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新冠肺炎疫情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时度效——以石家庄铁道大学四方学院为例

时间:2024-08-31

刘 建 斌

(石家庄铁道大学 四方学院, 河北 石家庄 051132)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应考虑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些根本问题。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疫情防控过程中,高校大学生是一个不容被忽视的群体。高校在疫情防控期间大规模、成建制地开展在线教育教学,是应对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对教育系统能力的一次检验。尤其当前的网络媒体正处于从BBS到博客再到微博、微信公众号、网络直播的自媒体时代[1]。自媒体时代的网络特征是个性化、碎片化、交互性、传播性。高校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前沿阵地,面对此次自媒体时代新冠疫情带来的党建新形势,如何依托网络自媒体从时、度、效三个方面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高校学生工作的重要课题。高校需要高度重视网络自媒体带来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形势,要积极依托网络媒体,将大学的优秀思想文化、精神文化等“无形资产”构建成丰富多元的互联网信息产品、知识产品、文化产品,及时有效地开展丰富多样的思想政治教育[2]。

高校充分利用新冠肺炎疫情这一特殊时期、特殊情境,主动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既是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客观需要,也是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针对性和亲和力的有利契机。

一、自媒体网络舆情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时”

“时”是及时、适时,要充分发挥自媒体网络的及时交互性。2015年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共教育部党组颁布的《关于加强和改进高校宣传思想工作队伍建设的意见》指出,“要着力提升网络运用能力,遵循信息网络规律,把掌握运用微信、微博等新媒体操作技术作为宣传思想工作队伍的必备能力,练就运用‘网言网语’参与网络文化建设管理的过硬本领。” 2016年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实施的《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指出,“要加强互联网思想政治工作载体建设,加强学生互动社区、主题教育网站、专业学术网站和‘两微一端’建设,运用大学生喜欢的表达方式开展思想政治教育。”

通过此次疫情可以发现,网络舆情已经成为影响学生身心健康、高校办学安全稳定的关键环节。应对网络舆情,高校不但要及时更要适时,把握最佳时机,发布正确信息,驳斥谣言。疫情爆发初期,各种鱼龙混杂的信息在微博、朋友圈、各种群迅速传播,人们从最初的好奇、猎奇很快转变为心理的恐慌。

石家庄铁道大学四方学院(以下简称四方学院)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及时通过官方网站、官方微信和微博等平台发布中央、河北省和学院疫情信息,同时要求学生“不造谣、不信谣、不传谣”,引导学生增强对信息的辨别能力。随着疫情防控的不断深入,要适时调整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着力点,充分发挥自媒体网络的交互性,引导学生通过各种自媒体网络弘扬正能量[3]。比如在疫情中期,除了及时推送学校抗击疫情的有关情况和动态,还积极搭建了学生班级、党团支部、学生组织等多层面的在线交流沟通平台,依靠学生党员、学生骨干开展网上主题班会、在线主题党日等丰富多彩的自我教育活动,让大学生们在交流沟通中互相关心、互相鼓励、互相帮助,不断提升应对疫情的科学知识和战胜疫情的坚定信心。在疫情防控后期,各地复工复产,人们生产生活逐步正常化,高校学生虽然没有返校,但是在线教学工作已稳定开展。此时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重心及时转变为以学生和教学为中心,将“互联网+”教学模式与课程思政相结合,引导广大教师通过云课堂加强对学生的人文关怀和爱国主义教育,并刊发石家庄铁道大学四方学院《在线教学简报专刊》,及时总结和推广优秀案例。

二、自媒体网络舆情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度”

(一)坚持党委领导下开展高校思想政治工作

石家庄铁道大学四方学院党委(以下简称学院党委)将疫情防控工作作为现阶段最重要的工作来抓,坚决服从党中央统一指挥、统一协调、统一调度,做到令行禁止。学院党委坚决贯彻“一盘棋、一套制度、一把尺子、一个标准”管理理念,对学院南、西两个校区进行统一领导、布置,共同做好相关工作。根据实际工作需要成立综合协调组、宣传教育组、教育教学组、防控处置组、安全保卫组等6个专项工作组。在疫情防控中提高政治站位,加强组织领导,压实责任,狠抓落实。严格落实各级党政主要负责人第一责任人、分管领导直接责任、班子成员“一岗双责”责任。相关部门,加强节日期间应急值守,加强疫情监测报告,认真落实日报告、零报告制度,周密筹备春季学期教学工作和师生返校工作预案,形成上下联动、联防联控联治的疫情防控格局。注重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坚定师生战胜新冠肺炎疫情的思政信念,建立战“疫”思政工作机制,将师生思想统一到疫情防控总要求上来。针对师生在疫情面前存在的思想焦虑、工作不适等情况,学院建立了扁平化网络思政工作体系,力求高效快捷,及时收集、解决问题[4]。

(二)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紧紧围绕爱国主义教育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无疑是摆在全党和全国人民面前的一场具有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在这场疫情防控的狙击战、人民战、总体战中,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把疫情防控工作作为当前最重要的工作来抓,谱写了一曲全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众志成城共战疫情的壮丽凯歌。

四方学院在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中充分利用好这部实践教材、上好这堂实践大课,通过多种形式的学习、宣传、教育和实践,向大学生讲清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优势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向他们推送党领导人民抗击疫情的感人故事,向他们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实践案例,向他们传播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大爱精神,让大学生深切感受到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是我们战胜疫情的根本保证。同时,面对这次疫情中暴露出来的短板和不足,不回避不敷衍,科学理性地引导学生们认识到我国现代化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还需要进一步提高,在抗击疫情的大考中,将我国制度优势更好地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进一步坚定制度自信。依托学工微信公众号开展各种形式的思想政治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加强正面舆情信息传播,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先锋模范带头作用。通过中国特色和国际比较的生动案例,使学生深刻思考我国为什么能在较短时间内控制疫情蔓延,为什么我国在这次疫情中的表现获得了国际社会的高度评价,进而深刻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越性,充分认识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具有多方面的显著优势。

疫情防控期间,学院党委收到了32封从全国各地发来的表扬信、感谢信,10多名同学志愿服务事迹被权威媒体广泛报道。同学们身边一个个鲜活生动的事例,在大家心中引起了强烈共鸣,也激发了同学们努力学习他们敢担当、乐奉献的先行风采和热情。榜样是有形的正能量,也是鲜活的价值观,学院党委通过“云”端升国旗仪式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展示了学院防控一线志愿者的风采,用圣神的仪式进一步激发全院师生的爱国热情,凝聚全体师生的精神力量,共同致敬伟大的祖国和战“疫”英雄。

(三)重视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

在学生工作中,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把学生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加强对学生的人文关怀。充分发挥辅导员、班主任、导师等队伍的作用,摸清学生底数和基本情况,加强与家长的沟通交流,家校互动共同做好学生的教育、管理和服务工作。坚持解决思想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既关心他们的学习生活,还要关心他们的身心健康[5]。加大对湖北籍学生关怀力度,除了按上级要求开展好“一对一”包联工作,学校还及时开展了“抗疫互助,学习帮扶活动”;第一时间开展了困难学生补助的评审和发放工作;团委及各系部均成立了心理辅导与干预平台,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学院还发出《致湖北学子的一封信》,并组织学生开展“同心抗疫”网络文化作品大赛,并将《致敬逆行者》《福佑中华》等16件优秀作品进行公众号系列报道;组织同学观看“教育部疫情防控思政大课”,用战“疫”伟大实践中的生动案例和感人故事,增强同学们的爱国情怀和使命担当。四方学院在疫情期间的在线授课阶段,向教师和学生推送了由体育部老师录制的居家锻炼视频,要求任课老师在课间带领学生一起进行身体锻炼。对于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学业困难学生、就业困难学生等特殊群体,更要“点对点”做好服务,有针对性地帮助他们解决实际问题。

三、自媒体网络舆情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效”

“效”是效果,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目的。疫情期间学校延期开学,学生都回归家庭,传统的校园内的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思想教育和引领、学生组织与党团建设等工作出现无处着力的问题。大学生在疫情面前存在焦虑、恐惧心理,需要加强人文关怀和做好心理疏导,保障学生的心理健康,积极乐观地面对疫情影响。交互性传播性强的自媒体网络,助长了虚假和负面信息的制造与传播,从而营造了全球性舆情的不确定性环境,造成更大的焦虑和恐慌。利用网络平台开展学生的思政教育对学生工作者来说是个挑战,不仅需要有丰富的思政理论知识储备,还需要具备熟练的网络知识和技能[6]。

(一)“互联网+”课程思政拓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广度

把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将这次疫情给我们带来的思考作为一个常态化的话题贯穿于教学。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帮助学生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引导学生们更好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疫情下的思政课就是要通过战疫事例,提升学生们的责任担当意识,引导学生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学会敬畏生命、敬畏自然,增强对问题的理性思考,学会从当下汲取教训、积累经验、锻炼品格、提升能力。充分发挥思政课的前沿阵地作用,社会本就是个大课堂,这次疫情更是一本生动而深刻的教科书。将战疫中的鲜活事例贯穿于课堂,进一步提升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以及亲和力、针对性,让学生潜移默化地接受教育。例如在讲个人与社会的关系问题时,首先阐明二者及其关系。个人与社会是对立统一的关系,两者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社会是由一个个具体的人组成的,离开了人就没有社会,社会是人的存在形式,既是舞台,也是规则。人是社会的人,离开了社会人就无法生活。

依托网络媒体的优势,注重交流,互相学习,努力提高网络授课本领,增强网络授课教学效果,积极探索“互联网+”教学模式。一是老师之间相互交流,定期召开教研室教学研讨会,开展教学模式经验交流会。不定期地开展学科教学交流会,各学科负责人可随时召集各科教师就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网络平台的功能及使用、学生网络管理等问题进行网上研讨,加强相互学习。二是要向网络学习,向百度发问,学习网络授课技巧。三是向学生学习。年轻的学生们更熟悉平台和网络,还要注意学生的课后反馈。充分发挥在大班授课中班干部的作用,便于组织管理学生。也可开展网络投票,及时倾听学生对教学效果的评价,以便更好地调整和改进教师的授课内容和方法。

践行家国情怀,“云课堂”传递教育温度。在这次网上教学中,广大教师用自己的方式参与到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踏实做好教育者的本职工作,很多老师将自己的课程内容与抗“疫”相结合,不仅增加了学生对于疫情的深入理解,更是用教育的温度去温暖学生。教务处刊发了《疫情无情师有情 师者勤勉引路行》教学简报专刊,宣传报道了学院教师的在线“抗疫”教学风采。比如在《工程制图》课上,引导学生用 CAD 所学的绘图命令绘制国旗和爱心,在传授课程的同时又结合疫情引导学生树立家国情怀;人文社科系思政教研室制定《在共同“战疫”中上好思政课》实施细则,发起“关于疫情的思考”,通过疫情讲述家国情怀、向逆行者致敬,引导学生提升责任意识和担当意识。把学生参与“战疫”的先进典型融入教学内容。将“火神山”医院、“雷神山”医院建设融入《工程管理》课程中,将“武汉加油”的网页制作融入《Web前端程序设计》课程中。“云课堂”成为广大教师开展课程思政的舞台,全民战“疫”为思政教育和专业教育提供了活教材,疫期也成为推进思政教育的好契机。

(二)“互联网+”校园文化建设拓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深度

校园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学生工作两个共同促进的载体[7]。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有助于培养学生思想政治理念,思想政治教育要借助各种校园文化活动。同时高校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时,要明确以服务学生为目标,通过校园文化的建设氛围的营造,不断提高对学生的服务能力。在延期开学期间,四方学院开展了“抗疫帮扶,学习互助”“‘疫’封情书”“‘疫’张照片”“感恩传递温馨,劳动最是光荣”等学生活动,对学生进行了思想政治教育,活跃了校园文化氛围。

“停课不停学,不让一个学生掉队”是在线授课的要求,为了用实际行动关爱疫情严重地区的学生,以及帮助在线学习中有困难的学生,同时保障学生返校后向课堂教学顺利过渡,电气工程系率先倡导实施了“抗疫帮扶,学习互助”主题活动,号召全系教职工、成绩优异学生、学生党员、优秀学生干部广泛参与开展多对象、多形式的学习帮扶活动,通过帮扶活动创新学生管理新思路,提升师德师风建设,教育和培养学生党员干部。经济管理系举办《“疫”封情书,“疫”张照片》主题教育活动。在传达出“人类命运共同体”情怀的同时,呼吁同学们关注疫情发展,共抗疫情。用心准备的照片和宣言就是心中最大的敬意,朴实的文字本身就是最大的力量,同学们用一幕幕感人肺腑的画面,一句句鼓舞人心的话语向人们传递着逆行者的伟大。学生处紧密联系感恩教育和中华传统文化,认真落实《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发起《劳动最美丽,在家学感恩》的倡议,包括美食篇、家务篇、温情篇、才艺篇等,全面实现“在线上课”与“居家劳动”的紧密结合,众多学子积极响应,从亲人开始,从家务做起,崇尚劳动,展示才艺,学会感恩,活动取得突出成效,被燕赵都市报、长城网等多家媒体报道。

相比传统校园内,依托网络媒体开展的校园文化建设,从形式上和内容上都更丰富多彩,尤其高校学生作为自媒体使用的主力军,更容易接受并产生认同感。校园文化建设涵盖了校风建设、学风建设、教风建设,四方学院在“互联网+”校园文化建设方面进行的积极探索,效果显著。

(三)“互联网+”教育模式常态化

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让中华大地陷入一场“危机”。但“危机”的出现,也激发了中华儿女众志成城、齐心抗“疫”的勇气和决心。四方学院广大师生,在各项工作只能依靠网络媒体开展的时候,努力学习、积极应对,确保了各项工作顺利开展。疫情终会过去,人们的生产生活也会逐步恢复,作为高校的管理部门和教育工作者却要思考教育模式的转变,“互联网+”教育模式常态化成为此次疫情中教育界的共识。四方学院各部门各单位在此次疫情期间的实践也为学院层面“互联网+”应用模式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学生处依托互联网开展困难学生认定、临时困难补助发放;团委利用QQ群、微信群开展各种形式的帮扶活动;各系部辅导员利用网络平台开展主题班会、主题党日等活动;教务处引导开展在线大学生双创活动、各类在线专题讲座等。化“疫”为机,借“疫”促建,充分发挥“互联网+”的即时性、交互性的优势,与学校各类教育工作相结合,尤其是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做到生动、走心,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认同感。

四、结语

自媒体网络的快速发展,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了危机和机遇。尤其在面对重大公共事件的时候,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要充分把握好“时、度、效”的三原则,把握好“时”,赢得舆论主动权,是做好舆论引导的前提。同时要充分利用自媒体的优势,全时公开信息,回应师生的关切。把握好“度”,是掌控舆论主导权,同时把握分寸,提高认同感。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要在党委领导下开展,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和人文关怀。把握好“效”,是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目标,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不单单是对学生的教育,要通过校园文化建设寻求学生内心的自我塑造和完善,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效果和效率。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