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8-31
王廷松 王鹏程 郭俊玲 王 兰
(塔里木大学南疆农业有害生物综合治理重点实验室/新疆建设兵团南疆特色果树生产工程实验室/农业部阿拉尔作物有害生物科学观测实验站,新疆 阿拉尔 843300)
新疆南疆红枣种植面积较大,历史也比较久远。近几年来,新疆红枣枣果生产中红枣黑斑病发生极其严重,农户称这种病为“黑屁股病”。又称黑头病、黑腐病。这种病害多发生于骏枣品种上,是一类由真菌侵染所引起的病害,主要为害果实,导致果实果肉腐烂,不堪食用[1],病果率高达60%,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研究结果表明,引起枣黑斑病的致病菌是链格孢菌,还有少数是茎点霉菌[2]。使用GA提高产量,降低其叶果比,果实营养不良免疫力下降是红枣黑斑病发生的重要内因[3],8月份下旬多雨引起的果实酸碱不均衡是红枣黑斑病发生的重要原因;红枣成熟期多雨是黑斑病发生的必要条件。
参照张俊华等方法[4],以新疆南疆枣园普遍发生的枣黑斑病为研究对象,以含有双元载体农杆菌为材料,介导枣黑斑病菌,获得最优的遗传转化体系,获得GFP标记的菌株。本次研究利用了ATMT技术,对链格孢菌Alternariaalternata进行了ATMT转化。最终获得了约200多个转化子。通过研究进行后期的致病力观察。为后期研究病原菌与枣的互作以及实时、动态观察病原菌在寄主体内的侵染过程奠定基础。
1.1.1 供试菌株
枣黑斑病菌:链格孢菌Alternariaalternata,由本课题组从新疆建设兵团第一师骏枣园中病果上分离培养而获得[2]。
根癌农杆菌:由石河子大学赵思峰教授实验室提供。
1.1.2 供试培养基
PDA培养基:马铃薯200 g,葡萄糖15. 0 g,琼脂20. 0 g,加蒸馏水定容至1 000 ml。
PCA培养基:胰蛋白胨5. 0 g,酵母浸粉2. 5 g,葡萄糖1. 0 g,琼脂15. 0 g,加蒸馏水定容至1 000 ml。
LB培养基:胰蛋白胨10.0 g,酵母提取物5. 0 g,氯化钠5. 0 g,加蒸馏水定容至1 000 ml[3]。
AIM诱导培养基:K-Buffer10 ml,M-N-Buffer20 ml,氯化钙1 ml ,硫酸亚铁10 ml,Spore.element5 ml,硝酸铵5 ml,甘油(50%)10 ml,葡萄糖10 ml,加蒸馏水定容至1 000 ml。
1.1.3 抗生素
卡那霉素(100 μg· ml-1)、乙酰丁香酮(200 μmol·L-1)、潮霉素B(50 μg·ml-1)、头孢霉素(300 μg·ml-1)
1.1.4 仪器
纱布、滤纸、烧杯、三角瓶、培养皿、高压蒸汽灭菌箱、恒温培养箱 、石英比色皿、显微镜、血球板计数器、NC膜等。
1.2.1 农杆菌介导链格孢菌遗传转化体系的优化
活化枣黑斑病:参照链格孢菌苹果致病型ATMT转化方法[5]并适当调整。将PKO1-HPH质粒通过冻融法转化到农杆菌AGL1中,吸取微量的农杆菌涂布于含有100 μg· ml-1卡那霉素的LB固体培养基上于恒温培养箱内26 ℃培养48 h。
制备农杆菌液:挑取单菌落于10 ml的LB液体培养基(含100 μg·ml-1卡那霉素)中,28 ℃震荡(180 r/min)培养48 h,吸取100~500 μl培养液于20 ml含有200 μmol·L-1的AS(乙酰丁香酮,acetosyringone)、100 μg·ml-1卡那霉素的AIM液体培养基中,28 ℃震荡(180 r/min)培养 5~6 h ,OD600值达到0. 6时共培养。
枣黑斑病菌株转化:将Alternariaalternata菌株所产的孢子洗下,制成浓度分别为1. 0×104个/ml、1. 0×105个/ml、1. 0×106个/ml、1. 0×107个/ml、1. 0×108个/ml的悬浮液。分别取上述农杆菌液与孢子悬浮液各100 μl均匀混合,涂布于含有200 μmol·L-1AS和100 μg·ml-1卡那霉素的AIM平板上的硝酸纤维化膜(NC膜)表面,在25 ℃下黑暗共培养24 h、36 h、48 h、60 h、72 h。然后将NC膜转到含有50 μg·ml-1潮霉素B和300 μg·ml-1头孢霉素的PDA平板上4~7天。
转化体系的优化:对分生孢子悬浮液的浓度、农杆菌浓度、共培养时间、共培养温度等条件进行优化,筛选出枣黑斑病菌遗传转化的最佳体系。
农杆菌液浓度的优化:农杆菌浓度设置5个浓度梯度,分别是100 μl、200 μl、300 μl、400 μl、500 μl。分别测出OD值,选取OD值最接近0. 6的农杆菌液浓度。
孢子悬浮液浓度的优化:将菌株所产的孢子洗下,制成浓度分别为1. 0×104个/ml、1.0×105个/ml、1. 0×106个/ml、1. 0×107个/ml、1. 0×108个/ml的悬浮液。然后与浓度为400 μl的农杆菌液均匀混合,共培养。筛选出转化效率最佳的孢子悬浮液浓度。
共培养温度的优化:选取以上最佳农杆菌液浓度和最佳孢子悬浮液浓度,设置5个共培养温度分别为15 ℃、20 ℃、25 ℃、30 ℃、35 ℃共培养,筛选出转化效率最佳的共培养温度。
共培养时间的优化:选取以上最佳的共培养温度、农杆菌液浓度、孢子悬浮液浓度,设置5个共培养时间,分别为24 h、36 h、48 h、60 h、72 h。黑暗条件下共培养。筛选出转化效率最佳的共培养时间。
1.2.2 链格孢菌GFP标记菌株的构建
以农杆菌介导枣黑斑病菌最优的遗传转化体系为基础,对实验室保存黑斑病菌的孢子进行 GFP 标记。继代培养后,通过菌落形态,生长速度以及致病力测定筛选获出遗传稳定、与野生型黑斑病菌相比性状没有发生显著变化的GFP标记菌株。
农杆菌液的浓度不同,所测得OD值也是不同的,当农杆菌液浓度为0时,OD值也为0,随着农杆菌液浓度的增加,其OD值也随之增大,当浓度增大到500 μl时,OD值达到0. 815。当浓度为400 μl时,OD值为0. 605,此浓度的OD值最接近于0. 6,因此农杆菌浓度为400 μl最佳。(图1)
图1农杆菌液浓度的优化图2孢子悬浮液浓度的优化
孢子悬浮液浓度对转化子转化效率也有影响,不同孢子浓度下得到的转化子量也存在较大差异。起始随着孢子悬浮液浓度增加,转化效率也开始增加。当浓度1. 6×106个/ml达到时,转化效率达到一个高峰。但再次随着浓度的增加,转化效率开始下降。因此1. 6×106个/ml是最适宜的孢子悬浮液浓度。(图2)
转化效率与共培养温度也有关系,随着温度的升高,转化效率也增加。当温度达到25 ℃时,转化效率最好,然后随着温度上升,转化效率下降。随着温度升高转化效率下降,其原因是,温度过高,导致孢子活性丧失。所以25 ℃时最适宜的共培养温度。(图3)
图3 共培养温度的优化
不同共培养时间条件下的转化效率存在一定的差异,培养时间小于12 h时,转化效率最差。随着时间的增加,转化效率也增加,当达到60 h时,转化效率最佳,随后随时间的增加而下降。故共培养时间为60 h时,转化效率最佳。(图4)
图4 共培养时间的优化
农杆菌介导枣黑斑病菌最优的遗传转化体系,继代培养,获得具有GFP标记的菌株,菌株转化子培养后的菌落形态见图5、图 6 。在遗传体系转化过程中已获得黑斑病菌孢子的转化子并获得GFP标记菌株,其荧光显微形态图见图7。
a.共培养24 h b.共培养36 h图5 菌株共培养菌落形态图
c.转化第3 d d.转化第4 d
e.纯培养第2 d f.纯培养第3 d
g.带荧光标记 h.无荧光标记
i.转化子侵染枣果后的显微观察 j.发病骏枣枣果石蜡切片显微观察
图7荧光显微形态图
从BunDock等[6]把根癌农杆菌介导的转化技术运用于真菌以来,现已经在很多种真菌、细菌上应用成功[7]。农杆菌介导的遗传转化体系的方法是一种优秀的转化方法,具有转化效率高、转化子稳定等特点。农杆菌是一种革兰氏阴性细菌,大多数双子叶植物的受伤部位都可以被其感染[8]。在链格孢菌中顾雪迎等利用ATMT介导[9]技术完成了链格孢菌苹果致病型的转化体系。
链格孢菌是半知菌类真菌,属于丝状真菌,能够引起多种经济作物的病害。比如,苹果黑斑病、小麦叶枯病、玉米大斑病、白菜黑斑病和红枣黑斑病等等。链格孢菌大量存在于土壤、空气和一些有机质中。
在本研究中,对分生孢子悬浮液的浓度、农杆菌浓度、共培养时间、共培养温度[10]等条件进行优化,筛选出最佳的转化体系,获得稳定的转化子。最终得到农杆菌浓度为400 μl,OD值为0. 605;孢子悬浮液浓度为1. 0×106个/ml,转化效率最佳;共培养温度为25 ℃,转化效率最佳;共培养时间为60 h,转化效率最佳;这个转化体系最优,转化子的转化效率最佳,获得了最佳的转化子和GFP标记的菌株。本研究为下一步链格孢菌致病性的研究打下了基础。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