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8-31
刘利敏 陈勇 王倩竹 陈翔 徐宙 徐健
甲状腺乳头状癌恶性度较低,患者生存期长,颈部淋巴结转移常见。目前临床颈淋巴结阴性(cN0)甲状腺乳头状癌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特点研究较多,且主要涉及VI区淋巴结[1-2],而探讨VII区淋巴结的转移情况临床上少有报道。VI区解剖定义为喉前、气管前和气管旁淋巴结,位于舌骨和胸骨柄上切迹之间,而VII区解剖定义为气管前胸骨柄上切迹与无名静脉之间的上纵隔淋巴结[3]。现作者回顾性总结本院cN0期甲状腺乳头状癌手术患者的Ⅶ区淋巴结转移及清扫情况进行分析,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1月至2017年12月间本科收治的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265例,均为首次接受手术治疗,无手术禁忌。cN0期甲状腺乳头状癌的判断术前按照Kowalski等[4]提出的标准,其中男83例,女182例;年龄24~78岁,平均(43.5±5.2)岁。患者的肿瘤数量不一,1~3个左右,其中单发灶218例,多发灶47例,肿瘤直径>1cm者57例,其中肿瘤突破甲状腺包膜23例,肿瘤直径≤1cm者208例。行左侧中央区淋巴结清扫99例,右侧中央区淋巴结清扫119例,双侧中央区淋巴结清扫47例为多灶性患者。肿瘤分期Ⅰ期217例,Ⅱ期36例,Ⅲ期12例。
1.2 手术方式 单侧甲状腺乳头状癌行单侧甲状腺叶+峡部切除+同侧中央区淋巴结清扫,双侧甲状腺乳头状癌行甲状腺全切除+双侧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中发现单侧多灶性肿瘤行甲状腺全切除+双侧中央区淋巴结清扫[5]。本组中央区淋巴结清扫常规包括VI区和VII区,所有手术步骤均由经验丰富的甲状腺专科医师完成。标本在手术中按胸骨柄上切迹和胸骨柄下切迹的水平进行分割,分别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
1.3 观察指标 术前及术后均应用电子喉镜明确双侧声带活动,若术后半年声带仍麻痹确定为永久性喉返神经损伤。术前及术后常规测血钙,术后注意有无呛咳等情况。
1.4 统计分析 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χ2检验,分析VII区淋巴结转移与年龄、性别、肿瘤大小、是否多灶、是否侵犯被膜、肿瘤位置等因素的相关性,将单因素分析中有统计学意义的临床因素应用于Logistic回归模型,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影响VII区淋巴结转移的单因素分析 本组术后病理发现中央区淋巴结2395个,其中VII区淋巴结1032个,转移228个,转移率22.1%,占中央区9.5%;双侧转移101个,转移率9.8%,占中央区4.2%。单因素分析显示肿瘤直径>1cm、多发灶、肿瘤侵犯包膜、肿瘤位于双侧是VII区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P<0.05),而年龄、性别与VII区淋巴转移无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1。
表1 VII区淋巴结转移的单因素分析[n(%)]
2.2 影响VII区淋巴结转移的 Logistic多因素分析 将单因素分析中有统计学意义的临床因素应用于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发现肿瘤直径>1cm及肿瘤侵犯包膜是VII区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见表2。
表2 VII区淋巴结转移相关危险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
2.3 术后并发症及随访情况 本组病例术后出现暂时性声音嘶哑41例(15.5%),术后暂时性低钙26例(9.8%),术后呛咳4例(1.5%),皆经对症处理1~3个月后痊愈,无一例发生严重并发症。本组患者皆无术后出血,无再次手术。所有患者随访至投稿时,无复发、转移及死亡病例,随访时间5~61个月。
甲状腺乳头状癌虽然恶性程度低,但颈部淋巴结转移多见,尤其是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率高达20%~60%[6],故甲状腺乳头状癌预防性中央区淋巴结清扫获得我国的指南推荐[7]。临床上大多文献报道了VI区淋巴结的转移特点及预防性清扫的意义,但由于VI区与VII区淋巴结在解剖结构上无明显的解剖间隔标志,且VI区和VII区之间的划分是由胸骨柄上切迹向气管轴向投影的假想平面所确定,与实际的这两个区域淋巴结不相对应[8];相反,这个间隙应被看作是一个单一的解剖和功能单位[9],因此,有学者主张将前上纵隔淋巴结(VII区淋巴结)归为中央区淋巴结清扫的范围[3,9-11],且AJCC第8版也将其划分至中央区淋巴结[12],所以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预防性中央区淋巴结清扫中VII区淋巴结的转移特点显得尤为重要。
由于胸骨和锁骨头影响,使得VII区淋巴结较难通过临床触诊和超声波检查来评估,而且CT对于甲状腺乳头状癌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敏感性较差,其敏感性为50%~70%[13],故预防性甲状腺乳头状癌VII区淋巴结清扫在明确cN0患者VII区淋巴结转移情况上显得切实可行。国外Wang等[3]报道预防性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中VII区淋巴结转移率为16%,本组常规进行VII区淋巴结清扫,发现VII区淋巴结共转移228个,转移率22.1%,占整个中央区9.5%,与国外学者报道类似,所以cN0期患者中VII区淋巴结转移率较高,预防性VII区淋巴结清扫很重要,清扫与处理原发灶应同时完成。这样一方面有利于肿瘤的根治,使得肿瘤的分期更加明确,另一方面可降低局部复发率、避免二次手术,提高无病生存率,且清扫VI区淋巴结时向下清扫VII区淋巴结手术难度不大,在开放的切口下较易完成。
本组在单因素分析中发现双侧甲状腺癌、多灶性、肿瘤侵犯包膜、肿瘤直径>1cm是VII区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P<0.05),而多因素Logistic相关性分析显示,仅肿瘤直径>1cm及肿瘤侵犯包膜是VII区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所以对于肿瘤直径>1cm及肿瘤侵犯包膜的患者更有必要行VII区淋巴结清扫。
关于VII区淋巴结清扫的安全性方面,诸多学者开展了相关研究。Wang等[3]报道术前明确VII区淋巴结患者术后暂时性低钙血症率为31%,而预防性VII区淋巴结清扫者为6%,1例出现永久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无喉返神经麻痹。Fayek等[14]研究发现预防性VII区淋巴结清扫者12例(38.7%)出现甲状旁腺功能减退,其中10例暂时性和2例永久性;5例(16.1%)出现喉返神经损伤,4例短暂性和1例永久性损伤。本组病例中术后出现41例暂时性声音嘶哑(15.5%),术后暂时性低钙26例(9.8%),术后呛咳4例(1.5%),皆经对症处理1~3个月后痊愈,无一例发生严重并发症。表明甲状腺乳头状癌VII区淋巴结清扫有一定的暂时性并发症,但大多可经过对症治疗恢复。
总之,cN0期甲状腺乳头状癌行VII区淋巴结清扫安全、重要,有必要在预防性甲状腺乳头状癌中央区淋巴结清扫中进一步开展,但本组的病例数和观察时间相对较少,需要更多的探索和经验积累。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