2 秒的停顿。笔者向受试学生询问,其回答是“无意识的行为,自己没有察觉到,可能是在回忆中文”。从上文数据分析,“of”类语块是学生能够自动提取的简单的语块,所以不存在提取难度问题,原因可能是潜意识里给记忆减压、喘息的动作。但由于选取文本单一的局限,无法深入调查,需结合多个音频文本研究。
动词类语块中“be”动词类语块所占比例较少,共132个,约占语块总数的3.4%。这个现象比较奇怪,中国学生从小学开始接触英语,最早的句子就是由“there be”结构或“I am …,you are…,they are…,he/she is…”组成,但在 MTI口译学生的交替传译实践中,“be”动词类语块的输出明显低于动词+名词短语类语块和名词+一般动词类语块。究其原因笔者认为仍然是汉语语言习惯的影响和二语水平的制约。学生在高度紧张的口译实践中,不自觉地使用与原文相近的表达方式,对句子大意、结构的把握不够精确。
本文旨在研究口译学生交替传译流利性产出中3-5词语块分布特征,包括这些3-5词语块在语法结构的使用类型、相关使用频率,以及不同结构类型语块的使用特征。从上述对受试学生语块使用类型的分析比较,我们总结得出如下结论:
1.学生在交替传译等口译实践中,3词语块的使用明显高于4词、5词语块,并存在大量重复使用相同语块的现象。同时文中出现的许多4词、5词语块也是以与主题相关的关键词为中心词的相关联想和搭配。由此可见,不同内容的文章会出现许多与主题相关的3词关键词及以关键词为中心词的相关联想和搭配的4词、5词。
2.按语法结构分类的语块中,名词类语块的使用远远高于动词类语块,这一特征与本族语者有明显差异。由此可见,中国学生习惯性使用名词类语块,反映出汉语迁移的痕迹。同时由于二语水平的制约,因而名词语块的重复使用率较高。
3.名词类语块中,“NP+of”类语块出现频率最多,可见“NP+of”类语块是学生口语表达时输出频率较高的语块。在上文提到的6类语块中,最突出使用的语块类型主要有3类:“NP+of”类名词性语块、动词+名词短语类动词性语块、“in+P”类介词性语块。总之,语块使用类型单一,重复出现的语块类型较多。
如何帮助学生掌握和提高二语语块知识是实证研究的一项重要课题。语块教学的关键在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加强学习者策略培训,使学生在一定程度上实现自主性学习。
本文研究得出,高频输出语块属于学习者内化和自动化的二语语块,在平时的外语教学中,我们应重视从语块的角度设计外语教学活动,因势利导,进行更多强化训练,通过不断反馈和再输出,丰富学习者语块习得和流利度。
1.根据中国学生过度使用3词语块的特点,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应该注意提醒、引导学生积累多词(3词以上,包括4词、5词、6词)语块,注意语块的搭配。同时根据上文结论,在口译实践中,学生较多使用与主题相关的3词关键词和以关键词为中心词的相关联想和搭配的4词、5词,我们应该让学生总结归纳,口译中各种类型的文章可能出现的高频关键词,以及相关联想和搭配词。这样提前准备,有利于缓解口译现场的心理压力和记忆压力。
2.结论显示,口译实践中,学生倾向于名词类语块的使用,同时语块使用类型单一,重复使用相同类型的语块现象严重。这就要求我们在平时的实践训练中,注意不同类型语块的积累,多尝试名词类语块以外的其他类型语块的使用,在反复实践训练中,丰富自己的语块使用及口语流利度。
[1]Doughty M.A handbook of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3.
[2]Itenberg B.On the phraseology of spoken English:The evidence of recurrent word - combinations[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8.
[3][8][10]王立非,张岩.基于语料库的大学生英语议论文中的语块使用模式研究[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5,(3).
[4]刁琳琳.英语本科生词块能力调查[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4,(4).
[5][9]马广惠.英语专业学生二语限时写作中的词块研究[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9,(1).
[6]张文忠,吴旭东.第二语言口语流利性发展定量研究[J].现代外语,2001,(4).
[7][11] Biber D.Longman grammar of spoken and written English[M].London:Pearson Education Limited,1999.
On the Features of Lexical Bundles in the Fluent Production of C-E Consecutive Interpretation
CHEN Huihui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Huaiy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Huai’an Jiangsu 223002,China)
The study analyzes the grammar structure types and frequency of lexical bundl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use of lexical bundles based on the consecutive interpretation audio recording of 12 MTI students in Nanjing University.It is indicated that it is necessary to remind and guide students to accumulate multi-words in the teaching,pay attention to the match of lexical bundles and the accumulation of different types of lexical bundles,and attempt to use lexical bundles besides those belonging to noun class.
lexical bundles;fluent production;features;types of lexical bundles;frequency
H315.9
A
1008-4681(2014)01-0100-04
(责任编校:陈婷)
2013-12-28
陈惠惠(1980-),女,江苏淮安人,淮阴工学院外国语学院讲师,南京大学硕士。研究方向:英汉翻译。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