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体验式健康教育对高血压患者自我管理的影响

时间:2024-08-31

吴玉芳 毛秀彩 蒋冬芳 黄洁玉 张裕丹

高血压是一种最常见的慢性疾病,又称原发性高血压,约占高血压患者的90%以上[1]。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逐渐提高以及饮食方式的不合理,从1980-2015年[2],中国高血压患病率持续上升,增长了约400%,死亡人数约200万,占全部病死率的24.6%。血压如若得不到有效的控制,将持续影响患者全身各处重要器官功能,最终导致严重的并发症,危害患者的生命健康,给家庭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患者有效的自我管理是高血压诊疗模式的核心,不仅可以降低血压,还可以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风险,并显著改善相关的生活质量[3]。但有研究[2]显示,目前我国人群高血压知识知晓率、治疗率及控制率均较低,血压控制效果不理想,因此,进一步寻找有效的干预措施来提升高血压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显得尤为重要。体验式健康教育是采取“做中学”的形式,促使患者在对某项护理活动体验的过程中,掌握知识点,并促进自身潜能充分发挥的一项新型健康教育模式[4]。国内已有学者将体验式健康教育运用于糖尿病[5]、孕产妇[4]等人群,研究显示患者并发症的体验式健康教育能够通过激发患者的参与主动性,来提升自身的症状自我管理能力。然而,关于脑血管后遗症的体验式健康教育在高血压患者人群中应用较少,因此,本研究旨在探究脑血管后遗症的体验式健康教育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自我管理能力的影响,以期为临床护理提供参考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9年1-12月在笔者所在医院新诊断的高血压患者。纳入标准:(1)符合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国际高血压联盟(WHO-ISH)高血压治疗指南中制订的成人高血压诊断标准和分级;(2)20岁以上;(3)意识清楚,配合良好;(4)具有良好的读写能力。排除标准:(1)继发性高血压、妊娠性高血压或者药物等其他因素引起的特殊类型高血压患者;(2)合并有恶性肿瘤者;(3)既往或现患精神疾病者。将符合入组标准的90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5例,在干预过程中观察组有3例患者因搬迁或配合不佳等原因被排除。2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表1)。所有参与的患者均知情同意,参与研究。本研究通过医院伦理委员会的审批及科室相关负责人的同意。

表1 2组 一般资料比较 (例)

1.2 研究方法

1.2.1 对照组

对患者采用常规高血压健康教育方式,以小组为单位,由科室医生及主管护师对患者集中授课宣讲,每周1次,每次40~60 min,干预总时长为2周;患者出院后每2周电话随访1次,直至出院后3个月。在科室小教室内进行,邀请家属入内听讲,内容主要包括:(1)高血压的诊断标准,症状及诱发因素;(2)高血压治疗方式,常用药物的作用及副反应,注意事项(坚持服药的重要性)等;(3)正确使用血压计的方法;(4)BMI尺、控油壶、腰围尺、限盐勺等工具的使用方法[6];(5)高血压并发症识别及自我管理控制方法;(6)提供适量运动、合理膳食和心理支持等内容的具体方法;(7)告知患者出院后应定期复诊,监测血钾水平,发放科室健康宣教手册。

1.2.2 观察组

在对照组基础上开展脑血管病后遗症的体验式健康教育措施,具体方法如下:由责任护士收集患者无治疗的时间段,并安排个人授课计划,与对照组集中授课时间错开。体验式健康教育包括高血压自我管理体验课堂,体验课堂包括体验小讲课与体验活动,每周授课1次,每次40~60 min,共2次,第1周为基于PPT课件的患者健康教育讲课——关于高血压的基本知识(概念,症状及并发症等)。第2周集中学习高血压自我管理的知识技能,主要包括饮食、运动、血压监测等。体验活动分3次进行,内容为高血压脑血管并发症后遗症体验式健康教育。安排5例患者为1组在科室小教室进行健康教育体验活动,在进行体验式健康教育之前告知参与者高血压脑血管并发症的症状体征。(1)脑卒中体验,首先观看由医护人员及志愿者所扮演的脑卒中日常生活情景剧,包括吃饭、穿衣、行走、如厕等,从而使患者更直观了解高血压脑血管并发症。接下来,每组2例患者模拟设定的脑卒中发作情景,其余组员作为观察者及施救者,并与医护人员共同完成施救。(2)偏瘫的体验及康复训练方式:将与患者一侧手臂等长的夹板固定于体验者一侧上肢,负重沙袋固定于其同侧下肢,使患者体验一侧肢体完全瘫痪的感觉,并体验进食、上下楼梯、步行、如厕、穿衣等动作,同时康复师及医护人员指导患者进行不同程度偏瘫的坐位、立位的平衡,床上翻身,床与轮椅转移,上下台阶,躯干控制等训练。(3)肢体末端麻木的体验,让参与的患者戴上不同紧缩程度的手套,可根据个人可耐受程度挑选手套直至体验到血流不畅带来的麻木感[7]。告知患者康复训练的方法,即每天对患侧按摩拍打2~3次以刺激触觉,并可用温水擦洗出现感觉障碍的部位,以促进血液循环;指导患者循序渐进进行肢体主动活动的方法,以及用皮球、笔、硬币等进行辨认及抓握等训练的方法[8],并让其现场练习。患者接受体验和练习后,组织各个患者讨论分享感受。每次体验结束后,要求患者书写或口述体验感受,每组负责协助的医护人员收集和总结。

1.3 观察指标

在患者刚入院时、干预后1个月、干预后3个月比较2组服药依从性、高血压自我管理行为,并于干预后3个月收集患者血压值。

1.3.1 服药依从性

采用Morisky服药依从性量表[9]进行调查。该量表共4个条目,具体各个条目内容如下:(1)你是否曾经忘记服药;(2)你是否有时不注意服药;(3)当你自觉症状改善时,你是否曾停止服药;(4)当你服药后自觉症状更糟时,你是否曾停止服药。回答“是”得1分,回答“否”得0分。得分越高表明依从性越差。该量表Cronbach′s α 系数为 0.61。

1.3.2 高血压自我管理行为

采用由刘宁等[10]编制高血压自我管理行为量表进行评估。量表包括4个维度,分别是治疗管理维度、饮食运动管理维度、生活习惯管理维度、危险因素管理维度,共21个条目,各个条目均采用Likert 5级评分法,即“从不”“偶尔”“有时”“经常”“总是”分别评1~5分。分数越高,表示患者的自我管理行为水平越高。总分<63分为低水平,63~83分为中等水平,≥84分为高水平[11]。该量表总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854,内容效度为0.976。

1.3.3 血压

本研究采用科室或门诊的水银柱台式血压计于患者入院时及患者出院后返院复查时测量血压值,统一测量患者坐位时的上臂血压,测量前先让患者静坐休息30 min,勿饮食,测量血压值3次,取平均值。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2组服药依从性得分比较

2组服药依从性得分在时间、组间、交互效应上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表2)。

表2 2组服药依从性得分比较分)

2.2 2组高血压自我管理行为得分比较

2组高血压自我管理行为得分在时间、组间效应上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表3)。

表3 2组高血压自我管理行为得分比较分)

2.3 2组高血压程度比较

干预3个月后,观察组高血压程度轻于对照组。见表4。

表4 2组干预3个月后高血压程度比较 [例(%)]

3 讨论

如今,高血压已经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重要疾病。尽管随着医疗技术水平不断发展,各种治疗控制高血压的药物及方式均取得了较好的疗效,但高血压是一种需要长期治疗的慢性疾病,为了让更多的患者血压得到有效控制,提升患者自我管理水平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高血压患者多为中老年人群[12],不易通过冗长详细的防治手册或单一的口头宣教掌握自我管理的要点,而体验式健康教育为高血压患者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方式来更好的认识高血压脑血管后遗症,并加强自身疾病的管理。

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前2组患者的服药依从性与自我管理水平不高,均处于中等水平,这与李坤等[9]和唐源等[11]对社区高血压人群所做的研究结果一致,可能与患者缺乏有效的交流、监督有关。干预后,观察组服药依从性及高血压严重程度均好于对照组,这表明脑血管病后遗症的体验式健康教育可提高高血压患者的服药依从性及帮助患者有效控制血压。体验式健康教育不同于传统健康教育单方向灌输,而采用“做中学”的体验形式,患者可充分发挥自身潜能,尽其所能并结合自身身心条件处理和应对疾病,达到预防保健和降低脑血管事件的作用[13],进而提高患者脑血管事件后的生活质量[14]。此外,体验式的健康教育不仅增加了医护人员与患者交流的机会,还以一种新颖的体验方式提高了患者高血压相关知识。

干预后观察组患者自我管理行为水平得分高于对照组,表明体验式的健康教育对高血压患者自我管理水平具有提升作用,可能是因为体验式的健康教育模拟了脑血管病急性发作的情景及紧急处理办法,激发了患者的主观能动性,从而提高了患者及家属识别及应对高血压患者脑血管意外的能力,进而使其更注重平时生活中的自我管理。

4 结论

目前,高血压患者自我管理在疾病控制和预防严重并发症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对高血压患者实施脑血管后遗症体验式的健康教育可改善患者的服药依从性,并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水平,从而减轻家庭与社会的负担,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