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8-31
董莹盈 占建华★ 何为民 徐炯炯 赵世苗 陈吉峰
青少年情绪障碍的积极心理学管理范式研究
董莹盈 占建华★ 何为民 徐炯炯 赵世苗 陈吉峰
目的研究青少年情绪障碍的积极心理学管理范式。方法采用数字随机法,将自愿参与并符合研究入组标准和排除标准的300例青少年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以积极心理学原理为基础,针对青少年人群中存在负性情绪和消极应对方式等问题,施以课堂教学、团体训练、正念减压相结合的管理范式进行干预。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心理疏导疗法,并在干预8周末、6个月末应用PANAS和SCSQ量表测评干预效果。结果观察组的积极因子分的增加和消极因子分的减少均比对照组快而持久,两组间比较,积极情绪8周末、6个月末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消极情绪8周末、6个月末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的积极应对分的增加和消极应对分的减少亦均比对照组快而持久,两组间比较,积极应对8周末、6个月末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消极应对8周末、6个月末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积极心理学范式管理更能有效改善青少年的负性情绪和应对方式,并使之保持较长时间。
积极心理学 范式 管理 团体游戏 正念减压
中国儿童中心近期发布的《中国儿童的生存与发展:数据与分析》报告显示,我国<17岁的少年儿童中,有≥3000万人受到各种情绪障碍和行为问题的困扰。积极心理学作为心理学的新领域,对促进人的心理健康发展、提升幸福感有着重要意义。本文就青少年情绪障碍的积极心理学管理范式研究,阐述结果。
1.1 一般资料 选取均来自于2015年1月至12月在绍兴市心理健康咨询中心参与“阳光心理辅导班”的青少年,入组标准:(1)符合国际疾病分类第10版(ICD-10)焦虑、抑郁、适应障碍诊断标准者;年龄13~19周岁者。(2)积极消极情绪量表[1](PANAS)积极情绪分≤10分或消极情绪分>20分者。(3)简易应对方式问卷[2](SCSQ)测评,积极应对方式得分≤12分或消极应对方式得分>24分者。(4)知情同意,自愿参与此研究者。(5)文化程度为初中和高中在校学生。排除标准:有智力障碍、精神病史或患有严重器质性疾病者。实施前,经医院伦理委员审核认定符合伦理要求者,共300例,用数字随机法分为观察组(150例)和对照组(150例)。观察组中男73例,女77例,平均年龄(15.88±2.32)岁;对照组中男76例,女74例,平均年龄(15.47±2.44)岁。入组至干预末无脱落病例,两组在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观察组:以积极心理学原理为基础,针对青少年人群中存在负性情绪和消极应对方式等问题,施以课堂教学、团体训练、正念减压相结合的综合干预方法,引导青少年自主探索、实践、认识积极因子,调整其对自身积极因子的认知,培养他们正向情绪,增强体验环节,以达到塑造积极意志品质,修复和重建自我概念,消除不良的情绪,改善应对方式的目的。具体操作如下:(1)课堂教学:按照积极心理学原理和青少年成长阶段的心理特点,选择辅导内容,主要有:①快乐的原理;②自我效能;③智慧和勇气;④专念、感悟;⑤感恩、宽恕;⑥爱六个方面。由精神卫生专业的主任医师担任教师,60min/次,2次/周,共4周。课堂教学结束时,让学生回忆这个阶段学习了什么?改变了什么?并用文字的形式记录学习的过程,撰写心得,实施面对面团体交流,所有的文字记录和交流不作评价,让参与者畅所欲言。(2)团体训练:以团体心理游戏为形式,由自我探索、亲情联接、人际互动、团队熔炼、学会学习、潜能开发、领导管理、开拓创新、价值选择、社会责任10个环节组成,每个环节都有2~3个团体游戏组成,每个游戏均有1个名称,时间10~15min,其中亲情联接、人际互动和团队熔炼相互穿插于同一天的游戏当中,参加人员≤50人(分3组进行)。2d/周,每天1个环节,共4周。辅导者根据游戏要求设计环境、道具、规则和程序。主要目的是让观察对象通过游戏体验式学习,开放心灵、体验自由,稳固课堂教学的理论知识,从实践中探索自我、实现自我,感知自身积极因子,注重自身价值实现和潜能的发挥。在团队活动中,体验尊重和被尊重、爱与被爱、责任和义务、管理和被管理的角色滋味,以发挥和提高其优秀的品质。(3)正念减压:正念减压疗法(MBSR)是美国医疗体制内的一个规模庞大的减压治疗体系[3]。正念的作用,并非对情绪的控制,而是一种觉照,一种当下的觉察。其神经生理机制是激发左侧额叶积极情绪相关的脑电活动,调节对疼痛或不良情绪等刺激的敏感性。正念训练可改善个体的注意及情绪调节力,进而提高健康水平。在课堂教学和团体训练进行的同时,加入正念减压训练,具体有:①躯体扫描:从头至脚按顺序体会身体各部位感觉;②觉察散步:留意身体在行进中的感觉;③感知呼吸:当觉察身体不适、有强烈的情绪体验等时,将注意力拉回至当下的呼吸中;④观察想法:观察冲动思想的产生、发展及消失过程。对照组:应用传统的心理疏导疗法,针对青少年负性情绪和消极应对方式进行心理疏导干预。两组干预时间均为8周,跟踪观察6个月,总时间8个月。
1.3 评判标准 (1)PANAS测评情绪状态:该量表由Watson D,Clark L A和Tellegen A 1988编制,有积极情绪(10个条目)和消极情绪(10个条目)2个维度,采用1~5级评分(几乎无1分、比较少2分、中等程度3分、比较多4分、极其多5分)描述1周来的情绪体验。用项目的平均分表示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出现的频率。2个维度量表的a系数分别是0.82和0.79。(2)SCSQ:该问卷由积极应对(12个条目)和消极应对(8个条目)2个维度组成,涉及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可能采取的不同态度和措施。采用4级评分(不采取0分、偶尔采取1分、有时采取2分、经常采取3分)。2个维度量表的a系数分别是0.88和0.79。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 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表1 两组各时段PANAS评分比较(±s)
表1 两组各时段PANAS评分比较(±s)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同组与入组时比较,#P<0.05;同组与8周比较,▲P<0.05
组别积极情绪(分)消极情绪(分)入组时8周6个月入组时8周6个月观察组28.57±5.7933.24±6.18*#34.65±5.72*▲29.82±5.6422.39±5.08*#21.03±4.52*▲对照组28.81±5.8530.99±6.23#29.78±5.1829.63±5.7824.41±6.19#24.25±4.35
表2 两组各时段SCSQ评分比较(±s)
表2 两组各时段SCSQ评分比较(±s)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同组与入组时比较,#P<0.05;同组与8周比较,▲P<0.05
组别积极应对(分)消极应对(分)入组时8周6个月入组时8周6个月观察组1.21±0.281.75±0.32*#1.99±0.54*▲1.87±0.52 1.57±0.44*#1.31±0.66*▲对照组1.20±0.311.57±0.33#1.64±0.361.88±0.491.69±0.45#1.58±0.61
心理疏导疗法作为传统心理学之一,是近年运用较频繁的促进身心健康的一种心理治疗方法[4-5]。其治疗原理是以辨证施治为原则,以中国传统文化和古代心理疏导的思想及方法为主导,以控制论、信息论、系统论为基础,通过医者的疏导信息和患者的反馈信息实现信息转换,运用语言这一基本工具,针对患者不同的病情,以灵活、亲切、恰当的语言分析疾病产生的根源、形成的过程,以及疾病的本质和特点,改变与患者社会文化背景相关的病理心理问题,使其对自身问题由不知→知→认识→实践→效果→再认识→再实践→效果巩固。与其他传统心理疗法相比,心理疏导疗法具有系统性、整体性,综合性强、适应性广,学科交叉与知识综合等特点。因此,选用心理疏导疗法参照干预方法,观察积极心理学范式管理在改善、促进青少年负性心理和负性应对方式的效果,具有一定的说服力。但是,心理疏导疗法实质上是通过改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接受自身患病的事实,协从医者的指导,从而提高医疗依从性,改善负性心理的过程。其重点在于针对消极情绪的疏导,而未挖掘人潜在的积极因素。本资料运用课堂教育+团体训练+正念减压的积极心理学范式管理,让处于焦虑、抑郁、适应障碍的研究对象能认识、了解每个个体皆具有消极和积极的双向情绪,每个人皆具备积极的自我潜在的能力。了解快乐来源于自身的主观心理感受,通过反复的理论学习、游戏实践、冥想思考,及时感知—思考—实践—觉悟。从而全面认识自我,唤醒并运用其积极品质:即积极的自我认知、积极的情绪体验、积极的意志行为。因此,这一心理学管理范式比心理疏导疗法更全面、更积极,此观点从本资料结果中可以得到证实。
分析本资料结果发现,积极心理学范式管理之所以能够持久维持参与者的幸福感和积极的应对方式,可能与采用了积极心理学范式管理有关。有资料表明,团体心理游戏是体验式学习的舞台[6],而体验式学习又是人整合思维、感受、理解与行为源泉,是个体与环境间连续不断交互的过程[7]。本资料在积极心理学原理输送过程中,采用团体心理游戏和正念减法的方法,都是与内心体验相关。首先,采用课堂教学的方法,将适应青少年心理和心理生长需求特点制定教学内容,且以不考试、不评论的方式,让青少年能自由发表自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畅抒己见,让每个人都能从学习中锻炼自己的胆识、口才,从相互的发言中了解别人的想法,让他们感受集体中的每一个人都是优秀的、谁也不落后于谁的氛围,让他们知道语言是无对错的。对事物的见解可以因思维和角度的不同而不同,这种结果也是无对错的。其二是团体训练巩固了青少年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提升了他们的应用能力,从团体训练中,让他们感受自己的能力,感受付出的快乐、感受到爱与被爱的幸福、感受到集体的力量。其三是正念减压训练,让青少年能够通过正念减压训练提高其对发生事件的观察能力,即觉察事件发生时瞬间思想、情感、记忆、心理图像的能力。最后让这种训练转变为生活中的一种习惯、方式。
积极心理学自应用至今,发展迅速,传播广泛。但受到的质疑也较多[8-9]。事实上,积极心理学是建立在消极心理学的基础上,研究了人的另一面积极的潜能。本资料直面人所具有的消极和积极的双重心理,以积极心理学原理为基础,针对观察对象存在的负性情绪和消极应对方式,施以课堂教学、团体训练、正念减压相结合的综合干预方法,既吸收并运用了心理疏导疗法的认知理论和干预方法、又吸收了人本主义心理学的思想,将人、时间、空间引入整个干预措施之中,让观察对象明确体验时间、环境、事件对人物产生快乐心情的作用。引导青少年自主探索、实践、认识积极因子。调整其对自身积极因子的认知,培养他们的正向情绪,增强体验环节,以达到塑造积极意志品质,修复和重建自我概念,消除不良的情绪,改善应对方式的目的。
当然,积极心理学作为一门发展中的学科,必定会存在一些缺陷。本资料应用积极心理学原理将团体训练和正念减压一起穿插,形成积极心理学和范式管理,结果在积极情绪和积极应对方式的提升和保持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可以在医学临床推广应用。
[1] 黄丽,杨廷忠,季忠民.正性负性情绪量表的中国人群适用性研究.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3,17(1):54-56.
[2] 解亚宁.简易应对方式问卷(Simplified coping style Questionnaire,SCSQ).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9,增刊:122-124.
[3] Michael Sinclair,Josie Seydel,著,钱峰,译.正念减压.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6.
[4] 刘红霞.心理疏导疗法在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中的应用.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32(1):166-168.
[5] 黄爱国,赵中,李品品.心理疏导疗法与中国心理治疗本土化.中医学报,2014,29(3):362-364.
[6] 田国秀,谢莒莎.团体心理游戏实例解析.北京:学苑出版社,2014.
[7] 林思宁.体验式学习.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8] 孟娟.“人本的积极心理学”与“实证的积极心理学”.心理学探新,2015,35(3):202-206.
[9] 孟娟,印宗祥.积极心理学:批判与反思.心理学探新,2016,36(2):107-111.
ObjectiveTo study the positive psychology of teenagers mood disorder management paradigm.Methods300 cases which conform to the set of criteria and exclusion criteria were divided into research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by digital random method. The observation group with positive psychology principle as the foundation, in view of the existing negative emotions and negative coping style of adolescents. Classroom management, group training, and mindfulness decompression are combined to intervene. The contro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traditional psychotherapy,and the intervention effect was evaluated by PANAS and SCSQ scales at the end of the 8 week and the end of the 6 month.ResultsThe positive factor scores and the negative factor score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both faster and long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and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at the end of the 8 weeks and the end of the 6 months(P<0.05). The positive coping and the negative coping scores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both faster and long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at the end of the 8 weeks and the end of the 6 months (P<0.05).ConclusionsPositive psychology paradigm management can the negative emotions and coping styles of adolescents and keep them for a long time.
Positive psychology Paradigm Management Group games MBSR
浙江省绍兴市科技局基金项目(2015B70051)
312000 浙江省绍兴市第七人民医院心身三科
*通信作者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