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4-24
王雪锋 汝州职业技术学院
高职院校在规模化发展的进程中,项目资金的投入力度更大,财务精细化管理的要求更高,传统财务工作模式的不适用性特点突出,紧跟信息时代的发展,加强财务数智化发展路径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高职院校的智能财务建设仍处于起步阶段,存在诸多的问题,有较大的完善空间,值得深入研究。
高职院校的智能财务建设,更注重财务管理模式的优化,基于工作流整合预算、会计核算等信息,借助财务软件的强大功能,实现固定资产与预算管理及资金支付等信息的共享,但忽视与业务系统的对接,包括学生管理系统、教务系统、办公系统等,信息不对称和信息孤岛问题仍未得到解决,尚未实现业财数据的顺畅交互。
智能财务建设是一项系统性的工程,前期的规划和投入资金管理、责任划分等工作都是必不可少的。由于智能财务建设相关的管理制度缺乏,传统的财务内控管理制度存在一定的滞后性,导致智能财务建设无法实现制度化与长效化的发展。
高职院校财务智能化平台的功能模块开发进程缓慢,无法实现传统线下财务工作全部向线上转移的要求。数据融合共享系统与财务一体化服务平台的建设尚未成型,线上操作并未实现成熟与自如,促使智能财务在实现信息数据准确性与提升高校治理效能等方面,仍有较大的进步空间。
各部门配合院校智能财务建设的积极性不足,尚未形成全员支持和配合项目推进的良好氛围。缺乏专业的财务人才,工作人员的信息化素养不足,专业知识技能滞后,无法为解决高职院校智能财务建设问题助力,专业优势发挥受限。
首先,实施战略管理,实现共享治理。高职院校采取利益相关者分析法等措施,明确高职院校战略的影响因素,调整高职院校的战略定位,并以此明确办学规模与人才引进及学科建设等职能战略。在战略实施的阶段,将师生与企业及政府、社会等内外部利益相关者的要求,嵌入到高职院校治理的全过程中,突出治理的民主性,促使高职院校教育管理人员等主体的发展意愿,与高职院校的发展战略保持一致,进而使可持续发展战略得以落地。
其次,强化信息整合与共享。通过信息整合与组织变革等方式实现业财融合。可通过优化获取财务数据渠道的方式,同时产生业财数据,实现业财数据的同源与同步。描绘高职院校的文化传承和社会服务及教研等业务的全景图,便于财务部门充分掌握业务情况。搭建业财数据的联动机制,通过分析流程和顶层设计等措施,形成一体化的信息平台与数据库,对接各类业财数据。关联并整合采购和资产及教研等部门的信息,尽快实现信息的集成和共享及统一管理,促使业财数据的颗粒更加细化。
再次,重构基于业财融合的核算体系。高职院校的价值流,通过将资产和费用与收入等要素,分配给可创造价值的作业,尽快实现高职院校发展战略的落地。业务流是价值流的基础,价值流跟随高职院校的发展进程,不断优化会计范式,计量与报告业务流引发的价值流外,还需要将财务工作向业务的前端延伸,积极参与业务端的流程,打破业财融合的滞后性。可通过表单触发财务记账等方式,处理常规业务的流程。
最后,借助人工智能重塑财务职能。充分利用机器人流程自动化与企业资源计划等先进科技手段,将财会人员从以往基础性和重复性的核算型工作脱离出来。通过财务职能的优化,使其主动深入业务系统,向顾问型合作伙伴与辅助决策等角色转变,为业务发展和领导决策提供分析与研判的价值参考。除此之外,需要不断拓展和完善智能财务系统,及时解决工作人员的实际问题,提高智能财务体验满意度,降低其对智能财务建设的抵触心理,加速推进项目建设。解决高职院校各部门独立运作的现象,加强各业务部门的信息流通,促进业财融合,提高整体工作效率。
首先,完善监督架构,展开财务内控监督。高职院校的智能财务建设开展,离不开完善的财务内控监督制度的约束和引导,可通过加大审计监督力度的措施,促使智能财务内控工作得以规范展开,约束各部门有序推进项目落实。一是高职院校尽快完善审计监督机制,提高监督成效。设立审计监督部门,分离财务工作与监督岗位,避免出现财务人员兼任监督岗位的情况,保证监督工作的独立性。二是审计监督工作展开的过程中,有机整合智能财务内控工作的业务检查与监督评价及财务审计等活动,通过常态化与客观性的审计监督,促使智能财务内控制度更加完善,能够高效执行,及时发现和规避潜在风险与问题,促使智能财务内控得以稳中求进。
其次,建立内控集成管理平台。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强化智能财务内控,将风险内控点归置于资产管理和合同管理及预算管理等主要业务管控流程中,业务信息管理系统对接内控集成管理平台,实现各业务流程及其风险因素的统一管理。拓展内控集成管理平台的功能模块,如智能财务内控的绩效评价与报告管理及风险指标库管理等模块,集中控制内控管理工作。尤其是内控跟踪管理模块的建立,实现了内控管理的闭环,更利于提高内控管理水平。
最后,完善高职院校智能财务建设的管理制度体系。一是做好智能财务建设的前期调查与规划等工作,指导资源投入与平台顶层设计工作有序展开,实现各部门工作的协调统一。二是完善责任制度,明确各部门及员工在项目推进方面的责任,加强其对项目落实的重视。三是完善智能财务信息系统的风险管理制度,规范落实信息收集处理与风险预警及跟踪管理等业务,实现智能财务内控的标准化与流程化。搭建智能财务风险管理系统,拓展资源层与基础服务层、应用层、展现层的功能模块。智能化风险点体现在智能的预算风险与税务风险及资金风险等方面,通过风险体系上报和监控识别专项风险及风险报告库等措施实施财务风险管理。统计分析涉及风险清单与风险报告及风险管理矩阵、风险汇报分析等方面,通过任务管理和评估工作台及部门审批等措施,实现智能财务风险的识别与应对。通过风险事件的填报与整理及查询,实现风险事件的管理。财务风险驾驶舱负责分析预算和资金及税务等风险,实现指标风控。做好大额收支的监控工作,并实施货款到期预警与账户余额预警及保函到期预警等。四是确保财务信息安全。可以委托第三方提供安全保障,或是由系统供应商提供安保服务,与其签订安全协议,保证财务数据的完整与安全。职能部门加大监管力度,统一管理财务安全问题。财务人员积极防范计算机病毒的影响,借助数据加密和资料备份及设置操作权限等措施,防止信息泄露与系统崩溃。财务人员强化责任意识,不仅需高效展开财务专业工作,还需加强对数据库维护的重视,通过监测与分析财务数据安全等措施,为财务信息安全提供保障服务。五是完善智能财务评价机制,及时评价项目推进与实施情况,不断解决财务智能化建设的问题。完善智能财务评价指标体系,包括风险管控能力和服务能力及数据质量等指标。采取定量与定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请师生与各行业的财务人员及项目开拓者等主体进行评价,优化项目建设的薄弱环节,突出智能财务建设的高效性与实时性等特点,不断提高智能财务系统运行成效。
首先,搭建财务智能化平台。一是底层平台,是指大数据云平台与各系统接口平台、知识图谱等。底层平台主要依托大数据等新一代数字化技术,将经济业务经过识别处理后,转化为财务数字。根据各业务场景生成财务数字资源库,与核心平台实现信息共享。底层平台实现了校内外数据的互通,数据边界随之拓展。二是核心业务平台,借助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对接财政监管系统与银行等校外系统;会计电子档案与核算管理及项目库管理等财务管理系统;学生管理与采购管理及资产管理等校内其他管理系统,把握各模块数据间的联系,建立起业财与内外部密切联系的数据体系。挖掘海量数据中的有利用价值的信息,积极推进业务转型。三是治理平台功能,基于数据分析和数字模型等手段,立足学校发展实际,深入探究业务发展规律,以此作为决策规划的价值参照。
其次,建立财务一体化服务体系。一是做好前期的准备工作。财务部门重构业务流程与签字审批流程,将其归置于智能报销系统内。根据发票的税收等信息做好编码工作,为经济科目设置参数,并将其归置于智能报销系统内,便于工作人员线上便捷化的完成智能识别与分类及线上审批等报销工作。由于分类编码工作复杂烦琐,要想实现报销内容与经济科目的有效对接,还需后续不断加强完善。二是财务人工智能报账的部分。在智能填报的功能方面,智能报账系统识别工作人员报销上传的原始票据,对数据进行结构化处理,智能匹配报销场景,智能填报后生成报销单。工作人员确认或修改报销单后,提交至智能稽核模块。在智能稽核的功能方面,智能报账系统稽核提交的报销单,向工作人员提供初步审核报告,工作人员依据财务制度检查报销单信息。由于财务数据相对重要,需设置稽核结果开放的权限,便于财务人员合理处理。也可以将稽核信息当作线上审批的价值参照。在智能核算的功能方面,审批完报账单后,智能报账系统生成预算与财务凭证,与财务软件信息共享,再由财务软件形成会计凭证。智能报账系统分类会计凭证,便于财务人员调阅和领导管理人员调用。三是网上查询的部分,工作人员可通过财务系统查询工资与报销审批及项目经费使用等情况。四是自动投递的部分,完善并执行财务助理制度,在各办公地点设置自助投递机,节省业务人员去财务部门办理事项的时间。
首先,整合力量,放大应用层面与技术层面及财务政策层面的联动效应。高职院校积极响应国家政策的号召,在智能财务建设中引入先进科技手段,在政府引导下,整合社会各种力量,有计划、有目的地推进建设目标。教育与审计及财政等政府部门,按照法律规定的要求,发挥政策与制度方面的协调作用,引导各应用主体尽快建立智能财务体系。高职院校根据政策要求,加强与系统供应商的合作,对接各系统平台,确保系统功能更加贴合实际智能财务工作需要。尤其是财务部门借鉴优秀的经验,摸索性地搭建财务智能管理系统,通过平台整合多层面的联动,进一步推进智能财务的创新发展。在高职院校的内部加强智能财务建设的宣传,提高各部门的认识,将其从错误的认知观念中脱离出来,主动适应新的工作环境,意识到智能财务对自身利益发展的积极影响,促使全面配合与支持项目推进的良好氛围尽快成型。发挥各部门的协作力量,明确项目推进的目标和实施问题及成效等,发挥头脑风暴等作用,促使项目建设得以正规化发展。
其次,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一是优化人才管理模式。智能财务建设项目的推进,促使传统财会工作的流程优化与工作重心转移。财务人员从以往的核算工作模式,逐步向大数据的统计与分析等管理型的工作模式转型,还需调整财务监督职能,切实强化财务人员的服务能力,为高职院校的发展创造更多的价值。二是强化职业素养。引导财务人员树立智能化工作思维,转变自身的角色定位,更新专业知识技能,有协同工作的认识。财务人员强化信息素养,能够利用信息化手段高效处理财务工作,推进财务工作的数智化发展。三是加强重视人才培养。引导财务人员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通过继续培训教育,使其有胜任智能财务工作的能力和先进思想观念。完善人才的考核与激励等机制,使其认识到积极学习的重要性,激发其主观能动性,在新工作环境中能够发挥专业优势与个人价值。加强对财务助理的培训,为确保财务助理能够为科研等人员提供更好的服务,财务部门需优化服务方式,调整会议与差旅费及公务接待等业务规范和流程,将业务报销要点,以手册的形式要求财务助理学习并掌握。定期组织财务助理培训,使其更好地胜任智能财务工作,切实提高财务服务水平。
智能财务建设更符合高职院校财务治理的现实需要,能够促进财务管理工作与模式的转型,为职业教育的改革升级提供基础保障。立足缺乏专业人才和业财融合不到位等现状,本着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则,采取加强提高财务人员信息素养和搭建财务一体化服务平台等措施,推进智能财务项目的创新发展,满足高职院校财务稳中求进的需要。财务人员借鉴优秀的经验,广泛应用新技术和新的财务管理观念,促使规范且高效的财务管理体系尽快成型。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