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术前心理干预对服刑患者手术麻醉安全的影响

时间:2024-08-31

方斌 宋友竹 高峰 施剑超

术前心理干预对服刑患者手术麻醉安全的影响

方斌宋友竹高峰施剑超

目的 探讨术前访视采取心理干预对服刑患者手术麻醉安全的影响。方法 择期ASAⅠ~Ⅱ级手术6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干预组,各30例。对照组进行术前访视而不进行心理干预,干预组在术前访视时进行心理干预。采用焦虑自评分量表,对访视以前和入手术室以后两组患者的心理状况进行评估;同时记录两组在访视前和入手术室后的心率和血压,比较两组在访视前和入手术室后的心率、血压的变化。结果 干预组在入手术室后焦虑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且心率血压较之前访视时的变化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 术前访视中采取心理干预能明显缓解服刑患者围术期焦虑情绪,维持心血管功能稳定,有利于麻醉安全。

术前访视 心理干预 麻醉安全

服刑患者是刑法的承受者,同时也是患者,手术麻醉作为其在接受治疗过程中的一种应激源,常可导致患者产生强烈的生理、心理反应,这些反应如过于强烈,不仅对神经、内分泌及循环系统产生影响,而且会干扰手术和麻醉的顺利实施,影响患者的治疗方案[1]。本文探讨术前访视进行心理干预工作对抑制服刑患者手术麻醉前心理应激反应的效果及意义。

1 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收集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本院行择期手术的男性服刑患者60例,ASAⅠ级或Ⅱ级,年龄18~65岁,术前检查无精神神经病史,无高血压,心脏病史。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患者基本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只做术前访视(询问病史,了解有无麻醉禁忌,选择合适的麻醉方式)而无心理干预,术前30min肌注安定10mg,阿托品0.5mg。干预组在术前访视的同时进行心理干预,心理干预具体过程如下:(1)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给予尊重和关爱,以真诚的态度、温和的言语让患者感受到被接纳、安全和温馨。(2)要取得服刑患者的信任。(3)告知麻醉方式的选择以及麻醉过程,回答并解释患者提出的关于麻醉相关的问题,消除对麻醉和手术的恐惧、顾虑和增强患者的信心。最后要以事实案例为依据,并让同病房的手术患者用亲身经历对其进行讲解和劝导,使其对手术麻醉的基本过程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明白自己只需在行为上认真配合医护人员即可。术前用药同干预组。

1.3观察指标 焦虑评价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分数为20~80分,分数越高,焦虑症状越重。记录两组患者访视前及入手术室后的焦虑评分、血压和心率。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焦虑评分比较 干预组在入手术室后焦虑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焦虑评分比较(x±s)

2.2两组患者血压、心率变化比较 干预组在入手术室后的收缩压、舒张压和心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血压、心率变化比较(x±s)

3 讨论

手术麻醉对患者是一个比较大的心理应激,手术患者由于对手术相关知识的缺乏,手术室环境的陌生以及手术室的特殊气氛,常会产生恐惧应激反应。有研究认为,这种心理状态可导致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并且影响内分泌和免疫系统,从而出现心率增快、血压升高、呼吸急促等症状,且心理应激反应越强,血流动力学改变越显著,造成生理紊乱越严重[2]。近几十年的研究显示,术前患者的状态对患者术后的发病率具有显著意义[3]。同时,服刑患者作为一类特殊人群,缺少家庭、社会的关爱,心理压力较大,对监狱干警和医务人员的不信任,需要医务人员对其进行心理矫治,通过心理测验、生活史调查、行为观察、谈话对罪犯进行心理诊断,了解个性特点和心理疾病,掌握其社会心理缺陷与犯罪心理结构的特殊性,然后对罪犯进行心理咨询及各种心理疗法等专业方法对其心理治疗,消除或缓解各种心理障碍等症状,恢复心理健康。本资料中应用术前访视,有针对性地实施心理疏导,可使患者感到被尊敬和被关心,在心理上获得满足感和安全感,对手术麻醉充满信心,以适应手术麻醉的需要,安静、顺利地接受手术。麻醉医师在访视中主动传递给患者大量的信息,并且与患者进行交谈,帮助其找出不安和恐惧的原因,在交谈中提出疑虑,以利于解释与消除疑虑。患者通过与麻醉医师接触、交流与沟通,了解手术麻醉过程,增加对手术的安全感和对医生的信赖感。且术前访视可充分调动麻醉医师的工作和学习积极性,加强责任心。

本资料显示,两组患者术前均有不同程度的焦虑,而高度的焦虑还可引起一系列应激反应,如疼痛增强,心率增快,血压升高,血浆去甲肾上腺素和肾上腺素浓度增高等,而单纯应用术前药,不能完全抑制患者入手术室时的心理应激反应[4]。因术前药并不能使患者意识消失,入手术室后恐惧心理应运而生,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兴奋不能避免或减轻,神经内分泌机制仍比较活跃,且血液循环系统也会加快。而通过术前访视和心理干预,可以使患者了解相应的医学知识,对医护人员产生信任,其与术前用药的协同效应,使患者心理应激反应得到显著的阻抑,尤其是小儿,其术前访视,心理干预比术前用药更重要[5]。焦虑还会影响痛阈,人的焦虑程度越严重,机体的痛阈就越低,心理高度恐惧的患者对疼痛的敏感性增高[6]。术前访视时心理干预可以缓解患者的心理压力,提高患者对手术的耐受性,从而有利于麻醉和手术顺利实施,促进患者术后康复。

总之,术前访视和心理干预增强患者对麻醉医师的信任感,提高患者对麻醉工作的满意度。患者通过与麻醉医师接触、交流与沟通,了解手术和麻醉过程。增加手术的安全感和对医务人员的信赖感。患者良好的心理是手术麻醉的需要,患者的积极反应与配合又可增加医务人员的工作热情与信心,双方配合共同促进手术的顺利完成。

1王金道.临床疾病心理学.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

2章红.心理护理对手术患者心理应激反应的影响.当代医学,2009,15(16) :110.

3石永勇.术前情绪状态对患者术后睡眠状况的影响研究.中国医学前沿,2012,16(8) :78

4林桂芳.应激反应的调节与控制.中华麻醉学杂志,1998,18(7) :445.

5王香红.多样形式术前访视对3~7岁手术患儿心理干预的效果观察.实用临床医学,2012,16(3) :56

6朱香华,手术前后的心理分析及护理对策.临床医药实践杂志,2005,9(14):699

310000 浙江省青春医院麻醉科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