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回归书法本质找寻到的当代意趣——评田旭中草书艺术

时间:2024-08-31

李清

(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四川成都610100)

回归书法本质找寻到的当代意趣
——评田旭中草书艺术

李清

(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四川成都610100)

传统书法的现代转型道路上,田旭中大胆实践能够准确表达当代思想情感的线条和结构,在线的造型上融入更多现代审美趣味,探索能够容纳现代意识的线与空间新型关系,形成“雅狂”书风,展示了一个充满激情的现代知识分子对当下生存状态的反思和对生命的崇敬。

田旭中;书法;草书;现代性

草书作为张扬个性、抒情达意的艺术,历代不乏书家。然能够融铸古今,自成风格的却为数不多。在当代草书家中,田旭中不仅在四川独树一帜,而且其影响已扩展到国门之外。田旭中的草书,既有独特的个人风格,又蕴含当下共同的审美意趣,具有现代感和时代性,已经站在了草书创作探索的前沿。对田旭中草书艺术进行分析,或能为中国书法创作走出现代性困境提供方向性启示。

一 书法思考:在回归中探索

对中国书法艺术的整体性反思,始于20世纪80年代,至今尚未结束。这期间,书法艺术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呈现多元化态势。书法观念的传统与现代、碑与帖、民间化与学院化、审美与审丑,相互冲突、相互交织。对书法现代性问题的讨论和实践,众声喧哗。展厅书法、书法拍卖市场对书法创作的影响,成为一时热议。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汉字书写由毛笔、硬笔过渡到键盘。键盘以敲击方式输入汉字,彻底颠覆了“笔”和“书写”的概念,键盘的汉字标准化“复制”功能与“创作”绝缘。键盘输入法使书法艺术本已非常微弱的实用功能彻底失去,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纯艺术。书法艺术是否还具有生命力?在当今社会整体经历现代转型过程中书法艺术如何发展?书法艺术应该如何表达当代人们的思想情感和审美趣味?这些问题,是每一位书法理论研究者和书法创作者都面对的问题。作为从20世纪80年代起就开始从事书法艺术创作的田旭中,同样面对这些问题,同样在思考解决这些问题的办法。

在对书法艺术的未来越来越焦虑的氛围中,部分书家不再作无谓的争吵,而是静下心来,在行动中寻找答案。田旭中就是其中的一员。他在一片喧嚣中经过冷思考,毅然返回传统,去寻找书法的本质。正如克罗齐说的“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田旭中返回传统和历史去触摸书法本质的目的,就是力图为当下书法艺术的困境寻找出路。这一去,就是30年。

田旭中的回归,不是出自复古倾向,而是在回归中反思和探索。在他撰写的《中国草书艺术史》一书中,他深入分析历代书法家的作品,努力回答书法家为什么会这样书写,独特的风格是怎样形成的。在对历代草书家的分析评判过程中,他逐渐形成自己的书学思想和审美趣味。归纳起来,有三个方面。

一是选择草书作为主要创作方向。草书,是对规范文字的解构,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对规则的挑战,就是打破既有规则的桎梏寻找更多的可能性。在已有的书法形式中,草书无疑是冲破心灵樊篱、释放想象力的最佳艺术形式。当代社会,特别是随着网络的发展,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出现了一种奇特的交织和融合趋势,权威的树立和解构每天都在发生,规范的“确立-置疑-打破-再确立”形成无限循环,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组成部分,每时每刻都在变化之中。这种社会心理无疑与草书艺术崇尚心灵自由的精髓相契合。基于此,田旭中认为,“汉字书写的最高境界绝对是草写”①。正是对草书艺术的精髓和当代社会心理的深刻把握,促使田旭中选择草书作为自己的主要创作方向。

二是始终把抒情性作为草书的本质特征。“诗言志”、“诗缘情而绮靡”,这两种诗学理论在我国一直纠缠了千年。其实,不管是“言志”还是“缘情”,都是艺术家的主观情感,反映艺术家对世界的理解和看法。注重艺术的抒情性是所有艺术门类的永恒主题。田旭中把抒情性作为草书的本质特征,认为“撩开汉字草写历史的重重帷幕,透过汉字草写的林林总总的人与事,我们看到的是中国士大夫躁动不安的灵魂和超越人生、企望不朽的生命渴求”②,“汉字草写为人的创造才能的施展提供了广阔的表现舞台,人们可以按照美的规律自由地表现自我。汉字草写为中国知识分子的苦闷精神寻找到一个释放的最佳支撑点,这正是千百年来书法家钟情于草写,寄情汉字草写的最深层的社会原因”③。如何更好地抒发生命的激情,是田旭中草书创作的不竭动力。田旭中摒弃了那种急功近利,为展览、获奖而创作的浮躁心理,高扬草书抒情达意的旗帜,更加注重草书的思想内涵和文化意蕴。他以具有强烈抒情性的草书作品,来言说世界,与人们对话,给枯燥的日常生活注入生命的激情。

三是草书的生命力始终根植于创作的时代。艺术是对现实生活的反映,如果脱离现实的土壤,艺术就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卡尔·曼海姆认为,“存在状况不仅影响思想的历史起源,还构成思想产品的核心部分,而且还使人们在思想产品的内容和形式中感知到它们。”④草书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同样需要在书法家进行创作的时代汲取营养,其生命力才能不断增强,其艺术形式才能多姿多彩。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时代精神和审美趣味。如果艺术家只注重自我、只注重自己的内心,与时代精神相去甚远,其艺术创作必然会陷入小格局,艺术成就只能是百花齐放中不起眼的小花朵。艺术家只有把自己放在时代的大背景中,去感受、去思考、去创作,使自己与时代精神和当代审美意趣相契合,其艺术创作才有大气象。田旭中在草书创作实践中,努力做到既“入乎其内”,又“出乎其外”,既张扬个性,又突出“个性”的当代文化构成,把“个性”与当代文化有机融合起来。因此,他的草书作品,既具有传统文化精神,又具有较强的现代意蕴,极富表现力和观赏性。

二 书法创作:在继承中开创

田旭中具有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和传统书法功底。他学书30多年,临摹经典,兼收并蓄,兼擅各种书体,篆隶真行草俱功力深厚。他的草书创作,注重传承传统书法精华,又不墨守万岁成规,而是在继承中发展、变革和开创。

观田旭中草书,对书法传统的承继,有三个重要源头。一是“二王”。“二王”历来是中国书法正统的代表,对中国书法的影响源远流长。后世不管是对“二王”的承继还是批判、颠覆,都打上了“二王”烙印。田旭中也把“二王”奉为圭臬,极力推崇“二王”妍美流便的书风,并把“二王”妍美流便书风化为他书法艺术中的“俊秀雅致”风格,即使在他狂放的草书中,“俊秀雅致”也是构成其草书风格的核心要素。二是张旭、怀素。张旭和怀素开创了我国书法史上的狂草书风,其对生命的弘扬、对书法审美的拓展影响深远。田旭中受他们书法的浸染、熏陶深入骨髓,他的草书,线条丰富而具有穿透力,展现出了心灵的自由奔放。三是王铎。王铎作草书对势的重视对田旭中影响尤大。王铎“以雄健的笔力和奔放的气势,一气旋转,连属十数字血脉不断”⑤,是田旭中创“连绵草书”和“意群结构”的直接发源。王铎草书“结字奇崛险茂而富于变化,章法恣纵错落而不失法度,笔势连绵流畅而大气磅礴”⑥,在局部不平整中求得整体平稳的技法,则促成田旭中草书篇章布局的紧凑和险峻。

与许多刚学几天书法就大言创新的年青人不同,田旭中对创新是审慎的。在书法创作实践中,他不刻意为创新而创新,而是深入研究、大胆实践能够准确表达当代思想情感的线条和结构,从而达到了不求创新而自新,形成了一种变革性书风。

(一)线的造型更具有现代审美趣味。书法是线的艺术,但线的艺术并不都是书法。如何理解线,如何把握线的变化和造型,田旭中在草书创作实践中一直在思考和探索。他认为,历代书家创新突破的基本路径,是融合碑帖,整合笔法,技术上必须处理好笔法的多变性和主导性的矛盾,在坚持主导笔法的基础上讲究用笔的多变性;必须处理好书体的多样性和统一性的矛盾,坚持一种书体为主,杂取多种书意;必须处理好风格的多面性与稳定性的矛盾,在审美风格上,寓杂多于整一。⑦田旭中在草书线条的造型上,有四个突出的特点。一是苍劲粗硬的线条与柔中带刚的游丝交织,突出骨和筋,既苍劲老辣,奔腾激越,又纵横牵擎,钩环盘纡,富有弹性。二是线条在传统书法使用圆转的地方,多用折笔,形成尖而硬的锐角。这类线条,在表现从农耕文化的悠闲向现代社会快节奏生活的转变、人们“等待戈多”时的不安情绪和后现代颠覆游戏中找不到真相的焦虑心理时,很有力度。三是连绵草书的写法,延长了线的长度,使线的造型变化更加多样、灵动,极大地丰富了线的表现力。四是点画造型不求精致,追求一种随性散置、自然奇特的效果,呈现出一种原生态的野趣。

(二)创造出能够容纳现代意识的线与空间的新型关系。极大拓展线与空间关系的是张芝、王羲之,他们的今草在造型上,突破了以单字为造型单位的方法,形成了大于单字结构的“字群结构”,为草书的抒情性和表现性提供了更大的空间。此后,“字群结构”在草书史上不断丰富和发展。到王铎的草书创作,已从几个字形成为十数字。为了更加准确地表达当代人的情感,田旭中在此基础上,创“连绵草书”法。“连绵草书”法,不仅是“字群结构”的延续发展而且是他草书独有的一种“意群结构”,是一种新型的线与空间的关系。“连绵草书”不是简单地以单字连缀较多来理解,而是根据书写的内容,书法家创作时的情感起伏,自然形成的“意群结构”。“意群结构”以“意”为统领,能更好地抒发书家的情感,更好地表达当代人的审美趣味。“意群结构”突破了“字群结构”仅从技法上进行单字连缀的方法,避免了“字群结构”有时容易形成气断、势断的弊端,更加突出主体的创造性,更加强调整幅作品的气势。“意群结构”形成的线与空间的关系更趋复杂,主要有三个特点。一是对单字的空间布局提出了重新设计的要求。草书是对规范汉字的解构,实质上是打破规范汉字的线与空间结构,而对线与空间进行重新布局,形成一种新的审美范式。“字群结构”把草书线与空间结构进行了极大的延展,获得了更多的审美纵深。“字群结构”尽管对单字进行了极大的改造,但总体上还是“因字制宜”。而“意群结构”的提出和实践,则对单字的线和空间分布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要求线条造型方法(如运笔、起笔等)、线条的走向要符合“意”,对与“意”不合的单字结构,必须通过移易位置增减笔划等进行改造。这为草书线和空间的关系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促进了一种新的审美范式的萌芽。二是拓展了线条造型的纵深空间。“意群结构”要求“意”不尽而线连绵不尽,因此,连绵草书有时单字、有时多字,更多则是一气连缀十几字甚至20余字。这一方面增加了线条造型的难度,另一方面形成了线条造型的纵深空间,极大地丰富了线条的表现力。正如建筑,已经突破了平房和几层楼的限制,运用现代技术可以设计和修建几十层、几百层各具审美风格的高楼。这种对线条造型纵深空间的拓展,正是现代意识对书法艺术发展规律把握的体现,呈现出鲜明的当代审美趣味。

三 艺术风格:在奔放中旷达

经过长期的艺术创作实践,田旭中形成了自己鲜明的草书艺术风格。如果用两个字来归纳,可谓之“雅狂”。“雅”就是“俊秀雅致”,属文人书风;“狂”就是狂放不羁、气势恢弘。在田旭中草书创作中,我们看到的是一个充满激情的现代知识分子对当下生存状态的反思和对生命的崇敬。

一是节奏。“书法是节奏化的了自然。”(宗白华《美学散步》)草书音乐性的主要体现,既是书写的节奏,更是情感的节奏。田旭中注重“意群结构”的草书,书写时从湿到干、从润到枯、从浓墨到飞白,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节奏。干湿、枯润、浓淡在一个“意群结构”中,从视角上、情感上,俱形成大落差、大起伏,形成激荡之美,如澎湃的激情、密集的鼓点,既展现了一种现代性的焦虑感,又充满了冲破日常生活樊篱的渴望。可以说,田旭中较为准确地把握现代人心灵的节奏,他的草书展示了在快节奏生活中人们真实的生存状态。

二是俊雅。俊雅和狂放本是格格不入的一对矛盾:雅偏静,狂偏动。但这对矛盾在田旭中草书中却融合自然,相得益彰,尤如疾风骤雨的剑舞,在惊心动魄的剑光中还能看到舞者从容的步伐、优美的舞姿。这种俊雅与狂放的冲突与融合,既使田旭中的草书“合法度”,收放自如,又具有内在张力,形成了一种气韵生动的独特书风,是对文人书风的发展。

三是气势。田旭中草书重势。他的势,来源于三个方面。第一,是对节奏的把握。他的草书,节奏较快、起伏较大,落笔如万马奔腾,踏飒而来,轰然而至。第二,是对线条的造型。他的草书常连绵十多字甚至20余字,一气呵成,气息畅达,自然成势。第三,是章法的布局。他的章法,采用纵势,纵有行横无列,行沿轴线根据书写的情绪和节奏摆动,营造出了意蕴的忧思和外形奇、险的效果,整体却又能和谐包容,这种局部的紧张冲突和整体的和谐,“违而不犯,和而不同”,形成强烈的对比和张力,增强了整体的气势。

在传统书法的现代转型道路上,当许多书者还在争论不休时,当许多书者被商品化的大潮淹没时,田旭中不知不觉已经走了很远。这一条路没有人走过,注定是艰难、漫长的,需要田旭中不懈跋涉、披荆斩棘,才能到达远方的山峰。

注释:

①②③田旭中:《中国草书艺术史》,四川出版集团四川美术出版社,2011年,第8页,第5页,第7页

④[德]卡尔·曼海姆:《意识形态与乌托邦》,姚仁权译,九州出版社,2007年,第571页。

⑤田旭中:《中国草书艺术史》,四川出版集团四川美术出版社,2011年,第465页。

⑥中央美术学院拳术史系中国美术史教研室编著:《中国美术简史》,中国青年出版社,2012年,第295页。

⑦参见田旭中《融合碑帖》一文。

Return to the Calligraphic Essence to Show Contemporary Interest and Charm——Review of Tian Xuzhong's Cursive Art

Li Qing
(School of Literature and Journalism,Sichuan University,Chengdu 610100)

In themodern transformation of the traditional calligraphy,Tian Xuzhong,boldly using lines and structures that can accurately express the contemporary thoughts and feelings,adding into the line shapes more modern aesthetic taste,studying a new relationship between line and space capable of accommodating modern sense,has formed his"elegant and unrestrained"calligraphic style,showing a passionatemodern intellectual's reflection on the current survival conditions and reverence for life aswell.

Tian Xuzhong,calligraphy,cursive,modernity

J29

A

1004-342(2014)01-125-04

2013-11-19

李清(1967-),男,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文学博士。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