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新冠疫情时期宁波援鄂医护人员心理特征分析

时间:2024-08-31

缪萍萍 杨璐 张莉

2019年12月以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自湖北武汉迅速蔓延至全国,传染性极强。湖北省作为疫情重灾区,疫情防控形势尤为严峻。为有效控制湖北疫情,各省市积极响应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的部署,纷纷派遣医疗团队援鄂。在抗击疫情的过程中,医护人员冲锋在一线,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处于强烈的应激状态,心理健康受到一定程度的损害[1]。本研究旨在调查援鄂医护人员的心理健康状况,并进行有效的干预,为今后指导医护人员正确面对应激事件,增强心理调节能力提供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采用整群抽样的方式,选取宁波第四批援鄂医疗队的医护人员306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研究对象均自愿参加本次调查。

1.2 研究方法 评价所有研究对象的心理健康状况,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进行测试。SCL-90量表共有9个维度,90个条目,各条目均以5级评分法计分,1为无、2为轻度、3为中度、4为重度、5为极重度。被试者经心理测量师指导后,根据近一周状况,自行完成问卷调查。以SCL-90总分超过160分或阳性项目数超过43项或任一因子分值超过2分筛查为阳性,视为有心理问题发生[2]。

1.3 心理干预 根据参与研究医护人员的心理健康状况,为筛查出有心理问题者制定相关的干预措施,如再次向医护人员普及新冠肺炎的流行病学特征,加强医护人员对新冠肺炎的认知,减少医护人员的恐慌感;合理安排援鄂医护人员的工作,保证援鄂医护人员的休养需求;积极推广传统的健身方法八段锦,通过有意识的呼吸运动和肢体活动,使医护人员身心都得到有效的放松,缓解其心理焦虑、抑郁等情绪[3]。若焦虑、抑郁情绪仍未得到改善,可自由选择经颅磁刺激治疗或心理治疗或两者联合应用,以提高医护人员的心理状况。经颅磁治疗每次20~30 min,1次/d;心理治疗每次50~60 min,每周1次;持续治疗2~3周。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6.0统计软件。计数资料以[n(%)]表示,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或方差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一般资料 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306份,回收有效问卷306份,有效回收率100%。共有306例医护人员参与调查研究,其中男82例(26.80%),女224例(73.20%);年龄23~57岁,平均34岁;医生74例(24.18%),护士232例,(75.82%);初级及以下职称176例(57.52%),中级职称90例(29.41%),高级职称40例(13.07%);专科学历57例(18.63%),本科学历187例(61.11%),硕士及以上学历62例(20.26%)。

2.2 医护人员心理健康状况 存在心理问题者69例(22.55%),其中SCL-90量表总分>160分者1例(0.33%),阳性项目数超过43项者9例(2.94%),单个因子分≥2分者64例(20.91%)。

2.3 宁波援鄂医护人员SCL-90量表各维度因子分均值与中国常模比较 见表1。

表1 宁波援鄂医护人员与中国正常人常模SCL-90因子比较(分)

2.4 不同性别医护人员的SCL-90因子分均值比较 女性的躯体化、焦虑、恐怖、精神病性、强迫症状、抑郁、敌对、偏执等因子分均值均高于男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焦虑、恐怖、精神病性、抑郁、敌对等因子分均值的差异更大。见表2。

表2 不同性别医护人员SCL-90因子分比较(分)

2.5 不同职业医护人员的SCL-90因子分比较 护士的躯体化、焦虑、恐怖、精神病性、强迫症状、抑郁、敌对、偏执等因子分均值均高于医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焦虑、恐怖、精神病性、敌对等因子分值,护士远高于医生。见表3。

表3 不同职业医护人员SCL-90因子分比较(分)

2.6 不同职称医护人员的SCL-90因子分比较 躯体化、人际关系敏感、焦虑、恐怖、强迫症状、抑郁、敌对、偏执等因子分值与职称的高低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躯体化、恐怖、敌对、偏执等因子分值与职称高低呈负相关。见表4。

表4 不同职称医护人员SCL-90因子分比较(分)

2.7 不同学历医护人员的SCL-90因子分比较 躯体化、焦虑、恐怖、精神病性、抑郁、敌对、偏执等因子分值与学历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本科学历医护人员的躯体化、焦虑、精神病性、强迫症状、抑郁、敌对、偏执等各因子分值最高。见表5。

表5 不同学历医护人员SCL-90因子分比较(分)

2.8 心理干预效果 存在心理问题的69例医护人员,有46例选择接受进一步干预措施,23例放弃进一步干预。21例参与经颅磁刺激治疗,参与率为45.7%,28例参与心理治疗,参与率为60.9%,有3例同时参与两项干预治疗。心理干预1周后,46例存在心理问题的医护人员再次进行SCL-90测量,结果均在正常值范围内,干预效果良好。见表6。

表6 46例存在心理问题的医护人员心理干预前后SCL-90因子分比较(分)

3 讨论

2019年12月以来,新冠肺炎疫情迅速蔓延全国,短时间大面积爆发,传染性极强,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4-5]。在抗击疫情的过程中,一线医护人员既要面对新冠肺炎感染的风险,又要应对治疗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各种突发问题以及患者的各种不理解,长时间处于工作压力大、精神高度紧张的状态,容易出现一系列的心理应激反应,造成一定的心理问题。本研究调查结果显示,宁波援鄂医护人员心理问题发生率达22.55%,躯体化、人际关系敏感、焦虑、恐怖、精神病性、强迫症状、抑郁、敌对等因子分均值都高于国内常模,躯体化、强迫症状、焦虑、恐怖等因子突出,与一般普通人群的躯体化、焦虑、抑郁、敌对等症状突出情况略有不同[6]。这与新冠病毒传染性强、传播速度快,医护人员处于抗疫一线,直接接触患者,感染风险高有关,容易出现焦虑、恐慌等情绪。而长时间的高压、高度紧张的工作状态,也极易出现反复思考、反复洗手、反复检查等一系列强迫症状。进一步调查研究发现,护士的焦虑、恐怖、精神病性、敌对等因子分值远高于医生,这可能与医生的专业知识面更加广泛,对新冠肺炎的认知程度比护士更加全面、充分等相关,而护士受专业限制,对疾病认知较少,易产生不良情绪。研究还表明,女性医护人员的大部分因子分值均高于男性,与男女之间客观存在的生理和心理差异,女性更为敏感多思相符。此外,研究发现医护人员的躯体化、恐怖等因子分值及总均分的高低与职称呈负相关,职称越高则躯体化、恐怖等因子分值和总均分越低,极大程度与医护人员职称越高,专业能力越强、临床经验越丰富、面对疾病心理素质越强有关。

综上所述,宁波第四批援鄂医护人员的总体心理健康状况一般,部分医护人员心理健康受损。不同性别、不同职称、不同学历的医护人员心理健康状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考虑与其自身承受能力、疾病认知程度、临床经验、专业能力、生理和心理差异有关。随着医护人员对新冠肺炎的认知逐步加深,干预措施的逐步推进,医护人员的心理健康状况趋于良好。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