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4-23
姚虹聿
在尼罗河水资源争端中,上游国家坚持享有“开发资源的绝对权利”,下游国家坚持“不损害原则”,由此产生的分歧使得博弈趋于白热化。
8月27日,埃及、埃塞俄比亚和苏丹三国围绕“复兴大坝”问题在开罗启动新一轮谈判。埃及水资源与灌溉部发表声明称,经过多年未获成果的谈判,新一轮谈判旨在就“复兴大坝”的蓄水和运营规则达成协议。然而,埃塞俄比亚的立场未发生实质性变化。该国水利和能源部前部长塞莱希·贝克莱率团参加了谈判。他表示,埃塞俄比亚有权使用尼罗河水资源满足本国的需要,同时支持公平合理地利用尼罗河水资源。28日,埃及发表声明称,本次谈判没有取得实质成果。
尼罗河水资源争端由来已久。埃及为维护在尼罗河流域的主导地位,强调其“历史水权”;埃塞俄比亚为探寻国家复兴之路,强调开发利用境内水资源的权利;苏丹为追求本国利益最大化,立场摇摆不定。
“复兴大坝”位于尼罗河两大源流之一的蓝尼罗河上,靠近埃塞俄比亚与苏丹边界。埃塞俄比亚2011年为“复兴大坝”奠基,后于2020年、2021年和2022年完成了三个阶段的蓄水。该大坝可容纳超过700亿立方米水量,几乎相当于尼罗河年流量的一半。埃及境内的尼罗河,超过80%的流量来自蓝尼罗河。近10年来,埃及、埃塞俄比亚和苏丹围绕“复兴大坝”的博弈愈演愈烈。其间,三国于2015年一度达成协议,重申公平分享尼罗河水资源,但并没有拿出实质方案。
遭受持续3年多的新冠疫情冲击,尼罗河沿岸各国的经济和粮食安全面临新的挑战;俄乌冲突也加剧了全球粮食危机,严重影响到埃及和苏丹从俄罗斯和乌克兰进口粮食。这使得相关国家的水资源问题更加突出,尼罗河下游国家维护水资源份额的愿望日趋强烈。如果埃塞俄比亚坚持单方面推进“复兴大坝”的蓄水和运营,可能触发紧张局势。
谈到与“水”有关的国际法,人们比较熟悉的是《国际海洋法》。除此之外,还有一个《国际水法》框架,涉及国际河流、湖泊以及地下水等等,供处理跨国淡水资源问题的国家参照。联合国针对国际淡水资源,以国际水道统称。流经两个及以上国家的河流即国际水道,属于《国际水法》的规制范畴。由于国际水道沿岸的国家(水道国)可以利用水资源进行航行运输、灌溉、发电等等,因此水道国之间可能产生矛盾,甚至爆发冲突。需要指出的是,《国际水法》只给出原则和规范,相关国家之间须以签署条约的方式找到利用水资源的平衡点。
《国际水法》框架下的《国际水道非航行使用公约》,尝试为水道的上下游国家找到平衡,确认上游水道国可在境内公平合理地使用国际水道,同时防止对其他水道国造成损害。公约尤其强调,上游国家不可以在自己的领土范围内过度截留国际水道的水资源。
全球大多数国家都承认,《国际水法》的部分规范已发展为国际习惯法,各国之间无论是否签有条约,都有遵守《国际水法》的义务。各水道国应对国际水道进行公平合理的使用,防止侵害他国,保护生态系统。另外,上游水道国在使用水道时,有通知、咨询下游水道国的义务。
1959年,埃及与独立后的苏丹签订双边条约(下称“1959年条约”),名义上是“解决尼罗河水资源分配问题”,但实质上该条约具有排他性。条约增加了埃及和苏丹的水资源分配量:埃及每年可利用的尼罗河水量从480亿立方米增加到555亿立方米;苏丹可利用的水量从40亿立方米增加到185亿立方米。条约还约定,如果尼罗河水量增长,那么增长的部分由埃及和苏丹平分。
随着尼罗河上游流域人口增加、經济不断发展,各水道国对水资源的需求也不断增大。但埃及仍然要求其他国家尊重1959年条约,并表示未经埃及同意,不能在尼罗河上游建设开发利用水资源的设施。其他国家不愿接受这样的规定,它们认为,既然自身不是1959年条约的缔约国,自然不受该条约的约束。
直到1999年,尼罗河水资源争端终于向着解决的方向迈出了一小步——除厄立特里亚担任观察员国外,9个尼罗河沿岸国家签署《尼罗河流域倡议》(NBI),旨在加强尼罗河流域的合作。各水道国表示,将致力于建立有关尼罗河水资源的永久性法律框架。
2010年,坦桑尼亚、埃塞俄比亚、肯尼亚、卢旺达和乌干达等尼罗河上游国家计划签署合作框架协议,贯彻公平分配水资源的理念。但埃及和苏丹坚持1959年条约的有效性,拒绝签署合作框架协议。最终,尼罗河流域的“河道国委员会”未能组建,合作框架协议谈判无果而终。2011年,埃塞俄比亚开始实施“复兴大坝”计划……
“复兴大坝”争端日益激烈的根本原因是埃及坚持历史遗留的水资源分配特权;而埃塞俄比亚与人口不断增长、农业用水需求不断增大的尼罗河上游国家一道,向埃及的“实际水权”发起挑战。
在尼罗河水资源争端中,上游国家坚持享有“开发资源的绝对权利”,下游国家坚持“不损害规则”,由此产生的分歧使得埃及、埃塞俄比亚和苏丹三国的博弈趋于白热化。
埃及作为非洲和中东地区大国,无论是政治实力、经济实力还是军事实力,都是尼罗河流域最强大的国家。埃及90%的农业和生活用水都依靠尼罗河,一旦交出控制权,其国家安全可能受到威胁。
埃塞俄比亚“复兴大坝”建成投运后,埃及的尼罗河水资源份额可能会减少110亿—190亿立方米,从而导致200万埃及人失去经济来源。“复兴大坝”还将使埃及的电力供应减少25%—40%。随着埃及人口持续增长,预计至2025年,该国人均可用水量可能降至500立方米/年,这意味着陷入水资源“绝对稀缺”的状态。
长期以来,埃塞俄比亚对埃及的“尼罗河水域霸权”提出质疑,并表示埃塞俄比亚的目的是开发其拥有的资源,以适应迅速增长的人口和快速发展的经济。21世纪以来,埃塞俄比亚在以色列、沙特阿拉伯和阿联酋等域外国家的支持下,悄然崛起为非洲的一支重要力量。该国在境内建设“复兴大坝”,既是国内经济发展所需,也是争夺地区话语权的表现。
首先,快速发展的经济和急剧增长的人口急需能源供应。埃塞俄比亚2011年国内生产总值为319.5亿美元,2021年达到1112.7亿美元。其人口从2011年的9000万持续增长至2021年的1.18亿。世界银行的报告指出,埃塞俄比亚是非洲增长最快、世界增长第二快的经济体,正在全力复制“亚洲工业化模式”,有希望成为下一个全球制造业中心。不过,该国境内能源匮乏,目前全国电力覆盖率只有38%。
其次,争夺地区话语权是埃塞俄比亚对外战略的重要目标。“复兴大坝”代表了埃塞俄比亚的国家和民族荣耀以及区域雄心。
尼罗河争端的历史背景,决定了埃及很难放弃1959年条约中的特权。现阶段各方只能通过政治协商的方式尝试解决水资源分配问题。待埃塞俄比亚“复兴大坝”竣工投运后,地区局势的后续发展值得关注。
编辑:姚志刚 winter-yao@163.com
建造中的“复兴大坝”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