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8-31
李 朝
(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体育教学部,河南南阳 473000)
教材建设是课程建设的重要环节,是教学改革的主要内容。教育部颁发的《全国普通高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简称《纲要》)指出:“体育课程教材的审定工作由教育部全国高校体育教学指导委员会统一规划与组织。本着’一纲多本’的原则,博采众长编写高质量的教材”,“各校应根据本纲要和学校的实际情况制订教学大纲,自主选择教学内容,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改革和试验”。《纲要》的指导精神给各个高校进行校本体育教材开发提供了较大的空间,为“一纲多本”地实现高校体育教材多样化创造了条件。本文结合本校在体育校本教材开发和应用过程中的探索和实践,就校本体育课程特色教材建设的有关问题进行探讨。
校本特色教材的开发和建设是对统编教材的有效补充,不仅要符合办学指导方针、教学大纲要求,满足社会需求和师生的愿望;还要体现学校的办学特色、地域特点,就是要根据学校自身的实际情况和学科专业特点,自行编写开发的为同类学科所认同和使用的教材。新编校本教材应站在高等教育的前沿,体现高等教育理论研究的最新成果,在内容上和体例上都应该打破学科体制,应以促进学生专业学习、提升学生专业技能为基础来构架教材。同时在确定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场地等因素时,应具体考虑到本校的学科专业特点及基础设施、基础条件。
校本特色教材建设是学校教学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落实高等教育质量工程的重要内容,对推动学校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和师资队伍水平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增强学校办学实力具有重要意义。我国的高职专科教育兴起于 20世纪 80年代初,发展历史还比较短,但其发展速度非常快,适合各学科特点的高职专科校本教材相对滞后,严重制约了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要真正实现高职专科教育人才培养目标,校本教材建设迫在眉睫、任重道远。
医学与体育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传统的医疗保健思想、医疗体育健身方法为人类的健康做出了重大贡献,并产生了深远影响。“医体结合”就是医疗与体育运动相结合,即用体育运动的方式、代替医疗,来增进身体健康促进疾病康复。当前,运动医学、保健体育、康复医学、医学营养、健康评估、运动处方等就是医体结合的产物,也是我们开展医体结合教学改革的结合点。
体育课程是大学生的公共必修课,医学专科院校如何在《纲要》的指导下,本着“医体结合”的指导思想,结合自身的实际开发出具有本校学科特点的校本体育教材,将传统的医疗保健体育的内容融入课堂教学?这关系到高校体育课程创新,更关系到学生体育素养的培养、身体素质的提高和专业技能的提升,其意义重大。
目前,随着我国医疗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人们对疾病的前期预防和后期康复需求日趋迫切。如何指导人们科学、合理地运动和饮食,建立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将成为社区医疗机构的主要工作内容。作为未来的医务工作者,医学专业的学生应该认识到医疗体育的重要作用,树立保健预防为主,医学治疗为辅的全民健康服务理念。而学校体育教学应该使他们在校学习期间既要提高对体育的认识,积极参加锻炼,又要学习、掌握医疗体育的基础理论知识、锻炼方法,从而掌握科学的医务监督和健康指导技能。
医学专科院校肩负着为基层、农村、社区医药卫生行业培养“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的医疗卫生人才的特殊使命。因此,医学专科院校的毕业生既要树立正确的就业思想,又要在各学科学习中培养良好的专业技能。医学院校的体育教学要补充必要的医疗体育内容,积极注重“医体结合”,使学生掌握必要的健康保健知识和医疗体育康复技能,为毕业后适应社会就业需求奠定坚实的基础。
编写医学专科院校体育课程校本特色教材,首先要明确高职专科教材的特征,既要具有高校教材的基本特征,又要具有职业技术教育教材的鲜明特色。总的来说,应注意以下几个原则:
要紧密结合医学专科院校人才培养目标,从内容选择、教法设计、学法指导、技能提高等方面突出专科体育教学的特点和医学学科的特点。要突出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要对职业岗位所需知识和能力结构进行恰当的设计安排。
要结合现代社会对医学人才的岗位技能需求及专科体育教学的发展方向,注重知识的新颖性,将新技能、新技术、新规范、新标准编入教材,为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就业能力奠定基础。同时,要注重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运用,加强电子教材建设。
现代社会需要的是高素质、应用性、技能型创新人才。因此,在教材内容的编排上,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终身体育理念,掌握科学的健身方法的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掌握科学的健身训练方法和体育活动组织方法,激发学生的自我创造意识,从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体育教材的编写,不能仅仅考虑体育学科本身,要从实现医学专科人才培养目标着眼,从人才所需知识、能力、素质出发,把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作为主线,将体育学科与学生所学习的其它学科知识有机地结合,达到各学科学习共同提高的目的。
医学专科院校体育教学应以终身体育为指导,结合医学专业特点,以适应社会生活需要和学生职业能力提升为主开展教学。体育课程体系的设置应符合医学院校专业特点,有利于完成体育教学任务,发展学生身体素质,使他们掌握至少两项体育运动技能。与此同时,注重培养学生运用体育健康知识和技能帮助指导人们科学健身及促进患者康复的能力,使之成为适应现代社会需求的医疗卫生人才。
医学专科院校体育校本教材的知识结构应当考虑学生的专业特点,既满足学生掌握一定的体育基础理论、基本技能和终身锻炼的目的,又促进学生的专业学习,提升就业能力。因此,医院专科院校体育校本特色教材的知识结构可分为三大模块:一是基础理论模块。由体育常识、体育锻炼和竞赛的基础知识、体质健康保健基础知识构成,传授健康概念与体育常识、体质健康检测和医疗保健等理论知识,增强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二是体育技能模块。要利用好竞技体育项目,处理好掌握运动技术与体育健身的关系,通过对竞技运动技术的分解和重构,让学生能够通过体育课程的学习,在健身的同时充分体验竞技体育独有的魅力和美感,在增强体质的同时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三是医疗体育模块。根据医学专科院校学生的专业特点,以及体育场地、器材设施和师资力量、地理环境等资源情况,开发选择具有本校特色、符合专业特点的医疗体育内容,向学生进行系统的卫生保健、运动医学、保健体育、康复医学等方面的知识教育,开展保健体育、健身运动、健身运动处方等项目的学习。运用现代医学知识的观点和方法,对学生的体育运动进行指导和监控,使学生熟练掌握和运用两项以上医疗体育的手段和方法,以及体质测试、运动处方的内容和方法,科学地指导自己和他人进行针对性的锻炼,为学生进入社会后有效地进行终身体育和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教材内容编排上分为基础理论篇、体育方法学篇、医疗体育篇。基础理论篇重点介绍体育与健康教育、体育与心理健康、身体素质训练方法、运动保健、运动损伤的预防、体育文化与欣赏等内容,引导学生掌握体育基础理论知识,树立良好的体育观念;体育方法学篇重点介绍传统养生术、现代健身法、竞技运动项目、民族传统项目、体育游戏、运行竞赛的组织与编排等,指导学生掌握至少两项运动项目的基本技能,学会体育活动的组织方法等;医疗体育篇包括医疗体操、医疗运动(举例介绍一些通过医疗体育治疗肺结核、肝硬化、肠胃病、冠心病等典型病例的方法)、传统医疗体育手段(包括气功疗法、五禽戏、八段锦等),指导学生掌握至少两项医疗体育的技能。
[1]成明祥.体医结合:医学院校体育教学改革的发展模式[J].体育文化导刊,2006(2).
[2]湛育明.医学院校体育教育中应突出医疗体育的功能[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6(9).
[3]毛晓荣,赵晓玲,张道成.医学院校体育与健康课程体系的构建与实践[J].四川体育科学,2004(9).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