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港口建设投资风险研究

时间:2024-08-31

黄庆波,林晗龙,刘思琦

(1.大连海事大学 航运经济与管理学院,辽宁 大连 116026; 2.北京大成(广州)律师事务所,广州 510000)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港口建设投资风险研究

黄庆波1,林晗龙2,刘思琦1

(1.大连海事大学 航运经济与管理学院,辽宁 大连 116026; 2.北京大成(广州)律师事务所,广州 510000)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港口投资潜力巨大,投资基础雄厚,投资环境复杂。探讨东南亚、南亚、西亚、非洲、太平洋岛国、欧洲六大区域港口投资风险,并对主要港口投资风险进行测评。从政府、企业、国际环境三个层面分析中国对沿线港口投资面临的主要瓶颈,并提出规避投资风险的对策,如构建风险预警管理机制、健全海外投资保险制度、推进港口投资金融支持、完善企业内部风险管理机构、培育风险管理专业人才等。

港口投资;投资风险;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一、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港口投资环境分析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是经贸合作网络,它通过沿线港口及其城市合作机制建立起来,是中国开放型经济的组成部分,有利于构建多元平衡的开放体系[1]。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港口主要分布在东南亚、南亚、中东北非、地中海沿岸、南太平洋等地区。其中,东南亚地区港口基础设施完善,港口资源丰富,大多处于国际干线[2]。南亚地区港口液体散货泊位以及散杂货泊位较多,集装箱泊位较少,港口基础设施相对薄弱。中东及北非地区石油资源丰富,坐落着重要的原油码头,集装箱运输能力突出。地中海沿线港口是欧洲货物进出口的重要门户,港口基础设施比较完善。南太平洋地区港口规模相对较小,基础设施建设落后。

(一)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港口投资潜力巨大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涵盖东南亚、南亚、西亚、非洲、太平洋岛国、欧洲等六大区域,占全球人口的57.6%,全球面积的42.4%(见表1),已成为一个“全球贸易网”,呈现出全球化和网络化特征,反映世界各国的经贸合作关系。

当前,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区域市场消费潜力巨大。东南亚岸线资源丰富;非洲地区拥有许多岸线资源,人口规模庞大;大洋洲岸线和水域开阔,蕴含着丰富的资源[3]。

表1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六大区域基本情况

(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港口投资基础雄厚

具有基础性、先导性资源的港口,承载着“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使命。港口建设问题日益成为各国交通建设的焦点问题,无论是发达国家、新兴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在持续加大对港口建设的投资[4]。21世纪之初,我国便已“走出去”开展港口项目合作,目前为止我国港口企业由于在港口规划、设计、建设、运营、管理等方面已经积累了丰富的资本、经验和人才,具备对外投资能力[5]。

四大陆上通道的建设有利于推动港口投资。中巴经济走廊建设会促进南亚、中亚、北非、海湾国家等在各个领域的合作,也会提升瓜达尔港的投资回报率[6]。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可以通过缅甸的曼德勒、孟加拉的吉大港和达卡将中国的昆明和印度的加尔各答联系起来,促进对该区域内港口的投资,对科伦坡港口城、吉大港、皎漂港等项目起到一定的推进作用。中亚、西亚大多数国家还处于工业化初级阶段,经济结构单一,阻碍了与其他国家的贸易往来,因此中国—中亚—西亚经济走廊的顺利推进,将有利于提升该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促进港口投资。中国—中南半岛经济走廊是中国与东盟合作的跨国经济走廊,该条经济走廊的建设,将进一步促进中国与中南半岛国家的合作,也将促进中国与马来西亚关丹港扩建的顺利进行。

(三)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港口投资环境复杂

沿线部分地区自然条件较差。自然条件对港口投资项目具有较大影响[7]。例如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气候炎热,施工作业时间短,而印度尼西亚等国受火山、地震、洪水、海啸、泥石流影响较大。

部分港口基础设施还不完善。沿线国家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参差不齐,存在运输瓶颈与通道短板,一旦在某一港口发生滞港,则对后续运输造成延误[8]。沿线各国的港口集疏运系统建设普遍较慢,部分港口公路的运输承载能力以及铁路和内河的建设层次较低,港口集疏运系统没有成型。

沿线港口之间竞争激烈。港口市场的争夺在开发运输市场和开拓货源的过程中产生,特别是随着全球交通事业的不断前进,原有港口固有的传统腹地被打破,演变出一个腹地承接多个港口的现象,腹地重叠交叉加上经济业务相似,导致港口之间竞争日趋激烈[9]。

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港口投资风险识别

在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六大区域中,除太平洋岛国外,中国均参与了其中一些国家的港口投资。在进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港口建设项目投资风险防范与管理之前,有必要对存在的和潜在的风险因素进行分类识别与评价,在众多的风险种类中抓住主要矛盾,做好投资风险防范。

(一)东南亚区域港口投资的风险

东南亚各国对“一带一路”倡议的响应积极热情,政府出台较多的鼓励与优惠政策。东南亚地区水文和地质状况良好,有利于保证港口建设的质量以及后续的长期稳定经营。但东南亚地区位于板块交界地带,地壳运动活跃,容易遭受地震、海啸等自然灾害。大部分东南亚国家经济结构单一,应对市场风险能力较弱,加大了投资风险。

除部分东南亚国家由于深化政治转型可能造成的地区局势动荡,为港口投资带来安全风险外,宗教、传统、语言差异等也可能导致中国投资企业出现各种不适应或违反当地风俗习惯的行为。此外,在东南亚部分地区还存在宗教极端主义带来的恐怖主义威胁和潜存的反华、排华势力。

由于东南亚地区普遍由发展中国家构成,法律体系不成熟,法律法规体系和执法环境与我国差异较大,在投资过程中可能会受到来自司法执法公正性、争端解决机制有效性的挑战。

(二)南亚区域港口投资的风险

这一地区政治局势动荡较为明显,民族宗教矛盾、国家间对立以及恐怖主义威胁曾造成南亚地区长期动荡。此外,由于港口建设项目涉及一国经济、政治安全等敏感问题,被投资国家可能会为了维护本国安全利益而采取违背市场经济的政府决策,将经济问题政治化,影响到中国企业对其开展大规模投资活动。比如印度为防止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影响其在印度洋地区的势力范围而可能采取一系列干扰行为。

南亚国家普遍面临的问题较多,比如基础设施严重不足、货币疲软、能源短缺、经济增速缓慢、通货膨胀压力居高不下等问题。由于政府财力较弱,政府资金相对短缺,因此对于大型基础设施项目的偿付能力较差。对于我国投资者而言可能面临较大的融资压力和较高的融资成本,从而影响投资收益的周期和回报率[10]。

(三)西亚区域港口投资的风险

这一地区国家政治局势风云多变,未来发展趋势充满不确定性。除少数“海合会”成员国家如阿联酋社会政治风险较低外,西亚大多数国家都因较高的社会政治风险而成为中国海外投资风险的高危区域。

西亚地区普遍存在水资源短缺和基础设施建设落后的困境,自然环境条件与港口周边配套设施状况劣势较为突出。因为港口周边配套设施不完善的国家占大多数,这些国家为了完善配套的设备从而完善投资环境,港口的投资成本不断增加。安全风险是西亚地区最主要的风险之一,该地区民族众多、宗教林立,各区域之间历史遗留问题较多,导致社会无序,暴力冲突不断,地区持续性动荡给港口投资建设项目带来严峻挑战[11]。

(四)非洲区域港口投资的风险

非洲是贫困国家聚集的地区,经济结构单一,基础设施落后,市场发育不健全,易受到国际经济形势变动的影响。部分国家限制外汇流出,金融体系开放度低,对这些国家进行港口建设项目投资存在巨大的经济风险。中国企业在非洲进行港口建设项目投资也面临十分突出的安全风险,这一地区政权不稳,政局动荡,战争、内乱、暴力事件频发,是目前世界上最不稳定的地区之一。一些西方国家制造“中国威胁论”恶意诋毁中国,给在非洲的中国投资者造成巨大的舆论压力。

(五)太平洋岛国区域港口投资的风险

大部分太平洋岛国政局相对稳定,政治动荡发生的可能性较小,但由于部分国家没有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没有双边投资保护协定的保障,中国企业进行港口建设项目投资可能会存在一定的政治风险。同时,太平洋岛国政府的效率普遍比较低下,投资监管严格,加之土地制度混乱,管理权益不明确,加剧了这一地区投资项目的政治风险。

太平洋岛国自然环境脆弱,气候变化引起的自然灾害等都会给岛国社会经济活动带来重大的负面影响,可能对港口建设项目长期发展造成潜在威胁。太平洋岛国经济发展水平总体低下,金融市场发展滞后,对政府投资和外来援助依赖性强,给这一区域的港口投资带来一定的经济风险[12]。但这一地区地理位置独特,自然资源种类丰富,经济发展潜力较大,在港口等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存在着较大的投资机遇。

(六)欧洲区域港口投资的风险

欧洲地区的自然环境优越,气候、地形、水文状况良好,沿海地区多优良港口,特别是西欧与南欧国家经济发展历史悠久,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状况良好,有利于港口投资。

欧洲的地缘政治形势复杂,是大国利益的汇聚点,也是冲突的交汇点。欧洲国家政府实行贸易和投资保护主义政策较为常见,由此可能带来投资风险增加,投资成本加大。

(七)主要港口投资风险判别

依据以上六大区域的风险分析,结合投资环境评价基本方法,以资本抽回、外商股权、对外商的歧视、货币稳定性、政治稳定性、给予关税保护意愿、当地资金可供程度、近五年通货膨胀率为主要指标[13],对六大区域主要港口的投资风险进行打分测评,结果如表2所示。可以看出,东南亚、西亚和欧洲港口投资环境良好,而非洲、南亚投资环境比较复杂,面临的不确定性较大。

三、中国对沿线港口投资面临的主要瓶颈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港口投资,不仅受到中国和东道国政治、经济、法律、社会、文化等多方面因素制约,而且深受美国、日本、印度等国的战略竞争与利益博弈的影响,这些都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港口投资带来风险。同时,中国对外投资法规和保险制度不完善,也增加了对沿线港口的投资风险。

(一)政府层面的制约瓶颈

1.配套政策不完善

我国各项支持政策比较分散,还没有形成促进体系,缺乏明确的战略目标。第一,国际投资的

表2六大区域主要港口投资风险评价

服务体系建设滞后,法律、会计、财务、评估以及投资咨询等业务远不能满足企业“走出去”的现实需求,无法为企业进行港口投资提供充足的信息和有效的指导;港口投资的风险防范系统不健全,监测也相对滞后,难以真正帮助企业应对各种风险。第二,金融支撑不足,我国金融领域开放程度较低,金融机构海外布局尚处起步阶段,还未形成覆盖全球的经营网络,与快速壮大的海外投资规模难以匹配。

2.缺乏有效的风险评估手段

由于国际地缘政治环境复杂,不同政治文化背景和国家间经济差异巨大,中国企业需要充分评估潜在的市场风险,从而确保投资项目稳步推进。第一,关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海外风险的评估严重不足,尤其是对沿线区域的经济、社会、法律、政治、文化和宗教等基本层面的风险认知不足。第二,国内权威的风险评估机构比较缺乏,且通常关注经济风险,对政治风险、社会风险等评估不足,更难以提供在港口投资领域专业而全面的评估。

3.海外投资保险制度不完善

随着我国对外投资规模不断扩大,海外投资保险业暴露出很多问题。第一,海外投资保险机构单一。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负责承保我国海外投资保险业务。保险机构过于单一,与我国对外投资的快速增长严重不符。第二,海外投资保险法律体系不健全。世界各发达国家为了经营和规范指导,一般都制定了专门的海外投资保险法律或是包括海外投资保险在内的出口信用保险法律,如德国的《海外投资担保规定》、美国的《进出口银行法》、日本的《贸易和投资保险法》等。但国内始终没有一部专门法律来支持和规范海外投资保险,既没有颁布海外投资基本法或综合性法律文件,也没有颁布单行法,在其他相关法律中也未对海外投资保险做出系统规范[14]。第三,保险费率偏高。高额的保险费率超出企业负担的能力,增大了海外投资企业的经营成本,从而导致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投保不积极。

(二)企业层面的制约瓶颈

1.企业对东道国投资环境了解不够深入

多数企业缺乏对东道国文化背景、宗教信仰、法律框架和政治体制的了解。各国制度环境和技术标准迥异,如果不熟悉东道国商业习惯、法律环境,就可能发生项目落地困难和企业被罚等情况,如零部件本地采购原则、劳工保护措施等引发的问题时常出现。若不了解各国的汇率制度、财会制度等市场环境因素,企业可能会做出错误的决策而出现损失。

2.企业大多缺乏风险意识

风险管理意识淡薄和风险管理水平低是我国企业普遍存在的问题[15]。有的企业大大低估风险水平,认为风险发生的概率很小;有的企业缺乏对政治风险等发生的全局性和破坏性认识;有的企业缺乏风险防范意识,对规避风险的方法知之甚少。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过程中,沿线港口投资风险要比其他类型投资的风险更加复杂。

3.人才缺乏,企业整体竞争力偏弱

从人才方面来看,多数企业面临着海外经营管理人才匮乏的问题。各国法律、汇率、财会制度及各种复杂因素在沿线港口投资中都会涉及,而只有拥有熟悉国际市场分析、商务规则、法律法规、投融资管理和项目管理的完备的综合性人才队伍,才能在错综复杂的国际市场中做出正确的决策。我国缺乏高级管理人才和技术人才,制约了沿线港口投资。投资企业对自身的定位和战略并不明确,自身治理结构存在问题,“走出去”后各种问题接踵而至;多数企业存在国际化能力不足的问题,在品牌形象维护、知识产权保护、外方违约责任追究、反倾销诉讼等方面自我保护能力薄弱。

(三)国际环境的制约瓶颈

1.美国对华博弈的战略牵制

冷战结束以来,美国控制着全球最重要的16个海上咽喉要道。由于中国的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倡议的重点发展方向涉及这16个海上通道中的至少7个(马六甲海峡、望加锡海峡、曼德海峡、霍尔木兹海峡、巽他海峡、波斯湾、苏伊士运河等),可能影响到美国在这些地区的利益。美国日益担忧其在亚洲的控制能力受到限制,并被中国不断增长的军事能力所削弱,因而将政治制度不同、经济快速崛起的中国视为主要对手。此外,由于美国与印度、日本、越南等国在安全事务上的互动增强,导致西太平洋(尤其是南海)的局势更加复杂,这会增加我国对相关港口投资的风险。

2.印度怀疑中国的战略意图

印度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主要发展方向上最具影响力的国家之一,它地处印度洋中北部,扼守中东与东亚之间贸易航线的关键节点。中国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倡议,被一些印度观察家认为是中国抢夺印度在印度洋地区的“固有利益”的举动,对印度地区秩序主导权构成挑战,因此,印度对中国的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倡议心存担忧。同时,印度拉拢斯里兰卡、马尔代夫等印度洋地区国家疏远中国,将会影响这些国家与中国交往的信心,对中国的港口投资造成负面影响。

3.中国与沿线国家的争端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面临的最直接、最现实的风险来自于南海争端对中国睦邻政策、中国—东盟关系、中美博弈等带来的负面影响。南海争端由来已久,由于涉及国家多,争端的解决也更加棘手。此外,非声索国,如美国、日本、印度等国,也陆续卷入南海争端。近年来,越南、菲律宾等假借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的旗帜,频频挑起事端。一方面,由于越、菲等积极拉拢域外力量介入,导致南海争端国际化、多边化;另一方面,美、日、印等出于各自利益诉求,通过外交支持、军事援助、执法力量合作等途径,不同程度地介入南海争端。南海争端会冲击沿线港口的投资建设,特别是中国已经进行投资的马来西亚港口,甚至可能因某些突发事件直接导致投资项目中断,从而给我国带来严重损失。

四、中国对沿线港口投资风险的防范对策

海外港口建设项目投资金额巨大,投资回报期长,在规划、建设和运营阶段都存在着较大的投资风险。为了规避和防范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港口建设投资过程中的各种风险,需要从宏观层面和微观层面采取相应措施。

(一)构建风险预警管理机制

第一,要对沿线港口建设实行全程监测,对大量的信息进行分类、整理和存储,并将这些监测信息及时准确地发布。第二,要利用指标评价体系对监测信息进行分析,以识别港口建设项目各类投资风险的征兆,判断项目处于正常、警戒还是危机状态。第三,要通过技术手段分析已被识别的各种风险因素的成因、过程及发展趋势,明确危害性大的风险因素。

(二)健全海外投资保险制度

第一,立法机关要加快制定海外投资保险制度的基本法,扩大海外投资保险法的覆盖范围,改善海外投资保险法层次多、效力不一致的状况,做到有法可依,并逐步建立起一套完善的、系统的海外投资保险法律体系。第二,我国应该选择合适的海外投资保险制度,采用“双边保证为原则,单边保证为例外”的混合模式,实现防范与补救的结合。

(三)推进港口投资金融支持

第一,要加快银行业跨国经营的步伐,积极给港口投资企业的海外投资提供融资便利,给予融资担保和信贷优惠。第二,国家政策性银行要与各商业银行展开合作与对接,合力为港口投资企业提供融资保障,降低投资风险。第三,政府要适度放松金融管制,赋予港口投资企业必要的海内外融资权和担保,鼓励其在国际金融市场上筹资。

(四)完善企业内部风险管理机构

第一,要在企业内部设立风险管理部门,专门履行风险管理职能,负责拟定风险管理的总体目标和基本策略,制定重大决策评估报告、风险管理工作报告和重大风险解决方案。第二,在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港口投资项目下设立投资风险评估小组,对其所负责的投资项目实施风险识别和评估,预防潜在风险,并在面临突发事件时制订应急预案,采取有效的防控手段。

(五)培育风险管理专业人才

第一,加大对高校的财政支持力度,鼓励其对投资风险进行专业化研究。注重高校师资力量的建设,定期开展培训活动,鼓励教师进行海外研修;加强投资风险管理相关专业建设,培育高素质的专门人才。第二,在高校内设立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研究基地,对沿线港口的投资风险进行针对性、系统性的研究。第三,鼓励投资风险管理咨询和培训机构的建立,为港口投资企业提供风险管理方面的咨询服务以及专业的应对和解决方案。

[1]郑冬梅.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研究述评及其前瞻[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5,16(10):35-40.

[2]杜旸.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面临的机遇与挑战[J].决策探索(下半月),2016(8):68.

[3]谭瑶.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研究综述[J].东南亚纵横,2016(3):81-86.

[4]张华春,黄有方,胡坚堃.海上丝绸之路下东亚港口枢纽地位评价[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51(2):208-214.

[5]周杰,罗浩然.我国港口亟需加快资源整合步伐[J].中国港口,2015(12):5-7.

[6]路晓敏.论中巴经济走廊构建的必要性及可行性[J].经贸实践,2016(7):42.

[7]张南,朱传耿,刘波.我国沿海港口发展与布局研究综述[J].中国航海,2008(2):170-175.

[8]康锐,刘洋.论制度支持下的我国港口投融资模式转变[J].改革与战略,2008(7):56-58.

[9]谢文卿,赵楠.“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与港口发展系列之一:运输需求与通道分析[J].中国远洋航务,2015(7):44.

[10]“一带一路”65个国家风险状况分析[J].大陆桥视野,2017(4):83-84.

[11]王峰.中国企业对非洲投资存在的问题与风险分析[J].对外经贸,2012(4):34-35.

[12]王敬涛.港口公用基础设施建设管理的思考[J].山东交通科技,2008(2):67-70.

[13]刘星.跨国并购区位评价变量甄选及其体系构建[J].经济问题,2008(12):55-58.

[14]张旭.政策性出口信用保险对出口的促进作用——以福建某船厂出口挪威两条平台供应船为例[J].现代商业,2015(18):87-88.

[15]陈利娜.基于风险管理的内部控制体系分析[J].财经界(学术版),2015(18):131.

2017-10-19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16BJY068);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16YJC790051);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3132017084)

黄庆波(1968-),男,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E-mailhqb4950@126.com

1671-7031(2017)06-0061-06

F550.3

A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