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急性心肌梗死院前和院内溶栓对比分析

时间:2024-08-31

吴俊峰

急性心肌梗死院前和院内溶栓对比分析

吴俊峰

目的 分析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前与院内溶栓的效果。方法 收集127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案将其分为对照组(62例)和观察组(65例),对照组接受院内溶栓治疗,观察组接受院前溶栓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溶栓时间、再灌注心律失常发生率、血管再通率、心脏事件发生率及1年内生存率。结果 观察组溶栓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血管再通率、心脏事件发生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1年内生存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再灌注心律失常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治疗过程中,院前溶栓治疗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心室功能,提高血管再通率,降低不良心脏事件的发生风险,患者生存率更高,值得推广应用。

急性心肌梗死 院前溶栓治疗 院内溶栓治疗 治疗效果

相关研究发现,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在烟酒、饮食不规律、情绪激动、过度劳累等因素影响下易诱发急性心肌梗死[1]。由于该疾病病情急、进展迅速,短时间内可能引发猝死,因此及时高效的抢救策略对患者预后十分重要[2]。目前大部分研究证实溶栓治疗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干预过程中获得理想效果,相较于传统药物治疗而言,溶栓治疗能够降低约25%病死率,已经成为急性心肌梗死的标准化治疗方法[3]。患者在胸痛发作的12h内接受溶栓治疗能够显著改善预后,最佳治疗时间以发作后1~2h最佳[4]。本文分析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前与院内溶栓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10月本院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27例,根据治疗方案分为对照组(62例)和观察组(65例)。对照组男38例,女24例;年龄40~73岁,平均年龄(55.2±7.2)岁。侧壁梗死27例、中前壁梗死20例、下壁梗死9例、后壁梗死6例。观察组男39例,女26例;年龄39~71岁,平均年龄(55.4±7.1)岁。侧壁梗死28例、中前壁梗死19例、下壁梗死10例、后壁梗死8例。患者均存在大汗、腹部不适、胸痛、呼吸困难等症状。纳入标准:患者压榨性胸痛症状持续>30min;服用硝酸甘油,但症状无缓解;经心电图检查显示≥2个导联ST段抬高;起病时间<12h。排除标准:存在出血性脑卒中病史;近4周存在活动性内脏出血;颅内肿瘤;中枢神经系统损伤;近3周接受外科大手术;近2周有创伤史。两组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本项目经本院伦理委员会准注,患者及其家属均知情同意。

1.2 方法 对照组接受院内溶栓治疗,患者入院后及时给予心电监护、氧气支持等处理措施,静脉注射重组组织型纤维蛋白溶酶原激活剂(rt-PA)8mg,之后再行静脉滴注,剂量42mg。静脉推注肝素5000U,后以1000U/h的速度静脉输注,并根据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检测结果对肝素使用剂量进行调整,保证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维持在60~80s。观察组接受院前溶栓治疗,在接到急救信息8min内赶往患者发病现场,并在10min内病历采集完毕,对患者行血常规、心肌酶、凝血酶原时间、血小板检查,并及时与急救中心联系,对救治过程进行记录。给予患者氧气支持、镇痛治疗,并口服阿司匹林、含服硝酸甘油,选择患者心脏附近的大静脉建立静脉通道,并给予防室颤治疗,给予扩充血管药物,从而最大程度上减轻其心脏负荷。此外,还应对患者的心率进行监测,避免患者出现室性早搏、频发室性心动过速等症状。肝素5000U静脉注射,并行溶栓治疗,治疗过程同对照组。

1.3 评价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溶栓时间、再灌注心律失常发生率、血管再通率、心脏事件发生率及1年内生存率。溶栓时间为患者发病至接受溶栓治疗的时间。血管再通指征:患者胸痛症状2h内消失;再灌注心律失常2h内出现;心电图检查显示抬高的ST段30min后回降>50%,或在3h内回降率>50%;在14h内出现血清 CK-MB 酶峰值[5]。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卡方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溶栓时间比较 见表1。

表1 两组溶栓时间比较[min,(x±s)]

2.2 两组患者血管再通率、心脏事件发生率比较 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血管再通率、心脏事件发生率比较[n(%)]

2.3 两组患者1年内生存率、再灌注心律失常发生率比较 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1年内生存率、再灌注心律失常发生率情况比较[n(%)]

3 讨论

调查研究发现,我国每年大约11.6%~15.1%的老年患者死于心肌梗死及相关的并发症[6]。由于急性心肌梗死的病情发展迅速,因此患者未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干预,其生命将受到严重威胁。急性心肌梗死的治疗效果对治疗时间有较强依赖性,发病90min内得到治疗患者将获得最大的益处[7]。

本资料中,观察组溶栓时间、血管再通率、心脏事件发生率及1年内生存率与对照组比较更优(P<0.05)。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急救过程中,治疗干预的及时性十分关键[8]。而急性心肌梗死后1h内被认为是再灌注的黄金时间,即患者心肌水平再灌注如能够在这段时间内得以实现,其预后更加理想[9]。溶栓治疗具有简便、快速、易操作、经济等特点,相关研究发现超早期溶栓治疗能够提前肌酸磷酸激酶的高峰,提升再通率,并降低病死率[10]。血栓的主要成分为纤维蛋白原,而溶栓药物则能够对纤维蛋白溶解酶原产生直接或间接的激活作用,使之变为纤维蛋白溶解酶,从而对纤维蛋白原进行降解。另一方面,活化的纤维蛋白溶解酶还受到α-抗纤溶酶的抑制作用,从而防止纤溶出现过度激活,并保证治疗的效果。本资料显示,从接诊至开始实施溶栓治疗的时间若控制在30min内,患者能够基本不发生心肌梗死等不良心脏事件。值得注意的是,在进行转运时,应对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全程观察,并通过车载电话与院内的医护人员取得联系,及时沟通患者的病情状况,使其能够做好全面的抢救准备,提高患者预后。

综上所述,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治疗过程中,院前溶栓治疗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心室功能,提高血管再通率,降低不良心脏事件的发生风险,使患者生存率更高,值得推广应用。

[1] 刘勇,周永立,刘艳丽,等.急性心肌梗死院前溶栓与院内溶栓的临床分析.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1,17(05):545-547.

[2] 朱祥悌,田西奎,洪刚,等.急性心肌梗死院前与院内溶栓治疗的疗效比较.临床军医杂志,2013,36(05):682-683.

[3] 宁新惠,谢圣兰,向小平,等.院前与院内溶栓等抢救措施对心肌梗死患者影响的对比研究.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3,31(06):438-439.

[4] 马永胜,王宁远,段少龙,等.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院前溶栓与院内溶栓临床疗效分析.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13,27(08):828-829.

[5] 朱永福,普洁艳,杨旭,等.院前与冠心病监护病房联合应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与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对比分析.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2013,16(03):140-142.

[6] 李成祥,李强,王琼,等.院前溶栓院内急诊介入疗法治疗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的初步研究.中国急救医学,2013,23(08):574-575.

[7] 腾飞跃,李明华,张悦,等.院前院内无缝连接模式在急性冠脉综合征急救中的应用.医药前沿,2014,15(08):40-41.

[8] 艾青涯,张永平,刘飞,等.院前溶栓治疗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研究.中国实用医药,2013,08(08):188-189.

[9] 王伟强,赵甫明,刘立军,等.AMI急诊静脉内溶栓疗法应用延迟时间相关因素.齐鲁医学杂志,2013,24(03):258-260.

[10] 张红,宋全军.基层医院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现状分析.//2015临床急重症经验交流第二次高峰论坛.2015:1-1.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effect of thrombolysis in patients with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ami). Methods The clinical data of 127 cases of patients with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mi) were collected and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62 cases) and observation group(65 cases) according to the treatment plan. The control group

hospital thrombolysis treatment,the observation group received pre-hospital thrombolysis treatment,two groups of patients with thrombolysis time,incidence of reperfusion arrhythmia,blood vessels,the rate of incidence of heart attacks and 1 year survival rate were compared. Results The thrombolytic time was short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P<0.05). The rate of revascularization and cardiac event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bett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P<0.05). The survival rate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P<0.05). There was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of arrhythmias(P>0.05). Conclusion In the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mi),during the process of pre-hospital thrombolysis treatment can significantly improve ventricular function in patients,improve the rate of blood vessels,reduce the risk of adverse cardiac events,patient survival rate is higher and worthy of popularization and application.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Prehospital thrombolytic therapy Thrombolytic therapy in hospital Treatment effect

322000 浙江省义乌市中心医院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