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8-31
高志军,张 萌,刘 伟
(上海海事大学 交通运输学院,上海 201306)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这是新时代我国经济发展阶段的重要论断。[1]物流业作为支撑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和先导性产业,也逐渐从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2]物流业的发展已经促使我国成为世界“物流大国”,但我国物流运行质量和效率与人民日益增长的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尚存在不小的差距,[2]这就要求我国物流业必须实现高质量发展和转型升级,需要从质量和效率两个方面着手,坚持质量第一、效率优先。自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论断提出之后,大量学者围绕高质量发展的基础理论、研究对象、驱动机理和政策路径等方面展开研究,为新时代中国物流业高质量发展的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
当前学者对高质量基础理论的研究主要包括两个层面。一是关于高质量发展的理论基础的研究,主要是利用当前的经济理论框架对高质量发展做出理论解释,这些经济理论框架主要包括新兴古典经济学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新兴古典经济学围绕深化社会分工的主题,将供给侧与需求侧、稳增长与提高发展质量化旨归一。[3]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通过对发展动力、发展结构和发展效率展开分析,解释了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三维结构。[4]二是关于高质量发展的基本理论的研究,主要是对高质量发展的基本理论进行阐释、理解和归纳。这些基本理论包括高质量发展的本质与内涵、基本特征、支撑要素、维度划分、价值分析模型和高质量发展经济学等。就高质量发展的本质和内涵而言,高质量发展是一种新的发展理念、发展方式和发展战略,是以质量和效益为价值取向的发展,具有更大福利效应,GDP内涵更加丰富,动力活力更强、效率更高,更高水平、层次和状态,更加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特征。[5]与高速度发展相比,高质量发展的评价标准存在多维与单维的差异,历史背景存在过剩与短缺的差异,实现手段存在市场与计划的差异。[6]就高质量发展的支撑要素而言,是非均衡战略逐步转向均衡战略,片面工业化转向四化协同发展,要素市场化配置成为进一步市场取向改革的重点,在讲究效率的基础上实现共享性分配,找到产业政策优先还是地区政策优先的平衡点,把生态环境内化为经济发展的财富,建设基于内需的高水平的开放型经济,以及高质量的制度供给能力。[6]就高质量发展观的维度而言,是历史逻辑、理论内涵和实践路径三个维度的统一。[7]就高质量发展的价值分析模型而言,既有纵向上的“二维”价值划分,也有横向上产品价值构成的“五元”划分,由此形成的高质量发展的“二维五元”价值分析框架对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理论指导意义。[8]就高质量发展的经济学研究而言,针对高质量发展的经济学性质、理论含义、新时代经济发展的新质态、体制机制、多维性特征进行了经济学分析,全面性战略和现代化治理体系可以引领高质量发展。[9]这些基础理论的研究对物流业高质量发展的理论基础和基本理论的研究具有支撑价值。
高质量发展的研究对象主要包括国民经济、区域经济、产业经济和国有企业。当前学者对国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研究主要是针对高质量发展的内涵特征[5-6]、支撑体系[6]、面临问题[2]、政策路径[10]等方面,主要偏向于宏观经济的高质量发展问题。对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研究主要是针对不同区域的经济高质量发展问题,主要分析了长江经济带的高质量发展[11]、江苏的经济高质量发展[12]等。对产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研究主要是针对不同产业的高质量发展问题,主要分析了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13]、流通产业高质量发展[14]、物流产业高质量发展[2]、外贸高质量发展[15]和流通体系高质量发展[16]等。对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的研究主要针对国有企业的高质量发展的内涵、核心特质、多维特征、逻辑框架和策略建议等方面。[17]物流产业是高质量发展的一个重要研究对象,物流业的高质量发展与经济高质量发展、区域高质量发展、产业高质量发展以及企业高质量发展密切相关。
高质量发展的驱动机理主要包括数字经济驱动、创新驱动、新旧动力转换、动力系统和调节机制再造以及动力结构优化等。当前学者对数字经济驱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研究主要包括:丁志帆认为,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与通信技术的创新突破,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成为新时代中国经济动能转换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驱动力,并立足“微观-中观-宏观”分析框架,探讨了数字经济驱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在机理。[18]李辉以“微观-中观-宏观”为分析框架,从效率提升、产业结构升级和商业模式创新等角度阐述了大数据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理论机理。[19]宋洋基于数字经济的主要特征,分析了数字经济对经济发展质量外在表现和内生动力的影响。[20]荆文君等从微观和宏观两个层面探讨了数字经济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及其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在机理。[21]王娟从要素配置变革的演化差异、产业升级驱动演化和经济增长质量的演变三个层面探讨了数字经济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系及其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在机理。[22]对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动力的研究主要包括技术创新驱动[23]、组织方式创新驱动[24]、体制机制创新驱动[25]和政策创新驱动[10]。对新旧动力转换的研究主要依托高质量发展下新旧动力转换与产业优化升级的内在逻辑展开分析,提出产业优化升级是新旧动力转换的外在表现,而新旧动力转换是产业优化升级的内在动力,要素禀赋是新旧动力转换和产业优化升级的落脚点,与产业优化升级的过程是一个协同演进的过程。[26]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动力系统和调节再造的研究要从原发式创新的技术潜力、结构性非均衡的势能差以及体制性障碍所蕴含的制度红利中寻求驱动力,通过调控创新,将防控金融风险、稳增长和高质量发展有机融合起来是调节机制再造的重点。[27]对动力结构优化驱动高质量发展需要从需求动力结构和供给动力结构两个维度进行优化,通过重塑需求动力,提升供给动力,构建供给需求相互促进、相互转化、彼此依赖的动力体系,是未来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驱动力。[28]对高质量发展驱动机理的研究对于新时代中国物流业高质量发展的研究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但也需要结合物流业的实际进行分析。
当前学者主要提出了如下政策建议:加快实现要素的市场化配置,加大产权保护力度,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加快中央地方财政体制改革,深化社会保障制度改革,构建有利于创新的体制机制以及加快扩大开放等。[10]这些政策路径对新时代中国物流业高质量发展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随着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物流业作为支撑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先导性产业,亦进入了向高质量发展转型的关键期,[2]需要把建设“物流强国”作为新时代物流业发展的新目标[29]。高质量已经成为物流业发展的突出特征,建设制造业强国、消费结构升级和高水平开放离不开高质量的物流,[30]贸易强国建设离不开流通产业的高质量发展[14]。经济转向高质量发展是一个长期的实践过程,赋予物流研究极强的实践性,在国家经济高质量发展转型战略的指引下,可以推动物流业转向高质量发展。[31]与此同时,物流业高质量发展也面临物流能力存在结构性过剩、制度性交易成本依然偏高、创新驱动面临制度性障碍、物流基础设施亟待补短板以及环保压力倒逼绿色化转型等问题的制约。[2]汪鸣认为当前物流产业转型升级的发展重点是:顺应新需求,打造新格局;培育新模式,构建新体系。需要进行价格体系、价值体系重构,空间布局、服务体系重构,国际供应链服务体系重构,体制与机制保障体系重构来推动物流产业的整体性改造及转型升级。[32]杨守德通过分析阻碍物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主要因素,提出技术创新将在我国物流业发展中产生引领作用,可通过以下措施推动我国物流业实现跨越式高质量发展:加强物流主体信息处理能力,构建物流信息互联共享体系;加强智能装备制造,大力开发物流机器人;推动物流装备标准化、装载单元化,提升工具衔接、循环共用效率;依托信息技术重塑业务流程,提高仓储智能化作业与管理水平;创新物流运营模式,出台政策鼓励业界先试先行。[33]
综上所述,对高质量发展的基础理论、研究对象、驱动机理、政策路径以及物流业高质量发展的研究,既丰富了高质量发展的理论体系,也奠定了物流业高质量发展的研究基础,可以为我国物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借鉴。因此,从理论层面来探讨物流业高质量发展,需要充分借鉴高质量发展的有益成果。为全面、准确地理解和把握新时代中国物流业的高质量发展,本文将从由来、起点、内涵三个方面论述新时代中国物流业高质量发展的科学内涵,在此基础上从采用新技术、衍生新业态、发展新模式和规划新路径四个方面探讨新时代中国物流业高质量发展的基本思路,并提出新时代中国物流业高质量发展未来需要探索和研究的重要趋势。
“由来”一词,根据百度百科的解释有两层意思,一是“事情发生的原因”,二是“自始以来,从发生到现在”。本文研究中国物流业高质量发展的由来,重在分析其产生的根本原因。中国物流业高质量发展的原因很多,如经济结构的优化调整、产业的转型升级、创新驱动等,但这些都是物流业高质量发展的直接原因。要分析新时代中国物流业高质量发展的根本原因,需要从我国主要矛盾的变化进行探讨。十九大报告提出,当前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从“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个新的社会主要矛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科学依据,也是新时代的主要特征。因此,新时代中国物流业高质量发展的根本原因是“人民日益增长的对美好生活需要与中国物流运行的质量和效率之间的矛盾”。
第一,人民日益增长的对美好生活需要要求中国物流业的高质量发展。随着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人民从追求物质文化的需要与生产之间的矛盾转变为追求美好生活需要与发展之间的矛盾,要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必须要有经济高质量发展与之相适应,人民生活质量和水平的持续提高,必须要有物流业的高质量发展与之相匹配。当前我国物流能力结构性过剩严重,制度性交易成本过高,创新驱动的制度障碍过大,物流基础设施短板过大,环保压力严峻,这些问题的存在导致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缺乏物流支撑。随着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消费品物流需求保持较快增长,食品、家电、化妆品、日用品等与民生相关的物流需求持续增加,网络零售带动快递快运等行业高速增长,工业品物流保持稳定增长。这表明人民对生活品质和生活质量的要求在不断提高,与此同时对物流业的高质量发展也提出了要求。物流业既要保证能够将客户所需的产品及时准确地送到客户手中,又要保障商品在物流过程中不会发生毁损、质变等,这就需要物流业在保障服务质量的前提下坚持效率优先。从物流业自身发展来看,物流市场主体集中化趋势加快,形成了一批典型的注重物流服务品质的物流企业。这些物流企业的发展从注重规模扩大逐渐转化为注重高质量发展,这对于整个物流业高质量发展起到引领的作用,并为人民对生活品质和美好生活的向往提供了物流支撑。目前,中国5A级物流企业达到293家,[34]这些企业基本都是行业的标杆,也为人民生产和生活提供了较好的物流保障。
第二,人民日益增长的对美好生活需要要求中国物流业的高效率发展。随着人民对美好生活、生活品质的向往和追求,人民期待所需产品的物流时间越来越短,物流质量越来越高,物流过程越来越安全,物流价格越来越经济,这就要求物流业能够在满足质量的前提下,坚持效率优先。随着我国物流业从粗放式经营转变为集约化经营,加上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应用,我国物流产业的运行效率不断提升。通过“网、云、端”,包括移动互联网技术、物联网技术的应用,使得物流服务的过程达到“连接”和“互联互通”,使得信息对称透明、资源利用率提高、流程质量改进和交易效率提高。通过大数据的应用可以精准营销及精准服务,并通过算法优化物流过程,优化物流资源,提高交易效率,使得物流决策自动化和智能化。新兴技术的应用促进物流产业绩效和效率提升,满足了人民日益增长的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也从根本上促进了物流业的高质量发展。
第三,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要求中国物流业坚持质量第一、效率优先。物流业运行质量和效率之间是相互依赖、相互促进的,物流业运行质量是前提,只有质量保证了,效率的提升才有意义,而只有效率提升了,才能够进一步促进质量提高。中国物流业的高质量发展是在质量和效率相互促进和相互推动下的螺旋式发展,从而保证在流通领域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
新时代我国物流运行的质量和效率与人民日益增长的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之间尚存在较大差距,依靠传统的粗放式物流产业经营模式将难以为继。2017年我国社会物流总费用超过12万亿元,成为全球最大物流市场,全国货运量479亿t,公路、铁路、港口和快递的货运量均位居世界第一位。[35]但与此同时,2018年国内物流业景气指数、公路物流运价指数、快递物流指数以及电商物流运行指数与2017年相比均全面回落,这意味着我国物流规模增速放缓。近年来,我国社会物流总费用与国内生产总值之间的比率持续下降,从2012年的18%下降到2017年的14.6%,[36]这意味着我国物流降成本效果显著。综上所述,我国物流业的发展已经开始从粗放式经营迈入集约化经营的时期,物流产业转型升级持续推进,物流业高质量发展已经初现苗头。
近年来,政府部门持续颁布物流业发展的产业政策,促进物流产业的转型升级,不断推进物流业高质量发展。2017年政府部门相继颁布《关于进一步推进物流降本增效促进实体经济发展的意见》《关于加快发展冷链物流保障食品安全促进消费升级的实施意见》《关于积极推进供应链创新与应用的指导意见》《关于协同推进快递业绿色包装工作的指导意见》《城乡高效配送专项行动计划(2017—2020年)》,以及《商贸物流发展“十三五”规划》和2016年颁布的《全国电子商务物流发展专项规划(2016—2020年)》《“互联网+”高效物流实施意见》《关于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物流业“降本增效”的若干意见》《物流业降本增效专项行动方案(2016—2018年)》《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物流网络节点的体系建设的通知》。诸多国家物流政策以及规划为我国物流产业创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促进了物流业的降本增效,推动物流产业的转型和升级,不断推进物流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物流产业是一个典型的传统产业,物流产业的转型和升级直接关系到国民经济的转型和结构调整,对驱动实体经济的发展以及与实体经济之间的融合至关重要。当前我国物流产业面临物流供需不匹配、资源配置不合理、交易效率低水平、产业联动不明显、模式创新不彻底以及价值创造不相容等一系列的“痛点”。这些“痛点”的存在直接导致我国物流资源过度消耗和产业粗放经营等一系列显性问题的发生,也间接影响到我国物流产业的创新发展和转型升级,导致我国物流业发展质量不高。物流业高质量发展始于物流产业转型和升级,物流产业的转型和升级正是对我国物流业高质量发展诸多问题的积极回应,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对美好生活的需要的重要支撑,也是我国物流业高质量发展的现实起点。
与现实起点相对应,我国物流业高质量发展的逻辑起点是什么?这是关系到物流业高质量发展的最基础、最一般的本质蕴意,是构成物流业高质量发展最直接和最基本的研究单元,体现出物流业高质量发展的“元意”特征。结合对逻辑起点内涵的把握,以及物流产业转型和升级的现实起点,可以做出“物流资源优化配置与整合”是我国物流业高质量发展的逻辑起点的基本论断。这一论断也反映了我国物流业高质量发展的本质性特征,反映了物流业高质量发展的“元意”。
第一,“物流资源的优化配置与整合”是物流供给与需求关系均衡的结果。在公路货运市场,“车货不匹配”已成为常态,物流能力存在结构性过剩,这也反映了物流资源没有得到优化配置和整合。物流供给和需求之间的矛盾影响了物流业的高质量发展。在物流供需不均衡状态下,可以通过采用“互联网+”、“物联网”和“大数据”技术,构建物流供需平台,从根本上减少车货不匹配的状态,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通过技术性的平台构建,加上政府的营业税改增值税的改革,从税制上减免了物流的中间费用,提升了物流交易效率,缓解了物流资源供需不均衡的矛盾。
第二,“物流资源的优化配置与整合”紧紧围绕物流资源这一客观存在。物流资源不仅包括车辆、船舶、飞机、仓库、装卸工具等被操作性资源,也包括知识、技能、学习能力等一系列操作性资源。在物流资源配置和整合过程中,不能只重视被操作性资源,更要重视事关物流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操作性资源,这些操作性资源才是决定物流资源优化配置和整合的上限。操作性资源具有高知识性、高技术性和高复杂性的特征。这些特征决定了物流产业向产业链高端延伸,推动物流产业向知识密集型服务业转型,也直接关系到物流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第三,“物流资源的优化配置与整合”是推动物流产业创新的本质驱动力。新一轮科技革命推动物流产业的创新发展,不管是大数据、互联网,还是物联网技术的应用,都在不断驱动物流产业创新。但这种创新仅仅是利用技术实现对物流流程、决策、盈利、模式和技术的改良,是一种渐进式创新方式。这些新技术的应用真正改变的是物流资源配置和整合的方式,而真正驱动物流产业创新的是物流资源的优化配置与整合,新技术的应用仅仅是实现物流产业创新的手段。
因此,在物流业发展的过程中,既要通过产业政策引导物流资源的优化配置和整合,也要通过新技术、新手段和新方法推动物流资源优化配置与整合,还需要发挥市场的基础性作用来优化配置物流资源。“物流资源的优化配置与整合”无论是作为手段还是结果,将贯穿于新时代中国物流业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是物流业高质量发展的基本单元,也是物流业高质量发展的逻辑起点。
所谓“内涵”,是指某一逻辑术语所包含的性质或一组性质,这种性质是用概念表达的,或包含在概念中,或对于所指的实物的概念是主要的。新时代中国物流业高质量发展要以物流业的转型升级为契机,以物流资源优化配置与整合为核心,以物流价值创造为前提,坚持质量第一、效率优先。具体而言,就是物流业要向高端化、信息化、集群化、国际化、生态化和融合化发展,并在此基础上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和完善供应链。现就以上几个方面进行论述。
就物流业发展的高端化而言,主要表现为物流服务的高端化和物流技术的高端化。物流服务的高端化是指物流服务范围的拓展和物流服务质量的提升。一方面,物流服务从传统的运输仓储服务向一体化物流服务和供应链管理服务转型,从面向单一企业向面向整体供应链转型,沿着点、线、面、体的路线进行全面升华,拓展了物流服务的范围。另一方面,物流业在优化配置和整合资源的基础上,以提升服务质量为着眼点,通过各种管理技术和方法的应用不断推动物流品质的提升。物流服务高端化主要来源于物流资源的优化配置与整合,通过资源的优化配置与整合实现物流业的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物流技术的高端化是指新技术在物流业中的创新和应用,如人工智能技术、移动互联网技术、物联网技术以及大数据技术在物流领域的应用,一方面促进了物流资源的优化配置与整合,另一方面也推动了物流的自动化,促进了物流效率的提升。物流技术高端化来源于技术创新和技术应用,推动了物流技术从低端化到高端化的发展,提高了物流运作效率,推动了物流业的转型和升级。另外,物流业的高端化发展始终要以物流价值创造为前提,这种价值来源于物流企业与客户企业及其供应链的价值共创。
就物流业发展的信息化而言,主要表现为物流业IT能力的提升和产业互联网对物流业的更新和改造。物流业的IT能力主要是指物流企业利用信息化提升物流服务时效、信息共享程度和客户满意度的能力。据调查,2018年客户对物流企业IT能力的满意度有所提升,合同物流IT鸿沟从2017年的75%下降至59%,[37]客户对IT的要求主要集中在运输/配送管理系统、仓库/配送中心管理系统、业务订单管理系统、电子数据交换和供应链协同与计划等方面,这些方面的要求与现实仍然存在较大的差距。物流企业应当重视信息化投入,通过信息化投入提升物流时效、信息共享度和客户满意度仍然是当前物流业所面临的重要问题,信息系统能力仍然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之一,也是关系到物流业高质量发展和物流效率提升的重要手段。产业互联网是指互联网的产业应用,利用产业互联网更新和改造传统物流业是推进我国物流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手段。产业互联网的应用加速了物流产业的更新和再造,推动了物流产业创新和物流商业模式创新,涌现出一批新型的物流模式。这些物流模式提高了物流业资源整合的效率和水平,提高了物流交易效率和运行效率,促进了物流业的集约化发展和高质量发展。因此,物流业应当充分利用产业互联网这一重要手段,更新和改造物流产业,推动物流资源的优化配置与整合,进而实现物流产业创新和高质量发展。
就物流业发展的集群化而言,集群化是物流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物流集群具有低成本、高效率的综合竞争优势。在物流集群的成长过程中,规模经济性扮演了重要角色,形成了技术、知识、经济等多方面的外溢效应,由此触发和推动了更大规模的集聚、更多的创新乃至更大范围的多元化产业发展。而集群规模的扩大和发展水平的提升,又进一步增强了集群的各种竞争优势。如此循环往复,形成了集群特有的、“正反馈”式的“放大效应”。正是物流集群的这种“放大效应”推动了物流业的降本增效和高质量发展。物流企业集聚程度的提高和规模经济效应的形成,为集群带来资源共享、成本降低、便捷高效、合作协同等多种竞争优势。这些竞争优势的形成会带动集群规模的扩张、价值链的提升和集群结构的升级,并由此推动集群内部物流服务的多样化和服务功能的提升,实现向供应链上下游各环节全面拓展,并由此带动与之相关的制造企业、服务企业加入物流集群。物流集群与制造业、服务业集群的互动进一步带来成本降低和效率提升,并促进集群的进一步发展。与此同时,物流集群的“放大效应”会极大地提升物流资源要素投入的产出效果,将会带动更多的资源要素的投入,而这些资源要素的优化配置和整合也将会带来物流的高质量发展。物流集群并不会因为具有“放大效应”而永续发展,需要企业、协会和政府等所有集群参与主体共同参与治理、持续投入、不断创新,共同推动物流集群发展,并共享物流集群的“放大效应”。物流集群能够实现更为显著、多样的经济和社会效应,也可以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升级,实现向创新驱动发展、绿色发展、包容性发展和高质量发展的转型,提供更为强大的动力。
就物流业发展的国际化而言,国际化是我国物流业推行“走出去”战略、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要实现物流业发展的国际化,需要主动融入全球价值链中。我国物流业需要找准在全球价值链中的位置,作为全球价值链中连接供应、生产、消费和售后等环节的重要纽带,发挥在全球价值链中的“黏合剂”作用,推动物流业向全球范围扩张,以获得全球价值链中的利润分成,实现物流业的高质量发展。要实现物流企业发展的国际化,也需要主动融入全球供应链中。物流企业是物流产业的基本分析单元,物流企业要实现国际化发展,需要主动融入实体企业的全球供应链中,构建基于全球供应链的嵌入化物流商业模式,将企业的发展拓展到全球范围,不仅为全球供应链中的核心企业服务,同时要不断延伸至全球供应链的上下游企业,实现物流企业发展的国际化。物流业的国际化要紧跟跨境电商的发展步伐。随着我国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加上天猫“双11”、京东“618”购物节的推动,我国电子商务呈现全球化发展趋势,这也直接带来跨境电商的发展。与之相适应,我国的快递企业、物流企业需要紧跟跨境电商的发展趋势,推动跨境物流的发展,从而促进物流业发展的国际化。
就物流业发展的生态化而言,主要表现为物流绿色化、低碳化和能耗节约化。物流绿色化主要包括基础设施绿色化、物流作业绿色化、物流运输绿色化、物流包装绿色化以及物流管理创新绿色化。物流绿色化有助于降低物流过程中污染物的排放、非降解材料的使用以及作业过程的生态化。物流低碳化主要是指在物流过程中减少二氧化碳和有害气体的排放,从而促使物流过程绿色化和生态化。在物流运输过程中可以利用机器人、新能源车辆等作为分拣和运输工具,从而减少消耗传统能源所造成的污染。物流能耗节约化主要是指在物流过程中降低能源消耗。一方面可以采用传统能源替代品,如采用新能源、电能等能源,降低油类的消耗;另一方面可以通过相关技术优化物流运输和配送路径,以降低能源的消耗。物流绿色化、低碳化和能耗节约化既有助于促进物流资源的优化配置,实现可持续发展,同时也有助于推动物流业的生态化,实现高质量发展。
就物流业发展的融合化而言,主要表现为物流业与农业、工业和服务业之间的产业融合。物流业与农业之间的融合形成了农产品物流、冷链物流等新兴的物流业态,物流业与工业之间的融合形成了制造业各行业的物流细分业态,物流业与服务业之间的融合形成了物流金融、物流保险、物流咨询等新兴业态。物流产业融合化的本质驱动力来源于管制放松、技术融合和管理创新,通过价值模块镶嵌、纵横交错渗透以及价值网络重组的方式实现物流业与其他产业之间的融合。物流产业融合化发展是推动物流业衍生新兴产业业态和商业模式创新的重要动力,也是驱动物流产业创新的重要引擎。物流业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物流产业融合,物流产业融合从一定意义上讲是各产业分工基础上所进行的物流行业细分。这种细分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新型的物流细分服务,在专业分工的基础上进行深度融合,推动了物流业的运作质量和效率。
关于延伸产业链。延伸产业链是将一条既已存在的产业链尽可能地向上下游拓深延展。产业链向上游延伸一般使得产业链进入到基础产业环节和技术研发环节,向下游延伸则进入到市场拓展环节。对物流行业而言,高质量发展离不开物流产业链的延伸。物流产业向上游延伸进入到物流与供应链解决方案设计、物流技术开发、物流标准制定、数据基础设施构建等环节,将知识和技术融入产业发展的过程中,推动物流产业链向基础产业和技术研发环节进行拓深延展。物流产业向下游延伸进入到物流市场营销、物流咨询以及物流平台拓展等环节,从市场、咨询和平台等方面实现产业链的延伸。物流产业向上下游拓展延伸离不开物流产业融合化和高端化发展,是物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
关于提升价值链。延伸产业链是提升价值链的前提,延伸产业链有助于实现物流产业附加价值的提升。物流企业向产业链的高端延伸,有助于企业获取更高的价值。提升价值链的目的在于为物流企业提供高附加值的利润增长点,从获取传统的时空价值逐步转变为获取知识价值、技术价值和创新价值,促进物流产业形成以时空价值为基础,知识价值、技术价值和创新价值获取为动力的新型价值体系。这种新型价值体系的形成有助于物流业向高端化、智能化和融合化的方向发展,在重构价值链的基础上实现物流业的高质量发展。
关于完善供应链。完善供应链体系有助于节省时间和费用,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完善供应链主要包括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的完善。完善供应链要以信息流的完善为核心,通过构建互联网平台将物流信息整合起来,借助大数据技术,搭建完善的供应链体系,将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整合起来,从而大量减少重复无效的货物流通,让整个经济体系运行更加高效率。如现在很多中小企业都将店铺放入天猫、淘宝和京东的平台,将信息集中,顾客可以自由选择商品,然后通过运用互联网融合物流业务与金融业务,实现线上支付、线下物流,这样可以减少资源消耗、降低运费,同时顾客也可以实时了解物流信息,形成完整的供应链。完善供应链是实现物流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有助于物流业提升质量、提高效率。
物流业发展的高端化、信息化、集群化、国际化、生态化和融合化并不是割裂开来的,而是相互联系并共同构成一个有机整体,这六个部分是物流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内涵。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和完善供应链对于物流业高质量发展的有效支撑,是物流业高质量发展的内涵外延。“六化”加“三链”构成了物流业高质量发展的具体内涵。物流业高质量发展的具体内涵要求物流从业者坚持质量第一、效率优先,弥补了中国物流业运行质量及效率与人民日益增长的对美好生活需要之间的差距,解决了物流业转型升级的现实问题,回应了物流资源优化配置与整合的本质诉求。新时代中国物流业高质量发展的具体内涵与其由来和起点之间也存在着紧密的内在关联,如图1所示。
新时代中国物流业高质量发展的运行要以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核心,通过采用新技术、衍生新业态、发展新模式和规划新路径,不断提升物流业的运行质量和效率。
第一,通过采用新技术推动中国物流业高质量运行。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的到来,移动互联网技术、物联网技术的应用推动了物流供需匹配、信息对称与透明,以及资源利用效率、物流供需流程质量和物流交易效率的提高。大数据技术和云计算技术的应用推动了供需关系的匹配化,实现了物流决策的智能化和营销服务的精准化。人工智能技术提高了物流装卸和搬运的效率,实现了仓储的自动化和智能化。从技术的视角来看,新一代技术的应用有助于实现物流业的高质量发展运行。
第二,通过衍生新业态推动中国物流业高质量运行。新一轮科技革命促进了物流业与其他产业之间快速融合,如通过电子支付、网上交易提升了物流业与金融业之间的交互程度,进而推动物流金融服务的衍生,推动物流业与其他产业之间的交互便捷化,有助于促进物流业与其他产业之间衍生出新生业态。这些新生业态有助于新型商业模式的诞生和物流服务创新,大大推动了物流业向高端化、国际化、生态化、集群化、融合化和信息化的方向发展,推动了中国物流业的高质量运行。
第三,通过发展新模式推动中国物流业高质量运行。新时代中国物流业高质量发展离不开物流新模式的培育和发展。产业互联网不仅在制造业领域推动产业转型和升级,同时也在不断颠覆和更新物流行业。产业互联网推动物流与供应链的创新,推动物流业延伸产业链、完善供应链和提升价值链,为物流业和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创造价值。物流新模式的发展有助于改变传统的物流行业服务模式,通过“去中间化”和“去中心化”推动物流行业“去中介化”,有助于改变传统物流行业的产业链,推动产品供应链与物流服务供应链的联动发展,促进物流行业的高质量运行。
第四,通过规划新路径推动中国物流业高质量运行。新时代中国物流业的发展离不开新的动能,需要规划物流业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径。通过构建新型物流支撑体系维持物流业高质量发展,通过动能转换促进物流业获取新的驱动力,通过构建新的评价体系引导物流业高质量运行,通过产业联动构建新型的协同高质量发展思路。通过这几个方面的新路径规划,推动中国物流业高质量运行。
物流业的高质量发展与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息息相关,这是物流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因之一。对物流业高质量发展理论和实践的研究是物流界需要重视的议题,尤其是涉及新时代中国物流业发展的支撑体系、物流业高质量发展的评价、物流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思路以及物流业与制造业协同高质量发展等问题尚缺乏深入的研究。对这些问题的研究都与物流业高质量发展的由来、起点和具体内涵之间存在着内在关联。本文在对物流业高质量发展的科学内涵进行系统分析的基础上,对新时代中国物流业高质量发展的未来进行展望。
第一,新时代中国物流业高质量发展的支撑体系研究。物流业高质量发展需要支撑体系和支撑要素发挥基础性作用,这是物流业高质量发展的基石。然而,当前学术界对中国物流业高质量发展的新旧动力转换,尤其是新动力是什么尚缺乏深入透彻的分析,对物流业高质量发展的支撑体系、理论体系和基础要素尚缺乏研究,对物流业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思路尚不明确。这些问题的解决对于新时代中国物流业的高质量发展具有理论和实践价值。因此,对新时代中国物流业高质量发展的动能转换、支撑要素以及战略思路问题的研究将会是未来物流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问题之一。
第二,新时代中国物流企业高质量发展问题的研究。物流企业是物流产业的细胞,也是物流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中坚力量,物流业要实现高质量发展与物流企业的高质量发展休戚相关。然而,新时代中国物流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基本内涵如何?与一般企业相比,物流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共性和特性表现在哪些方面?物流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特质有哪些?特殊性表现在哪里?物流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基本途径如何?支撑要素有哪些?这些问题的解决直接关系到物流企业是否能够实现高质量发展,也是未来研究物流业高质量发展的典型问题之一。
第三,新时代中国物流业高质量发展的评价问题研究。如何科学而准确地理解物流业高质量发展?该如何测度衡量?如何构建一套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这是新时代中国物流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问题。这就需要准确把握物流业高质量发展的内涵,构建一套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加以反映。但由于高质量发展是一个新的范畴,构建一套信息评价体系并非易事。物流业高质量发展的评价体系需围绕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的社会主要矛盾着手构建,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反映我国物流业高质量发展,整个评价指标体系才是科学合理的。物流业高质量发展评价问题是未来研究的一个重要议题。
第四,新时代中国物流业与制造业协同高质量发展问题研究。物流业是一个典型的派生性产业,必须依附于制造业等实体性产业而存在,因此,物流业的高质量发展与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密切相关。那么如何实现新时代中国物流业与制造业协同高质量发展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一个重要议题。物流业与制造业协同高质量发展的序参量有哪些?具体的微观机制表现在哪些方面?二者的协同高质量发展是否具有路径依赖性?对于物流业与制造业的协同转型与升级有什么作用?物流业与制造业协同高质量发展的途径和思路如何?这些问题的解决对于当前物流业和制造业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
中国物流业的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人民日益增长的对美好生活需要与中国物流运行的质量和效率之间的矛盾是驱动中国物流业高质量发展的由来。中国物流业高质量发展是为了解决中国物流业转型和升级的现实问题,反映了物流资源优化配置与整合的本质诉求,这是物流业高质量发展的起点。物流业高质量发展要以高端化、信息化、集群化、国际化、生态化和融合化为核心,在此基础上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和完善供应链。中国物流业高质量发展的由来、起点以及“六化”加“三链”构成了新时代中国物流业高质量发展的科学内涵。新时代中国物流业高质量发展的运行要以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核心,通过采用新技术、衍生新业态、发展新模式和规划新路径,不断提升物流业的运行质量和效率。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