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普通外科术后切口感染危险因素及病原学分析

时间:2024-08-31

陈盛宇 刘伟锋 赵云 古雅珏

普通外科术后切口感染危险因素及病原学分析

陈盛宇 刘伟锋 赵云 古雅珏

目的 调查分析普通外科住院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相关危险因素、感染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情况,为临床术后感染控制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方法 对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2753例手术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相关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外科术后切口感染率为3.92%(108/2753),感染发生率与年龄、切口类型、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手术时机、肥胖及糖尿病等因素显著相关(P<0.01)。切口感染病原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占68.2%,革兰阳性球菌28.2%,真菌3.6%。检出率较高的五种病原菌依次为大肠埃希菌(27.3%)、铜绿假单胞菌(12.7%)、金黄色葡萄球菌(11.8%)、肺炎克雷伯菌(10.0%)以及鲍曼不动杆菌(9.1%)。革兰阴性杆菌对氨苄西林、喹诺酮类及第三代头孢菌素耐药率均较高,但对亚胺培南、阿米卡星、头孢吡肟等仍普遍敏感。葡萄球菌属及肠球菌属细菌对青霉素、红霉素及环丙沙星耐药率较高,但对万古霉素、替加环素、呋喃妥因及利奈唑烷均敏感。 结论 外科术后切口感染影响因素较多,应加强病原学感染监测,针对各种危险因素采取相应的预防和控制措施以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

术后切口感染 危险因素 病原菌 耐药性

手术切口感染是临床外科较常见的并发症,发生切口感染不仅影响伤口愈合,造成住院时间延长,严重时可影响预后甚至导致治疗失败[1]。因此,控制外科手术切口感染也是医院感染监测的重要内容。为了解本院外科切口感染状况及影响危险因素,掌握术后切口感染病原菌的种类及耐药特征,以便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进行治疗及控制术后切口感染的发生,本文对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间本院普外科病房手术患者外科术后切口感染情况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对2753例手术患者术后切口感染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其中男1488例,女1265例;年龄16~83岁,平均(56.3±8.6)岁。

1.2调查方法 对所选病案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调查内容包括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原发疾病、抗生素使用情况、住院时间、感染部位及感染病原菌种类及分布等。手术切口感染诊断标准参照2001年卫生部颁发的《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试行)》进行诊断。

1.3病原菌分离培养及药敏 对可疑感染患者采集切口部位分泌物或深部穿刺液,送细菌室进行细菌培养及鉴定。按照《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采用常规生化试验及法国生物梅里埃VITEK2-compact全自动细菌鉴定药敏系统或K-B纸片法进行细菌的鉴定及药物敏感性试验。药敏质控菌株:大肠埃希菌ATCC25922、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25923、铜绿假单胞菌ATCC27853。药敏纸片及MH培养基为英国OXOID公司产品。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组间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切口感染率及危险因素分析 2753例普通外科手术患者中108例发生切口感染,总切口感染率为3.92%。感染发生率与年龄、切口类型、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手术时机、肥胖及糖尿病等八个因素显著相关(P<0.01),同时抗生素使用种类较多的患者切口感染发生率亦更高(P<0.01)。

2.2切口感染病原菌分布 108例术后切口感染患者共分离出110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阴性杆菌75株,占68.2%,革兰阳性球菌31株,占28.2%,真菌4株,占3.6%。大肠埃希菌检出率最高,达27.3%,其次为铜绿假单胞菌(12.7%)、金黄色葡萄球菌(11.8%)、肺炎克雷伯菌(10.0%)以及鲍曼不动杆菌(9.1%)等。

2.3切口感染主要病原菌耐药情况 外科术后切口感染主要革兰阴性杆菌对氨苄西林、氨曲南、复方新诺明、喹诺酮类及第三代头孢菌素耐药率均较高,但对亚胺培南、阿米卡星、头孢吡肟、妥布霉素以及加酶抑制剂复合药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和头孢哌酮/舒巴坦仍普遍敏感。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菌检出率分别为54.5%和46.7%。葡萄球菌对万古霉素、替加环素及利奈唑烷等抗生素高度敏感,但对青霉素、红霉素及四环素等耐药率较高。经头孢西丁筛选,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和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SCN)检出率分别为38.5%、71.4%。肠球菌属对万古霉素、莫西沙星、替加环素和呋喃妥因全部敏感。

3 讨论

本资料中术后切口部位医院感染率3.92%,低于赵万春等报道的4.34%~5.6%的感染率[2]。本组资料发现感染发生率与年龄、切口类型、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手术时机、肥胖及糖尿病等因素显著相关(P<0.01)。术后切口感染110株病原菌仍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68.2%),明显高于革兰阳性球菌和真菌。本组资料大肠埃希菌检出率最高,达27.3%,与戴江峰等[2]报道的26.2%相近,但与赵万春等[3]报道的以铜绿假单胞菌为主有较大差异,表明不同医院不同地区之间病原菌的分布存在地域差异。金黄色葡萄球菌是重要的化脓性感染病原菌,在本调查中金黄色葡萄球菌仍是最主要的革兰阳性病原菌,肠球菌属次之。真菌感染比例较低,约3.6%,主要是白色念珠菌感染。

由于抗生素的大量广泛使用,细菌耐药问题日益严重。本资料药敏结果显示,大肠埃希菌等肠杆菌科细菌对氨苄西林、复方新诺明、第三代头孢菌素及喹诺酮类抗生素耐药率普遍较高,因此这类抗生素已不适合作为外科切口感染的经验用药,但对亚胺培南和阿米卡星仍高度敏感,对头孢吡肟、妥布霉素以及加酶抑制剂复合药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和头孢哌酮/舒巴坦也普遍敏感,耐药率均<20%。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菌检出率分别为54.5%和46.7%,与赵新惠等[4]报道结果相近,应引起重视。对产ESBLs细菌引起的感染可经验选用碳青霉烯类抗生素治疗。葡萄球菌对青霉素、红霉素及环丙沙星耐药率较高,MRSA和MRSCN检出率分别为38.5%、71.4%,万古霉素、替加环素及利奈唑烷等抗菌药物对MRSA和MRSCN仍高度敏感。

临床应针对术后切口感染相关危险因素,采取综合性的预防和控制措施以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1,5]。(1)加强术前术后营养支持,改善患者机体状况以提高机体防御能力,对糖尿病患者围手术期还应注意监测血糖。(2)提高医师的手术技巧,尽量缩短手术操作时间,减少切口暴露及牵拉时间。(3)患者充分的术前准备,加强室内环境及手术器械等物品消毒灭菌的监测及管理。(4)遵守外科围手术期预防用药基本原则,合理使用抗生素,尽量缩短术前术后住院时间以减少院内耐药菌株的感染。(5)对患有糖尿病等严重基础疾病的患者,加强术后护理及切口感染的监测有利于降低切口感染率[5]。(6)在监测发现有手术切口感染时,应及时取伤口部位标本进行病原菌分离培养,并根据病原菌种类及药敏结果选择敏感的抗菌药物进行治疗,同时采取引流、保障营养和休息等综合措施。

1 Schweizer ML, Herwaldt LA. Surgical site infections and their prevention. Curr Opin Infect Dis. 2012, 25(4): 378~384.

2 戴江峰,林智宏,胡月明.普外科切口感染影响因素及病原学分析.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2, 22(20):4503~4504.

3 赵万春.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性.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3,23(9):692~694.

4 赵新惠,梁玉兰,王伟,等.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病原菌的耐药性调查分析. 中国实用医刊,2011,38(20):27~28.

5 陈丽平,王煜霞,王雷.普外科糖尿病患者感染的危险因素及预防对策. 现代预防医学,2013,40(6):1021~102.

广东省医学科研基金立项课题(A2013302)

510170广州医科大学荔湾医院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