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站在技术、法律与社会的交汇点

时间:2024-04-23

张宏羽

2023外滩大会,以“科技·创造可持续未来”为主题。大模型、隐私计算、区块链……踏入会场,数字科技元素应接不暇。再放眼今年沪上举办的大型会展,“数字化”成为绕不开的关键词。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发展数字经济,将其上升为国家战略,提出实施网络强国、国家大数据战略规划。近年来,国务院先后出台了“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引领带动我国数字经济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

我们正置身于空前的数字化浪潮中,然而也正站在技术、法律与社会的交汇点上——传统犯罪与人工智能、产业技术、网络空间交叉,非传统安全风险不断升级,特别是数据安全、个人信息保护形势严峻,企业正常生产经营秩序和群众生活安宁受到威胁,给执法、司法带来新的挑战。

2023年9月6日,由上海市人民检察院主办、宝山区人民检察院承办的“外滩大会——数字时代的司法治理检察分论坛”(以下简称“外滩大会检察分论坛”)召开。关于技术、法律、社会的思维碰撞,为“数字之治”打开了更多思考面。

数·护航

随着数字科技、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其中所产生的各类法律问题毫无疑问需要新的回应手段。聚焦数字经济发展,因势而谋、应势而动,让互联网在法治轨道上健康运行,为护航网络强国建设、数字经济发展贡献力量——业已成为司法机关的一项重要课题。

2023年4月,最高人民检察院印发《关于加强新时代检察机关网络法治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对加强新时代检察机关网络法治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

《意见》指出,要全链条惩治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网络犯罪,依法保护和规范数字技术、数字产业和数字市场。

在外灘大会检察分论坛上,上海市人民检察院第四检察部主任顾晓军通报了上海检察机关办理网络犯罪情况:2022年至2023年6月,全市受理审查起诉网络犯罪案件6312件9939人。

网络犯罪高发的背后,我们应该警惕的是什么?上海检察机关分析当地2022年网络犯罪情况后发现,网络犯罪案件呈现出四大新态势。

一是犯罪活动与新业态、新技术伴生,网络犯罪黑灰产业链升级。网络犯罪技术性、专业性显著增强,如绕过平台反作弊机制、避开安全防御机制修改系统数据等犯罪手段迭代更新。转移资金、洗钱类等犯罪比重激增,“地下”黑灰产业链不断为网络犯罪“输血供粮”。

二是传统犯罪和互联网叠加,“互联网+经济犯罪”的新型犯罪形态凸显。诈骗、赌博、盗窃等传统犯罪向网络空间延伸,利用区块链、虚拟货币等为噱头的各种新类型经济犯罪涌现。利用前端网络引流制假售假侵犯商标类案件高发,实施侵犯计算机软件著作权、商业秘密等新型知识产权类案件逐年增多。

三是网络服务平台监管难度提升。犯罪分子通过利用网络服务平台作为“遮掩墙”,实施违法犯罪行为。或是运用平台的高流量“吸粉引流”,发布推广违法引流信息;或是通过网上购物平台销售假冒注册商标商品;或是将售卖DDOS软件包装成网络压力测试服务等……对此,尽管互联网平台不断投入资金,更新优化服务审核机制,但成效并不明显。

四是数据安全和个人信息安全形势严峻。漏洞攻击、病毒植入、使用“撞库”等成为网络犯罪获取信息数据的主要方式,亦是网络犯罪黑灰产链条中的关键一环;相关App过度或违规获取公民个人信息,使信息数据泄露风险增加。

面对网络犯罪的新态势,执法、司法并非无计可施。记者从外滩大会检察分论坛上了解到,上海检察机关坚持“惩防并重、惩治并举”,进一步探索优化网络检察履职模式和路径,坚决遏制网络犯罪高发蔓延态势。

全面履行网络犯罪领域刑事检察职能。充分发挥侦查监督和协作配合办公室作用,强化刑事立案、侦查活动监督,加强对电子数据专业化审查,坚持网络犯罪黑灰产全链条打击。以“个案办理——类案监督——社会治理”工作模式,引导帮助涉案企业堵漏建制。

积极开展网络治理领域检察公益诉讼。充分履行个人信息保护、反电信网络诈骗等法定领域公益诉讼检察职能,稳妥探索网络治理新领域公益诉讼检察实践,积极推动网络违法犯罪诉源治理和公益损害风险防范。

精准开展网络治理领域民事行政检察监督。加强网络司法拍卖民事执行监督,涉企数据产权、电商平台等民事案件监督,助推网络司法拍卖、数据要素合规高效流通交易等依法规范。加大对涉互联网行政诉讼案件的监督力度,推动构建行政检察与行政监管相街接制度。

此外,探索建立网络检察办案专业履职,实现网络犯罪打击精准化。建立网络犯罪检察专业化办案机制;加速培育网络检察专业化人才;加强网络治理专业化研究,着力解决办案中遇到的法律适用和技术破解难题。

维护网络空间安全和服务数字经济健康发展,司法机关还有哪些可为之事?近期,上海市宝山区人民检察院制定了“加强网络法治 服务宝山数字化转型”的十条举措。在保障数字产业化方面,围绕人工智能与新材料等区重点领域,广泛收集企业法律需求,提供优质高效的检察供给;在保障产业数字化方面,围绕建强全国最大的钢铁交易平台等工业互联网平台,加强与相关平台企业沟通协作,共同研判法律风险,提供精准法律服务。

该院还以依法平等保护维护涉互联网企业合法权益。依法惩治侵犯互联网企业相关犯罪,积极参与市域社会治理。加强追赃挽损工作,提高追赃挽损率。深化刑事立案和侦查监督,加大对涉案财产处置的监督力度,对查封、扣押、冻结不当的及时监督纠正,保障涉案企业合法权益。加强涉企行政非诉执行监督,保障企业正常生产经营秩序。

数·赋能

中国海洋大学法学院教授李晟在外滩大会检察分论坛上发表《智慧司法的未来:数字时代的法律挑战与应对》主题演讲,他梳理了“互联网法——互联网司法——智慧司法”发展脉络。

互联网兴起初期,技术与规范之间处于分离状态,技术在法律规制之外的空白地带,大多与社会规范的规制相结合。随着对法律规范的需求日益增强,法律规范不断从外部对技术加以规制。

互联网法的成熟引出了互联网司法与智慧司法的发展。当大数据、人工智能、5G等前沿信息技术与司法发生深度融合时,其意义不限于通过司法手段来进行互联网治理,还包括运用互联网手段进一步赋能司法,深刻影响法治建设。

在2023年7月召开的大检察官研讨班上,最高人民检察院党组书记、检察长应勇指出,数字检察战略是法律监督手段的革命。这为推动数字检察战略向纵深发展吹响了“冲锋号”。当前,数字检察逐步深入“四大检察”全场景、全领域、全流程,赋能法律监督作用逐步显现。

在外滩大会检察分论坛上,顾晓军主任介绍了新时代网络治理检察履职中的发力点。提及数字检察时,她指出,要深化“大数据+网络检察”的科技赋能,强化对数据的深度挖掘、智能分析,实现对相关犯罪的全链条打击、一体化治理;加强办案数据集成分析,加大对类案监督模型设计研发,提升法律监督质效,推动网络检察履职整体协同发展。

坐落于银行金融机构聚集区的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检察院,近年来不断探索数据赋能。探索构建涉小微企业信用贷新型犯罪监督模型,对隐蔽的新型犯罪线索实现高效发掘,并通过运用该模型开展违法贷款中介专项治理,同时在银行发放经营贷款、监管机关对助贷领域加强监管等方面制发检察建议,实现“边监督、边办案、边治理”的良好社会效果。

上海市奉贤区人民检察院向记者介绍,该院此前以个案办理为起点,利用检察业务应用平台,对近两年办理的300余起相關案件逐案审查,归纳类案监督规律,建立“空壳公司监督与治理大数据模型”,通过研判涉案空壳公司资金往来、法人涉诉情况等信息,深挖犯罪线索,开展立案监督及追捕追诉工作。

记者还从上海市杨浦区人民检察院了解到,该院先后设计了利用“接码软件”骗取停车费的监督模型、利用购物平台骗取优惠补贴的监督和治理模型、利用职务便利虚增交易环节侵占公司资金的监督模型,以检察大数据、智慧办案、政法互联等为牵引,推动技术与法律监督深度融合。

数据显示,自最高人民检察院明确提出数字检察战略,至2023年8月底,全国检察机关紧紧抓住数字检察“新引擎”,研发使用并取得成效的法律监督模型达3000余个,挖掘线索40余万条,让更多数据被充分激活和利用。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