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坦然面对“开学焦虑”

时间:2024-04-23

项艺

今年“开学季”,有这样一条视频在某自媒体平台上悄然走红:在一个看似寻常的村口,一位老人伴着“舍不得舍不得,和你说再见”的背景音乐起舞,对面站着的是即将离家求学的少年,身上还背着鼓鼓囊囊的行李。随着音乐结束,老人抱着少年送上依依不舍的叮嘱。画面上配有文字:“孙子开学了,全家人不舍得,一起送他。”视频一经发出,就引发了全国各地家长们的效仿,他们通过拍摄类似的视频,表达对即将踏上求学路的孩子的依依惜别之情,就此掀起了“舍不得”挑战的热潮。点开评论,除了感同身受的家长留言,也有不少学子纷纷回应:“自己作为小辈,也舍不得离开家,看着视频都有‘开学焦虑症了。”

学生们口中所提到的“开学焦虑症”并非疾病,而是一种带着焦虑情绪的心理表现。部分学生因为开学日期临近,对将要到来的校园生活产生担忧,从而产生焦虑情绪。严重的甚至会引发生理表现,例如食欲不振、入睡困难等等。引发这种“开学焦虑”的原因多种多样,所谓“开学焦虑”也并非仅存在于学生群体之中,如何缓解这种焦虑逐渐成了热议话题。

学生的花式“焦虑”

在长达两个月的暑假临近尾声时,看着日渐减少的“假期余额”和慢慢临近的返校日期,学子们的心情突然迎来了大转弯,还没从假期悠闲的余韵中反应过来,就要投入到全新的学习生活中去。作息与心情的双重不适应让学子们纷纷感慨:我好像得了“开学焦虑症”。前文提到的“舍不得”挑战中,家长与孩子所流露出的“不舍”情绪,其实就是因为开学而产生的“分离焦虑”。

“分离焦虑”通常是指由于人在与其他人产生亲密的情感结系后又要与之分离,而产生痛苦与焦虑情绪。从现实生活中来看,这种“分离焦虑”除了发生在低年龄层的孩童身上,也存在于刚刚结束高考的大学新生中。记者登录了某高校论坛,有这样一个帖子标题格外吸引视线:“要开学了,不想离开我温暖的家和柔软的小床,现在已经躲在被窝里哭了。”发帖者是一位从未经历过集体生活的大一新生,对于初次离家的她来说,独自面对未知的校园生活是一个不小的挑战。告别了熟悉的生活环境,没有了长辈无微不至的照顾,除了面对学业压力,她还即将独自担负起衣食住行相关的一切大小事务。一想到这些,即使还未踏入校园她就已经忍不住提前焦虑了起来。这位新生在帖子中表示,自己为此已经几天没能正常入睡,为了不让父母担心,只能通过发帖来寻找共鸣,缓解自己的情绪。

除了进入高校贴吧发帖,也有部分新生会在开学前加入“新生群”交流,以便在入学前了解自己的住宿环境和课程等信息。这类“新生群”一般由一年级的学生自发组织,群内会分享学校里的各种信息,如哪个食堂的饭最好吃,哪幢宿舍离教学楼最近,等等。在进群获取这些信息之前,需要完成一个“入群仪式”。首先,新生需要修改自己的群内备注,标明自己的姓名、班级以及所属专业,之后则要在群里发布一张自己的照片,该行为被称为“新人暴照”,其本意是为了新生能够提前互相了解。“暴照”行为并非强制,也并非每个人都要参与,是一种自愿行为。然而,这一行为却在无形之中为部分人带来了不小的形象压力:“看了大家发在群里的照片,感觉只有我一个人既‘宅又‘土。”潜伏在新生群多日的小张表示:自己进群是为了提前了解校园环境,在群内一直以来只是通过文字与其他人交流,并未参与“暴照”环节。平日里他较少关注过自己的打扮,也不擅长社交,但看到其他同学纷纷在群内发布个人照片,互相熟络,自己也产生了从未有过的“容貌焦虑”和“社交焦虑”。这使他逐渐开始担心,由于自己性格内向且穿着朴素,会不会难以融入未来的宿舍和学习生活?自己是否要为此而做出一些改变?

“焦虑”背后的积极意愿

“恐惧来源于未知”,还未到来的新学期充满着不确定性,环境变化和同辈压力让学生们开始害怕,自己是否能够安稳度过未来一段时间的学习生活?离开家能否照顾好自己?同学舍友是不是好相处?课程安排是否紧凑?一个个问题在学生的脑海中出现,却找不到确定的答案。

杭州师范大学附属医院专职心理咨询师杨蕾表示,当学生出現焦虑情绪时,我们要看到其背后的积极意愿。产生“分离焦虑”,是因为学生想在大学生活中能够独当一面照顾好自己,不让家长担心;产生“社交焦虑”和“容貌焦虑”是因为学生想在社交时收获和谐的同学关系,建立良好的社交形象。想要达成这类目标,往往需要一定程度的亲身经历和从主观出发的改变,并非一蹴而就。而深陷焦虑情绪中的学生往往会忽视这一点,陷于当前无法达成目标的恐惧情绪之中,因而产生焦虑。

对此,专家认为学生应当将“开学焦虑”视为普遍现象,用更加平和的心态来看待这些问题,同时也可以实施一些积极行为来缓解焦虑。比如,在暑假时就提前准备好开学所需物品,调整自己的作息习惯,学习一些生活必备技能,让自己在离开家之前能有充足的准备,以更好的心态面对新学期。或是在暑假期间,根据个人情况和生活节奏,做出更适合自己的日常计划并尝试完成,以此来进行自我提升。同时,学生在焦虑时,家长也应该起到一定的辅助作用,以积极态度,从旁进行协助。

“焦虑”不止于学生

除了“开学焦虑”的学生们,讲台另一边的老师们也早早为开学做起了准备。为了解情况,记者采访了上海某高中的杜老师。新学期伊始,刚刚送走了一届毕业生的她将以班主任身份接手今年升入高三的新班级。

当聊到“开学焦虑”时,杜老师表示:“学生们有焦虑,老师当然也有。在暑假期间老师们就要开始为新学期做准备,这就需要提前进入工作状态。首先就是要针对下半学年的课程进行准备,对自己所接手的班级进行学习进度和平均水平的了解,基于这些基础信息进行有针对性的课程设计。在这个过程中除了需要考虑知识点的涵盖是否全面,还要考虑授课的方式是否合适,如何将学习内容扎实地传递给学生。”除了对于授课的准备以外,杜老师表示自己也需要和学生家长一同面对“升学焦虑”:“在开学前班主任要对学生进行一对一的家访,以便于更好地了解学生的暑假学习情况与未来升学目标。部分家长会向老师表露自己的‘升学焦虑,担心孩子的学习状态以及未来考学的规划是否合理。这时老师需要结合学生情况保持与家长的长线沟通,一同承担这份焦虑。 ”

谈到老师自己的焦虑该如何调整,杜老师向记者表示:“与其说是焦虑,不如说是责任感带来的‘甜蜜负担。比如,如何修改教案能够更适合自己的学生?这个学生暑假状态不是很好,我该怎么帮他重整旗鼓?除了教学,老师也会在开学前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为了对学生负责,当这样的焦虑出现时,我会倾向于去想解决方法,让问题的答案落到实处,以一个准备充分的状态来迎接开学。当学生感到焦虑向自己求助时,也能更好地帮助他们解决问题。”

种种“开学焦虑”的背后饱含万千学子对校园生活的美好展望,父母对子女的殷切期许,和教师的鞠躬尽瘁。当再看焦虑时,我们应多一分理解与坦然。德国精神病学家格布沙特尔说:“没有焦虑的生活和没有恐惧的生活一样,并不是我们真正需要的。”与其深陷于情绪的漩涡,不如将焦虑化为行动,一起从“心”改变,以期待为帆,以理想为桨,伴随着凉爽的秋风,以更轻快的脚步迈入崭新的校园生活。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