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论旅游景点门票的语言风格与翻译技巧*

时间:2024-08-31

郭炎华

(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广东 珠海 519085)

论旅游景点门票的语言风格与翻译技巧*

郭炎华

(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广东 珠海 519085)

随着国际旅游的发展,现在我国的旅游景点门票票面的文字表述大多是中英文双语对照。而由于旅游景点门票的有限空间以及中西语言文化的差异,票面的中英文对照表述时必须坚持语言的简练风格以及语言形式和表达方式的得体性。同时,使用规范化的带有英文注释或者英文翻译的景点门票,更有利于国内外游客愉快地完成景点游览,对我国旅游发展的国际化进程也会起到很大的积极作用。

旅游;门票;语言;翻译

旅游景点门票就其字面意思是景点的“入门凭证”,具体是指供公众游览、参观旅游场所印制的带有宣传、留念等性质的入门凭证。景点门票票面一般由正票和副票组成,正票印有信息主体,而副票作为“入门凭证”。不过设计精美的门票的作用和价值不仅是入门的凭据,还是该景点的自然、历史、地理、民俗文化等诸多元素的文化缩影以及信息传递的载体,更是能帮助旅游者愉快、顺利地完成游览的景点名片与指南。

随着国际旅游的发展,为了方便外国游客,现在我国的旅游景点门票票面的文字表述越来越多地使用中英文双语对照,但还没有形成统一的英文格式。也有一些专家学者对景点票证的规范表述或英译做了研究,如:王颖、吕和发在其著作《公示语汉英翻译》中提到了旅游景点票证的规范表述;还有学者提到功能派翻译理论对景点门票英译的启示[1]。但就中西旅游文化以及语言存在差异的情况下,如何能在景点票面的有限的空间上,使用中英文对照,形成统一的规范格式,做到“中西有别”,“内(宾)外(宾)”兼顾,尚需继续探讨。本文就现有的旅游景点门票票面的习惯性表述及格式,来探讨一下我国旅游景点门票中英文对照的语言风格与翻译技巧。

一 我国旅游景点门票票面的文字表述

旅游景点门票是进入景点参观的有效凭证,不管是对国内游客还是国外游客,为了能帮助旅游者避免麻烦、顺利地完成游览,景点门票的背面一般会附有参观的注意事项和说明,如:景点名称、门票类型、门票有限时间、景点关闭时间等等,也有些为了商业目的,会为当地的旅游商品打广告。

二 旅游景点门票的语言风格与翻译技巧

为了方便外国游客,现在我国的旅游景点门票票面的文字表述大多是中英文双语对照。而不管是英译中还是中译英,翻译不应是简单地将一种语言符号转换成另一种语言符号,译者要为读者着想,即译文能否为读者所接受,特别是旅游门票的表述与翻译,是否为旅游者所喜闻乐见。笔者认为,景点门票的翻译可以参考以“目的论”为核心的德国功能派翻译理论。该理论重视文本的功能性,强调翻译目的,从译文读者和译文使用者的角度探讨翻译策略的选择以实现译文的预期功能,整个功能派理论是以目的法则为主导的翻译标准多元化的理论体系。该学派的主要论点为:(1)翻译必须考虑语言的各种功能,包括认识功能、表达功能和工具功能等;(2)翻译必须重视语言的比较,包括语义、语法、语音、语言风格以及文学体裁的比较[2]。

因此,旅游门票票面表述的译者同时也应该是一名设计师,在有限的票面空间上,翻译景点票面的中文表述时,要充分考虑到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文本的功能性、翻译目的、使用者的角度与特点,在不损原意的原则下,对原文进行增、删、改等必要的“手术”,使译文具有实用性、指导性,能够让外国游客看懂,为他们所接受,从而真正达到对外宣传、促进旅游业发展的目的。

(一)语言的简练风格

由于票面篇幅空间的限制,景点门票票面上的英文表述在文体、语气、措辞和句型结构等方面与一般的文章表述存在较大的差异,必须尽可能利用有限的空间承载尽可能多的信息。这就要求翻译、制作人员充分利用各种手段,如:用阿拉伯数字(1、2、3…)替代文字(one,two,three…);星期(Monday,Tuesday…)可用缩写(Mon.,Tues.…);用短句替代长句,用短语替代句子等等。空间的限制也要求制作人员精选内容,并保留最重要的内容。如下图英国伦敦的著名景点温莎城堡的门票正面的英文表述[3]。

(二)形式和表达方式的得体性

用中英双语书写的景点门票服务不同的受众。中文内容是针对国内的游客,英译针对外国游客。在翻译时,除了准确传达内容外,还应注意形式和表达方式的得体性以及目标受众的感受。如:中文里的“老年人”如翻译成“old peo-ple”就属用词不当,应考虑用“senior citizens”。

另外,我国旅游景点门票背面一般是注意事项(或游客须知),但大多数景点门票的注意事项(或游客须知)都是按票面的中文表述直接翻译过来,有欠妥当。如:

票面中文表述:游客须知/敬告

英文表述:WARNING

在英语国家,带有“Caution,Warning,Emergency,Danger,Beware”词汇的警示性公示语经常与橙黄色的几何图案标记出现在公共场合,以提醒公众对潜在危险的注意,及早采取预防措施,避免不必要的财产或生命损失。因此,如果不考虑目标受众的感受,在票面上将敬告游客的须知翻译成触目惊心的“Warning”,那是否会给尚未进入景区的游客制造一种莫名其妙的不安全感呢?

英美国家的门票票面的参观注意事项/须知一般用Visiting Instruction 或 Terms and Conditions。

如英国伦敦的著名景点温莎城堡的门票背面的注意事项和说明如下[3]:

(三)游客须知/游览注意事项中的“请”、“不”的英文规范表述

一般来讲,游客须知或注意事项中的“请”、“不”等词语不仅仅体现了语气和态度区别,还体现了该旅游景点对旅游者或服务对象的权限。以下谈谈游客须知或游览注意事项中使用频率较高的“请”、“不”的英文规范表述。

1.“请”的英文规范表述

门票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说是旅游景点展示给即将入内的游客的“第一印象’,因此,使用“请”(please)向旅游者发出一些温馨、亲切的提示和请求无疑是很明智的做法。

①please+动词(或其否定式)与动词(或其否定式)+please是最常见的,而此类用法也与中文的“请勿”对应。如:

请勿乱扔废弃物“Please do not litter.”

请看管好孩子“Don’t leave your children unattended please.”

请勿抚摸展品“Please don’t touch the exhibits.”

②名词+please(或noun+please的否定形式),如:

请勿拍照“No photography please”

2.“不”的英文规范表述

为了避免旅游者在旅游目的地陷入麻烦,游客须知或注意事项中往往也会用上语气较为严厉的“No”来强调某些事情是绝对禁止的。而很多人认为含有“不”字的翻译十分简单,只需使用英语中以“No”加动词的现在分词形式或名词形式即可,如:“No Smoking”。然而,在现实生活中“No”的使用却非常灵活,不能简单照搬语法规则。而门票中游客须知上的“不”字的翻译也不可想当然地生搬硬造,译者应尽量使用英语中已有的约定俗成的用法,使之表达更加清晰、语言更加简练。

①No+名词,如:禁止拍照“No Photography”

②No+(名词)+doing,如:禁止钓鱼“No Fishing”,禁止喂鸟“No bird feeding”

③No+名词/doing+allowed,如:禁止野餐“No picnics allowed.”

④No+名词/doing+to be done,如:严禁火种进入(公园)林地“No kindling to be taken into the wood.”

综上所述,由于旅游景点门票的有限空间以及中西语言文化的差异,要求票面的中英文对照表述时必须坚持语言的简练风格以及形式和表达方式的得体性。而设计合理,表述规范的景点门票会给旅游者带来极大的方便,也能提升旅游地的国际化、现代化形象,对于我国旅游发展的国际化进程会起到很大的积极作用。

[1]周静.功能派翻译理论对景点门票英译的启示[J].大众科学,2008,(3).

[2]石英.析德国功能派翻译理论[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2007,(12).

[3]王颖,吕和发.公示语汉英翻译[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7.

H315

A

1008-4681(2011)03-0100-02

2011-03-29

郭炎华(1977-),女,广西梧州人,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外国语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应用语言学(旅游方向)。

(责任编校:陈婷)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