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阶段性改变模式在中青年冠心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时间:2024-08-31

马 赟 季金华

冠心病是心内科常见疾病,该病的发生可能与不良生活习惯、糖尿病、肥胖症以及社会心理因素相关[1-3]。近年来,中青年冠心病发病率有逐渐升高趋势,中青年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较少建立侧支循环,在某些因素的影响下,冠脉会出现突然闭塞现象,进而加快心肌细胞死亡[4],因此及时明确针对性的治疗方案就显得尤为重要。但有报道显示,中青年患者治疗依从性及自我管理能力偏低,可能直接对治疗效果产生影响,因此在针对中青年冠心病患者进行临床治疗时还需明确相应的干预措施[5]。阶段性改变(the stages of change,SOC)模式属于一种可随时间变化持续渐进的过程,该模式可通过他人帮助进行行为改变,进而达到维持健康的目的。此次研究旨在探讨SOC模式在中青年冠心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6月-2019年6月我院心内科收治的青年冠心病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符合中青年冠心病相关诊断标准[6];意识清楚,表达能力正常,无交流障碍;知情同意,自愿参与本研究。排除标准:合并有认知障碍及神经系统疾病;病案资料缺失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男性23例,女性17例;年龄32~58岁,平均年龄(51.44±6.03)岁;高中及以上15例,初中及以下25例。对照组,男性24例,女性16例;年龄31~57岁,平均年龄(51.52±6.11)岁;高中及以上16例,初中以下24例。2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本研究已通过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批。

1.2 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健康教育与护理。患者入院后对患者进行生命体征检测,并进行病史询问。建立静脉通路,与患者及家属进行入院健康宣教,并针对患者的疾病类型进行相关知识讲解,针对患者的疑问进行解答,并在此基础上做好住院期间的常规护理,出院前做好院后护理指导。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SOC模式进行干预,具体如下。建立SOC小组,针对组员进行培训,保证组员在实施过程中的专业性,并建立患者饮食、运动、用药、健康素质管理等计划方案。患者纳入研究后,根据患者的行为特点进行SOC模式患者自我管理行为阶段评估,分为5个阶段,分别为前意象阶段、意向阶段、准备阶段、行动阶段及维持阶段。①前意象阶段。该阶段包括意识唤醒、自我效能。此阶段患者对不良生活方式的危害缺乏认识。护士与患者进行深入沟通交流,向患者发放疾病相关知识的健康手册,提高其对冠心病相关知识的认知。②意向阶段。包括自我再评估和环境再评估。处于本阶段的患者对于改变不良生活方式存在明显的矛盾心理,即有改变的想法,但不确定。护士注意倾听患者的想法,突出改变不良生活方式带来的好处,并提供行为改变的计划;直接向患者阐明心功能超声检查结果、血清学指标异常可能造成的危害,并对患者健康状况进行评价,明确其健康素质不足的方面,后通过沟通交流提高其学习的积极性,另外促使患者家属予以患者相应的关注,保证其获得家庭成员的支持,进而提高其培养健康素质的信息。③准备阶段。包括自我解放和帮助关系,帮助患者制定行为改变的计划,让家属监督患者较好地实施提高健康素质的方法,SOC小组按照预设好的宣讲内容与家属一对一沟通,提高患者健康素质知识,并对患者用药方案进行监督与指导,指导患者放松情绪、听轻缓音乐配合按摩,同时教会患者家属从头颈部到四肢依次进行按摩的方法,促使其主动参与患者护理。④行动阶段。主要为反条件作用,内容为对患者采用小组预设制定好的基础饮食方案,再依照患者的饮食习惯与民族风俗进行科学的饮食计划制定。依照预设基础运动方案结合患者运动偏好进行设计运动方案,用药方案依照医嘱严格进行。患者依照预设的各类方案规律生活,责任护士进行日常监督,小组组长进行抽查。每周责任护士与患者进行一次座谈会,解决患者的实际问题。

1.3 观察指标

干预15 d后,比较2组自我效能、健康素养、疾病相关知识掌握程度以及焦虑评分。①自我效能。采用慢性病自我效能表[7]进行评价,量表总分1~10分,得分越高表示患者自我效能感越高。②健康素养。采用慢性病健康素养量表[8]进行评价,该量表共有4个维度,量表总分120分,≥96分为健康素养较好,<96分为健康素养较低。③疾病相关知识掌握程度。采用我院自制问卷调查表进行综合评价,该量表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845~0.976,评价项目包括冠心病概念、危险因素、诱发因素、发作表现、检查方法、治疗方法、药物知识以及二级预防知识,共8个条目,每个条目评分满分100分,评分越高表示患者冠心病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越好。④焦虑情况。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9]进行评价,SAS包括20个条目,主要反映是否存在焦虑症状和其严重程度。每个条目的评分为1~4分,标准分<50分为无焦虑,50~59分为轻度焦虑,60~69分为中度焦虑,>69分为重度焦虑。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2组自我效能评分比较

观察组自我效能总评分及各维度得分均高于对照组。见表1。

表1 2组自我效能评分比较分)

2.2 2组健康素养评分比较

观察组健康素养总评分及各维度得分均高于对照组。见表2。

表2 2组健康素养评分比较分)

2.3 2组疾病相关知识掌握程度比较

观察组疾病相关知识掌握各条目得分均高于对照组。见表3。

表3 2组疾病相关知识掌握程度评分比较分)

2.4 2组焦虑评分比较

干预前,2组S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干预后,观察组S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见表4。

表4 2组SAS评分比较分)

3 讨论

冠心病属于对患者身体健康危害程度极高的一类疾病,患者患病后自身风险程度较高[10-11]。既往研究[12]指出,针对冠心病患者实施对症治疗时,其临床疗效可能受到外界及患者自身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因此还需在患者接受治疗时予以相应的护理干预。常规护理方案在冠心病患者临床治疗中的应用虽具有一定效果,但无法针对患者个体差异进行有针对性的干预,患者自身治疗意愿并不能得到较好的改善[13-15]。因此,本研究将SOC模式应用于中青年冠心病患者中。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自我效能、健康素养以及其对冠心病相关知识的掌握评分均高于对照组,说明SOC模式的应用明显改善了患者自我效能、健康素养,提高中青年冠心病患者疾病相关知识掌握程度,同时该干预方案还能明显缓解患者焦虑情绪。究其原因可能是,处于不同行为阶段的个体有不同的心理需求和动机,应给予与各行为阶段相匹配的干预措施才更容易达到目标。实施SOC模式时,在患者前意象阶段与患者进行深入沟通交流,向患者发放疾病相关知识的健康手册,提高其对冠心病相关知识的认知。对患者实施针对性的教育,同时解答患者不理解的知识内容,并对其进行饮食、运动以及用药指导,进而较大程度提高了患者健康素养。责任护士从冠心病发生、进展及危害进行详细讲解,使患者认识到疾病的危害,加之研究对象为中青年群体,因此自身理解与学习能力较强,较好的学习意愿能促使其更好地掌握疾病相关知识。再者,中青年患者因自身身份特殊,是家庭中养家糊口的支柱,因此在疾病状况下容易出现焦虑情绪。通过SOC模式开展,分阶段与患者进行积极沟通交流,及时明确患者焦虑情绪产生的具体原因,制定针对性心理干预方案,同时倡导患者家属参与到整个护理过程中,提高了患者的社会支持与家属支持,进而缓解其负面消极情绪。

综上所述,将SOC模式应用于中青年冠心病患者中,可以缓解患者焦虑情绪,提高其对疾病知识的掌握程度,进而改善患者治疗态度,提高患者健康素养,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