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8-31
杨伟强
B超定位体外冲击波碎石机治疗输尿管结石1500例疗效分析
杨伟强
目的 探讨B超定位体外冲击波碎石机治疗输尿管结石的优缺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8月至2013年8月收治的1500例输尿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500例输尿管结石中成功击碎并排出结石1470例,成功率达98%。结论 B超定位体外冲击波碎石机治疗输尿管结石具有定位精度高,全程可监控,可以适合各种结石及输尿管各部位的结石,并无放射性等优点,但定位技术要求较高,超声科医生具有技术优势。
B超定位 输尿管结石 超声科医生
B超定位体外冲击波碎石机碎石是在20世纪后期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尿路结石,效果良好。本院于2008年引入KDE-2A型B超声定位碎石机治疗输尿管结石1500例,成功率达98%。现报道如下。
1.1一般资料 本院于2008年8月至2013年8月间收治输尿管结石患者1500例,其中男1183例,女317例;年龄15~85岁,平均年龄50岁。1500例输尿管结石患者中,左侧722例、右侧778例。上段609例、中下段891例,结石长径≥0.6cm,最大输尿管结石长径2.4cm。
1.2方法 (1)术前准备:行输尿管结石碎石术当日禁食,碎石术前1d应尽量少吃产气多渣食物(如豆制品、奶制品),必要时灌肠,若是输尿管中下段结石必须多饮水,使膀胱充盈。(2)定位方法:上段输尿管结石碎石时采取俯卧位或侧卧位;肾盂出口处结石采取侧卧位;中下段结石采取俯卧位。患者上机定位前,应先行B超检查结石的位置、数量、形态、大小,探测部位及结石和腹部其他脏器相对的位置关系(如肾下极、腰大肌、髂窝血管、膀胱等),初步估计结石距离体表的深度,必要时在皮肤上作一标记。根据B超探测的距离来调节反射体角度、水囊高低(根据结石停留的部位和体形胖瘦而定),并在水囊和探头上涂适量耦合剂,然后患者上机,根据检查部位紧贴探头,让皮肤和水囊充分耦合,观察B超图像有无结石出现,如发现结石则通过调节机器的三维运动找到结石,在B超上打出中位线(没有中位线的可使用M超中心线),并测量结石到皮肤的距离,调节焦点深度,以便达到更好的碎石效果。(3)治疗方法:治疗输尿管结石时,一般从结石中心开始冲击,上、中、下分别冲击,对积水较重的应从积水端开始。使用能量从低电压开始,逐步增加,一般电压范围为8~15KV,每次冲击次数为几十次至3000次不等,在碎石中动态观察,发现患者移位则随时调整,以免冲击波引起副损伤。治疗20min~1h,平均碎石1.2次,对于最大结石≤5次,两次碎石间隔时间同一部位间隔2周,不同部位间隔1周[1]。碎石后常规给排石药、抗感染药物、利尿制剂,应多饮水、增加活动量,扩张输尿管等,对于疼痛明显者要缓解止痛,以利于结石的排出。1周后复查B超。对于大结石或多发结石,治疗后不易过早做剧烈运动,以免大量碎石突然下移,堵塞输尿管,形成所谓的“石街”[2]。一旦出现“石街”,应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清除碎石块,引流尿液,防止感染。行碎石术时采用低能量自下而上进行治疗,对于“石街”较长者,行体外碎石术时掌握电压和冲击次数,不必强行一次完全粉碎,最好采取低能量多次治疗。行碎石术1500例患者中无1例因“石街”无法排出而需采取其他治疗措施。
输尿管结石患者1500例,定位准确率为99%,治疗成功率为98%。对于特殊病例如输尿管结石>1.5cm或输尿管多发结石,在行体外冲击波碎石术后,都有发生“石街”的可能,碎石颗粒多堆积于输尿管管腔内,形成“石街”,可部分或完全堵住输尿管,一部分病例“石街”形成后无需辅助治疗,嘱其多喝水、多运动后,均可顺利排石,但有部分病例因“石街”前部石块较大,需进行再次碎石后方能排石。在输尿管结石行体外碎石术治疗过程中,尤其是急性疼痛的患者输尿管结石碎石效果最好,成功率达100%。此时结石刚从肾脏排入输尿管,对冲击波敏感,易被击碎,通过合理的排石治疗,结石大约在2周内排净。体外碎石是治疗上尿路结石梗阻及缓解症状的良好方法,对疼痛明显患者能够达到立即止痛效果,冲击波从不同方向对结石进行轰击,达到充分粉碎结石的目的,同时缓解输尿管痉挛,但对于占总病例2%的特殊病例,如慢性结石,由于结石在输尿管同一部位停留时间较长,导致局部组织发生增生性炎症,致使瘢痕形成,管壁增厚,管腔狭窄及包裹粘连,即使将这类结石粉碎后亦较难排出。另外,受构成结石理化成分的影响,很难将结石粉碎。因此经过≥3次体外碎石术治疗后,结石形态未改变或结石已碎,位置无变化,应适时采取开放手术处理。在本组病例中,15例输尿管结石经碎石术治疗后,始终不排石或仅排出少量,术中所见结石已碎裂,由于局部管壁的炎性肉芽肿而阻碍排石,有3例结石经过3次碎石后未见明显的形态变化;另外12例结石较大或多发,肾功能较差,积水较重,不易行碎石治疗,需立即手术治疗。
行碎石术时患者无明显疼痛,对组织损伤小,见效快,并发症少,个别患者皮肤局部表面出现圆形、点状的瘀点或条索状的瘀斑,是因电极放电不稳,患者皮肤松弛或水囊有折皱有关,均无水疱现象,大多数皮肤正常。在输尿管结石行体外碎石术过程中,对于突发性疼痛的输尿管结石效果最好。
目前,体外冲击波碎石机的定位系统主要有两类[3],X线定位系统和B超定位系统,二者皆有优缺点。考虑到对人体的影响及多功能的特点,B超定位系统优于X线定位系统。B超定位碎石术[4]是利用超声扫描查找体内泌尿系结石,准确而迅速找到结石,定位准确率高,但必须要求操作者熟练掌握B超技术,熟悉结石的B超图像,同时要求操作者熟练掌握碎石机的原理和使用方法,才能确定B超碎石的成功率。所以,作者认为超声科医生具有上述的技术优势,能很快掌握超声定位碎石术。超声定位碎石能对各种结石(包括阴性与阳性结石)直接定位,B超无放射性,对人体几乎无损害,定位可连续跟踪、监控,对碎石室房间装修要求不高,占地面积小;缺点是对操作者技术要求高,不如X线定位直观、快捷,对输尿管中下段结石观察比较困难,易受肠道积气干扰。目前市场上有一种X线和B超双定位的碎石机,但造价高,对碎石房间装修要求高。
一般输尿管结石定位比较容易,图像显示比较清晰,少数如输尿管中段结石定位较困难。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体位及各种切面,适当调整探头角度和方法,正确使用加压等手法,最大限度的避开肠气和骨骼的干扰等因素,使声波以最短的距离到达输尿管,并尽量与之垂直,探查输尿管结石的方法之一,就是顺扩张的输尿管向下追踪至强光团处,如有可疑结石的情况,可找到与之相连的输尿管有无扩张。只要扫查细致,许多小结石都可被检查到。探查上段输尿管结石时应采取仰卧位或侧卧位,嘱患者深吸气,在肋下斜切。加压探查,显示肾门后,探头在内侧下方追踪至输尿管第二狭窄处。与骶髂关节重叠的输尿管中段结石由于位置较深有一定的角度,前方又有较多肠管覆盖,故此类结石扫查有一定的困难。在膀胱壁段上端2cm内的结石及壁段输尿管结石,通过充盈的膀胱作为声窗,能够清晰显示。
碎石过程中,患者的体位对准确定位及碎石效果都有较大影响,上段结石采取侧卧位或俯卧位,必要时亦可采取患侧斜卧位,可在背后加靠垫,避开遮挡,对于下段输尿管结石采取俯卧位碎石;骨盆对冲击波的阻挡减少了能量的消耗,提高了碎石的效果。
体外冲击波碎石,可作为输尿管结石首选治疗方法[5],但不同结石,不同患者又有所区别。不但结石大小,结石理化成分及停留时间等是选择治疗方法的因素之一,而且结石部位也是治疗方法的另一重要因素。由于解剖因素,不同体位碎石效果不同,脊柱横突,髂骨,骶骨对冲击波的遮挡造成碎石效果不佳,因此对于上段结石尽量采取俯卧位,避开横突对冲击波的影响,当横突与结石冲击波源重叠于垂直线,治疗时采用患侧转位30~40°左右,利于躲开椎体,减少冲击波的能量衰减,提高碎石率。输尿管盆段结石应尽量减少肠道对冲击波的衰减作用,对于无法避开骶髂关节部位的结石,应采取俯卧位姿势,另外,治疗中应用压迫带或顶升水囊挤压肠道积气,固定结石位置,以利于提高碎石效果。一般行体外冲击波碎石患者多在1个月内将粉碎的结石排出体外,在本组病例中一次排空结石患者1300例,占总数的87%。总之,输尿管结石行体外碎石后,排石时间短,一般在粉碎后1周内可排空,但对于结石停留时间较久,伴炎症反应时,即使结石粉碎也难以排出,而导致较长时间,待炎症消退后自然排出。对于结石较大直径>2cm或多发结石,停留时间较长的结石肾积水较重,患者无疼痛感,或平时仅有腰部不适,症状不典型的患者,应考虑有包裹、粘连的情况,建议行钬激光碎石术或手术治疗。不宜行多次碎石治疗(≤5次)。
1 杨建新,吴希庆,张雨,等.ESWL后肾损伤生化指标变化的临床研究.包头医学院学报,2066,22(2):158~159.
2 林友月,王玉珠,蔡邦联.ESWL治疗输尿管石街的研究.临床泌尿外科杂志,2008,23(11):849~851.
3 尹军,钟昭林.体外冲击波碎石机原理及定位系统.中国医疗器械杂志,2002,26(2):123~126.
4 易继春,王兴尧.泌尿系结石的B超诊断定位与体外碎石.中国实用医药,2009,4(27):114~116.
5 周水根.SWL仍是输尿管结石的首选治疗方法.现代泌尿外科杂志,2011,16(3):268~270.
313018 浙江省湖州市菱湖人民医院超声科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