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压缩性骨折临床分析

时间:2024-08-31

聂 静 陈智能 叶俊材

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压缩性骨折临床分析

聂静陈智能叶俊材

目的 探讨单、双侧椎弓根入路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2月至2013年8月行PKP治疗的52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所有病例均顺利完成,无肺栓塞、神经根损伤等严重并发症。两组间在手术时间、骨水泥渗漏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双侧穿刺组骨水泥注射量及骨水泥弥散显著高于单侧穿刺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3d及术后12个月VAS 评分、JOA 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前后椎体平均高度及Cobb角均改善明显(P<0.05),术后3、12个月椎体高度较术后1周有不同程度的丢失,Cobb角有所增大,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比较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单、双侧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均可取得同样满意的临床效果,在手术时间、骨水泥渗漏无明显差异,但在骨水泥弥散上差异明显,双侧同时操作临床优势明显。

骨质疏松压缩性骨折 椎体成形术 单双侧椎弓根入路 临床研究

据统计,>70岁患有骨质疏松症的老人中,>20%有不同程度的椎体压缩性骨折,目前尚缺乏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以其术后缓解疼痛、改善畸形及骨水泥渗漏率相对较低[1]等优点,逐步得到推广与应用。PKP可经单侧或双侧椎弓根穿刺,对两种方法的选择,国内外学者尚存争论[2,3]。选择本院2010年2月至2013年8月52 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旨在探讨单侧与双侧椎弓根入路椎体成形术的相关特点、疗效差异,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本组资料52例,男20例,女32例;年龄60~87岁,平均72.3岁。单侧手术组27例(29个椎体),其中男11例,女16例;年龄61~85岁,平均72.9岁。单椎体25例、两椎体2例。双侧手术组25例(28个椎体),其中男9例,女16例;年龄60~85岁,平均71.5岁。单椎体22例、两椎体3例。均有程度不等的腰背部及骶尾部疼痛症状,术前X线及MRI排除椎体肿瘤、椎间盘突出等其他致痛因素。

1.2方法 患者术前均为全身麻醉,俯卧位于脊柱托架上,采用单侧椎弓根入路的经皮穿刺,椎弓根外上方偏外,插入导针后,并确保在针尖突破椎弓根进椎体时,再尽力外展使针尖到达椎体前中1/3 时,正位C型臂X线机透视穿刺针尖到达或接近棘突中线。采用双侧椎弓根入路的双侧同时穿刺,选择椎弓根影像投影的外上点为进针点,插入导针后,投照侧位像调整,当侧位显示针尖到达椎体后缘时,正位显示针尖应位于椎弓根投影内侧壁,抽出针芯,按序沿导针置入扩张套筒导针,使工作套筒的前端位于椎体后缘皮质前方1cm处,总体应位于自椎弓根上1/3向椎体中前1/3的下1/3处,建立工作通道后,球囊扩张,碘海醇显影,扩张中以椎体高度恢复及压力≤200bps为准,并在不扩张时压力下降不明显,双侧穿刺的术者与助手同时注入骨水泥,注入预先混合处于拉丝状态的骨水泥,在持续监视下将骨水泥推注入椎体,由椎体前部逐渐向后部推注,达到预先扩张的碘海醇容量时,密切监视其弥散,当发现骨水泥突破椎体前缘或者靠近椎体后壁时即停止骨水泥注入,等待时予以旋转工作通道并在体外测试硬化时间并推杆探测骨水泥硬度情况,骨水泥完全固化后退出工作通道。

1.3术后处理及疗效评估 术后监测心肺功能,术后1d翻身活动,常规应用抗骨质疏松药物,带腰围下地活动,1周后自行活动,指导适当腰部肌肉功能锻炼。分别于术前后进行评估,视觉模拟疼痛评分、JOA评分、椎体高度恢复情况及Cobb角等,评估临床疗效。通过影像资料判断有无骨水泥渗漏及渗漏类型,骨水泥分布等。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s)表示,对两组数据比较采用t检验。各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手术时间、骨水泥注射量、骨水泥渗漏、骨水泥弥散情况比较 见表1。

表1 两组手术时间、骨水泥注射量、骨水泥渗漏、骨水泥弥散情况比较(x±s)

2.2两组手术前后VAS及JOA评分比较 见表2。

表2 两组手术前后VAS及JOA评分比较(x±s)

2.3两组手术前后椎体压缩率比较 见表3。

表3 两组手术前后椎体压缩率比较(x±s)

3 讨论

骨质疏松性腰椎压缩性骨折采用单侧或双侧椎弓根入路穿刺是PKP主流操作方法,均能对疼痛有很好的缓解效果[4,5]。本资料结果发现单双侧操作均能迅速缓解患者疼痛,两组间比较无差异,表明PKP的止痛机制归结为骨折的稳定、椎体内向中神经末梢的破坏、椎体强度及高度的恢复等,而穿刺途径不是影响止痛效果的相关因素。经双侧同时椎弓根入路进入骨折椎体内,不要求穿刺针的倾斜角度过大,避免因穿刺而引起的医源性损伤。单侧椎弓根入路穿刺,术中只需要从一侧椎弓根进行穿刺,可降低因多一侧穿刺引起的并发症及手术风险,同时相对亦缩短手术时间,这样可以降低术者的辐射暴露[6]。但是单侧入路术中需要较大的倾斜角度,否则易伤及椎弓根内侧缘,造成脊髓或神经根的损伤,正位X线透视针尖应尽量达到棘突中线,以使骨水泥从病椎的前中部往椎体两侧及后方逐渐弥散,并且在建立扩张通道时加大倾斜角度直至骨水泥推注完毕。

1 Phillips FM, Todd Wetzel F, Lieberman I et al. An in vivo comparison of the potential for extravertebral cement leak after vertebroplasty and kyphoplasty. Spine,2002,27(19):2173~2178.

2 Papadopoulos EC,Edobor-Osula F,Gardner MJ, et al. Unipedicular balloon kyphoplasty for the treatment of 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s:early results.J Spinal Disord Tech,2008,21(8):589~596.

3 Steinmann J,Tingey CT,Cruz G,et al. Biomechanical comparison of unipedicular versus bipedicular kyphoplasty .Spine,2005,30(2):201~205.

4 刘爱华,吴中学,杨新健,等. 单侧入路的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椎体压缩性骨折.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6,16(17): 2623~2628.

5 Song BK,Eun JP,Oh YM. Clinical and radiological comparison of unipedicular versus bipedicular balloon kyphoplasty for the treatment of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s .Osteoporos Int,2009,20(10):1717~1723.

6 Hoh BL,Rabinov JD,Pryor JC,et al. Balloon kyphoplasty for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 using a unilateral balloon tamp via a unipedicular approach: technique note. Pain Physician,2004,7(1):111~114.

311261 杭州市萧山区中医骨伤科医院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