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融合实践探讨

时间:2024-04-24

谢美春 临海市农业农村局

引言

行政事业单位作为公共资源的管理者和提供者,国有资产管理和预算管理是其重要的管理职责。然而,长期以来,这两个管理领域存在着独立运作、信息孤岛等问题,导致资源的浪费和管理效能的低下。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将国有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进行融合实践,成为提高行政事业单位管理水平和综合效能的重要途径。本文旨在探讨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的融合实践,分析其意义和挑战,并提出相关的策略和建议。

一、融合实践的意义和目标

(一)提升资源配置效率

行政事业单位作为国有资产的管理者和运用者,合理高效地配置和利用国有资产是其重要职责之一。融合实践可以通过将国有资产管理和预算管理有机地结合起来,实现资源的统一规划、有效配置和动态调整。这有助于消除资源配置中的重复、浪费和低效问题,提高资源利用的效率和效益。通过融合实践,行政事业单位能够更好地了解和把握资产的实际状况和价值,科学决策,合理分配资源,推动行政事业单位的可持续发展。

(二)强化预算约束和监督

预算管理是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制定和执行预算,可以对财务活动进行约束和监督,保证财务资源的合理分配和使用。融合实践将国有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相结合,能够加强对预算执行过程中的资产支出和资金运用的监督,提高预算的透明度和合规性。同时,通过融合实践,可以建立健全的预算控制机制,加强预算执行的监测和评估,防止超预算支出和财务风险的发生,提高财务管理的规范性和有效性。

(三)实现绩效管理和绩效评估

融合实践可以促进行政事业单位实现绩效管理和绩效评估的目标。国有资产管理和预算管理的融合可以建立绩效评估的指标体系,对单位的运行状况和业绩进行量化和评估。通过将国有资产管理的绩效与预算执行的绩效相结合,可以更好地衡量行政事业单位的综合绩效,提高单位的运行效率和效益。融合实践还可以促使单位在资产运用和预算执行过程中注重绩效目标的设定、结果的评估和反馈机制的建立,推动单位实现绩效导向的管理,不断优化工作流程,提高绩效水平。

二、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融合存在不足

(一)管理体制转变难度

由于国有资产管理和预算管理原本是两个独立的管理领域,将它们融合在一起需要对现有的管理体制进行调整和改革。这可能涉及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的权责划分、人员编制和岗位调整等问题,面临的困难和阻力较大。

(二)数据整合和信息共享障碍

行政事业单位通常存在着各个部门之间数据信息孤岛的问题。在国有资产管理和预算管理融合过程中,需要将两个领域的数据整合起来,实现信息的共享和统一。然而,由于信息系统的不一致性、数据格式的差异等原因,数据整合和信息共享可能面临一定的障碍。

(三)绩效评估和考核指标的确定困难

融合实践需要建立统一的绩效评估和考核体系,以评价行政事业单位的国有资产管理和预算管理的绩效。然而,确定合适的绩效评估指标和考核方法可能面临困难,需要充分考虑到不同领域的特点和要求,确保评估结果的准确性和公正性。

(四)文化差异和组织理念冲突

国有资产管理和预算管理可能存在着不同的文化背景和管理理念。在融合实践中,可能会出现文化差异和组织理念冲突的情况,给融合的顺利进行带来一定的挑战。需要通过沟通和协商,加强组织文化融合和理念转变,使融合实践能够得到各方的支持和认同。

(五)需求诉求的平衡难度

国有资产管理和预算管理各自面临着不同的需求和诉求。在融合实践中,需要平衡各方的利益和需求,确保国有资产得到有效管理和保值增值,同时满足预算管理的合规性和财政平衡的要求。这需要在实践中不断调整和优化,以达到良好的平衡效果。

三、融合实践的具体方法和措施

(一)加强信息共享和协同管理

为了实现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的融合,加强信息共享和协同管理是关键的一环。首先,建立起跨部门、跨系统的信息共享平台,确保各部门之间的信息交流畅通,实现数据的共享和统一。这可以通过建设统一的信息管理系统或平台来实现,确保不同部门的信息能够互通有无,避免信息孤岛的存在。通过信息共享,可以更加准确地掌握国有资产的实际情况和价值,为预算编制和执行提供科学依据。在信息共享的基础上,还需要建立跨部门的协同管理机制,加强各部门之间的合作和协调。这可以通过制定明确的合作协议、建立工作协同机制等方式来实现。不同部门应该共同参与资产管理和预算编制的决策过程,形成合力推动融合实践的实施。此外,还可以建立定期的会议或工作组,定期召开协调会议,共同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通过信息共享和协同管理,可以实现国有资产管理和预算管理的无缝衔接,共同制定资产管理和预算管理的政策和规划,推动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利用。在资产管理方面,各部门可以共同制定资产管理的标准和流程,确保资产的安全和有效使用。在预算管理方面,各部门可以参与预算编制和执行的全过程,提出建设性意见和建议,确保预算的合理性和科学性。各部门之间共享的信息可以为决策提供全面的数据支持,避免信息不对称和重复工作的情况。同时,通过协同管理,各部门可以更好地协调工作,合理分配资源,提高工作效率和效果。然而,加强信息共享和协同管理也面临一些挑战。其中之一是信息安全和隐私保护问题。在建立信息共享平台时,需要确保信息的安全性和合规性,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防止信息泄露和滥用。另一个挑战是不同部门之间的利益冲突和协调困难。不同部门可能有不同的职责和目标,因此在信息共享和协同管理过程中,需要解决好利益平衡和协调合作的问题。为应对这些挑战,可以采取一些对策。首先,建立健全的信息安全管理制度,加强对信息的保护和管理,确保信息的安全性和完整性。其次,加强沟通和协调,建立有效的合作机制,解决部门之间的利益冲突,形成共识和合力。同时,加强人员培训和能力建设,提升员工的综合素质和协作能力,为信息共享和协同管理提供人力支持。

总之,加强信息共享和协同管理是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融合实践的关键环节。通过建立跨部门的信息共享平台和协同管理机制,可以提高资源的配置效率,加强预算约束和监督,实现绩效管理和绩效评估。然而,要克服组织结构和文化融合、信息系统和数据整合以及绩效评估和考核指标的确定等挑战,需要综合运用合适的方法和措施,加强沟通和协调,不断完善和优化融合实践。只有这样,才能实现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的融合,为单位的发展提供更加坚实的基础,提高资源的配置效率和管理水平,实现长远可持续发展。

(二)建立综合预算和绩效考核机制

为了实现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的融合,建立综合预算和绩效考核机制是至关重要的一步。这一机制的建立能够将国有资产管理纳入预算管理的范畴,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和管理效能的提升。首先,建立综合预算是关键的一步。综合预算将国有资产管理的经费纳入预算编制和执行中,确保资产管理的经费有序、合理地进行分配和使用。综合预算需要考虑资产管理的运行成本、项目投资、设备更新等方面的需求,使资产管理活动与整体预算保持一致。其次,建立绩效考核指标体系是推动融合实践的重要环节。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应综合考虑资产管理的效益、财务效益和绩效目标的实现等因素。指标可以包括资产利用效率、资产价值增长、财务收益、风险控制等方面的指标,以全面评估资产管理的质量和效益。为了有效落实综合预算和绩效考核机制,需要加强内部管理和控制。加强内部控制可以确保资产管理和预算管理的合规性和规范性。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和流程,明确责任分工和审批程序,加强财务管理和风险控制,有效防范资产管理中的违规行为和风险隐患。

同时,加强信息化建设是支撑综合预算和绩效考核的关键。建立信息系统,实现数据的统一管理和共享,能够提供准确、及时的资产管理和预算管理信息,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信息化建设还可以提高工作效率,简化流程,减少人为错误和延误,提高管理水平和决策效能。

(三)强化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

在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的融合实践中,强化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是确保有效运行的关键措施。这些措施可以帮助机构建立健全的管理体系,保障资产和预算的规范、合规、安全和稳定。首先,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至关重要。内部控制制度是为了保护资产、维护财务纪律、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而制定的一系列规章制度和程序。通过建立明确的责任和权限制度,确保各项业务和决策符合法律法规,规范操作流程,防止滥权和腐败行为。此外,内部控制还包括财务管理、审计监督、风险评估等方面,确保财务信息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有效预防和发现内部失误和违规行为。其次,建立风险管理机制是必不可少的。风险管理旨在识别、评估和应对潜在风险,保障资产和预算的安全和稳定。通过制定风险管理策略和流程,识别可能存在的风险因素,评估风险的影响程度和概率,制定相应的风险应对措施和预案。同时,加强风险监控和追踪,定期进行风险评估和风险报告,及时应对和调整风险管理策略。通过风险管理,可以有效防范资产流失、财务风险和其他潜在的不确定性,保障机构的可持续发展。为了强化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首先,加强内部控制意识和培训,使员工具备相关知识和技能,增强对内部控制的重要性的认识。其次,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管理体系,明确责任和权限,建立信息披露和沟通渠道,促进内部控制的有效实施。此外,加强内部审计和监督,定期开展内部审计,及时发现问题和风险,提出改进建议和措施。在风险管理方面,首先,建立风险管理框架和策略,明确风险管理的目标和原则。其次,加强风险评估和监控,利用科学的方法和工具,对风险进行识别、评估和排序。然后,制定风险应对措施和预案,明确责任和执行程序,建立风险管理的工作机制。最后,定期进行风险报告和总结,评估风险管理的效果,并不断优化和改进风险管理体系。

(四)加强培训和人员配备

在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的融合实践中,加强培训和人员配备是至关重要的因素。随着管理方式和技术的不断更新,人才结构的合理性和专业化程度直接影响着融合实践的效果和成果。首先,加强培训是提升员工能力和专业素养的关键措施。针对国有资产管理和预算管理的要求,制定培训计划和课程,提供必要的培训和学习机会。培训内容涵盖国有资产管理理论和实践知识、预算编制和执行流程、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等方面。培训形式可以包括课堂培训、研讨会、案例分析、实地考察等,旨在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通过持续的培训,可以不断提升员工的管理水平和工作能力,适应融合实践的需求。

其次,合理的人员配备是融合实践成功的关键。行政事业单位需要根据国有资产管理和预算管理的要求,合理配置人员,确保各个岗位的职能和责任得到有效履行。人员配备要考虑到不同岗位的专业知识和技能需求,以及对综合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的要求。此外,还要注重人员结构的多样性和灵活性,组建具备不同背景和专长的团队,以满足融合实践中的多元需求。在加强培训和人员配备的基础上,还需要不断更新人才结构,以适应新形势下的管理要求。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管理理念的变革,行政事业单位需要引进新的人才和思维方式。这包括招聘具备相关专业知识和经验的人才,培养具备创新精神和战略眼光的管理人才,同时注重跨学科和综合能力的培养。此外,还需要建立良好的人才激励机制,吸引和留住优秀人才,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通过加强培训和人员配备,行政事业单位能够不断提升员工的专业素养和管理能力,为国有资产管理和预算管理的融合实践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合理的人员配备和人才结构更新将推动融合实践向更高水平迈进,并为行政事业单位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结语

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的融合实践具有重要意义和挑战。通过加强信息共享、建立综合预算机制、强化内部控制等措施,可以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加强预算约束和监督,实现绩效管理和绩效评估。然而,在实践中还面临着组织结构和文化融合、信息系统和数据整合等挑战。因此,需要采取相应的对策和措施,不断完善融合实践,促进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的协同发展。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