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共享发展:内在逻辑、现实价值与实现路径

时间:2024-08-31

刘洪波

(湖南涉外经济学院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教学部,长沙 410205)

共享发展:内在逻辑、现实价值与实现路径

刘洪波

(湖南涉外经济学院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教学部,长沙 410205)

共享发展是顺利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实践基础。共享发展内在要求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社会结构与制度安排不断成熟完善,人民群众公平分享改革发展成果。共享发展有利于维护国家长治久安,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实现人民共同富裕。落实共享发展必须扎实推进经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推动政府治理能力现代化,加快构建现代共享制度体系。

共享发展;小康社会;内在逻辑;现实价值;实现路径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为顺利完成“十三五”规划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了科学发展蓝图和发展战略。共享发展理念事关发展落脚点问题,推进共享发展是保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胜利的重要实践基础。共享发展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的最新成果,是现阶段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具体体现,是坚持贯彻群众史观和群众路线的现实需要,深刻反映我国社会主义本质和社会主义生产目的。探讨共享发展的内在逻辑、现实价值和实现路径,有助于深入把握共享发展对当代中国发展的理论与实践价值,从而更好地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一、共享发展的内在逻辑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在《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指出:“必须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作出更有效的制度安排,使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增强发展动力,增进人民团结,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1]共享发展要求必须牢牢把握生产力发展、制度性安排和人民利益三大核心要义,共同构成共享发展的内在逻辑。

(一)社会生产力进一步解放和发展

生产力发展水平提高是实行共享发展的物质基础。[2]生产力是社会历史发展进步的最终决定力量,同时也是一国综合国力的集中体现。生产力的高低是人民生活水平高低的最基本前提,生产力不仅能为共享发展提供满足人们生存需求的物质财富,也能为共享发展提供满足人们更高层次需求的精神财富和文化财富。从广泛意义上讲,生产力包括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两大部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主要体现为物质方面需要,解放和发展落后生产力主要解放和发展物质资料生产力。当前,中国已跃居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的表现形式发生了一定的变化,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需求逐渐向精神文化需求转变,这就要求生产力向更加注重高质量的精神文化生产转变。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本质的首要要求,面对发展新形势新任务,共享发展内在要求生产力进一步解放和发展,实际上就是实现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同步协调全面发展,以此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的全面性同人的自由发展的全面性的有机统一。

(二)社会结构与制度安排不断合理完善

改革开放使我国社会结构发生深刻变革,市场经济的引入使原有政治占主导地位的社会结构发展为政治主导下的市场经济和社会群体发展壮大的多元互动结构。虽然市场经济释放出巨大能量并有效拉动经济高速增长,社会群体也在市场机制调节下充分发挥了人口红利的劳动力和人才优势,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政府与社会的关系和市场与个人间的关系还未完全厘清,政府干预市场因素在某些领域依然存在,政府进行社会治理方面还有待完善,市场条件下人与人之间不信任等现象比较突出。处理和优化好政府、市场和社会三者之间的关系是使社会结构稳定成型的关键,才能为共享发展奠定良好社会基础。制度安排既反映社会结构变动,又能推动社会结构合理发展。制度安排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生态环境等诸多领域都要形成相关制度框架体系,构建共享体制机制,让成熟的制度全面、科学、长期地保障人民根本利益,促进社会结构更加合理,使共享发展真正落到实处,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坚实的制度基础。

(三)人民群众公平分享改革发展成果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和创造者,共享发展最本质的要求就是要让广大人民群众公平分享改革发展成果。改革开放将近四十年的发展历程,使我国已经顺利完成“做大蛋糕”的历史任务,当前正处于发展起来以后的时期,发展任务则主要聚焦在“做好蛋糕”和“分好蛋糕”上。传统发展模式在取得高速增长的同时也付出巨大的资源环境成本,改造传统发展模式、打造创新驱动模式新动力成为时代要求,提质增效“做好蛋糕”任重道远。在“做好蛋糕”的同时更要“分好蛋糕”,“分好蛋糕”关键在于公平公正,能够调动广大人民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做好蛋糕”。改革发展成果不仅包括物质丰富,还包括民主进步、文化繁荣、社会安定、生态良好等综合要素。“分好蛋糕”不仅需要从协调好区域、城乡、行业、阶层等一系列重大关系,还要从时间上深入把握经济社会改革发展稳定等重要战略机遇期。人心是最大的政治,公平正义作为当代的时代诉求,必须以共享发展来真切回应,人民因此才更有力量,“做好蛋糕”—“分好蛋糕”的良性循环才能真正形成。

二、共享发展的现实价值

在五大发展理念的理论体系中,如果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发展看作是发展手段,那么共享发展就是发展目的,共享发展对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和改革发展稳定任务起导向和指引作用。从国家、社会和人民三重视角看,共享发展有利于避免“中等收入陷阱”、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和实现人民共同富裕。

(一)共享发展有利于避免“中等收入陷阱”

二战以来,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为缓和阶级矛盾相继实行了相对宽松的经济福利政策,这是值得我国推进共享发展所借鉴的。但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决定了经济危机和金融危机的周期性发生,给人民财富造成重大损失,失业率急剧上升,社会产生较大动荡,社会发展陷入停滞甚至倒退。同时,一些发展中国家在发展过程中缺乏对共享发展的重视,部分群体在发展中得到“获得感”、“满足感”是以其他群体的“剥夺感”、“失落感”为代价的,经济发展并没有带来贫困人口的减少,甚至掉入到“中等收入陷阱”。我国共享发展是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共享发展,经济上公有制占主体地位,政治上实行人民民主专政的政体,按照社会主义本质和基本原则,遵循社会主义发展规律,足可以克服资本主义社会的固有弊端。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社会贫富阶层分化呈加剧趋势,思想呈现多元多样多变态势,人民利益诉求呼声越来越高。提出和落实共享发展既是对当下诸多问题矛盾的积极回应和解决,又是对我国社会主义本质的价值回归,能够有效缩小贫富和思想分化,满足人民诉求,保持社会和谐稳定,保证人民生活基本水平,增强社会抗风险能力,防止系统性风险发生,从而有利于国家跨越“中等收入陷阱”。

(二)共享发展有利于保障社会公平正义

公平正义是现代社会的基本标志。共享发展理念是对民生公平正义的坚守,[3]一个社会是否公平正义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构筑共享发展机制是保障社会公平正义的基本前提。城乡和区域差距过大导致城市和农村、东部发达地区和中西部落后地区居民所享受的基础设施、医疗教育、社会保障等极不平衡,造成明显的社会发展环境不公平现象;不同产业和行业从业人员内部由于分工不同也导致了工资薪金水平差距过大,造成收入不公平现象;由于物质利益的分化和不公平导致个人发展机会不平等并衍生出思想分化多变等新情况,在互联网等现代科技条件下对社会公平正义的讨论和不满声音有增多趋势。共享发展允许人们对自己的利益进行充分阐述,并通过权利赋予和制度设计对弱势群体利益进行保护。[4]共享发展立足于从物质条件分配达到协调平衡效果,依托于建立以民生领域为中心的共享发展制度体系,落脚于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维护与平衡,从而凝聚社会改革发展共识,传播社会公平正义声音,让公平正义在社会各个角落落叶生根,让社会个体都能够拥有平等发展公平竞争的机会。

(三)共享发展有利于实现人民共同富裕

贫穷不是社会主义,贫富悬殊也不是社会主义。1992年,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指出:“走社会主义道路,就是要逐步实现共同富裕。共同富裕的构想是这样提出的:一部分地区有条件先发展起来,一部分地区发展慢点,先发展起来的地区带动后发展的地区,最终达到共同富裕。”[5]这一思想以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和战略预见既解决初期亟待解决的贫穷问题,又致力于解决发展起来后贫富差距问题,将二者进行了有机统一。“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这是由于起步阶段未发展起来时落后社会生产所决定的,为社会财富积聚起到巨大作用。但发展起来以后,“先富带动后福”没有得到应有重视,贫富差距问题日益突出。改革发展成果成绩斐然,但由于贫富差距拉大所带来的不公平分配导致人民获得感不强,不仅局限于经济领域,还涉及政治、法治、文化、生态诸多领域,在政治上表现为干群关系恶化,法治上表现为司法不公现象仍存,文化上公共文化产品分配不均衡,生态上环境污染严重。共享发展实际上就要着力解决“先富带动后富”问题,而且是在“五位一体”总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视野下综合治理人民群众物质和精神上的贫富差距问题,从而在新阶段下有利于实现共同富裕的远景目标。

三、共享发展的实现路径

共享发展任务艰巨繁重,空喊口号不行,只谈政策也不行,必须扎根在最广大人民群众之中,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之中,改革创新,锐意进取,形成高质量、高效率、善治理、善公平的共享发展局面。具体来说,可以从经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政府治理现代化和构建现代共享制度体系三个方面来增强共享发展动力与活力。

(一)扎实推进经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改革开放已经完成“做大蛋糕”任务,但同时也形成了以资源和劳动力驱动为主的粗放发展模式,但这种发展模式主要特征是产业体量大,产品质量低,数量供给过剩,有效供给不足。显然,经济发展问题主要矛盾集中在供给侧一方。面对发展模式转型升级形势,需求侧一方对供给侧一方提出更高质量要求,从长远视野看,供给结构问题更带有战略重要性。解决好供给侧结构性问题,能够为需求侧变化提供有效供给,满足人民群众更高层次物质和精神产品的需要,为人民共享发展奠定基本前提。通过实施推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对经济进行结构性调整已经成为共享发展要求下的紧迫任务。创新驱动发展关键在人才,号召社会“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通过市场体制机制改革,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激发知识和科技在经济发展中的驱动力,优化产业结构升级,提高供给侧产品质量,满足人民群众的更高层次需求,为共享发展可持续性提供坚实战略基础。民生是共享发展的核心,可以适当采取宏观调控方法引入社会资本要素和竞争机制进入民生领域,在保证公平的前提下增加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满足人民共享多元化需求,从而力求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相统一。总之,扎实推进经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必须将市场调节和宏观调控两手工具运用好,处理好二者的关系,为共享发展培育出持久动力,引导有效需求,在共享发展中实现经济转型升级,在打造现代经济发展新模式的同时实现人民共享。

(二)大力推动政府治理能力现代化

推进共享发展,政府治理至关重要。要按照普惠性、保基本、均等化、可持续、全覆盖的原则,强化政府职责,不断完善公共服务体系。[6]社会治理问题是一项系统性工程,政府部门必须找准定位、发挥作用,通过试点推广,依法引导社会组织有序合理适度发展,根据实际情况创新解决问题手段与方法,解决人民内部矛盾和问题,降低维稳成本,让更多资金转移投入至与民生息息相关的领域中,做最小投入实现最大效益,在解决社会矛盾中让人民公平正义得到彰显,让人民切身利益得到维护,让人民生活变得更加美好。政府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另一重要目标就是打造服务型、质量型和专业型政府。服务型主要是要注重发挥政府社会服务职能,在教育就业、医疗卫生、社会保障、治安安全等领域加大公共产品提供力度,扩大公共服务范围,让更多地区、更多群众享受到改革发展成果。质量型主要是政府更加注重公共产品和服务的质量水平,通过竞争竞标、检验过关、监督检查等系列措施提高公共产品性能和公共服务品质,让群众舒适不舒适、方便不方便、满意不满意作为公共产品和服务水平高低的标尺。专业型主要是指政府在规划重大民生领域和民生工程项目时集合官方和民间智慧,建设特色智库,进行科学全面详细论证,使政府治理迈向科学化、人性化,提高共享发展新水平。

(三)加快构建现代共享制度体系

共享发展离不开现代化制度做支撑。首先,共享制度体系要树立横向制度覆盖面,实现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生态各领域相联动和统一。经济上重在厘清市场体制机制和政府宏观调控机制双方的边界、功能和作用效果等因素,使二者相互配合,服务社会需要;政治上要进一步完善和发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同基层群众自治等制度相结合,保障人民民主权利,拓宽民主诉求渠道,畅通民意表达机制;社会上要建立健全全面多层次民生保障制度和安全保障制度,打造“健康中国”、“平安中国”大手笔;文化上要探索构建文化公共服务同文化产业发展相融合机制,探索建立主流价值观宣传和市场需求导向相结合机制,使文化大繁荣大发展,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赢发展;生态上要实行严格的资源环境保护制度和惩戒制度,探索实行主体功能区建设机制,促进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以系统思维在进行各领域子系统制度建设的同时,进行大系统统领下的子系统联动发展机制,使共享发展在经济社会横向制度引导下实现全面发展。其次,共享制度体系还要构建纵向长远发展制度机制。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是一个过程,不能一蹴而就,这要求必须要以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的态度进行制度建设。已经经过实践检验的成熟科学的发展制度机制必须要长期坚持不能改变,保持发展一贯性,一张蓝图要绘到底。总之,共享制度建设是一个全面、系统、长远的重大任务,要做到科学性、人民性、实践性的有机统一。

四、结 语

落实共享发展事关“十三五”改革发展大局,事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成败,事关人民根本利益的维护,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顺利推进。必须要以科学的谋划、成熟的机制、稳定的预期、严密的政策和扎实的实践统筹贯彻共享发展理念,推进共享发展落实,实现共享共赢,从而共圆全面小康,实现第一个百年目标,走好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关键一步。

[1]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N].人民日报,2015-11-04(01).

[2]赵满华.共享发展的科学内涵及实现机制研究[J].经济问题,2016(3):7-13.

[3]韩喜平,孙贺.共享发展理念的民生价值[J].红旗文稿,2016(2):15-18.

[4]尹庆双.坚持共享发展理念,全面建成小康社会[J].经济学家,2015,12(12):10-11.

[5]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373-374.

[6]刘武根,艾四林.论共享发展理念[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6(1):91-95.

2017-01-10 基金项目:湖南省情与决策咨询研究课题项目(2015BZZ127) 作者简介:刘洪波(1978-),男,副教授;E-mail:290516357@qq.com

1671-7031(2017)02-0108-04

D616

A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