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8-31
陈佳莲
(贵州师范大学,贵州 贵阳 550001)
进入21世纪后,网络的普及与草根作家的兴起为文学带来新活力,石悦的《明朝那些事儿》在网上发表后,引起了很大的轰动,每日“顶帖”之人不计其数。特别是此书出版以后,在社会上引起了一股热潮,随后市场上出现了大量《某某朝那些事儿》一类的书,我们可以看到这部小说的巨大影响力。其主要讲述的是从1344年到1644年这三百年间关于明朝的事情,以史料为基础,以年代和具体任务为主线,并加入了小说的笔法,对明朝十七帝和其他王公权贵和小人物的命运进行全景展示,尤其对官场政治、战争、帝王心术琢磨最多,并加入对当时政治经济制度、人伦道德的演义。并且独创了“心灵写史”的方法,着重从人物的性格来分析其行为及其行为所产生的历史影响。值得一提的是,本书通篇为达到写出精彩历史的目的,采用了幽默、搞笑、诙谐等调侃手法来描述和诠释人物、事实、制度等。本书中没有正人君子道貌岸然式的说教,让读者切身感受到了战争、官场、关系等的残酷与复杂,在笑过之后体会历史人物的悲情,这些都系统地颠覆了传统历史小说“正襟危坐”式的写作手法。如果说周星驰的出现标志着电影当中“无厘头”时代的来临,那么石悦的横空出世就引领了历史小说“无厘头”派的前进方向。
新历史小说有很多特点,下面就让我们从《明朝那些事儿》来切入看新历史小说之“新”。主要是三点,一是消解英雄神话;二是质疑客观真实;三是消解庄重风格,也是本文要重点分析之处。
新历史小说认为人是活生生的人。在本书中,作者在继承传统历史小说基础上加入了新历史小说关于颠覆英雄神话的写法,实事求是地根据历史人物所处背景来分析其心理活动。尽管在人物描写时没有写到浑噩的人生与卑琐的欲望,但是在叙述过程当中也没有出现像传统历史小说中所塑造的大无畏的英雄。特别是在说到朱元璋起义前的心理活动时提到“朱重八明白自己已经没有退路了,自己不过想要老老实实地过日子、种两亩地、孝敬父母,却做不到,父母负担着沉重的赋税和徭役,没有一天不是勤勤恳恳地干活,还落得个家破人亡的下场,躲到寺庙里不过想混口饭吃,如今又被人告发,可能要掉脑袋。”[1]13这点就是在颠覆英雄与弘扬英雄之中走了一条折中的路子,既没有卑琐的人生欲望,也没有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完全是从平民百姓的角度来诠释朱元璋此时的矛盾心态,相信读者看到这里会对主人公的犹豫感同身受。
这是新历史小说的一大特点,历史存在的本身不可靠,已经不是先锋小说家的看法,而成为反史诗性写作的集体理念。新历史小说最常见的反史诗性操作是,以偶然性覆盖必然性。例如石悦在叙述到靖难之役时,就说到了朱棣在战争当中获胜的偶然性原因。“第二个,是永远刮不停的大风。北方多风沙是正常的事情,问题在于刮风的时间和地点,每次都是早不刮,晚不刮,偏偏在两军交战正激烈时开始刮风,北方地盘那么大,可风沙就是喜欢光顾那么一小片战场,更让人不可思议的是每次刮风都有利于朱棣,不是把敌军帅旗刮断就是对着南军猛吹,让士兵们睁不开眼。我曾经怀疑过朱棣当时是否已经发明了鼓风机之类的玩意儿,否则这风会如同朱棣家养的一样,想吹就吹,想怎么吹就怎么吹。”[1]281还有在写到朱棣为了给自己的篡位披上合法外衣,于是篡改历史。作者进而说到“这些情节我们都似曾相识,没有什么新意,但这毕竟是史料上的记载,所以还是得分析分析”。[1]185这句话将质疑历史这一特征表现得淋漓尽致,而在这本书当中,有很多这样的话语。
为达到非刻意消解庄重风格的这一目的,大量运用各种修辞手法,造成鲜明对比和巨大的反差,以此产生幽默、诙谐、搞笑的效果。在这些方面,主要运用了:
简而言之,指用现代的文化诠释古代的词语。
如在描写大明的内阁大学士权利的时候这样说道“他们无孔不入,无所不管,他们不但管理国家大事,还管理皇帝的私事,他们不准皇帝随意骑马游玩(正德),不准皇帝吃伟哥(隆庆),不准皇帝选择自己的继承人(万历)。”在这里面,将正德皇帝出巡改为“骑马游玩”,[1]137隆庆皇帝热衷春药直截了当地说成是“吃伟哥”。特别是“伟哥”这一说,拉近了读者与历史的距离,当读到这里的时候,让人忍俊不禁。
用或褒贬不一或词性相反的词语杂混造成反差或者是重叠,继而将诙谐的效果体现出来。
如在描写朱元璋童年的时候这样写道“朱重八的童年在一间冬凉夏暖、四面通风、采光良好的破茅草屋里度过。”[1]3分别用“冬凉夏暖、四面通风、采光良好”与后面“破茅草屋”形成鲜明对比,使读者在莞尔一笑中感慨其童年的凄凉。
在小说写作过程中,套用影视文学或者新闻报道当中习以为常、司空见惯的桥段以达到反差,在引起读者共鸣的同时,达到幽默的效果。
如在描写蓝玉在寻找北元军队时,所处环境艰难,将士都想撤兵,而蓝玉需要做到底是追是撤这一决定时就仿拟了影视桥段:
“在战斗电影中,到这个时候,经常会出现以下场景:一个战士满脸愤怒表情,对部队的指挥官(一般是排长或者是连长)喊道:“连长,打吧!”
另一个战士也跑上来,喊道:“打吧!连长!”
众人合:“连长,下命令吧!”
这时镜头推向连长的脸,给出特写,连长的脸上显现出沉着的表情,然后再房间里踱了几个圈,用沉稳的语气说道
“同志们,不能打!”[1]173
用电影当中用以描绘指挥官做决定之艰难时的桥段来套写当时蓝玉所面临的艰难处境,既幽默,又沉重。
在描写朱棣与盛庸决战那会儿,所出现的天气异常情况时,仿拟《封神榜》的手法。“接下来,诡异的事情又一次发生了,情节是这样的:‘本是晴空万里之天,突然天地变色,飞沙走石,妖风四起!’”[1]280以此达到喜剧效果,类似于电影拍摄当中所用的戏拟。
在叙述当中,又恰到好处地揉入适度夸张、适度联想、适度进行描写,在不知不觉中就会造成幽默效果,好似挠到了读者的痒痒肉。如在描写陈友谅军队驻扎在朱元璋上游时,这样写道“陈友谅在江里洗脸,朱元璋就要喝他的洗脸水。陈友谅在江里洗脚,朱元璋就要喝他的洗脚水。陈友谅在江里撒尿,朱元璋……”[1]49这里就是运用了适度联想和夸张,让读者虽不能从军事上理解,军队所处上下游的战略意义,至少能从这些方面理解。
作者在某些时候又将描写的角度转化为第三人称,让读者感受到,不是在看书,而是在看电影,旁边还有人旁白。例如在描写完王保保横渡黄河后,将视点转化为第三者的角度来评论。“可以看出,王保保一定很擅长游泳,另外他应该还有一定操纵船只的能力,定西甘肃境内,是黄河上游,此地水流湍急,划船也不一定能横渡,而他抱着木头就能过黄河,实在是一种本事。这真是个多才多艺的天才”[1]102视点的转化,给读者以突兀、新奇的感觉,借而形成幽默的氛围。
作者在全书中全面运用了数不胜数的调侃,可以这样说调侃是无所不用其极,例“说实话,我现在还无法想象那是个什么景象,前面的士兵在拿刀拼杀,他们后边的人用水泥刀砌墙。”[1]58而且为达到把历史写得很精彩的目的,甚至借用了相声、小品当中“抖包袱”的技术。整部小说可以算得上是一部“包袱”大全。例“此时里面守军的长矛刺击停顿了下来,汉军大喜,以为守军已经逃跑,谁知过了一会儿,里面又开始用长矛往外面刺,汉军习以为常,仍旧用手去抓,谁知一抓便惨叫起来,细看才发现,守军将长矛和铁钩在火上烤红以后,再用来刺击汉军。”[1]59看到这里,读者都会感到幽默,而下一句就点爆了读者的笑点。“刚才去加热了。”这些“包袱”增加了文章的喜剧性和幽默性。
综上所述,贯穿全书的词语移时、词语杂色、仿拟、调侃、抖包袱等技巧的大规模运用,完全颠覆了传统历史小说的厚重感和庄重风格。虽然历史小说都是用不同的手法、视点、立场等来诠释史实,但是《明朝那些事儿》这部小说,首先完全尊重历史、忠于历史,丝毫没有背离史实。其次这部史实性的小说,也不同于传统历史小说,因为作者在写书过程中,采用各类上文提到的描写手法,已经完全颠覆了传统意义上的历史小说。并且引领着新派“无厘头”幽默历史小说的浪潮,同时还是后现代主义文学的一次新的发展与突破。在发展了消解庄重风格所运用的传统手法的基础上,又别出心裁的采用各类新式手法突破了传统历史小说的叙述手段。此书穿插了大量的规则总结如对官场、科举制、将领等规则或者是内容的描述与阐释,使得本书更像是一本历史教材,但却又不同于“学究式”、死板、枯燥的教材。如“读书人的最高荣誉”[1]114这一目的就系统的解释了明朝科举制,随后“当官的秩序”[1]116又向读者描述了官场当中论资排辈现象的内容及其规则。类似的规则讲解不计其数,这点迥异于传统历史小说,完全体现了新历史小说之“新”。
[1] 当年明月. 明朝那些事儿[M]. 北京:中国友谊出版社,2009.
[2] 张桥英,杨劲松.论后现代文化特征及其影响[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09,(4).
[3] 陈增辉. 魅力是怎样炼成的——评《明朝那些事儿》的思想和艺术[J]. 读于写:教育教学学刊,2009,(1).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