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8-31
王 萍
(吉首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湖南 吉首 416000)
中国名人博客的特色和影响*
王 萍
(吉首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湖南 吉首 416000)
名人博客的博文内容一般以生活(工作)日志、情感分析、评论研究等为主。凭借博主本人的“名人效应”以及博客本身具有的自由、主观、开放、共享的特点,名人博客不仅影响到博主本人的形象,而且对媒体乃至整个社会带来一定的影响。
名人博客;特色;影响
博客是互联网上新兴的、迅速发展的一种个人书写交流出版方式,它具有“自由、主观、开放、共享”的特点,它的出现满足了人们传达个人声音的愿望。名人博客凭借博主在现实社会的名气,以及“名人效应”和“名人的规模化效应”吸引了大众的眼球,实现了名人的私人领域向公共领域的完美扩张。从内容上分析,名人博客包括了生活(工作)日志、情感分析、评论研究等方面;从博客影响的角度分析,名人博客具有对博主本人、媒体和社会三方面的影响。
名人博客主要以个性交流为主,用持续的、较为完整的网络日志把博主本人的经历或对外界事物的看法与评论记录下来。名人博客按内容主要分为以下几种:
(一)生活(工作)日志型
有的名人乐于把在生活中发生的事情写出来,或者是购物或者是装扮,或者是交朋会友,或者是旅游等。他们用朴素直白的语言让情感宣泄和表达自己对人生对事物的看法,以及对自己的期望和理想人生的追求,以期通过博客让更多的人了解一个立体的自己,而不是一个平面的形象。著名女艺人徐静蕾在自己的新浪博客《日记的功效》中写到:“而博客,不知不觉,写了快两年了,这中间的经历和变化不少。忘了是谁说了:文字是用来抵抗生活的。以个人的感受,文字还是在调整和改变生活,小不如意,写点忽悠自己的话解个嘲,就过去了;大不如意,便是人不能决定的生死,既然必然要发生的事情,早晚要想清楚了才好,不是什么坏事;开心的日子,便把它一点一点放大,一天一天总要美美的收场,以为自己经常开心得不得了,这中间微妙的表达的转换,不愿多想,也只有自己最知道。这便是日记文字的功效。”她的博文有近八百篇,分成小自述、关于电影、猫咪日记等若干专辑,展现了徐静蕾是一个才华横溢、谦虚典雅而又符合主流价值观的人见人爱的邻家女孩气质的女演员、女导演、女老板。此外,许多演艺界人士常常在个人博客上刊出演出通告和工作日程,同时配以赏民悦目的图片,把博客作为自己日常广告宣传的好去处[1]。
(二)情感分析型
在现代社会,两性关系充满了不安全感,也是一个永远的话题。博客源于人的内心冲动,作为一种体验式写作,它让思维得以放任,让心境完全自由,是人们精神交流和休憩的窗口,成为多角度探讨两性问题的有效途径。性别研究专家蓝怀恩是“新浪十大人气女性博客之一”,作为“千万乐活男女的家园”的博主,蓝怀恩倡导女性成长,同时反复强调新时代的性别文化演变下“男性觉知”的重要意义。她的新浪博客包括爱他不如懂他、女性成长、生命感悟、可以这样乐活等十个专题共计1043篇博文。女性成长专题中的博文《女人放弃‘弱女子’旧特权吧!》、《女人预约寂寞》是在质疑女人享受了新特权,却又不舍弃旧特权的现象;《男人是铜筋铁骨呀?》、《成功男人的灵性在哪里?》等博文则是在提醒男人应认真面对自己的处境,虚心评定自己、检讨自己,及至关心自己。
(三)评论研究型
有些作家、学者、媒体主编等,通常会在博客上张贴自己的书或文章。尽管有的文章和书已经出版或发表,博主们把它们贴出来却有着不同的目的,有的是扩大自己书或文章的社会影响,有的则是通过与网友的互动把“独乐乐”变成“众乐乐”,有的则是图文并茂使作品更深刻,有的是对平面媒介断章取义的不信任而不得已为之的全文刊登等等。朱大可是当代著名的文化学者、批评家和随笔作家,与其前卫的思想、对社会弊端的理性批评、独特的话语方式,以及守望文化现状的理性和执著一样,其博客也是极具特色的。作为新浪的名人博客之一,他的博文总是紧跟时代的步伐,分析社会文化现象,对社会弊端进行猛烈抨击;他总是在平面媒体刊出之后,即刻在博客上把原文刊出,为的是防止媒体对他的言论的篡改;其博客插图总是与他的博文浑然一体,极具观赏性的同时又非常贴切生动地说明补充博文的叙述。《张爱玲的华袍及其虱子——从政治祛魅到自我祛魅》是朱大可原载《南方都市报》的“完整版”评论,博文中有张爱玲的肖像画,也有张爱玲在不同年龄段的照片,文章分析了张爱玲粉丝对其膜拜的四大原因,指出粉丝们心中的张爱玲只是“……殖民地的张爱玲,并非就是她本人的全部表征,而只是其人生多面体的某个侧影而已。张的一生,至少分为三个时期:殖民地小资期、反乌托邦期和人格分裂期,但她却遭到粉丝团的严重误解,以为她们所触摸到的单一的殖民地肢体,就是张爱玲的全部躯体”。
博客是一种全民写作运动,名人博客凭借博主本人的“名人效应”以及博客本身具有的自由、主观、开放、共享的特点,使名人的博客不仅影响到博主本人的形象,而且对媒体和整个社会带来一定的影响。
(一)对名人本身的影响
名人借助其博客,使自己在公众心中的形象由平面到立体转变。在平面媒介的时代,仅通过阅读一部作品或一篇对其作者的采访报告,读者是无法探析到作家的内心世界,更谈不上与作者心与心的交流,而现在,名人把自己最新的作品、文集以及活动资讯、内心感知等都放到博客中,还不时与读者充分交流互动。名人博客不仅为博客网站集聚了巨大的人气,同时也极大提高了读者搜索和点击名人作品的频率。因此,当人们在光顾一个名人博客的时候,除了能及时地阅读到名人的新作,比较全面地了解把握其创作风格,甚至还能对名人有个全新的认识。人们往往认为,女艺人素养不高,可徐静蕾打破了这一根深蒂固的观念。徐静蕾在《老徐的博客》中,记录了她每天的工作、生活与感想,回忆了自己从出生到求学、从做演员到做导演的成长经历,将自己在生活工作中遇到的甘苦与对人生的感悟抒写出来,充分展现了一个才女的心路历程,让人们体会到她能成为“好导演”、“好演员”、“好女儿”、“好上司”、“好朋友”、“好姐姐”的艰辛与不易。她的博文不仅让读者感受到一个真实立体的徐静蕾,认识了一个极其符合主流价值观的徐静蕾,也让人们记住了这个具有广泛人气又不失文学底蕴的名人博客。还比如作家余华的博客,其留言部分简直就是他与读者进行互动的自由平台,而这点是传统媒介无法做到的[2]。
(二)对媒体的影响
名人博客因为吸引了大量的眼球,增加了网站的人气和点击率,产生了巨大的浏览量和访问量,带动了博客的兴盛,再加上博客的成本低,这使得它有强大的商业吸引力,广告商开始主动找上门并着手开垦这片市场,网站也由此名利双收。
(三)对社会的影响
网络媒体的最大优势就是传播内容的海量性、速度的时效性、方式的交互性和手段的多媒体性等。博客作为社会媒体网络的一部分,它提供了传播知识信息的平台,也搭建了一个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文化舞台。
1.传播知识信息
许多名人把自己所掌握的娱乐、文化、科技等资讯,以及参与和经历的各种社会活动等信息,通过博客向公众发布;还有的把博客当成免费的宣传栏,把各种演出海报、出版资讯和个人活动的报道张贴在自己的博客上。因为网络传播具备图文并茂、声像兼备的多种传播手段以及双向互动的优点,是传递和普及科技文化知识的理想工具,人们可利用这一优势,开设集知识性、教育性、学术性和娱乐性于一体的专业名家博客。这些名人大多是某一领域的专家或学者,对各种社会现象和问题有着独到的看法与认识,能较准确地把握本人所在学科和领域发展的新动向、新趋势,而博客是他们向大众传播自己的思想、对社会公众进行文化科学知识的宣传普及的最好载体。
2.搭建文化舞台
在博客里,名人发表自己的作品,也可以对别人的文章或时下的文化现象做出评论,因为可以畅所欲言、不受约束,真正做到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所以近几年来的文化大事件很大部分都是由博客引起的。如“韩白之争”事件、“梨花体”事件(由于波及广、影响大,被媒体称为自1916年胡适、郭沫若新诗运动以来的最大的诗歌事件和文化事件)、“诗人裸诵”事件、“文坛垃圾论”事件等。“韩白之争”是一场关于文学、文坛、文学期刊的学术争鸣。“韩白”分别是指“80后”明星作家韩寒和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的白烨研究员,双方都提出了独到的见解。2006年2月24日,白烨在新浪博客上贴出《“80后”的现状与未来》,评价韩寒的作品“越来越和文学没有关系”,认为“80后”写作从整体上说还不是文学写作,充其量只能算是“票友”写作,不能看作是真正的作家。3月2日,韩寒在自己的博客上贴出《文坛是个屁,谁都别装逼》作出回应,认为“以时代划分人,明显不科学”,“文学和电影,都是谁都能做的,没有任何门槛”,“每个写博客的人,都算进入了文坛。文坛算个屁,茅盾文学奖算个屁,纯文学期刊算个屁”。两人的博客和争论顿时成为许多人关注的焦点。3月4日中午,白烨贴出《我的声明——回应韩寒》,提出要把此次争论作为一个进行网络立法和网络道德建设的反面例证。随后,韩寒的博文《有些人,话糙理不糙;有些人,话不糙人糙》做了回应,称中国的传统文学批评家的特点和长项就是不知别人所云和自己不知所云[3]。在韩白两人针锋相对的同时,挺白派和挺韩派也参与进来,评论家李敬泽、解玺璋,作家王晓玉、陆天明力挺白烨,作家韩东支持韩寒,韩寒博文《文学群殴学术造假大结局,主要代表讲话》,对挺白派作出回应,抨击“圈子”和“文坛”,紧接着,高晓松、陆川等名人也加入了论战。论战持续了一个多月,朱大可在4月1日的博客上对“韩白之争”作出了总结。
名人博客也存在着不少问题,比如不文明用语、博文由他人代写、用照片敷衍、博文内容浮于表层化等。博客作为一个新生事物,这些问题在所难免,我们应该抱有足够的宽容之心,不要贬低名人博客的存在价值,给它一个良好的自由生长的环境,让名人博客达到它应有的高度。
[1]聂茂.论名人博客的精神特质及其影响[J].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
[2]陈庆.博客文学:“零壁垒”的“自媒体”文学形态[J].当代文坛,2010,(2).
[3]韩白之争[EB/OL].http://wenku.baidu.com/view/e974e11922 7916888486d7ab.html,2010 -11 -04.
I041
A
1008-4681(2011)03-0115-02
2011-03-15
王萍(1974-),女,湖南益阳人,吉首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硕士生。研究方向:文艺学。
(责任编校:陈婷)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