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4-23
作为中国地质大学地质工程学科首席教授、湖北巴东地质灾害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站长,唐辉明扎根长江三峡库区和西南山区40年,专注于滑坡演化及过程调控理论研究与应用实践,为国家防灾减灾和重大工程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他主持的国家“973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和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李四光地质科学奖及地质灾害治理国家级示范工程奖(各1项)。
《检察风云》:作为入选斯坦福大学2020年、2021年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榜单的地质专家,您所专注研究的领域是什么?您致力于地质研究的初心是什么?
唐辉明:几十年来,我专注于地质灾害研究,包括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说起我对这方面研究感兴趣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首先,地质灾害对人类的生命财产造成了巨大的威胁,深刻影响着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我希望通过我的研究和工作,为减少灾害风险、保护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做出贡献。我所牵头负责的湖北巴东地质灾害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面向三峡库区全境进行观测和研究。我认为,通过深入了解和研究地质灾害的成因与机制,可以科学预测预防并减轻其带来的破坏。
其次,地质灾害与地球科学、环境保护密切相关。我一直对地球科学和环境保护领域的研究工作充满热情,地质灾害研究作为其中重要的一部分,提供了我们深入研究地球系统和环境变化的机会。地质灾害的发生往往与地质构造、气候变化、植被覆盖等因素密切相关,通过研究地质灾害,可以更好地帮助人们了解地球的演变过程、地质构造特征以及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的相互作用。
再次,我希望通过研究工作,能为防灾减灾提供科学决策依据。在防范和减灾工作中,科学研究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科学研究和技术进步,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灾害的机制,提前预警并采取相应的防灾措施。这不仅有助于保护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还有助于推动国家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
《检察风云》:在关于滑坡灾害防治方面的研究中,您取得了哪些主要成果,为社会做出了哪些贡献?
唐辉明:在滑坡灾害防治研究方面,我一直致力于探索有效的预防和减灾策略。以下是我在这个领域取得的一些主要成果:
第一,水库地质灾害演化领域研究。多年来,我扎根三峡库区和西南山区,对区域内典型地质灾害的演化模式开展了深入探究,通过建立库区涉水地质灾害“渗流-应力耦合”模型,我分析了不同类型库岸地质灾害的演化规律。其中,“基于演化过程的滑坡防治关键技术及标准化体系”项目成功获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
第二,地质灾害预测预报领域研究。通过深入研究地质灾害的成因和机制,我所带领的团队建立了三峡库区地质灾害科学观测数据管理与共享云平台,收集并整理了库区巴东、秭归重点灾害点十多年来的监测数据,还开展了多方面的数据共享与服务工作。我负责的“重大滑坡预测预报基础研究”项目,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其中,多项研究成果在灾害应急管理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提高了灾害应对的效率和准确性,最大限度地保护了人民的生命安全。
第三,人才培养和教学领域。很荣幸,我主讲的“地质学专业导论”“地质灾害预测与防治”课程,获得了“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荣誉;通过教学实践我编写了《工程地质学基础》《岩土工程勘察》等多本国家级规划教材。我主持的“现代工程能力导向的地质工科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实践”获得了“2018年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此外,为配合人才培养,我们打造了集野外调查、原位试验、现场监测和地质灾害防治等多功能实训于一体的地质工科三峡工程库区实践教学基地。
第四,滑坡灾害防治行业标准和规范的制定。近年来,我与相关部门合作,参与编制了一系列的滑坡灾害防治技术规范和指南,为工程建设和土地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与规范。
第五,滑坡灾变过程的防控技术研究。通过深入研究并在多地区开展地质灾害预测预警和治理设计,我们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发挥了重要的示范作用,如:“红石包滑坡治理工程”被认定为“国家级治理示范工程”。
《检察风云》:您在专业研究中长期赴野外考察,有哪些难忘的经历和心得?
唐辉明:地质灾害研究离不开对实地情况的观察和调查,这就要求我们深入地质灾害现场,进行现场勘查和数据采集。野外工作中,我们常常要面对恶劣的天气条件、复杂的地形地貌和潜在的安全风险。
有一次,我和同事抵达滑坡灾害现场。这个区域刚经历了多天的降雨,导致滑坡风险正在急剧增大。我们需要对滑坡的形态、土壤性质、植被状况等进行详细调查。然而,山体十分湿滑,行走异常困难。我们登上泥泞的山坡,不断试探地寻找适合进行采样和测量的地点。当我们终于到达目标地点时,该处滑坡活动已十分剧烈、山石滑动声不绝于耳。为了获得准确的数据和掌握滑坡机制,我们没有退缩。
长期的野外工作,让我深刻认识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只有依靠团队中的每个成员相互支持和配合,才能共同克服困难。每个人的专业知识和经验都是宝贵的财富,我们相互学习、相互帮助,从而更好地完成任务。在艰苦的环境中开展研究工作,我学会了坚持和勇气,也坚定了在地质灾害研究领域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检察风云》:可否与读者们一起分享您多年学术研究的路径和感悟?
唐辉明:通过多年的学术研究,我总结出几条关键路径——
首先,学术研究注重深入探索和理解问题的本质。在进行研究时,我们不能仅仅满足于表面现象,而是要通过系统性地观察、实验和分析,深入探究问题的根源和内在机制。这种深度思考和追求真相的精神,有助于拓展思维,从而更好地认识世界并做出明智的决策。
其次,学术研究强调证据和数据的支持。在进行研究时,我们注重采集和分析客观的数据和证据,以支持结论和观点。通过这种基于事实和证据的方法,使得我们面对信息时能够具备一定的辨别力,而不是盲目接受或轻信某种说法。同时,学术研究鼓励多学科交叉和创新。许多重大的科学问题往往涉及多个学科领域。当我们面对复杂的问题,应该抱有多样性的观点和思维方式,从不同学科和领域获取知识与见解。这种综合思考的能力有助于社会大众更全面地理解问题,找到创新的解决方案。
最后,学术研究强调持续学习和不断更新知识。我们身处一个快速变化的世界,新知识和新技术不断涌现。通过持续学习和更新知识,我们才能与时俱进、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和素养,以更好地应对各种变化。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