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8-31
禹 典
(郑州工程技术学院 文化遗产与艺术设计学院,河南 郑州 450044)
《立体构成》是美术设计教学过程中一个不可或缺的基础性素质与技能培养科目。教学目标主要是让学生对三维立体形态进行科学而又技术化地解剖、重组,创造一种全新的三维立体造型,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力、丰富的想象力和灵活的艺术创新思维能力[1],以提高学生形象化思维能力、美术思维能力和建筑设计的创新能力,为今后的设计活动开展提供广泛思路,为学生在建筑空间设计、美术造型、装饰设计、包装设计等各个领域都打下坚实的基础。
《立体构成》课程是艺术设计教学中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既有对平面空间的理解又有三维立体形态的创造,课程的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立体构成》的教学可分为基础知识和技能训练两部分,两部分都需要分别设计合理的线上线下教学内容,充分发挥线上教学方式与线下教学手段各自的优势,以提高实际教学效果。
线上教学内容的设计主要围绕传授学生立体构成基本概念、立体构成的基本要素,认识点、线、面、体四要素构成的组合表达方式及制作手法、材料要素、技术要素等基础知识的认识理解,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形象思维和审美观念,注重培养和训练学生从二维构成到三维构成理解能力的提高。
阶段一,课前导学阶段。老师课前必须熟练掌握线上教学软件的操作,并精心制作每一节线上课堂的内容,使其具有专业的个性化教学设计,要花大量时间进行备课,还需要设计一个讨论环节来回答课后的问题。疫情防控期间学生已经在线上接受了其他课程的学习,对于线上学习是有体会的。针对学生分散各地不能集中的特点,老师在正式开课之前一定要召集学生线上进行签到,了解学生的准备情况,教材是否在身边,网络的通畅度,提醒学生认真对待课前预习的重要性。在接下来的课程中,每次课前一天以微视频或慕课形式给学生提供有关《立体构成》课程的新知识点,根据教学重点、教学难点分成若干分节,每节控制在15分钟以内,学生可以随时利用零碎时间在任何地点使手机或电脑进行预习,如有不懂的地方还可以进行重复回放。
阶段二,课中教学实施阶段。课上设计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内容模式,以作业的形式抛出问题。因为学生知道课后要完成作业,他们会更积极地参与到课堂中来,认真听取老师的讲解。线上直播教学,对于立体构成这门课的优势是可以向学生提供更多的教学图片资料,以凝炼的文字配上生动的插图可以降低学生在看到满屏文字课件时的不适感,保持对课程的兴趣。课堂上老师一定要把教学节奏牢牢把握,以防自己从头到尾唱独角戏,在讲解完每一个知识点时,可以做适当的停顿,给有问题的学生有互动时间。当学生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时,老师需要具备扎实的专业基本技能和灵活的教学应对能力。《立体构成》线上教学内容模式对老师的专业知识要求更高,与学生的课堂互动更加有难度,因此比线下教学内容模式增加了工作量,也给老师带来了挑战。学生学习立体构成,刚开始还是依循二维思维的习惯,理解三维空间构成有一定的难度,需要有二维平面到三维立体空间的衔接训练,使学生逐渐向三维思维过渡。比如,为了让学生理解形状与形态概念的不同,老师就要提前做功课,可以录段小视频,以魔方为例进行讲解:形状是魔方的一个面,或面上的各个小四方形的图形;而形态就是魔方转动起来每个方位的瞬间具象或扭动魔方的阶层所出现的不同姿态。随后以平面图形立体化为训练主题,在线上分小组,每一个小组完成同一项作业,自行选择平面绘画、图案、广告或标志进行立体化呈现。老师给予评价标准,师生共同确定选题是否合适、立体效果、材料的合理应用、美观程度等等。作业完成后,小组成员之间、小组与小组之间进行互评, 以此倾听学生对立体构成知识的理解与掌握程度,考查学生自主学习的情况,最后老师进行总结点评考核。在材料认知和选择的教学环节,可以给出以低碳绿色环保为主题的作业,鼓励学生找寻身边可回收利用的废弃材质,以思政理念倡导勤俭节约、善待我们周围的自然环境。老师教的过程,也是提升自我的过程,在教学实践中发现不足,更新知识结构拓宽眼界,适应新时代科技的发展,关注新技术在艺术设计领域上的创新结合信息。
阶段三,课后辅导阶段。在课后还需要设计讨论区答疑,线上学习由于时间有限,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疑难问题无法课堂上及时与我们老师进行交流,课后利用网络交流平台的便利,设计讨论区答疑,这样学生可以自由地表达想法。一些不敢在课堂上提问题的学生也会比较主动地参与交流讨论,提出疑难问题,老师可以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状态,根据学生反馈情况进行教学反思,及时拓展学习内容、 修订下一节课的教学方案。
由于是线上授课,学生的学习状态我们老师无法精确把握,需要重视学生学习过程的管理以保障教学质量和效果。在第一天开始授课之前,我们老师就要将《立体构成》这门课的总成绩考核评分规则讲解给学生,使学生明白线上学习成绩贯穿课前阶段、课中阶段、课后阶段,每个阶段都有针对性的评价,包括签到考勤、作业考核、课堂测试、课终作品等,这样可以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和紧迫感。
《立体构成》的线下教学主要以技能训练为主导,使点、线、面、体四要素在造型创作中准确体现,以三维立体创作训练为主线,注重培养学生的三维空间立体视觉的表现和创造能力,与已经进行过的线上教学内容相结合,进一步剖析三维空间立体形态的本质,挖掘学生的思路,拓宽教学手段,探索新材料、新技术与新科技的融合,使三维立体形态鲜活起来。
立体构成原理的应用领域在不断扩展,线下课程可以通过多元化的教学手段来进行。单以教科书中的立体构成图例对立体构成的形式要素进行讲解是不够的。我们老师需要利用简便易寻的材料自己制作一些立体构成作品,在课上进行辅助展示说明,帮助学生理解空间形态的抽象内容。在学习空间形态时,有必要进一步研究和积累空间设计中十分重要的三维视觉语言,这种语言是进行造型艺术设计的主要物质传播媒介,也是表达自我设计意图的重要元素。同时应注重结合专业方向,把《立体构成》课程从线上的理论讲述提升到实践指导的高度,注意结合计算机三维设计软件工具将构成造型转化为产品的各项练习。通过一定数量的立体构图设计和作品制作练习,帮助学生逐步掌握基本的立体构成设计规律,从而增强学生的空间意识和空间感知能力,使学生建立良好的思维习惯,深刻理解设计与构成的关系、视觉构成语言等设计原理,与之后的专业课程前后连贯,发挥引导性作用。
***总书记指出,“我国要在科技创新方面走在世界前列,必须在创新实践中发现人才、在创新活动中培育人才、在创新事业中凝聚人才,必须大力培养造就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创新型科技人才”[2]。老师在课堂上应该利用一切手段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1.树立学生的创新意识
回到立体构成的课堂上,通过我们老师的引导让创新概念深入学生的意识中,可以举出跨行业各种创新的优秀实例,评价创新引发的社会效应,帮助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理解事物和分析问题,激发学生创新的欲望,从而为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奠定基础[3]。学生在掌握了三维立体造型原理和制作技能的基础上,给学生一个讨论的空间,一个能发挥学生创造性思维的作业,引导学生运用知识和技能,在自己的作业中探索和拓展现代设计创新思维。
2.增强学生的创新自信
线下课堂的老师应该充分肯定和鼓励那些敢于一次又一次尝试的学生,让学生不断地体验、探索和总结,从而树立起创新自信。在引导学生开展立体构成探究性学习活动的整个过程中,我们老师应该善于发现和挖掘学生自身的一些闪光点,充分肯定学生在开展探究性学习活动中的独特性,增强学生在探究性学习活动中克服困难、完善自我的内驱力。
***总书记在2021年4月考察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讲话中指出“美术、艺术、科学、技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相得益彰”,深刻阐述了新时代美术、艺术、科学、技术的本质关系和内在联系,指出了艺术与科技融合发展的方向。
1.新材料在立体构成实践教学中的运用
当代艺术家将新材料作为表达思想和观念的最直接的形式语言,不仅越来越广泛,而且越来越个性化。在立体构成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利用各种个性材料进行视觉构成和造型创作,达到最恰当、最理想的表现效果。这需要充分认识及选择材料,从而提升作品主题的表现。在教授学生充分认识各种材料的性质、性能、形状的基础上,要引导学生打破传统模式下的材料形式,尝试材料形式的创新,寻找材料形式的各种可能性,探索个性化造型形态。一是借鉴当代艺术家应用新材料创作的作品以及运用传统材料而形式创新的作品,开阔学生的视野。如韩国雕塑家、装置艺术家徐道濩采用新型纤维材料还原电话亭、房间以及房间内的家具等生活中常见的物品,通过色彩丰富、通透的纤维材料对曾经家园的再创造,强调了人与物质空间的联系。二是调研材料市场,查找最新、最广泛使用的材料,了解材料研发的新趋势。三是在日常生活中多仔细观察,从新购置的物品中发现存在可以作为《立体构成》课程的材料。鼓励学生掌握材料特性,在设计实践环节,能够很好地展示出创造性。
2.新科技在立体构成教学中的运用
计算机软件与艺术创意紧密结合能够快速便捷地体现创意效果。在传统立体构成教学中,有些学生不能从各种各样的材料中创作出符合自己想象的作品,很多时间用在了材料选择中。同时造型成型需要手工制作,并受组合空间、材料重力等因素的影响,工艺也不能过于的复杂,这些情况都会影响作品效果。使用计算机软件设计,学生可以自由地发挥自己的想象能力,完全不用考虑工艺、材料的局限等种种因素,把精力集中在作品效果上,不拘一格地变换色彩、搭配纹理和图案,将想象变为虚拟现实,还可以轻松反复修改,从而达到自己理想的创意效果。
3D打印、激光技术与艺术设计跨学科渗透协作。在高科技发展的现代,先进的制造技术作为手段,为艺术的表现提供了基础性的支持,其中3D打印(增材制造)、激光技术(激光制造)也以其独特的内核魅力为艺术的创造力和表现力提供了广阔空间。3D打印是通过计算机软件建立的数据模型文件控制打印机将可黏合的粉末状材料(塑料、金属等)以层层叠加的方式建构造型。3D打印应用在立体构成教学中,可以使通过计算机软件设计的奇异构思造型得以真实呈现。异形形态的造型由于受组合空间、材料重力的影响,难以使用传统手法制作,3D打印可以非常完美地进行呈现,抽象思维完美变成有材质、有触感、有形态的实体,其效果可以进一步激发学生的立体空间想象思维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激光技术也同样可以助力立体构成教学。目前,激光加工技术是利用一系列的光学系统聚焦成微细光束,以极高的能量密度照射在材料表面,使材料熔化甚至气化[4]。不同的材料在激光功率、速度、加工方式等参数的控制下呈现不同的烧灼颜色,硬质材料可成凹凸肌理、软质材料展现质感图纹,材料形态可翻转、可扭曲、可折叠、可拉伸、可连接,形成独特的“激光材料”。在立体构成的创意设计造型中,可以搭配这种“激光材料”,更好地表达造型的内涵,还可以首先通过计算机软件设计将立体造型进行分解,尺寸缩放、卯榫结构精确计算,然后用激光快速加工出零件,最后组装成立体造型。当然,激光技术也因受材料厚度、材质的限制,对于异形立体造型的实现难度很大,需要3D打印技术与之互补。
与线下教学相比,线上教学缺乏面对面的情感交流,面对面的线下教学方式使得学生和老师之间所具有的“互动性”“亲切感”远远强于线上,更容易保证教学质量,那些自制力欠缺的学生在线上学习达不到线下学习的效果。对于《立体构成》课程来说,光听课肯定是不够的,还需要适量进行技能作业练习。在线下,不懂的可以直接向老师提问,老师可以手把手示范教学,而且线下师生一起讨论交流更为方便,这些也是线上教学无法实现的。
在实践中总结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模式的利弊,针对教学内容进行线上线下教学互补模式的探究及教学手段的改进,使线上与线下教学相互交融,可以得到更为理想的教学效果。比如《立体构成》课程教学评价可以由线上和线下共同完成,统一协调学习过程与学习结果并重的评价机制:学习过程是在线上理论知识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能力的评价,学习结果是在线下实践训练教学后对学生设计作品的评价。老师线上讲授理论知识应与线下实践训练及相关的设计环节相结合,结合设计作品内容进行命题,在线上组成若干小组,针对命题展开讨论,以取得最佳设计作品方案,运用翻转课堂考查学生掌握立体形态造型设计与制作方法的情况,对设计方案进行评价。线下实践训练课程,继续保留线上小组成员,老师深入每一个小组中进行作品命题的讨论,与学生共同努力,解决作品命题训练中的实际问题。师生之间、小组之间面对面交流、观摩、展示、分析,并对设计作品的结果进行评价。例如,学生以众志成城战胜新冠病毒为主题的作品,用简单的几何形体通过色系的深浅、实物与剪影做对比,表现空间;用光感强化空间,以病毒为题做钥匙链提醒人们警觉;用喇叭形状代表病毒分支,链子环环相扣,向周围人传递团结防疫精神。另外,《立体构成》课程一般安排在学生学习了Rhino或三维建模软件之后,学生具备了一定的立体空间视觉概念,老师提前在网络资源选择有关计算机软件设计的作品,线上讲授时结合教材中有关资料,使学习内容更形象化,启发学生设计思维灵感、完善造型构思,在单位作业练习中,利用计算机设计软件的快捷多做练习,训练创造性思维能力和造型感觉;线下讲授实物造型制作时,学生经过大量线上作业练习,已经能够熟练使用计算机软件制作出形态造型了,线下就可以主要用来讨论学生所要制作的作品实体,用新颖的材料,融合新科技的多样性技术手法,来表达自身的情感、状态,做出丰富视觉的作品。
线上和线下教学都存在一定的优点和缺点,如果把两者有效地结合起来,实施科学的教学手段,融合新科学技术,注重传统与现代教学方法的结合,充分发挥两者的优势,相得益彰,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积极性和激发创造力具有重要意义。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