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8-31
何彩云 彭玉琳★
围刺法埋线治疗局限性神经性皮炎的临床分析
何彩云 彭玉琳★
目的 观察围刺法穴位埋线与普通针刺治疗局限性神经性皮炎的疗效差异。方法 将64例患者随机分为埋线治疗组(观察组)和针刺对照组(对照组),每组各32例。埋线治疗组治疗1次/2周,针刺对照组治疗5次/2周,均以2周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后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症状、体征评分变化情况。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90.64%,对照组总有效率87.1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皮损性质、面积、瘙痒程度评分均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治疗前后症状、体征评分差值,观察组在改善瘙痒程度上优于针刺组(P<0.05),余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与普通针刺比较,围刺法埋线治疗局限性神经性皮疗效更显著,能明显改善瘙痒程度,具有复发率低、患者依从性好的优势。
埋线 局限性神经性皮炎 围刺 针刺
局限性神经性皮炎是以皮肤苔藓样变及阵发性剧烈瘙痒为特征的一种反复发作的皮肤病,多发于颈后、颈两侧,发病率占皮肤科初诊病例的2.1%~7.7%[1],属中医“摄领疮”范畴。针灸病谱研究显示,神经性皮炎(局限性)属于Ⅰ级针灸病谱,即可以采用针灸治疗并可获得治愈或临床治愈的疾病[2,3]。经本院伦理委员会审核同意,作者自2012年3月至2015年3月采用围刺法埋线治疗局限性神经性皮炎32例,并与普通针刺进行随机对照,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64例局限性神经性皮炎患者均为本院针灸科门诊、皮肤科门诊患者,随机分为埋线治疗组(观察组)和针刺对照组(对照组),每组各32例。观察组中男14例,女18例;平均年龄(33.26±6.35)岁;平均病程(54.02±4.18)个月。对照组中男15例,女17例;平均年龄(34.48±7.60)岁;平均病程(55.12±5.38)个月。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病例筛选 符合《临床皮肤病学》[4]中神经性皮炎的诊断标准,皮损主要局限在项后或项两侧,并伴有苔藓样变。排除泛发性神经性皮炎、2周内使用皮质类固醇、抗组胺药物、皮损局部有溃疡或感染、妊娠或哺乳期妇女、或合并有糖尿病、造血系统疾病等内科疾病患者。未完成1个疗程或治疗期间接受治疗方案以外的治疗者以脱落处理,排除羊肠线过敏者。
1.2 方法 (1)治疗方法:处方:皮损局部、风池、三阴交、内关、膈腧。湿毒内蕴配阴陵泉、曲池;血虚风燥血海、风市。坐位施治,均取左右双穴。观察组:予以穴位埋线治疗。皮损局部行围刺,由皮损边缘以45°角向中心斜刺1寸,约2cm左右埋1针,一般埋4~7针;风池埋线令患者低头,针尖向下颌方向,埋线深度为1寸;余穴均直刺,进针1~1.5寸将线埋入。蘸甲用棉签根紫溶液进行穴位定位,聚维酮碘溶液局部消毒,再打开无菌包,戴无菌手套将羊肠线(美国,强生嶶乔,3/0vcp311h)剪成1.5~2cm长,穿入1次性埋线针(镇江,高冠,7#),标记处进针,边推针芯边退针管,使羊肠线埋入穴位,出针,消毒针孔,创可贴固定4~8h,24h后可洗浴。埋线1次/2周,2周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对照组:予以普通针刺。取常规消毒后,选用一次性毫针(江苏,吴江,0.25/40),进针方法与深度如埋线组,得气后留针30min,1次/ d,5次为1个疗程,1个疗程2周,治疗2个疗程。(2)疗效评价:从皮损性质、皮损面积两项客观指标和瘙痒程度一项主观指标评定疗效。皮损性质:0分,无皮损;1分,斑疹或丘疹;2分,丘疱疹或轻度苔藓化;3分,明显苔藓化或糜烂结痂。皮损面积:0分,无皮损;1分,皮损减少≥75%;2分,25%<皮损减少<75%;3分,皮损减小≤25%,或增加,治疗前均记为3分。瘙痒程度:0分,无痒感;1分,轻痒,不影响休息;2分,瘙痒可忍受;3分,瘙痒难以忍受,影响工作休息。疗效标准:积分改善率=(治疗前积分-治疗后积分)/治疗前积分×100%。痊愈:皮损、瘙痒均消失,积分改善率≥90%;显效:70%≤积分改善率<90%;有效,50%≤积分改善率<70%;无效:积分改善率<50%。总有效率=(痊愈数+显效数+有效数)/总病例数×100%。治疗时间达到总疗程一半的病例纳入统计。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s)表示,符合正态分布采用t检验;非正态性计量资料采用2个独立样本非参数检验;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对照组1例患者疗程未过半,不纳入统计,5例患者症状缓解后,未进行第2个疗程治疗;观察组无脱落、排除病例。
2.1 两组局限性神经性皮炎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见表1。
表1 两组局限性神经性皮炎患者临床疗效比较[n(%)]
2.2 两组局限性神经性皮炎患者症状、体征评分比较 见表2。
表2 两组局限性神经性皮炎患者症状、体征评分比较(±s)
表2 两组局限性神经性皮炎患者症状、体征评分比较(±s)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5
组别时间n皮损性质(分)皮损面积(cm2)瘙痒程度(分)观察组治疗前322.47±0.3232.84±0.11治疗后320.45±0.34*0.38±0.26*0.22±0.19*差值2.12±0.272.71±0.232.62±0.24#对照组治疗前322.51±0.4532.82±0.08治疗后310.47±0.43*0.46±0.20*0.93±0.65*差值2.20±0.342.75±0.322.08±0.73
2.3 不良反应及随访 治疗、随访过程中,两组患者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无特殊处理病例。3个月后电话随访,对照组患者有4例出现轻度复发情况1次,继续针刺治疗2~3次后缓解,至随访结束时未再发,复发率为12.90%。观察组无复发情况。
《诸病源候论·摄领疮候》云:“摄领疮如廯之类,生于颈上痒痛,衣领拂着即剧,云是衣领揩作,故名衣领疮也”。摄领疮描述的正是发于项后或项两侧的局限性神经性皮炎。本病的病位在皮肤,发病与外感风邪、湿邪,内伤七情有关。风湿化热,湿热久酿为毒,蕴于肌肤,邪盛而发病;情志内伤,气血不调,久则耗伤阴血,血虚生风生燥,肌肤失养,发为此病,反复发作,迁延难愈,影响日常起居劳作。
局限性神经性皮炎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可因气候、季节、劳累、饮酒、饮食、情绪、月经等因素诱发,有一定的家族性。其确切的发病因素与机制尚不明确。皮肤和大脑在胚胎学上有着共同的起源,二者又共享一些神经递质、激素和受体表明神经性皮炎可能与大脑皮层抑制和兴奋功能失调有关[5]。近年来,临床上发现,精神状态与神经性皮炎的发生密切相关,多数神经性皮炎患者有神经紧张等情况发生,如伴有头晕、睡眠不佳、情绪激动等。治疗上主要从消除病因,减少炎症刺激,阻断瘙痒-搔抓循环,修复受损皮肤几个方面,选用抗组胺类药、营养神经类药、镇静安眠类药、抗抑郁类药等,局部封闭或选用糖皮质激素、焦油类制剂、免疫抑制剂等,疗效不甚理想,尚存在皮肤萎缩、局部色素沉着等不良反应。
针刺治疗局限性神经性皮炎主要包括三个思路:局部施术可疏通经气,祛风泻邪,化瘀生新,操作方法包括毫针针刺、围刺、火针、拔罐、贴棉灸、梅花针放血等;其次是养血祛风,“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风盛则痒,外风侵袭肌腠,血虚、阴虚生风,通过治血达到熄风止痒的目的,选穴以风池、风市、风门、曲池、合谷、血海、膈腧为主;调神、畅情志是治疗局限性神经性皮炎的另一个重要思想,局限性神经性皮炎伴发的精神紧张、情绪不稳、睡眠障碍,甚至焦虑等状况受到越来越广泛的关注,选取内关、三阴交、神门、太冲、神庭等腧穴,可以达到调心神、畅气机的功效。围刺法由《灵枢·官针》十二刺中的扬刺衍生而来,含围剿之意,可调节局部气血经气,气致病所,引导正气抗邪祛滞,围刺后留针,对局限性、肌肉、皮肤疾患更有良效。本研究采取皮损局部围刺法埋线,疏通局部经气,祛风活血,风池祛风止痒,内关、三阴交安神、除烦,湿毒内蕴配阴陵泉、曲池;血虚风燥配血海、风市。
《内经·始终》记载:“久病者,邪气入深,刺此病者,深内而就留之”。穴位埋线的优势是久留针,持续刺激腧穴,疏通经络,调节气血,激发经气,提高腧穴、经络的兴奋性和传导性,发挥祛邪扶正的作用,达到良性、双向性调节。研究表明[6],“久留针”对反复发作性、慢性、顽固性疾病疗效显著,一方面通过刺激经络腧穴缓解症状,另一方面持续刺激有治疗作用的累积效应,能显著缩短病程,减少就诊次数。“久留针”思想发展而来的穴位埋线,利用异物对穴位内产生刺激,可以疏通经络、平衡阴阳、调和气血、调整脏腑,达到类似针刺留针治疗的效果。另外,在治疗情志病方面,埋线有独特的优势。与普通针刺比较,围刺法埋线治疗局限性神经性皮炎具有临床疗效显著,患者的依从性高,3个月随访复发率低的优势。但穴位埋线的起效机制尚不清楚,处于理论探讨阶段,机理研究有待进一步开展和深入。
1 北京中医医院.赵炳南临床经验集.北京: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345~346.
2 杨明晓,赵凌,杨洁,等.国内针灸病谱研究规律的文献计量学分析及趋势展望.针刺研究,2014,39(3):247~251.
3 黎波,杜元灏,熊俊,等.皮肤病症循证等级针灸病谱研究.中医杂志,2010,51(7):616~621.
4 赵辨.临床皮肤病学.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705.
5 Osman Ossama T, Mufadde1 Amir, A1mugaddam Fadwa. The psychiatric aspects of skin disorders. Expert Review of Dermato1ogy, 2011, 6(2):195~209.
6 李勇华.深刺久留针针刺法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中国医药指南,2015,13(7):213~214.
324002 浙江省衢州市中医医院针灸科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