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8-31
郑林筠
金华地区健康体检人群动脉硬化情况分析
郑林筠
大量的研究表明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和踝臂指数(ABI)是高血压病、冠心病、糖尿病等发生心血管事件的预测因子。近年来关于baPWV和ABI的研究十分活跃,但是大规模的健康体检调查仍较少见。运用动脉硬化诊断仪检测baPWV及ABI,方法简便、重复性好、实用性强,对于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病的早期筛查和临床研究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通过记录我院健康体检人员的性别、年龄、血压、血脂、血糖、体重指数(BMI)等指标,分析其动脉硬化情况,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选择2008年7月至2012年8月在我院体检中心进行健康体检人员2 655例,其中男性1 855例,女性800例;年龄38~90(51.82± 9.82)岁。入选标准:无脑卒中(缺血性和出血性)、糖尿病、高血压病、高脂血症、痛风、血栓性疾病、恶性肿瘤、肾病综合征等,未服用对心脑血管系统有影响的药物。检测前24h禁烟、酒、咖啡等。所有人员按年龄分为38~50岁组(男性959例,女性463例)、51~60岁组(男性587例,女性223例)和>60岁组(男性309例,女性114例)。
1.2 仪器和方法应用日本科林动脉硬化检测仪(VP-1000),同步进行baPWV及ABI检测。baPWV采样频率设定为1 200Hz,储存10s采样时间内上臂和脚踝的容积波型,测定上臂波型波峰和脚踝波型波峰之间的时间间隔,作为臂踝之间的时间间隔(ΔTba)。baPWV采样点之间的距离可根据被试对象的身高自动计算。心脏至上臂的路径长度(Lb)=0.2195×身高(cm)-2.0734。心脏至脚踝的路径长度(La)=0.8192×身高(cm)+12.318;baPWV=(La-Lb)/ΔTba。ABI是指踝动脉收缩压和肱动脉收缩压的比值。体检时间安排在6:30~10:30进行,由专职医师按照中国血管病变早期检测技术应用指南规定的方法及注意事项对受检者进行检测。
1.3 诊断标准根据美国心脏学会(AHA)1993年制定的外周血管疾病诊疗指南的诊断标准。baPWV值与同龄正常人群比值±20%以内的为血管弹性度正常,+20%~+30%为血管弹性度轻度降低,+30%~+50%为中度降低,>+50%为重度降低。0.9<ABI<1.3为动脉血管正常,0.8<ABI≤0.9为动脉血管阻塞可能性,0.5<ABI≤0.8至少有一处动脉血管阻塞,ABI≤0.5有多处动脉血管阻塞,ABI>1.3疑似动脉血管钙化。所有人员均检测2次,取平均值。baPWV异常检出率分为血管弹性度轻度降低率、中度降低率和重度降低率;ABI异常检出率为动脉血管阻塞率和动脉血管钙化率。
1.4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0.5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表示,多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两组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
2.1 三组基线资料比较见表1。
表1 三组基线资料比较
由表1可见,随着年龄增长,身高、体重、BMI、心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收缩压、舒张压和脉压逐渐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值<0.05)。
2.2 三组不同性别baPWV比较见表2。
由表2可见,38~50岁组、51~60岁组男性baPWV高于女性(均P<0.05),>60岁组男女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表2 三组不同性别baPWV比较(cm/s)
2.3 三组baPWV检测结果及异常变化情况比较见表3。
表3 三组baPWV检测结果及异常变化情况比较[例(%)]
由表3可见,随着年龄增长,baPWV的中度降低率和重度降低率明显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值<0.05)。
2.4 三组不同性别ABI异常率比较见表4。
表4 三组不同性别ABI异常率比较[例(%)]
由表4可见,男性>60岁组阻塞率较38~50岁组、51~60岁组高,钙化率较38~50岁组高,女性>60岁组钙化率较38~50岁组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38~50岁组钙化率男性大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以动脉粥样硬化和动脉硬化为特征的动脉血管结构和功能病变是各种心血管事件发生的基础。当病变超过一定程度时才出现临床症状。目前,临床上遇到的无论是猝死、心肌梗死还是脑卒中患者,均为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的“终末期”人群[1]。临床研究表明早期发现动脉硬化并采取治疗,可缓解甚至逆转其发生和发展[2]。动脉硬化早期仅表现为动脉弹性顺应性减退、僵硬度增加等,并先于疾病临床症状的出现。动脉僵硬已成为心血管疾病危险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在与其他危险因素共同作用下,最终动脉硬化,血栓形成,导致脑卒中、心肌梗死、缺血性肾病和间歇性跛行等严重疾病[3]。应用简单、无创的动脉硬化检测仪测量baPWV和ABI适用于筛查血管损伤,baPWV和ABI的测量有很高的可重复性。baPWV和ABI是两个独立的指标,能从不同的角度来评估动脉的结构和功能,均可作为心血管事件的早期评价指标,但两者又有所不同[4-5]。
baPWV主要取决于动脉管壁的生物学特征、几何学特征和血液密度[6],由于血管几何特征和血液密度变化相对较小,因此baPWV大小可以基本反映动脉壁硬度。本研究对38岁以上健康体检人群的动脉硬化检测发现baPWV的总异常率达41.39%,较崔燕等[7]报道的要高。本研究中健康体检人群的动脉硬化检测发现,总体的baPWV的血管弹性轻度降低率为18.04%、中度降低率15.37%、重度降低率7.98%。与强东昌等[8]报道的baPWV值仍存在一定的差异。本研究显示baPWV的平均值和异常检出率均随年龄增长而升高,60岁前男性明显高于女性,60岁后男女间无差别;在60岁后血管弹性中度降低率和重度降低率均明显提高。有报道55岁后大动脉僵硬度随年龄依照非线性二次方程逐渐表现为更为显著的进展[9]。说明年龄增长是动脉粥样硬化血管疾病发生和发展的独立危险因素,与心血管疾病的发病规律一致。年龄的增长伴随着血管机构和功能的改变[2],损伤血管内皮细胞功能,血管弹性减退增加动脉的牵拉,血管壁所受压力增大,管壁弹性成分容易疲劳和断裂,易使内膜损伤而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和血栓事件。
ABI是指踝动脉收缩压和肱动脉收缩压的比值,作为判断动脉硬化引起下肢动脉狭窄阻塞的指标,有助于预测肢体存活、伤口愈合和心血管事件等。正常人由于脉搏波反射,踝部比肱动脉收缩压高10~15mmHg,因此正常ABI>1.0,ABI≤0.9为异常。当0.41≤ABI≤0.9时,表明血液轻到中度减少,当ABI≤0.4时,血流严重减少。ABI值明显减低表明患者发生静息痛、缺血性溃疡或坏疽的风险很高。下肢动脉疾病患者由于常合并有冠状动脉病变而使心血管缺血事件增加。有研究认为,ABI不仅可用于高危患者的危险分层,而且是一个评价预后的可靠指标。但是早期无管腔病变或管腔狭窄不严重的动脉硬化,ABI常不敏感。本研究结果显示男性、女性的阻塞率和钙化率基本无差异,只有38~50岁组的男女间钙化率有差异,这需要进一步研究。
健康体检人群的ABI异常检出率60岁前升高不明显,60岁后明显增高。这与baPWV值的异常率变化类似,但baPWV值各个年龄段的异常率均大于ABI的异常率。有研究baPWV在评估冠心病时敏感度、准确度和Kappa值均高于ABI[10]。说明部分人群已经存在明显动脉硬化而无斑块时,ABI可以正常;或已有明显ABI异常,而尚无动脉壁硬化度增加及管壁重构[11]。女性在50~60岁进入围绝经期和老年期,而男性稍晚。进入围绝经期和老年期后,男性和女性生理功能逐渐衰退,分泌雌雄激素功能逐渐停止,体内雌雄激素水平下降,对心血管的保护作用减弱,血管舒缩也发生障碍,动脉硬化性疾病加速发展,动脉弹性明显降低,动脉粥样斑块形成加速,直至相应脏器受损。
综上所述,对健康人员定期检测baPWV和ABI,特别是50~60岁的人群,可以筛查出以后可能发生心血管事件的个体,对这些个体进行早期干预治疗,有利于控制心血管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运用动脉硬化诊断仪检测安全、无创、价格低廉、重复性好[12],值得临床推广。
[1]杜怀天,张保东,刘晓君.动脉硬化早期无创检测的临床意义[J].心电与循环,2013,32(4):296-298.
[2]Kang S,Wu Y,Li X.Effects of station therapy on the progression of carotid atherosclerosis: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J]. Astherosclerosis,2004,177:433.
[3]赵文胜,贺文帅,温霞,等.早期动脉硬化的无创检测方法研究[J].中国临床实用医学,2008,2(1):105-106.
[4]Munakata M,Sakuraba J,Tayama J,et al.Higher brachial-ankle pulse wave velocity is associated with more advanced carotid atherosclerosis in end-stage renal disease[J].Hypertens Res,2005,28(1):9.
[5]Boutouyrie P,Tropeano A I,Asmar R,et al.Aortic stiffness is an independent predictor of primary cornary events in hypertensive patient:a longitudinal study[J].Hypertension,2002,39(1):10.
[6]王杰超,王建华.动脉弹性功能研究的现状和意义[J].临床荟萃, 2006,21(24):1798-1800.
[7]崔燕,王红燕,任胜林.动脉硬化早期检测2026例临床分析[J].中外健康文摘,2011,8(24):29-31.
[8]强东昌,武留信,师绿江,等.健康体检人群脉搏波传导速度现状调查[J].中华健康管理学杂志,2010,4(5):275-278.
[9]Lajemi M,Labat C,Gautier S,et al.AngiotensinⅡtypeⅠreceptor-153 A/G and 1166 A/C gene polymorphisms and increase in aortic stiffness with age in hypertensive subjects[J].J Hypertens,2001,19(3):407-413.
[10]吴志婷,葛郁芝,刘秋玲.动脉硬化早期检测患者临床资料分析[J].江西医药,2008,43(12):1276-1278.
[11]徐政新.早期动脉硬化监测方法及其风险评估的意义[J].中华健康管理学杂志,2008,2(5):298-300。
[12]Wilkinson I B,Fuchs S A,Jansen I M,et al.Reproducibility of pulse wave velocity and augmentation index measured by pulse wave analysis[J].J Hypertens,1998,16(N12pt2):2079-2084.
2013-07-31)
(本文编辑:马雯娜)
321000浙江省金华市中心医院心电生理科
E-mail:2397008602@qq.com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