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8-31
宋海霞
(中原工学院经济管理学院,郑州 450007)
自主创新已被提升到我国经济发展的战略高度,区域自主创新体系是国家自主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实现整个国家的自主创新,就要从各区域的自主创新抓起。而河南省作为国家级中原经济区的战略核心,对其自主创新体系作深入的研究分析就十分必要。
河南省地处中原腹地,承东接西,贯南通北,交通便利,是我国典型的农业大省和第一人口大省。近年来,河南省的经济发展水平一直居全国中等水平。《中国区域创新能力报告》2001—2013年的数据显示,河南省区域自主创新能力基本上在中游水平上下浮动。该报告按各地区的创新实力、创新效率和创新潜力三个指标展开分析,每个指标分别从知识创造、知识获取、企业创新、创新环境、创新绩效五个方面进行衡量。以2011年该报告的数据为例,河南省区域自主创新的基本情况如表1所示。
通过对表1数据的比较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在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中,河南省的区域创新综合能力是第17位,居中等偏下水平。河南区域创新实力居全国中等水平,其中知识获取能力偏低,主要是由于河南省缺乏优质的教育资源,特别是重点高校和985高校。到目前为止,河南仅有郑州大学一所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没有一家985高校,作为全国第一人口大省,作为中华文明的发源地,这是极不正常的现象,也是造成河南区域创新能力不强的重要原因。河南区域创新效率各项指标都明显低于创新实力的排名,下降到排名的最低区间,其中创新环境的效率是全国最低,这与创新环境的实力排名第6(较高水平)形成极大的反差。综合分析各项指标,河南区域创新实力居中等偏上水平,而区域创新效率在下游徘徊,显示出河南区域创新的潜力较大,而创新潜力的发挥需要提高区域创新效率,尤其是知识获取、企业创新、创新环境和创新绩效的效率。
2001年至今,江苏、广东、上海和北京的区域创新能力一直稳居前五名,江苏区域创新能力得益于其浓厚的商业氛围、长三角发达的经济联动体和活跃的中小企业;广东区域创新能力得益于宽松的创业环境、较高的科技成果转化率和发达的市场经济体制;上海区域创新能力得益于较高的对外开放程度和大规模的外资企业;北京区域创新能力得益于丰富的教育资源和高科技中小企业。与排名靠前的江苏、广东、上海、北京相比,河南省存在教育水平不高,经济和科技基础不好,对外开放程度不够,科研成果转化率较低,创业环境不够宽松等一系列问题。
2013年3月,国务院正式批复了《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发展规划(2013—2025年)》,郑州航空港作为全国第一个以航空港经济为主题的实验区,为河南省区域经济的发展带来新的机遇,是河南省区域自主创新能力提升的新的引擎。
表1 2011年河南省区域创新能力数据
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简称港区)是中国首个航空港经济发展先行区,是以河南省郑州市新郑国际机场及紧邻的新郑综合保税区为核心(空港核心区),以周围关联产业园区为主体(临港主体区),以河南全省及周边为辐射区(带动辐射区)的航空经济体和航空都市区。港区是郑州市朝着国际航空物流中心、国际化陆港城市、国际性的综合物流区、高端制造业基地和服务业基地方向发展的主要载体。港区是国家推动中原经济区建设的重大战略部署,河南省委省政府已将港区建设作为河南区域经济发展的一号工程,本着“全球航空货物集散地、全球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全国区域性高端服务中心、国际化航空大都市”建设构想,致力于将港区打造成为中原经济区发展的引擎和国家内陆开放高地。
2012年底,全国27个省市自治区提出了54个航空港经济实验区的规划,共涉及51个机场,在激烈的竞争中,最终花落郑州,这说明郑州新郑国际机场有无可比拟的优势。郑州地处中原,人流物流密集,陆路交通四通八达,郑州新郑国际机场位于东西南北主航道交汇处,陆空衔接高效,是东部产业转移和西部资源输出的重要平台,加上富士康等高新技术企业入驻郑州航空港区,中原地区很可能是中国下一个30年的高端制造业基地,就如30年前的沿海地区一样。据统计,郑州新郑国际机场2012年全年运送进出境旅客达45.9万人次,起降航班6656架次,同比分别增长33%和47%。郑州新郑国际机场提出了“货运为先,以货带客;国际为先,以外带内;以干为先,公铁集疏”战略方针以及“开美、稳欧、拓非、连亚”航线布局战略要点,这势必为带动河南省区域经济的发展,为河南省区域创新能力的提升打下良好的基础。
临空经济是随着航空运输方式的出现而出现的新兴经济形态,它是以国际性的大型机场为依托,利用交通枢纽带来的大规模生产要素流动所产生的聚集效应,以航空运输为向导,发展高新技术产业、高端制造业、物流业和现代服务业等关联产业,并辐射周边的一种区域经济。临空经济最早产生于1959年的爱尔兰国际航空港自由贸易区,后来,随着新技术革命的发展和交通工具的升级,西方许多国家诸如美国、德国、新加坡、荷兰等都发展了非常成熟的临空经济区。国内,北京顺义国际机场和上海虹桥国际机场都出现了比较成熟的临空经济。郑州新郑国际机场的发展也为河南临空经济的发展开辟了航道。
河南既不沿海也不沿边,但是并不意味着河南只能发展内陆经济。从世界各国的经验看,很多的内陆城市能够发展成对外开放的大都市,得益于临空经济这一利器,依靠便利的航空条件拓展对外开放的平台。河南要想在中原崛起中保持领先地位,发展临空经济是最好的选择。同时,发展临空经济对河南省区域经济的发展、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产业结构的调整是一个新的契机,也是河南省区域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的引擎。
临空产业是指以航空运输为导向的相关产业。临空产业具有依存性、开放性、带动性和外向性的特征,正是这一特征提高了河南区域经济的开放程度和发展速度,为河南区域创新能力的提升奠定了良好的经济和科技基础。
临空经济主要聚集了高科技、高附加值和高时效的产业,临空产业的选择是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高速健康发展的保证,同时也是提升河南省区域自主创新能力的前提。郑州乃至整个河南传统产业居多,临空产业基础相对薄弱,鉴于此,首先,我们要优先发展航空货运(航空物流)和航空服务业。机场客货量的大小直接影响临空经济的发展和辐射范围,我们要提升新郑机场的货运功能,应加速推进跨境贸易电子商务服务试点,建设全球网购商品集散分拨中心,建立以空港为中心的陆运交通网络,发展多式联运,规划发展好洛阳、南阳、安阳和商丘的辅助机场。物流产业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其对速度的高要求,速度是物流业的生命,因此航空港在发展物流业中有自己独特的优势。同时,要加快发展航空后勤、航空公司总部、航空食品等航空服务业。其次,重点发展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精密仪器和新材料等高科技产业。最后,发展智力要素密集度高、产出附加值高、消耗能源少、环境污染少的现代服务业,如金融、会展、旅游、培训、商业和生活服务等相关产业。
临空产业的高附加值、高科技含量势必促进企业的创新,企业是自主创新的主体,河南企业的创新一定会带来河南省区域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
临空经济的发展需要一大批懂技术、懂管理的高素质人才。首先,改善河南高校资源水平偏低的现状,重点发展几个全国知名高校,提升河南高校在全国的地位;提升一般的高校的教育水平和办学实力,合并升级一批省属本科高校;明确职业院校的职业定位和办学特色,同时在高校的专业设置上向临空产业转移,重点发展航空航天、电子信息技术、生物技术、物流、空乘、会展、新材料等相关专业,加强这方面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其次,在港区定期组织人才招聘会,建立特聘人才岗位制度,制定灵活多样的用人制度。最后,建立以人为本的人才激励机制,落实技术、管理等要素参与分配的政策,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人才战略能够提高河南区域创新的知识创造能力和知识获取能力,从而提升河南区域创新能力。
区域之间的竞争不仅是“人、财、物”等生产要素的竞争,更体现为环境的竞争。我们可以把环境分为硬环境(自然环境和基础设施等)和软环境(文化观念、政策、法规、市场和政务等)。河南的硬环境优势非常明显,交通发达、人力资源充足、农业资源丰富、地形和天气状况良好,这些都是临空经济发展的便利条件。
由于硬环境竞争力的不可塑性,区域间的竞争更多地体现在软环境上。政府在软环境建设中应发挥核心作用,区域软环境建设的目的是政府通过改善和优化现有的文化观念、政策、法规、市场和政务等,以吸引所需要的人才、技术、资金等资源。在临空经济的发展过程中,政府首先要实现职能转变,弱化管理职能,强化服务职能,简化行政审批手续和流程,提高政府的服务效率,营造一流的投资发展环境。加快推进电子政务建设,深入推进政务公开,为企业提供快速便捷的商务、法规和政策信息等各类资讯服务。其次,加强信息技术平台建设。利用数据库技术、电子订货系统、电子数据交换、ERP等信息技术,不断完善空港物流信息系统,建立集现代物流、电子商务、国际贸易、金融服务于一体的全球商品采购和交易平台。最后,政府要制定宽松、优惠的投资和税收政策,加强资金支持,主动参与到区域创新系统中,为各创新主体提供各种服务,引导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以及中介机构主动进行自主创新,完善区域自主创新系统。
[1]蔡雁岭.河南省区域自主创新体系的问题解析[J].创新科技,2013(10).
[2]陈雅玲.区域自主创新的软环境建设研究[J].对外经贸,2012(4).
[3]仝新顺,郑秀峰.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临空经济发展研究[J].区域经济评论,2013(1).
[4]卓凤莉.探寻郑州临空经济之路[J].北方经贸,2013(8).
[5]黄卿.拓展对外开放平台引领临空经济腾飞[J].港口经济,2013(12).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