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8-31
余爱萍 吴慧琴 隋鑫悦 钱秀莲
精神分裂症(SCZ)患者并发高血脂症、糖尿病、肥胖等风险较高,但病因机制研究却尚未明晰。临床研究显示首发SCZ 患者持续使用经典抗精神药物,将不可避免造成自身血脂、血糖异常,引发肥胖、高血脂症、高泌乳素血症,更甚者可引发代谢综合症(MS),这一现状亦成为当前SCZ 治疗用药的局限[1]。近年国内新型抗精神病药物研发,如齐拉西酮、利培酮、阿立哌唑、喹硫平等药物对首发SCZ 治疗效果得以证实,但针对各类药物对首发SCZ 患者用药后糖、脂代谢及血清泌乳素(PRL)的影响却鲜有报道。本研究将本院收治的首发女性SCZ 患者120 例,行单盲、前瞻性研究,评价齐拉西酮与其他抗精神药物对首发女性SCZ患者糖、脂代谢,PRL 及体重的影响,旨在为首发女性SCZ 患者寻找一种疗效更可靠的第二代抗精神病药物,对临床用药选择提供指导依据。
1.1 一般资料 共纳入首发SCZ 女性患者120 例,年龄23~49 岁,平均(35.37±6.12)岁,无终止、脱落者。行单盲、随机分组,前瞻性研究,设立4 组,各30 例,分别给予齐拉西酮、利培酮、阿立哌唑、喹硫平单种抗精神病药治疗。各组临床资料比较见表1。纳入标准:(1)符合“国际精神疾病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第10 版(ICD-10)”精神分裂症标准[2],且为首次发病者;(2)月经周期正常者;(3)PANSS 总分≥60 分者;(4)近3 个月内未使用抗精神药物、H2 受体拮抗剂者;(5)实验室检测血脂血糖、PRL 无异常者;(6)受试者及家属知情同意。排除标准:(1)内分泌疾病者;(2)神经系统疾病者;(3)心脑血管疾病者;(4)酗酒、吸烟者;(5)药物依赖者;(6)单纯性肥胖者;(7)消化系统疾病者;(8)受式药物过敏者。终止、脱落标准:(1)研究观察期间并发严重躯体疾病者;(2)用药依从性差,未遵医嘱用药者;不愿继续参与研究者。本研究获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批。
表1 各组临床资料比较[n=30,(±s)]
表1 各组临床资料比较[n=30,(±s)]
组别 年龄(岁) 病程(月) 体重(kg)齐拉西酮组 35.81±6.43 5.85±2.07 55.53±3.67利培酮组 35.14±6.58 5.76±1.96 55.17±3.73阿立哌唑组 36.01±6.71 5.88±2.12 55.42±3.66喹硫平组 35.73±6.68 5.57±2.05 55.36±3.58 F 值 0.10 0.14 0.05 P 值 0.9619 0.9364 0.9848
1.2 治疗方法 (1)齐拉西酮组:选用盐酸齐拉西酮胶囊(江苏恩华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初始剂量控制为20~40mg/次,2 次/d,视患者病情症状增加至80~160mg/d。(2)利培酮组:选用利培酮分散片(江苏恩华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初始剂量控制为1mg/次,2 次/d,视患者病情症状增加至3~6mg/d。(3)阿立哌唑组:选用阿立哌唑口崩片(成都康弘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生产),初始剂量控制为10mg/d,视患者病情症状增加至10~30mg/d。(4)喹硫平组:选用富马酸喹硫平片(湖南洞庭湖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初始剂量控制为100mg/(次·d),酌情增量至200~400mg/d。均持续用药12 周。治疗期间可酌情辅以低剂量苯海索、苯二氮卓类药物,不与其他抗精神病药物联合应用,避免电休克、抗抑郁药物及心境稳定剂使用。
1.3 观察指标 分别于治疗前,用药4、8、12 周后抽取患者晨起空腹静脉血5ml,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PRL 水平。采用罗氏Cobas C501 全自动生化检测系统检测患者治疗前、治疗12 周的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lc)、餐后2h 血糖(2hPG)、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放射免疫法检测治疗前、治疗12 周的空腹胰岛素(INS)、餐后2h 胰岛素(INS2h)水平。分别于治疗前,用药4、8、12 周后监测患者体重变化。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3]评估其临床疗效,显效(减分率≥50%),有效(减分率25%~49%),无效(减分率≤24%)。采用症状量表(TESS)[4]评估其不良反应。记录患者用药期不良反应症状。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 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s)表示,复测量设计采用重复测量数据的方差分析,采用F 检验,各时间点的组间差异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 检验,各组的时间差异比较采用两两比较的方法SNK-q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组间比较采用秩和检验;若理论频数<5,采用Fisher 确切概率法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1 各组临床疗效比较 见表2。
表2 各组临床疗效比较[n(%)]
2.2 各组不良反应比较 见表3。
表3 各组不良反应比较[n(%)]
2.3 各组治疗前后PRL 水平比较 见表4。
表4 各组治疗不同时间点PRL水平比较[ng/ml,(±s)]
表4 各组治疗不同时间点PRL水平比较[ng/ml,(±s)]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与利培酮组比较,#P<0.05;与阿立哌唑组比较,▲P<0.05;与喹硫平组比较,△P<0.05
组别 治疗前 用药4 周 用药8 周 用药12 周 F 值 P 值齐拉西酮组 29.07±7.68 30.25±8.13# 33.59±8.51#▲△ 43.28±10.28*#▲△ 16.45 0.0000利培酮组 28.25±7.55 43.28±7.38* 49.87±8.25* 61.05±11.31* 73.29 0.0000阿立哌唑组 29.16±7.83 33.58±8.29# 41.25±8.36*# 54.26±10.55*# 46.64 0.0000喹硫平组 28.58±8.02 32.14±8.73# 40.28±7.99*# 52.58±10.27*# 43.92 0.0000 F 值 0.09 15.24 19.54 14.29 P 值 0.9650 0.0000 0.0000 0.0000
2.4 各组治疗前后血糖指标比较 见表5。
2.5 各组治疗前后血脂指标比较 见表6。
2.6 各组治疗前后体重比较 见表7。
表5 各组治疗前后血糖指标比较(±s)
表5 各组治疗前后血糖指标比较(±s)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
组别 FPG(mmol/L) HbAlc(%) 2hPG(mmol/L) INS(µIU/ml) INS2h(µIU/ml)治疗前 治疗12 周 治疗前 治疗12 周 治疗前 治疗12 周 治疗前 治疗12 周 治疗前 治疗12 周齐拉西酮组 4.58±0.54 4.71±0.59 4.63±0.47 5.10±0.51* 5.13±0.55 5.21±0.63 8.68±1.67 8.85±1.63 44.79±7.38 41.99±7.04利培酮组 4.57±0.55 5.24±0.59* 4.66±0.48 5.33±0.59* 5.16±0.62 5.63±0.58* 8.71±1.72 7.02±1.28* 45.05±7.56 37.58±7.721)阿立哌唑组 4.52±0.51 4.85±0.63 4.61±0.52 5.17±0.41* 5.11±0.58 5.97±0.62* 8.66±1.83 9.73±1.74* 45.36±8.02 39.25±7.511)喹硫平组 4.57±0.62 5.43±0.66* 4.63±0.55 5.25±0.57* 5.15±0.59 5.23±0.60 8.69±1.75 10.86±1.73* 44.93±7.88 38.15±7.531)F 值 0.07 8.79 0.05 1.08 0.04 10.68 0.00 30.56 0.03 2.07 P 值 0.9753 0.0000 0.9852 0.3614 0.9881 0.0000 0.9996 0.0000 0.9931 0.1079
表6 各组治疗前血脂指标比较(±s)
表6 各组治疗前血脂指标比较(±s)
组别 TG(mmol/L) TC(mmol/L) HDL(mmol/L) LDL(mmol/L)治疗前 治疗12 周 治疗前 治疗12 周 治疗前 治疗12 周 治疗前 治疗12 周齐拉西酮组 1.49±0.33 1.53±0.35 4.71±1.33 4.85±1.41 1.42±0.65 1.38±0.61 2.71±0.73 2.91±0.79利培酮组 1.44±0.36 1.60±0.31 4.96±1.35 4.86±1.38 1.38±0.62 1.31±0.57 2.75±0.75 2.95±0.81阿立哌唑组 1.47±0.38 1.55±0.34 4.78±1.39 4.88±1.44 1.39±0.64 1.35±0.52 2.70±0.77 2.99±0.86喹硫平组 1.48±0.35 1.58±0.37 4.72±1.41 4.89±1.43 1.43±0.66 1.34±0.62 2.78±0.78 3.01±0.85 F 值 0.11 0.25 0.21 0.00 0.04 0.07 0.07 0.09 P 值 0.9536 0.8639 0.8862 0.9995 0.9888 0.9738 0.9751 0.9675
表7 各组治疗不同时间点体重比较[kg,(±s)]
表7 各组治疗不同时间点体重比较[kg,(±s)]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与利培酮组比较,#P<0.05;与阿立哌唑组比较,▲P<0.05;与喹硫平组比较,△P<0.05
组别 治疗前 用药4 周 用药8 周 用药12 周 F 值 P 值齐拉西酮组 55.53±3.67 55.89±3.82# 56.12±3.51#▲△ 56.18±3.87#▲△ 0.19 0.9044利培酮组 55.17±3.73 58.71±3.82* 61.25±3.4* 62.13±3.59* 21.98 0.0000阿立哌唑组 55.42±3.66 55.82±3.76# 59.25±3.17* 61.24±3.71* 18.27 0.0000喹硫平组 55.36±3.58 55.73±3.88# 59.16±3.03* 60.85±3.82* 16.57 0.0000 F 值 0.05 4.32 12.40 15.19 P 值 0.9848 0.0063 0.0000 0.0000
荟萃分析证实,抗精神病药物持续使用8 周(标准剂量)以上,SCZ 患者体重可不同程度(2.15~4.83kg)增长,其可能与5-HT2A 受体阻断及组胺H1 受体拮抗相关,因抗精神病药物引起丘脑下部食欲调节中枢反应机制,增强SCZ 患者食欲,同时因药物形成镇静效应降低患者自身活动量,提高睡眠,导致摄入能量积聚过剩,促成血糖血脂异常,引发肥胖[5]。这类抗精神病用药副作用亦成为精神科较为重视的问题,同时该问题亦对患者用药依从性产生不利影响,增加患者停药复发SCZ 风险。本研究结果证实,齐拉西酮用药12 周后,体重略有上升,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其他三种(利培酮、阿立哌唑、喹硫平)药物使用后均存在不同程度体重增加趋势,表明齐拉西酮对SCZ 患者体重影响轻微。侯媛媛[6]证实,齐拉西酮在拮抗5-HT2A 同时对D2 受体、5-HT2A/D2亲和力比值高,对5-HT2C、5-HT1D、5-HT1、α1和H1 受体也有亲和力,降低组胺H1 受体结合,故齐拉西酮对体重并无明显影响。尤其对女性患者体重管理有着积极意义,提升女性SCZ 患者用药依从性。
糖、脂代谢紊乱亦是抗精神病药物治疗中常见问题之一。本资料结果发现,不同的抗精神病药物使用,对女性首发SCZ 患者糖、脂代谢影响亦不同。其中齐拉西酮用药后糖、脂代谢指标影响最轻微,利培酮、喹硫平对患者糖、脂代谢指标影响较严重。提示针对部分高血脂或存在糖、脂代谢紊乱倾向SCZ 患者用药需酌情调整。但本研究中各组TG、TC、HDL、LDL 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能与本研究患者抗精神病药物剂量较少及持续用药较短有关。
近年,临床对抗精神病药物引发SCZ 患者血清泌乳素异常的现象研究越发重视。据调查抗精神病药物使用>12 周,SCZ 女性患者可发生PRL 增高,引发泌乳、乳房再次发育、性欲低下、闭经等症状,对女性患者生理及心理产生不良影响[7]。Kirino[8]调查,利培酮可造成27%~43%的SCZ 患者发生闭经或泌乳。但王秀芳等[9]认为,阿立哌唑、齐拉西酮、喹硫平等新型抗精神病药物对患者PRL 影响较轻微。本研究发现,利培酮用药4 周后即可导致患者PRL 升高,而阿立哌唑与喹硫平则需要用药8 周后才发生PRL 升高,齐拉西酮用药4、8 周后PRL 略有升高,直至用药12 周后PRL 明显升高。表明齐拉西酮对高女性首发SCZ 患者PRL 最小,可能与齐拉西酮对患者D2 受体及5-HT2A/D2 亲和力比值高,形成短暂性D2 受体结合有关,但长期用药亦将产生D2 受体阻断,故齐拉西酮持续用药后仍旧引发PRL 升高。因此在治疗女性首发SCZ 患者过程需结合患者PRL 水平调整用药,避免高泌乳血症发生。
但本研究因样本数小,且未对各组受试患者年龄层次做细化,缺乏年龄等混杂因素对患者糖、脂代谢及PRL 的影响偏倚,需扩大样本量,多中心分析,完善研究,并拓展分析不同抗精神病药物“成本-效果”价值。
综上,齐拉西酮在治疗女性首发SCZ 效果良好,对患者糖、脂代谢及PRL 影响最轻微,且体重无影响,尤为适合女性,增强用药依从性,确保用药质量及药效持续巩固。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