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8-31
姒学东 唐茶娣 陈可为
拨针夹脊带摩骨法治疗迁延型肌筋膜炎性腰腿痛自身疗效分析
姒学东唐茶娣陈可为
目的 观察华佗夹脊带拨针摩骨法治疗迁延性肌筋膜炎性腰腿痛的有效性、安全性和治疗依从性。方法 将42例肌筋膜炎性腰腿痛患者采用自身前后对照,观察患者治疗前(基点)、治疗3周后及疗程结束后2个月,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和汉化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观察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过程中脱落患者2例,余40例患者治疗前、后以及随访的VAS评分分别为(7.00±1.622)、(2.35±2.007)、(2.00±1.864);ODI总分分别为(15.35±6.580)、(8.50±5.206)、(8.30±5.202)。后二者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未出现任何不良后果。结论 华佗夹脊带拨针摩骨法治疗迁延性肌筋膜炎性腰腿痛的疗效显著、安全性可靠和患者依从性较好。
拨针 夹脊带 摩骨法 肌筋膜炎性腰腿痛
肌筋膜炎性腰腿痛所导致的慢性迁延性腰腿痛,在临床上并不少见,常由于失治误治或积累性损伤所致,其病变区域肌筋膜鞘粘连卡压程度比较严重,常导致严重的腰腿痛临床综合症状,甚至出现交感型症状。临床治疗上发现,较多慢性迁延性腰腿痛患者,自T8~S2椎旁夹脊穴范围的一个立体区域带内,可以找到明显的激痛点,在该带状区域按压可引起腰腿痛等相应症状的复制[1]。证明迁延型腰腿痛的发生和发展与腰部椎旁周围肌筋膜慢性炎症粘连和卡压有着密切的关联。经前期临床实践,取得了满意的疗效,并且中远期随访疗效稳定,腰腿痛复发率明显降低,现报道如下。
1.1一般资料 本院自2015年5月至9月门诊和住院患者42例,其中男18例,女24例;年龄26~71岁。病程1~3年。(1)诊断标准[2]:单侧或双侧背部腰胝部疼痛或不适感,并伴有下肢疼痛、酸胀或麻木、灼热、发凉等感觉异常症状,腰背酸痛,乏力,不能耐久,腰脊柱活动受限或明显肌肉萎缩,华佗夹脊区一处或多处压痛区及激惹点,病程≥6个月。(2)纳入标准:①符合腰骶臀部软组织筋膜病变致顽固型腰腿痛诊断标准。②年龄18~80 岁。③现代临床诊断属腰肌劳损、腰肌筋膜炎、急性腰扭伤、腰三横突综合征、梨状肌综合征、骶髂关节炎。④在治疗开始前2 周未接受任何腰痛相关治疗。⑤自愿参加本项目,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⑥有相对固定的联系电话,可以接受较长时间的随访。同时符合以上6 项者方可纳入。(3)排除标准:①继发于其他内科疾病的下腰痛;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明确证实为其他特殊疾病,如肿瘤、骨折、结核、强直性脊柱炎、风湿性关节炎、脊髓空洞症、多发性硬化症等疾病及内脏诸病引起的下腰痛。②年龄<18 岁或>80岁。③伴有肌力减弱,相应神经支配区域出现持续麻木甚至出现足下垂,查体出现神经损害体征,影像学检查(CT、椎间盘造影等)证实神经根受累情况与临床症状相符。④腰痛伴有马尾神经受压症状(二便障碍等)者。⑤合并有严重心、肝、肾损害或伴有严重消耗性疾病、凝血功能异常的患者。⑥孕妇或哺乳期患者。⑦严重惧针者。⑧无联系电话,无法进行随访者。凡符合上述任意1 项者,即予以排除。1.2 治疗方法 针具:医用超然拨针(专利号:ZL0120078.7);取穴:T8~S2棘突旁开0.5 寸华佗夹脊区域,用右手拇指由上至下按压寻找软组织异常改变点和压痛激惹点,用甲紫做好进针点标志、治疗方向及治疗范围的标记。患者俯卧位,用PVP碘在治疗区域进行大范围皮肤消毒、铺巾,术者戴无菌手套,将装0.5%利多卡因液20ml 针筒,先用7#15cm长麻醉针头在进针标记处注射皮丘,然后逐步渐进斜向内下到达棘突与小关节根部连续小剂量局部麻醉,麻醉深度及宽度在标记前基本确定,上下脊柱椎体麻醉跨度约为2~4 个节段,约30s后,用16#针头在进针处开眼,用1号拨针由上位椎体进针处进针,针头穿过浅筋膜层后以约30°∠斜向进针,相继穿过肌肉和中层筋膜,到达下位椎体椎板与小关节形成的嵴线与椎板垂直面区域,实施上下提插摩骨,提插幅度一般为5~7cm,摩骨角度一般维持在30°∠左右,摩骨频率为30~40次/min,摩骨力度与次数以患者忍耐度、症状复制程度及缓解程度而定。一般一个治疗点摩骨次数≤60 次。根据病情需要和治疗前检查情况,可以在对侧或本次治疗椎体单元下方再选1 个治疗点进行摩骨治疗,但一般每次治疗点≤3 个。出针后于施术点用消毒玻璃罐拔罐,以拔出5~10ml 血液为宜,针眼采用PVP碘消毒,无菌敷贴覆盖针孔48h,嘱患者保持针孔清洁干燥,治疗后卧床休息24h。1次/周,3周为1个疗程。1.3 疗效标准 观察患者治疗前(基点)、治疗3周后及疗程结束后2个月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汉化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总分)。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治疗过程中失访患者2例。治疗前后及随访时组内VAS评分、ODI总分比较 见表1。
表1 治疗前后及随访时组内VAS评分、ODI总分比较[分,(x±s)]
迁延型肌筋膜炎性腰腿痛多见于曾有急性腰腿痛病史者,常遗留腰酸腿痛,腰背酸软乏力,或下肢酸痛麻木,不能耐力,腰椎活动轻度受限,症状时轻时重,反复发作。症状发作或与劳累有关,或遇寒冷加重。随着肌筋膜理论的提出和不断完善,发现迁延型腰腿痛的发生和发展与腰部及其周围肌筋膜慢性炎症粘连有着密切的关联。
迁延型腰腿痛属“腰痹”范畴,其治疗方法早在《内经》中就有记载。《灵枢·官针》[3]曰:“刺骨痹,稍摇而深内之,致针骨所,以上下摩骨也”。明确指出骨痹可以采用针具上下摩骨的方法进行治疗,证明在华佗夹脊带实施拨针肌筋膜松解符合摩骨治疗“骨痹”的原理。
现代研究[4]认为,脊柱以及椎旁的肌筋膜位于督脉和膀胱经的位置,相当于华佗夹脊穴位置。该区域是人体阳气的汇集点,也是脊柱肌筋膜带的汇集点。事实上,该区域在局部解剖上每穴都有相应的椎骨下方发出的脊神经后支及其相应的动脉、静脉丛,刺激相应神经节段分布区域的夹脊穴,可使神经中的痛觉纤维传导阻滞,同时还能提高机体痛阈,增强机体对疼痛的耐受。其治疗机理可能是摩骨松解了该区域脊神经后支的卡压,增加了局部的血液循环,加快局部炎性产物的排泄,促进损伤神经的修复,缓解腰部肌肉紧张状态,恢复了人体的动态平衡,因此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迁延性腰腿痛症状反复难愈和容易复发的问题。
拨针头部圆钝,可以从平面和立面对病变部位开展以点带面的大面积钝性松解,松解过程属钝性分离,拨针在夹脊带深筋膜区摩骨松解,由于治疗区域有椎板呈瓦片样重叠保护,因此治疗过程中针头不会探入椎管和椎孔内,安全性好[5]。由于拨针华佗夹脊带摩骨在治疗迁延性肌筋膜炎性腰腿痛方面疗效较好,因此将进一步开展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以进一步探索拨针摩骨在治疗肌筋膜炎性腰腿痛和其他脊柱相关性疾病方面的疗效和优势。
1 杨丽芳.腰腿痛骨骼肌痛点的查寻与应用研究.广州中医药大学:广州中医药大学,2013.25.
2 刘云鹏,刘沂.骨与关节损伤和疾病的诊断分类及功能评定标准.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36.
3 杨永杰.《黄帝内经》·《灵枢·官针》.北京:中华书局,2005.213.
4 汪德瑾,刘存志.华佗夹脊穴定位之我见.中华中医药杂志,2010,2(25):317.
5 姒学东,唐茶娣,沈剑增.针刀加拨针松解腰臀部肌筋膜治疗腰腿痛316例. 中国中医药科技,2013,20(2):210~211.
浙江省中医药科学研究基金项目(A类)(2014ZA116)
312000 浙江省绍兴市中医院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