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吲哚菁绿荧光导航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应用

时间:2024-08-31

金法 胡朝 吴可人* 徐涛 叶志鹏 郑国淀 李宁

由胆囊结石诱发的急性胆囊炎,胆囊切除是唯一确定的治疗方法[1]。在早期即症状出现后的24~72 h内,腹腔镜胆囊切除优于延迟手术[2],不仅可降低胆漏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还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但急性胆囊炎发病时,通常胆囊三角与周围组织致密粘连,解剖结构紊乱[3],术中分离胆囊三角会增加胆管损伤几率。为降低术中胆管损伤的几率,荧光染料制剂吲哚菁绿(indocyanine green,ICG)逐渐进入外科医师的视野。ICG静脉注射后几乎完全由肝实质细胞代谢,并分泌到胆汁中,应用荧光腹腔镜能够看到肝外胆管的显影[4]。本文旨在探讨ICG荧光导航在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中胆管识别的临床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1年6月在浙江省中医院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的急性胆囊炎203例,其中常规LC97例,应用ICG荧光导航106例,据此分为常规LC组和ICG组。纳入标准:①符合《急性胆管炎/急性胆囊炎治疗东京指南》[5]中急性胆囊炎的诊断标准,且发病时间<72 h;②术前经磁共振胰胆管成像( magnetic resonanc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MRCP)排除胆管结石可能,且影像学表现胆囊三角区结构紊乱;③可耐受急诊手术的患者,且临床资料完整,其中ICG组术前常规碘剂皮试阴性。两组的性别、年龄、体质指数(BMI)、基础疾病、腹部手术史及术前胆囊壁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两组的一般资料比较

1.2 染色剂吲哚菁绿给药方案及荧光显像系统 将25 mgICG(规格:25 mg,瑞度,丹东医创药业有限责任公司,国药准字H20055881)稀释于10 mL灭菌注射用水,在麻醉开始时,肘静脉注射3 mL染色剂。腹腔镜机组采用史赛克腹腔镜荧光成像系统,有高清白光、黑白荧光、绿色荧光三种成像模式。ICG组,术中使用白光模式与荧光模式;常规LC组,采用单白光模式。

1.3 手术方法 (1)ICG组:麻醉成功后,常规消毒铺巾,三孔法Trocar穿刺,在荧光腔镜引导下分离胆囊三角,游离胆囊管、肝总管及胆总管,离断胆囊管及其胆囊血管,沿胆囊床电凝切除胆囊,检查有无活动性出血及胆漏,停气腹,关腹手术结束。(2)常规LC组:按照常规LC操作。术中造影,见图1。

图1 术中荧光模式显影的胆道系统

1.4 观察指标 (1)术中情况:胆囊三角可识别情况,胆囊三角分离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中转开腹情况,是否留置引流管。②术后随访:术后随访3个月,记录症状、实验室检查、腹部B超等复查情况。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 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ICG组显影情况 成功显影104例,显影失败2例。

2.2 两组术中情况比较 两组的肝外胆管可识别等级、胆囊三角暴露时间、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中中转开腹的患者既往均有腹部手术史,腔镜探查后,腹腔内均粘连严重,无法精细操作。见表2。

表2 两组术中情况比较

2.3 术后随访 两组患者术后2周、1个月门诊复查,均未发现胆管损伤发生。

3 讨论

胆囊切除术中发生胆管损伤的概率为0.26%~0.7%,是最严重的并发症[6],中转开腹率为2.6%~10%[7],主要是由胆囊三角区解剖带来的损伤造成,源于对胆管的误判[8],术中胆管造影(ICG染色显影技术)的引入为这一难题的解决提供了指导方向。

本研究ICG组手术时间短于常规LC组,差异主要在于胆囊三角的解剖时间,ICG组为(11.87±2.32)min,明显短于常规LC组(18.47±2.60)min。ICG胆道造影为术者提供了一个清晰的手术视野,避免了不必要的解剖损伤,同时一定程度上缩短了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与ICG组术中出血量(13.84±11.01)mL少于常规LC组出血量(25.72±12.46)mL的结果相符。两组术后均未发生胆管损伤,可能得益于术者娴熟的手术技巧,ICG胆道造影也进一步避免了胆管损伤的发生。另外,ICG荧光导航能够为术者提供一个安全的手术视野并具有一定指导性,可加快腔镜学习曲线,提升手术技巧。

研究表明,急性胆囊炎行LC时利用ICG显影具有一定优势[9]。吲哚菁绿与胆管中的蛋白类物质结合,经红外显像系统显影后可显现荧光,实现术中实时导航[10]。经肘静脉注射吲哚菁绿,操作简单,不会增加手术时间及ICG漏入腹腔的风险,可明显提高手术效率。相较于传统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笔者认为利用ICG胆道造影具有以下优势:(1)急性胆囊炎的胆囊三角区解剖结构紊乱,利用ICG荧光导航技术,可明显提高肝总管、胆囊管及胆总管的识别率,并且荧光腹腔镜的荧光显影模式可提供实时的术中定位,降低术中胆管损伤几率;(2)ICG是一种较为安全的显影剂,本研究使用低浓度(2.5 mg/mL)ICG 3 mL静脉注射,而不良反应主要发生在≥0.5 mg/kg的情况下[11];(3)ICG胆道造影可经肘静脉直接注射,造影过程无辐射,操作简单,不会增加手术时间。

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中利用ICG荧光导航明显优于单独白光,但显影效果受多方面影响,如ICG的浓度、术前给药时间等[4]。有研究表明,吲哚菁绿给药剂量在0.02~0.25 mg/kg,给药时间在术前10~180 min,可获得较为满意的显影效果[12],术前超过48 h给药也可获得较满意的显影效果[13]。笔者参考国内外文献并结合临床经验,将ICG配制浓度2.5 mg/mL,静脉注射3 mL,发现在注射20 min时可获得清晰显影。影响ICG显影效果的还有以下几个因素:(1)吲哚菁绿的组织穿透性一般在1 cm以内[14],胆囊三角水肿严重、脂肪组织过度堆积等会引起胆管周围组织厚度>1 cm,显影效果将会降低;(2)吲哚菁绿堆积于肝脏,肝总管、胆总管荧光显影会受到肝脏显影影响的干扰,尤其是胆囊三角结构致密、粘连严重者,干扰更加严重;(3)吲哚菁绿需要经肝脏代谢方可进入胆汁,肝功能异常者可能会导致ICG滞留肝脏时间延长,则胆管显影效果降低。

综上所述,ICG荧光显影技术可帮助术者明确胆道结构,实时术中导航可清晰发现术中的解剖变异,可以更轻松地分离胆囊三角,避免医源性胆管损伤的发生。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