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校企合作视野下的社会工作服务体系探索

时间:2024-08-31

赵晴

(广东开放大学/广东理工职业学院,广东 广州 510091)

校企合作视野下的社会工作服务体系探索

赵晴

(广东开放大学/广东理工职业学院,广东 广州 510091)

依托校企合作,高校可以在服务地方区域经济时,加强社会服务功能,在面对多元和复杂的社会问题时,高校的社会工作服务可以采取专业的、灵活的方式,积极回应各种问题。文章在调研G高校现有的校企合作基础上,分析了构建高校社会工作服务体系的必要性,建构了包括服务对象系统、工作人员系统、工作流程等在内的高校社会工作服务体系的基本框架,提出了高校社会工作服务体系构建的途径。

社会工作;服务体系;校企合作

一、研究背景

随着社会工作的蓬勃发展,“后生快发”性的社会工作教育也面临很多挑战。比起本科和硕士教育,高职院校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更加注重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为此高职院校大多建立了高校和社工组织的密切联系,构建了一个支撑社会工作理论和实践教育的服务网络。但这只是横向层面的,纵向的探索还远不够,即如何在高校和社工机构深入合作基础上,构建一个旨在更好的发挥教育、服务、实习和评价功能的社会工作服务体系,实现校企合作的深化和创新。

社会工作服务体系指与社会工作服务的相关系统化的组合,包括主客体因素(服务对象系统和工作人员系统)、工作流程(方法)、资源服务系统、服务模块、评估系统等内容。每个不同的子系统当中都涉及了许多实务社会工作的独特性和其他类别社会工作的一些相关性内容,正是由一般性和特殊性的子系统组成了庞大的社会工作服务体系。目前有关社会工作服务体系的研究大多集中于某一个实务工作领域,如残疾人社会工作服务体系,企业社会工作服务体系等。本研究立足于高校和社会工作组织之间,致力于服务高校和社会工作组织的社会工作服务体系。

校企合作视野下的社会工作服务体系研究指在学校与社工组织充分合作的前提下,以扩展高校社会功能和创新校企合作方式为目标,探索社工服务体系的构建策略。通过研究真实的社工服务过程,分析高校、社工组织、师生和一线社工的角色分工,思考社会工作服务体系的主客体因素(服务对象系统和工作人员系统)、工作流程(方法)、资源服务系统、服务模块、评估系统等模块构成,对构建长期的、系统化的社会工作服务体系提出可操作化建议。

与本研究相关的研究主要有:

(1)合作视角的社会工作服务研究。王洋(2011)提出民间组织与社会工作专业相结合的发展模式不仅可以促进民间组织管理和服务的完善,而且可以为社工专业的学生提供实习机会,增强专业认同感。[1]费梅萍(2012)则从发展性孤残儿童服务方面系统探究了社会工作服务体系,提出了“政府—社会—市场”的合作视角。[2]本研究选取的是校企合作研究视角。兰小云(2013)总结影响校企合作的因素有企业、外部环境以及高职院校的因素。但对内部因素较为忽略。[3]

(2)高校社会工作教学实践的相关问题研究。卢磊(2013)提出需要学校(督导)和机构(督导)有效互动建立专业实习长效机制。童敏,黄耀明(2006)认为专业督导必须扮演专业社会工作服务的设计者、专业服务需要的转化者、日常专业服务的指导者和专业服务的培训者。[4]

除了理论与实务研究者对社会工作服务体系的研究之外,教育部指导高校扩大社会参与,各高校也积极探索提供社会服务的途径。服务社会已然是高职院校深化校企合作,探索人才培养模式的自身需要,同时,无论社工机构对人才的渴求还是机构发展现状都需要学校和机构的系统化长期和深入的合作。

本研究在这些研究基础上,增加校企合作视角,分析高校社会工作服务体系的构建策略和发展框架。

二、研究方法

为了客观了解和研究社会工作服务体系构建问题,2015年5月至2016年5月,研究者选取了 G高校和Z市两个社工组织进行调研,它们是校企合作关系,研究者也在这两个社工组织担任督导,在服务中收集资料非常便利。

主要研究方法有:

(1)文献研究法。主要对与高职院校社会服务的相关理论与实践进行学习与梳理,提出新的理论框架。

(2)实证研究法,主要采用访谈法和观察法。访谈的主要对象是学院领导、社工专业负责人、社工专业学生、社工组织工作人员、社工服务对象等。实地观察指就一线社工对实习学生的指导以及实习工作等进行实地观察。

(3)系统分析法。具体分析高校和企业在构建服务系统中的角色,服务系统中的模块在提供具体服务过程中的作用,关系等。

在调研基础上,阐析了构建社会工作服务体系的必要性,尝试从整体上构思社会工作服务体系的基本框架(包括主体、客体要素、主要内容及关系等),并就推进社会工作服务构建的途径提出了对策建议。

三、社会工作服务体系的主要模块及关系分析

(一)主要模块及其内容

1.服务对象系统

指社会工作服务的接收者。依托校企合作,通过社工组织发送服务,本研究中特指社会工作组织服务对象,有广义的社工服务对象,又有狭义的服务对象。如Z市儿童福利院服务对象主要指孤残儿童——在儿童福利院内集中供养的儿童。Z市场 B社会工作服务中心服务对象主要有青少年、老年人、妇女、残疾人等。服务对象涵盖社会上最边缘、最困难、最需要帮助的人和社区中的普通居民。

2.工作人员系统

具体指社工组织的社会工作者(以下简称社工)、高校的社会工作专业教师(以下简称教师)以及学生。在校企合作中他们的主要职责如下表所示:

3.工作流程

工作流程具体指在发送社会工作服务过程中的工作方法和流程。

工作方法包括直接面对服务对象的个案工作、小组工作和社区工作三大传统直接方法和社会工作督导以及社会工作研究间接方法。

个案、小组和社区工作的工作流程在不同的社工组织略有不同,但服务过程都包括社会工作过程的基本要素——社会工作者、求助者、社会资源系统及环境。

社会工作督导流程由教师与社工组织签订的督导协议中明确,虽各有不同,但2012年Z市政府以项目形式购买督导服务,对督导服务提出了统一规定:

(1)在提供服务开始之初,为社工机构进行评估,制定年度督导计划;在中期及年度督导服务结束时,撰写督导中期及年度工作总结,提交督导项目承接方;

(2)每月为各项目点提供集体督导1次,个别项目督导3次,督导时间不得少于7时/天,每次提供服务后,填写工作记录,交给所服务的社工机构,社工机构收集并签收后以月报形式交给项目承接方;

(3)督导形式包括:面对面督导、现场督导(督导参与到社工实际工作或会议中)、视像(远程)督导、文件批阅以及其他如电邮、电话等补充形式;

社会工作研究一般由社工组织与高校教师在合作过程中提出,研究的内容主要集中在实务工作和社会工作方法两个方面,另外,教师也可以在经过社工组织知情同意的前提下,进行自己领域的研究,如督导服务、实习指导等。

4.资源服务系统

(1)政策支持

2009年,Z市正式启动社会工作试点工作,先后制发了《关于进一步扩大社会工作试点工作的方案》、《镇区社会工作试点工作规范要求》、《关于加强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等文件;G学院出台了校企合作管理办法。

(2)制度保障

2012年,Z市先后建立了一系列规章制度引导社工机构进行硬件建设,之后逐步完善社会工作人才信息披露、专业督导、服务评估、继续教育等配套制度。

G学院的《校外实习实训基地管理办法》指出“校外基地除承担学校的校外实践教学任务外,如条件成熟,还应面向社会开放”;十二五发展规划积极鼓励院系(部)制定年度下企业实践计划。

(3)资金配备

2012年 Z市政府开始设立社会工作专项资金,2015年度专项资金总规模8464万元;G学院在《实习实训费管理办法》中明确了教师带学生赴校外实践基地开展实践教学活动产生的相关费用,可从实习实训费中开支。

5.服务模块

指在校企合作过程中,教师、学生与机构社工开展服务过程中接触到的实务领域。不同的服务模块(也可以称为实务模块)有不同的服务对象,学生需要掌握有关特定人群的知识,服务理念和方法,社工学生需要在不同的实务领域中实习,教师结合一线社工和学生的学习要求,提供继续教育和主题培训。

6.评估系统

评估系统指评价社会工作的介入结果、总结整个介入过程、考察社会工作的介入是否有效、是否达到预期目的与目标的过程。本研究中评估工作采用过程评估,描述服务执行以及对案主服务活动的实际情况,重点考察(项目)管理和实施服务传递。

(二)关系分析

社会工作服务体系是一个繁杂而严密的系统工程,除了上述几个模块外,还有其他如激励等一些模块,各种模块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不可分割的关系。

1.整体性

六个模块与整体是双向构建的,它们之间相互规定相互作用,各个部分因为输送社会工作服务这一共同目标而有了全新的意义和规定。在校企合作经验的基础上,发展工作流程、工作人员系统、资源服务系统评估系统,它们不断促进校企合作发展,校企合作的发展又保证了社工服务的发送。服务模块中的服务对象与其他四个模块互相影响互相制约,其他四个模块又是并联关系,四个模块都必须正常发挥功能,才能达到有效输送社会工作服务的目标。

2.服务模块与四个系统是耦合关系。

社会工作服务通过具体工作流程具体落实到服务模块中。专业手法的运用能够使专业服务送达服务对象;督导服务保证服务的专业性;社会工作研究探索优化服务的方式、方法和途径。实务领域的成熟又促进工作流程的标准化建设。

社工与学生构成提供直接服务的主体,教师是提供间接服务的主体。服务过程的发展引导学生检验专业知识、发展技巧,培养社工传授专业技巧的能力,锻炼教师督导以及科研能力。

资源配备保障了校企合作的顺利开展,地方政府出台的系列政策传达了对高职教育以及对人才培养的重视,结合制度建设和资金的投入能够对专业行为起到激励、约束、规范作用;社工服务的发展实现了高校提供社会服务的目的、检验了高校人才培养质量、提高了教师实务和科研能力、促进了社工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变革;对地方政府来说,可以反映出人才培养和投入情况以及社工服务发展现状;对社工组织来说,是储备和检验人才的机会,在有督导服务和研究合作的情况下也是提高服务成效和创新服务内容的机会。

评估系统本身对社工服务、学生实习、教师督导设立了一系列指标,能量化工作任务,约束行为。评估系统通过对服务过程的技术分析,能够发现服务过程中的不足,提出优化意见,评估反馈可以体现社会工作服务体系的运转成效。同样,在服务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又不断促进评估系统的发展和完善。

六、推进社会工作服务体系构建的若干途径

1.深化校企合作是基础

校企合作和环境密切相关的,并且受到环境中其他因素的影响。如下图所示,校企合作除了受到高校和社工组织的影响外,还受到当地政府、社会和市场的影响。

图1 校企合作环境图

首先,高职院校应该转变思维模式,开展校企合作不能仅局限于为社会输送人才,应该考虑如何充分发挥学校优势,通过履行社会服务职能,解决社会实际问题。我国高校的管理制度,决定了关键在高校的决策层。因此,需要高校决策层与社会工作专业加强良性互动,健全高职院校的组织机构和制度机制,真正构建起有效的高校社会工作服务体系。其次在完善社会服务功能的时候高校需要注意发挥本校的特色与优势;第三,高校需能够帮助企业提升水平,更好地创造效益,使校企合作长久地开展下去。

2.将社会工作价值观作为体系内部支撑

社会工作是一种道德实践,价值观是社会工作实践的灵魂。社会工作服务体系的有序运转一定也离不开社会工作价值观的指导。

社会工作价值观强调一切以服务对象为中心,强调尊重、知情同意、具体化等等,这些价值观用在服务体系建设中仍然可行。如果校企双方都能彼此尊重,不是等靠要,而是多站在对方角度为了更好地发送服务付出努力,校企合作会更长久和深入;如果工作流程能够严格遵循社工价值观和伦理规范,发送的具体服务更加符合服务对象的需要;内化了社会工作价值观的工作人员系统工作会更严谨,服务加反思的模式可以保证服务的不断优化;社会工作价值观要求输送服务的主体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一切以服务对象为中心,这要求资源服务系统时刻加强对资金使用情况的审查和监督,防止资金的滥用和挪用;评估工作中不同评估层次的主体价值观会影响到评估过程和结果,让评估过程充满风险,如果在服务体系中强调社会工作价值观贯彻每一个环节,那么评估工作中的风险会更少,机会更多。

3.扩大现有评估体系

作为一个校企合作基础之上的社会工作服务体系,评估系统除了针对服务发送环节,还应该增加对社工组织、对高校、对资源的评估。本研究仅指在服务体系中的评估。评估工作需要评估社会组织在服务体系中的功能规划;针对高校,需要评估在高校在校企合作中的策略、提供资源是否落实到位、人才培养质量和专业水平是否得到提升等;针对资源需要评估资源的有效利用情况,防止资金的滥用和挪用。

以上是根据预想的服务成效来制定评估方向和内容,落实到工作中,还需要根据评估方向和内容倒推制定出各模块的具体的工作标准,一般由校企双方共同完成。本服务体系中的工作标准有校企双方的管理标准、教师的工作标准、学生实习的标准、社工带领学生的工作标准以及各服务流程标准。每一个工作标准都应该包含各岗位的职责、每项任务的质量要求及完成期限,完成任务的程序和方法,与相关岗位的协调、信息传递方式,工作人员的考核等。最后再结合工作标准对工作成效展开评估工作。

4.发展服务模块的广度(范围)和深度(特色)

社会工作服务体系的可持续发展还需要发展服务模块,扩大服务的范围,同时结合地方政府、行业现状和校企双方的特色,打造特色服务。

扩大服务模块一是指服务领域,二是指扩大校企主体规模。服务领域的合作可以一开始只在某一个实务展开合作,之后需要不断扩大合作范围。同时也建议增加高校和行业组织,打造由服务需求激发出来的职教集团,各高校根据自己的社工专业发展需求寻找更多的合作社工组织,更好地培养社工人才。

社会工作的伦理要求服务提供者需要对发展社会工作专业负有伦理责任,这就要求社会工作服务体系不能只把任务着眼于输送服务,还需要发展服务的深度。发展服务深度也激励着校企合作深入发展,如果服务体系只注重在校企合作下发送服务,那么社工组织因获利不多必然积极性不高。因此,在完成基本服务发送任务基础上,还需要合作完成完善和开发服务项目、提炼服务经验、宣传特色服务以及进行相关社会工作研究。只有校企深入合作,以上工作才可能完成。而特色服务的发展又会密切校企之间的关系,同时扩大服务模块也会变成可能。

结语

校企合作下的社会工作服务体系建设,不仅是社会的需要,也是学校和社工组织的需要,但构建社会工作服务体系是一项复杂、专业的系统工程,整体目标的实现依赖每一个部分的有序运转。目前影响校企合作的因素还有很多,在校企合作模式还未完善的情况下,作为构建社会工作服务体系的实践主体,高校需承担更多的责任,充分调动社会工作专业的广大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另一方面,真正构建起有效的社会工作服务体系,需要结合社会工作专业特点与发展环境,与社会工作专业、社会环境进行良性互动,根据专业服务规律构建完善的体系。此外,社会工作服务体系具备时变特征,它们将随时间、地点和环境的改变而改变,但本研究认为校企合作关系及发展社会工作服务是始终不变的目标,在与社会体制互动的过程中,社会工作服务体系能坚持社会工作专业价值观应是服务体系构建的最高境界。

[1]费梅苹.“政府—社会—市场”合作下的发展型孤残儿童社会工作服务体系探究[J].社会工作,2012(11):12—14.

[2]王洋.高校社会工作专业与民间组织的相互嵌入研究——以长春心语志愿者协会为例[D].长春:吉林大学,2012(4):1.

[3]陈东恩.高校社会工作服务体系构建研究[J].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3):31—34.

[4]兰小云.行业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机制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3(3):73—194.

(责任编辑:郝 锐)

Exploration on Social work service system under Perspective of College-enterprise Cooperation

Zhao Qing

(The Open University of Guangdong/Guangdong Polytechnic Institute,Guangdong,Guangzhou 510091)

Relying on the cooperation betwee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colleges can serve the local regional economic and strengthen social service functions.In the face of multiple and complex social problem,social work professional of college can be a form of professional,flexible,positive response to all sorts of problems.Based on the research of G college current university-enterprise cooperation,this article analyzed the necessity of constructing the social work service system,constructed the basic framework of college social work service system which including service object system,personnel system,work flow,etc.Finally,this paper proposed ways to build the college social work service system.

social work;service system;the cooperation between colleges and enterprises

G646

A

1008—7427(2017)01—0026—05

2016—09—19

广东开放大学、广东理工职业学院校级课题“校企合作视野下的社会工作服务体系研究”(1416)。

赵晴(1983—),女,汉族,江苏连云港人,广东开放大学、广东理工职业学院讲师,研究方向:社会工作实务与督导。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