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论20世纪70年代美国华裔科学家与维护钓鱼岛领土主权

时间:2024-08-31

刘玉山

(龙岩学院教育科学学院,福建龙岩 364000)

论20世纪70年代美国华裔科学家与维护钓鱼岛领土主权

刘玉山

(龙岩学院教育科学学院,福建龙岩 364000)

20世纪70年代保钓运动中华裔科学家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主要表现在成为年轻保钓留学生的主心骨,致蒋介石公开信,致美国会议员公开信和在《纽约时报》登载钓鱼岛主权属于中国广告,回国参访后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情形传播到保钓留学生中,加速了他们对社会主义中国的认同。

华裔科学家;钓鱼岛;领土主权;保钓运动;陈省身;杨振宁

发生在20世纪70年代初的海外保钓运动被周总理亲切地称为“海外的五四运动”,关于这场运动的研究成果已经很多*参见笔者于2012—2016年撰写的《中国留美学生保钓统一运动几个问题再探讨》《台湾留美学生保钓群体研究》《论20世纪70年代保钓运动对参加者个人的影响》《20世纪70年代台湾留美学生的政治文化——以海外保钓运动为例》《1970年代海外保钓运动对维护钓鱼岛主权所作出的贡献》等17篇论文。。值得关注的是,这场运动的波及面很广,很多著名的华裔科学家*这里的科学家是泛指,不仅包括理工类,而且包括人文社会科学。同时,对于参与保钓其间的较为年轻的大学教师(教授),我们也将其放在保钓留学生大的范畴之内,这里的科学家就是指在国际上具有一定知名度且年龄较长的公认的学者,特此说明之。参与其间,并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陈省身、杨振宁、何炳棣、叶嘉莹等就是其中代表。由于海外保钓运动资料的不易获取,目前学界还没有人对华裔科学家对海外保钓运动所作贡献进行系统研究,本文不揣浅陋,草成此文以就教于方家!

一、20世纪70年代海外保钓运动概况

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简称钓鱼岛)由钓鱼岛、黄尾屿、赤尾屿、南小岛、北小岛、南屿、北屿、飞屿等岛屿组成,陆地总面积约5.69 km2。[1]钓鱼岛自古就是中国的神圣领土,大量文献和史料证明,中国人最早发现、命名和利用钓鱼岛。明朝中叶中国东南地区最高军事长官胡宗宪领衔编纂的《筹海图编》之《福建沿海山沙图》即包括钓鱼岛,这表明中国至迟在此时已经将钓鱼岛纳入中国海防管辖范围,一直到清朝末年,中国都对钓鱼岛进行了有效的统治和管辖。明治维新后,日本走上了军国主义道路,急欲“脱亚入欧”,1874年的“牡丹社事件”已经揭橥了日本的领土野心,甚至日本政府炮制出了1884年古贺辰四郎登岛开发这一伪证[2],最终日本通过甲午战争后与清政府签订的《马关条约》割让了钓鱼岛。二战胜利后,从法理上钓鱼岛回归中国,但美国托管琉球,附带将钓鱼岛划入其防卫范围并最终于20世纪60年代末与日本政府初步达成了将琉球(包含钓鱼岛)施政权交给日本的决定,违背了《开罗宣言》《波茨坦公告》以及《日本投降文书》的相关规定,违背了大西洋宪章的宗旨,其偏袒日本的行径更违背了国家间交往的“正义性”原则,这是海外保钓运动发生的一个历史背景。

另一个历史背景是1969年联合国亚洲及远东经济委员会出笼的“埃默里报告”。联合国组织美、日、韩、中国台湾地区的海洋科学家对黄海和东海进行了探测,认为钓鱼岛海域可能蕴藏大量的石油,不亚于中东,这更加激起了日本对钓鱼岛的领土野心。在这样的历史大背景下,中国台湾地区的报章杂志也纷纷刊登钓鱼岛属于中国的文章及日本的最新动向,其中台大的两位研究生王晓波和王顺合写的《保卫钓鱼台!》传到了在美的留美学生及华侨。当时的中国留美学生群体主要来自台湾,小部分来自香港,没有中国大陆学生。他们迅速组织起来,各地纷纷成立保钓行动委员会,形成了纽约(哥伦比亚大学)、芝加哥(芝加哥大学)、麦迪逊(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金山湾区(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等保钓中心,举行了1971年“一·二九”、“一·三○”地区性大游行和“四·十”全美大游行,并且在《纽约时报》刊登钓鱼岛属于中国的广告,迫使美国参议院外交委员会举行听证会等,有效地向美国民众澄清了历史真相,揭露了日本的丑恶嘴脸,表达了中国的民意,也向世界宣告:中国人民不可侮!

应该说任何一项社会运动的形成都有其组织动员机制[3],保钓运动也不例外,运动领袖从来在运动中的地位和作用都不可低估,比如保钓运动中美东的李我焱、美中的林孝信、美西的刘大任和郭松棻等。但要说这些留美学生老师辈的保钓运动扛鼎人物乃至精神领袖则非这些华裔科学家莫属。

二、华裔科学家对台湾留美学生参加保钓运动在心理上具有一定的主心骨作用

其实早在高中时代,一些著名的华裔科学家如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杨振宁与李政道,就对台湾留美学生的志愿填报及毕生从业追求产生过一定影响。李雅明在其保钓小说《惑》中说“在美国留学的(台湾)学生当中,学工的最多”[4]。台湾在20世纪60年代掀起了出国潮,大批学生赴美读书,尤以读物理的居多,原因有三:第一,越是乱世,学生们越是倾向学理工科,觉得靠手艺吃饭最保险;第二,李政道、杨振宁起到了非常大的榜样作用;第三,容易拿奖学金。当时台大理工科有九成的人都出国了,当然目的地多是美国。*这可以从林国炯、杨贵平的回忆录看出,参见文献[5]中的相关访谈。比如胡卜凯就读的台北建国中学那一届十个班级,除了乙组文法科和丙组农科两个班级,其余八个都是理工科。杨、李的诺奖也刺激了很多高中生都将物理系作为第一志愿,超过以前热门的医科和电机学专业。比较有趣的是,日后的保钓积极分子很多都是在台大大二从他系转入物理系,如林孝信从化学系转来,胡卜凯从地质系转来,刘容生由电机系转来,他们又与以基隆中学第一名保送到物理系的刘源俊一起成了台大物理系的同班同学。

保钓留学生中香港籍的甚至有一些来到美国接受本科教育,来自台湾的则基本上都是攻读硕博士学位的,在台湾大都已经完成本科教育,所以从保钓群体的主体留学生构成看,以年轻的二十多岁的学生为主。当然,也包含部分走上工作岗位不算太久的三十岁出头的年轻教师及其他行业人员。可以想象当钓鱼岛争端这样关系国家民族利益的大事要让这部分没有社会地位、更没有多少社会运动斗争经验的“毛头小子”们去承担的时候,一些在美国有一定社会影响力的科技文教界华裔科学家的带头示范作用就犹如一针强心剂了。比如当时在芝加哥大学攻读博士学位的保钓积极分子林孝信就认为“有些留学生本来还有点顾忌,如今看到这些著名学者都站出来保钓,原有的一点顾忌也都消失了”[6]。事实上,保钓发轫之初,这些科学家的确发挥了先锋带头作用,比如1971年3月12日五百学人致蒋介石公开信、在《纽约时报》登载钓鱼岛主权属于中国广告、杨振宁在参议院外交委员会出席作证钓鱼岛主权属于中国等,笔者将在下面做详细论述。

三、五百学人致蒋介石公开信与《纽约时报》“钓鱼岛属于中国”广告的登载

本文第一部分谈到了1971年初保钓人士发起了“一·二九”、“一·三○”等区域性大游行,后来4月初又发动了全美性质的“四·十”华盛顿大游行。在这两个时间段中间,1971年3月12日,在美华人约500名知识界人士联名致蒋介石公开信,其中陈省身、赵元任、杨振宁、何炳棣、叶嘉莹、王浩、林家翘、李卓皓、杜维明等领衔。该公开信向台湾当局提出四点建议:坚决否认日本与美国对钓鱼岛的片面声明;强硬声明中国对钓鱼岛的主权;在钓鱼岛主权未解决前,拒绝参加任何中日共同开采海底资源会议;鼓励各报章刊登并讨论有关钓鱼岛的问题。最后强调:钓鱼岛的问题不是资源问题,而是国家领土主权与民族尊严的问题,是不容商议的,更是无法退让的。*文件编号:42-003-001,第1-7页。以下带“文件编号”的,均来源于北京清华大学图书馆“保钓资料收藏研究中心”,下略。3月18日,“总统府秘书长”张群代为答复,但答复内容除了陈述“寸土片石,亦必据理全力维护,此项立场始终如一,绝不改变”*“张群复于其康信”,第1-3页,文件编号:15-001-009。这样的“豪言壮语”外,仍旧是口惠而实不至,并无保钓的实际行动。

虽然台湾当局因在联合国的席位岌岌可危,有求于美日而不敢过分开罪美日,但保钓人士并不气馁,既然指望台湾当局行不通,他们就自己在美国媒体发声,1971年5月的致尼克松总统及国会议员公开信即是由国际数学大师陈省身牵头,洛克菲勒大学王浩教授、哥伦比亚大学李浩教授等共同执笔,林家翘、杨振宁等都提出了修改建议。同时,在全美征集3000多人签名,另有很多人未及签名,原信寄送白宫及参议院外交委员会各委员,副本于5月23日的《纽约时报》“week in review”栏(星期日)以广告的形式整版篇幅登载,“保卫钓鱼台”五个大字直书上面。每行4.15美元,整版共计2400行,共需费用9960美元*“敬启者”【私人信件】第1页,文件编号:02-007-035。,限于篇幅,原则上规定已经具有工作者,至少捐助20美元,学生则随意乐捐,若学生签名人数甚多,则以某校总数若干刊布。*文件编号42-003-002,第1页。在公开信上签名的有600多位华裔教授与专业人士以及2000多名留学生。据“致尼克森公开信委员会”的统计,实际上截至6月10日,共计收到捐款19 076.36美元。笔者手里有一份全部捐款的名单,该名单显示:杨振宁捐款40美元,陈省身、何炳棣、杜维明、李卓皓等各捐款20美元。

公开信对尼克松总统提出三点希望:(1)不承认钓鱼岛属于美国行政控制的琉球或南西群岛;(2)承认中国对钓鱼岛的领土主权;(3)谴责日本和琉球政府对中国领土主权的侵犯,并对他们通过武力解决这一问题予以谴责。公开信最后要求尼克松总统利用自己的主动性和道德权威来确保中国人民的合法权益不能因国际政治的权宜之计而被牺牲。尼克松总统在这一事件中的公正行为将会极大影响太平洋地区的和平前景。*英文原文为:Specially, we ask that you (1)Disavow any claims that the Tiao Yu Tai islands are part of the American-administered Liu Chiu islands or Nansei Shoto. (2)Recognize Chinese sovereignty over these islands. (3)Censure actions by the Japanese and the Liu Chiu governments which violate Chinese sovereignty and condemn attempts by these governments to resolve the issue through the use of force. We appeal to you to use your initiative and moral authority to assure that the legitimate rights of the Chinese People will not be sacrificed as an expedient to international politics. Your just action in this matter will improve the prospects for peace in the Pacific area.

透过纸质传媒表达中国人民维护钓鱼岛领土主权的坚定决心和力量,让美国人民乃至全世界爱好和平的人们了解钓鱼岛问题的真相,这就是这些华裔科学家牵头组织的这一系列行动的社会价值和历史意义。

四、杨振宁等在美国参议院外交委员会作证钓鱼岛主权属于中国

在保钓运动的强大压力下,美国参议院外交委员会同意从1971年10月27日起举行四天的听证会。陈省身、伍鸿熙、李浩、伍承祖、Kocheyama等中外人士原本都想出庭作证,但因参议院对作证人数的限制,最后决定由杨振宁、吴仙标、邓志雄、约翰·芬查(John Fincher)以及其他六位美籍人士在参议院外交委员会作证,为钓鱼岛属于中国进行辩护。

听证会上,杨振宁义正词严地说:“(日本)这种武装扩张曾给世界及日本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在《琉球归还协定》中留下模糊不清的态度而使日本认为美国在争执中完全支持它,这是不是符合我们长远的利益?播下了美国涉及这项争执的种子,又是不是符合世界和平的利益?让我在此建议,为纠正这个错误,参议院应明确地表示中立,并且应阻止美日海军企图在钓鱼台列屿做成既成事实。”[7]吴仙标说:“美国国务院一方面宣称在这个领土争执中保持中立,但另一方面却将这些岛屿交给琉球当局……几年前,中国为了在中苏边境乌苏里江上得一个小岛而与一个超级强国——苏联——发生武装冲突。这个岛没有人居住,没有任何战略价值,也没有石油。如果中国愿意为保卫这样一个小岛而不惜一战,那么,日本是否确切相信它可以根据琉球当局的声明而占据钓鱼台列屿呢?”[8]

甚至清末著名官员盛宣怀的孙女徐逸女士,拿着慈禧太后将钓鱼岛与赤尾屿赐给盛宣怀采药之用的敕令这一代表清朝中国最高当局对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行使管辖的铁证来进行辩护。*诏书原文如下。皇太后慈谕:太常寺正卿盛宣怀所进药丸,甚有效验,据奏原料药材采自台湾海外钓鱼岛小岛,灵药产于海上,功效殊乎中土,知悉该卿家世设药局,施诊给药,救济贫病,殊堪嘉许,即将该钓鱼台、黄尾屿、赤屿三小岛赏给盛宣怀为产业,供采药之用,其深体皇太后及皇上仁德普被之至意钦此。光绪十九年十月。参见文献[9]。当时来自夏威夷州的美国首位国会华裔参议员邝友良也力挺徐逸女士,他建议参议院一致同意把慈禧太后的这个敕令的英文译文在此时列入国会记录。应该说,整个听证会对于钓鱼岛主权归属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表现在:

首先,整个听证会的过程和证词都被列入美国国会正式记录,美国政府用历史记录的方式承认了中华民族对自己神圣领土钓鱼岛的主权维护。

其次,虽然1971年11月10日美国国会批准了《归还冲绳协定》,但美国参议院外交委员会《归还冲绳协定》审查报告明确说明美国只是将钓鱼岛的行政权交给日本,至于主权由中日两国政府自行解决。我们今天的钓鱼岛问题研究,往往忽视了美国的这份申明。1945年4月美军占领琉球,将钓鱼岛也纳入琉球托管范围,美国托管琉球的正式确立是在1951年9月8日签订的《旧金山对日和平条约》第三条。可问题是,从国际法来看,是谁赋予了美国托管琉球(含钓鱼岛)的权利?美国操纵下的《旧金山和约》排除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台湾当局,从中方的角度看我们完全可以不承认该条约,既然我们不承认该条约,对于秉承《旧金山和约》精神的1971年6月17日美日签订的《归还琉球协定》我们完全可以置之不理。退一万步说,就是20世纪70年代保钓运动期间美国参院发布的这个审查报告,也没有说将钓鱼岛主权归还给日本,而是将行政权(administration, not sovereignty)交给日本,至于主权待由中日两国政府自行解决。也就是说美国政府承认钓鱼岛主权归属是存在争议的,美国政府仅仅是将钓鱼岛的行政权交给日本,不涉及主权,中国也可以对钓鱼岛主权提出自己的主张。换言之,中日在钓鱼岛主权问题上是站在同一平等地位,现在日本实际控制钓鱼岛,控制的仅仅是行政权,除了行政权,钓鱼岛的领空、领海权利肯定不属于行政权,日本凭什么在钓鱼岛周围划定12海里领海区域,1971年美国归还给日本的协定中没有这项规定啊!现在给全世界的假象仿佛钓鱼岛主权就是日本的,我们学界有这个责任去对钓鱼岛从古至今的每一个细节“打破砂锅问到底”,也希望学界将1972年美国参议院外交委员会的这份申明重视起来,这是我们拥有钓鱼岛主权、跟日本打赢这场国际官司的重要证据和筹码,而保钓人士在资料搜集方面功不可没。

再次,说服工作宣传了中国对钓鱼岛主权的合法性,代表全世界中华同胞警告了美日两国政府,也得到了一部分美国参议员的认可,他们原来对钓鱼岛不了解,通过说服工作,了解了中国人民主张的合法性与正义性。

最后,说服小组虽然似螳螂之躯阻遏行进中的高车,但虽败犹荣,他们展示了中华民族外御其侮的决心,打击了美日政府在钓鱼岛问题上沆瀣一气的嚣张气焰,让全世界看到了先进的中国人维护国家领土主权的坚贞不渝与顽强斗志,壮哉,这种精神也必将永远镌刻在中华民族最正能量的那一部分食粮中!

五、华裔著名科学家保钓运动期间回国参访,将中国大陆的最新讯息带到美国,引起保钓留学生的“中国热”,促成了保钓运动向中国统一运动的转化

正如赖尚龙2008年接受北京清华大学“保钓资料收藏研究中心”采访时所说:“现在回想起来,当时的这些台湾留学生、香港留学生,可以说早年接受的都是另一种不同的教育,为什么还会如此爱国、向往祖国大陆呢?我想,可能是因为中华民族的历史保留了强大的凝聚力,唤醒了我们沉睡的爱国心,指引着我们寻根溯源。”[10]诚然,当1971年10月25日联合国大会以压倒性的票数(七十六对三十五票,十七票弃权)通过了阿尔巴尼亚等国的提案,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益,中国的声望节节上升,这对远在大洋彼岸的美国华人知识界无疑具有巨大的向心力。

此后“保钓零团”、“保钓一团”和“美籍中国学者参观团”等先后回国参观访问,一些著名的华裔科学家如陈省身、杨振宁、吴健雄、袁家骝、何炳棣、任之恭、王浩、叶嘉莹等都先后回国参观访问。比如著名诗词大家叶嘉莹在她回国返美后所写的《祖国行长歌》开篇说:“三十年离家几万里,思乡情在无时已,一朝天外赋归来,眼流涕泪心狂喜。银翼穿云认旧京,遥看灯火动乡情,长街多少经游地,此日重回白发生。”[11]拳拳赤子之心力透纸背。

因此当他们回到美国后在各种场合现身说法时自然会将自己的乡情以及祖国社会主义建设取得的巨大成就饱含深情地对听众诉说,对听众尤其是在美台、港留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比如陈省身教授就利用1973年2月在杜兰大学担任“客座讲席”两星期的机会给该校讲述其1972年9月回国参观访问一个多月的见闻与感想,反响热烈。布法罗侨社在1973年10月前回国探亲访问的就有数十位,本地的大学中国留学生就在10月份请他们报告了归国观感。何炳棣教授回国后甚至用历史学学术思维半论文化的形式报告了参访见闻《从历史的尺度看新中国的特色与成就》。该报告从中国历史至今,论证了现在中国人民真正当家做了主人;在思想教育方面把传统的士大夫教育变成为人民服务教育,新中国教育的核心是以人民的意志与努力改造人类社会;国家组织能力空前强大,建成了一系列的工程;新中国的经济成就已甚可观,印证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12]1-34王浩教授也认为讨论中国革命的过程和成果要从中国的特殊情形和较普遍的道理和现象来讲,今天中国人民的基本生活不坏,多数人充满朝气,国境完整,帝国主义的势力已被排出,政治经济完全独立自给。医药方面根绝了传染病,一般人民的健康水准也普遍提高,文盲也大为减少,工业化与机械化方面比新中国成立前好了很多。在参观其老家安头公社时,也看到该社砖房子比以前增加很多,防旱防涝工程治理得很好,植树改善沙土,这些都给他留下了很深的印象。[13]676杨振宁在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的演讲中图文并茂,播放了在大陆拍摄的幻灯片,回答了学生们感兴趣的问题。杨认为中国虽然目前物质生活水平不算太高,但精神面貌非常好,这是由于中国的传统还在。在杨的演讲中也涉及了“文革”以及台湾问题等,而杨本人和许多来华访问的教授学者一样,对针刺麻醉应用于手术感到非常赞叹,表达过相同看法的还有哈佛大学医学博士王圣光,在看到针刺麻醉技术后叹为人间奇迹。[12]313

这些学人回美后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讴歌的确感染了在美学习的留学生或者华人华侨,在这批人中的确很多人在逐步了解中认同了社会主义制度。当时积极参加保钓、时任耶鲁大学数学系年轻的教授项武忠就说:“那段时间(注:1972—1973年前后)杨振宁周游各校,极力宣扬新中国,确实使得左倾的人越来越多。”[14]周本初先生也回忆说,杨振宁回美后在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演讲后,在场学生赶紧记下来然后印成很多小册子向美加各校分发,这下子大家都知道中国出现了一个新社会,消除了男女差别、脑体劳动差别和城乡差别,很多留学生对祖国大陆由衷地产生敬仰,于是各地兴起读书会、学习社会主义的热潮。[15]周本初认为当时的台湾留学生“对杨振宁和王浩两位教授在当时回中国大陆访问后带回来的感想一时非常‘神往’——以为一个真正新的理想社会已在开始实现了”[13]708。夏沛然也认为,一些知名的学者来中国访问,如杨振宁、何炳棣回到美国后到各地报告,他们关于中国大陆政治、经济、社会、科技等各方面有十分正面的评价,对留学生产生的影响尤其巨大。[16]一个署名叫钟国仁的写了《认识新中国》一文,最先发表在《芝(加哥)大保钓快讯》,后来为其他很多保钓刊物所转载,里面的一些话语可能对当时北美知识界著名华裔科学家访华回到美国演讲所带来的冲击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文章以杨振宁、何炳棣、杨庆堃三位教授回到美国后的演讲为例:

“我们从他们的眼里,所看到的是什么样的中国?令人印象最深的自然是精神面貌上的改变。这种改变表现在中国人民的日常生活之中,他们勤奋、乐观、充满干劲与信心,把个人生活的目的与社会群体的目标结合在一起,不仅成人如此,学生和幼儿园的小孩也都是这样的气质和态度。其次,大多数人已能够满足最基本的生活要求。国家在衣食住、医药卫生等社会福利的政策措施照顾了绝大多数人的需要。不仅如此,贫富之间的差别很小,社会上有了相当的公正平等。文革之后,甚至在政治地位及权利上的差别也在尽量缩短。同时,一般人民的政治知识与自觉性也大为增加。虽然政治意识的教育与传播是以毛泽东思想为媒介,但的确做到了使许多人“身在田亩,心怀国家,放眼世界”的程度。这种高度及普及的政治自觉性,可说是国家社会安定的最基本保证。不仅在政治意识上有这样巨大的改变,教育、生产、交易,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似乎都在迅速地进步发展。这是最使人听了鼓舞的。”*钟国仁《认识新中国》,《资料选辑》②1972年2月10日,布朗(大学)保钓第二分会出版,第1页。文件编号:32-000-120。

在这批老科学家回国参观访问的影响和带动下,保钓留学生中很多人又参加了保钓运动的继续和升华——中国统一运动*有关“中国统一运动”的内容,请参见文献[17]。。因为保钓运动的直接目标是维护中国神圣领土钓鱼岛主权,阻止美国将钓鱼岛非法交还给日本,在1972年5月15日美国将琉球附带钓鱼岛一起交还给日本后,单纯的民间保钓运动已经不能够彻底解决钓鱼岛归属问题,必须有赖于两岸官方的行动。基于此,保钓左派人士在看清了台湾当局不能够承担起维护钓鱼岛主权重任后,将目光投向了中国大陆,这里面这些著名的华裔科学家功不可没,上文已做论述。保钓左派在美国深入唐人街社区,利用放电影、话剧演出、召开座谈会等形式进行社会主义宣传,虽然他们身处异乡,但他们的“中国心”凝结在了他们的实际行动中,让美国华人华侨甚至部分美国本土人士了解了中国大陆和社会主义,他们这种“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无私奉献精神无疑是值得充分肯定的。不仅如此,许多人在美国博士毕业后申请回国服务,如林盛中、吴国祯、杨思泽、李椿萱、廖秋忠等,他们彻底融入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大熔炉中,并在各自的岗位上兢兢业业,默默奉献。

六、结 语

保钓运动的发轫,著名的华裔科学家在其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他们不仅在学业上是为年轻保钓留学生的导师,在保钓运动的逐步开展中更是起到了主心骨的作用,起到了带头示范作用,如陈省身、杨振宁等更是积极奔走在保钓第一线,为维护钓鱼岛领土主权贡献心智。他们不仅体现了知识分子关怀社会、国家民族前途的情怀,更是在国家最需要的时候站了出来,走出象牙塔,与强梁进行不懈的斗争,这都是值得我们年轻一代学习的!

[1]国家海洋信息中心.钓鱼岛——中国的固有领土[M].北京:海洋出版社,2012:2.

[2]刘江永.古贺辰四郎最早开发钓鱼岛伪证之研究——兼论日本政府购买钓鱼岛的非法性[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29(4):26-41.

[3]刘玉山.20世纪70年代海外保钓运动的社会学分析(一)——以“资源动员理论”为视角[J].大连海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15(4):93-99.

[4]李雅明.惑[M].台北:中央日报出版部,1986:5.

[5]春雷系列编辑委员会.峥嵘岁月·壮志未酬——保钓运动四十周年纪念专辑(上)[M].台北:海峡学术出版社,2010.

[6]谢小芩,刘容生,王智明.启蒙·狂飙·反思——保钓运动四十年[M].新竹: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27.

[7]杨振宁等在美国参议院外交委员会为钓鱼台问题作证[M]//龚忠武,等.春雷之后(一).台北:人间出版社,2006:64.

[8]吴仙标在美国参议院外交委员会为钓鱼台问题作证的发言[M]//龚忠武,等.春雷之后(一).台北:人间出版社,2006:65.

[9]中国国民党中央委员会第四组.钓鱼台列屿问题资料汇编[M].台北:海峡学术出版社,2011:377-378.

[10]赖尚龙.香巴拉并不遥远[M]//春雷系列编辑委员会.峥嵘岁月·壮志未酬——保钓运动四十周年纪念专辑(上).台北:海峡学术出版社,2010:365.

[11]叶嘉莹.祖国行长歌[M]//龚忠武,等.春雷之后(一).台北:人间出版社,2006:787.

[12]何炳棣,等.留美华裔学者重访中国观感集[M].香港:七十年代杂志社,1977.

[13]林国炯,等.春雷声声[M].台北:人间出版社,2001.

[14]任孝琦.有爱无悔——保钓风云与爱盟故事[M].台北:风云时代出版股份有限公司,1997:105.

[15]周本初访谈[M]//龚忠武,等.春雷之后(一).台北:人间出版社,2006:564.

[16]夏沛然.一个保钓左派的反思录[M]//谢小芩,刘容生,王智明.启蒙·狂飙·反思——保钓运动四十年.新竹: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278.

[17]刘玉山.20世纪70年代台湾留美学生“中国统一运动”研究——以北京清华大学图书馆“保钓资料收藏研究中心”资料为中心[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28(6):25-35.

2017-01-06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14CZS020) 作者简介:刘玉山(1979-),男,博士,副教授;E-mail:liuyushan79@126.com

1671-7031(2017)02-0080-06

K27

A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