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中美基础教育管理比较研究

时间:2024-08-31

单荣琳

(四川民族学院 英语系,四川 康定 626001)

一、引言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经济全球化使得教育文化领域的国际交往越来越频繁,大量在国外学习的留学生、在异地工作的专家和顾问,在世界各地举办的国际会议,学者之间的往来和各种信函、资料的交换,都促进了国际的文化交流。然而教育是极其复杂的社会现象,由于受历史文化、价值观念等因素的影响,不同国家、不同地区有不同的教育理念、教育模式和方法。就中美两国基础教育而言,在管理体制、教学管理、师生关系、教育评价机制等方面呈现出较大的差异。通过比较分析,将两国基础教育管理的优点结合起来,用之于我国基础教育的实践,这必将促进我国基础教育的良性发展,培养出更优秀的创新型人才。

二、中美两国基础教育管理体制比较

一个国家的教育体制直接影响和制约着教育的发展方向与趋势,为教育的改革提供政策依据和支持,对具体的教育实践活动起着指导和决定的作用,甚至可以说有什么样的教育体制就有什么样的学校教育。

1.美国基础教育管理体制

美国现行的教育管理体制仍然是地方分权制。联邦政府由于对全国的教育没有直接的管理权力,因此长期未设独立的部级教育行政机构,只在卫生、教育和福利部里设教育总署。联邦教育总署的职能主要是服务。由于国际斗争和国内协调的需要,联邦政府于1979年10月将教育总署从卫生、教育和福利部中划分出来,单独组建了联邦教育部,负责统一处理联邦政府教育政策和经费问题。联邦教育部的成立,表明教育行政权力在一定程度上趋于集中,但由国会通过的教育部设置法特别强调:“有关教育的权限及任务,继续由州和地方学区所设置的机构承担。” 因此掌管美国教育行政大权的是州一级教育行政机构。美国的教育行政以地方分权为基本特征。虽然学校教育是州的法定职责,但许多州把大部分管理权都委托给地方教育行政机构(即学区)行使。具体管理初、中等学校。

2.我国基础教育管理体制

我国基础教育实行在国家宏观指导下主要由地方负责、分级管理的体制。国家教育部负责制定有关基础教育的法规、方针、政策及总体发展规划和基本学制;设立用于补助贫困地区、民族地区、师范教育的专项基金;对地方教育部门工作进行监督指导等。省级政府负责本地区基础教育的实施工作,包括制定本地区基础教育发展规划和中小学教学计划,组织对本地区义务教育的评估和验收;建立用于补助贫困地区、少数民族地区的专项基金,对县级财政教育事业费有困难的地区给予补助等。县(市、区)级政府在组织义务教育的实施方面负有主要责任,包括统筹管理教育经费,调配和管理中小学校长、教师,指导中小学教育教学工作等。乡级政府负责本辖区义务教育的落实工作。

由此可见,美国教育体制突出的特点是各州各校拥有很大的教育自主权,各州各校可根据自己的需要和特色选择适合当地发展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及考核方式等,政府没有统一的要求。而我国的教育管理体制实际上是一种中央集权的管理体制。

三、中美两国基础教育教学管理比较

教学管理是学校管理的主要内容,它不仅是学校教学工作运行的基础和保证,而且在教师成长、教育改革等诸多方面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教学管理涉及诸多方面,比如班级规模、教学组织形式、评价机制等等。

1.美国基础教育教学管理

现代有关教育研究表明,班级规模的大小对课堂教学中的诸多因素会产生影响,80年代,美国教育研究服务公司有关班级规模研究的结果显示,班级规模在25~34人之间变化时,绝大多数学生的学业成绩不会有什么影响。因此,美国基础教育实行小班教学,主要采用“启发式”教学法进行教学。在美国基础教育课堂上,教师不会对教材进行照本宣科的讲解,或以讲授的形式将知识直接传授给学生。相反,他们会灵活运用教科书,并在考虑学生心理特点、个别差异、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向他们提出贴近学生生活及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在教师的引导和启发下,学生会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对此问题进行讨论并提出解决办法。在教学效果评价方面侧重于诊断问题、改善教学,评价内容为全面的质量评估,重视师生之间的互相评估。

2.我国基础教育教学管理

我国中小学长期以来采用的是班级授课制。由于受基础设施、师资力量等条件的限制,绝大多数基础教育学校采用大班教学,学生人数在50人左右,多则达60至70人。随着教学内容的改革,部分中小学在教学组织形式上,也进行了多种探索和尝试,但班级授课制仍是中小学的基本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式主要采用“喂、灌、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即教师根据教科书的指示,在课堂上对教材进行照本宣科的解读,并以讲授的形式将知识直接传授给学生,同时利用分析法、综合法和归纳法对教材上的知识或问题翻来覆去地进行讲解。师生之间交流互动较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没有得到很好的发挥。在教学评价方面,由于受高考和中考指挥棒的影响,对教师及学生的评价都以考试成绩为主。导致教师只关心学生成绩,对学生兴趣爱好特长及创造性思维关注极少,学生的潜能没有很好地发挥,一部分极具特殊天资的学生被埋没。

不同的班级规模、教学方式、评价机制造就了学生不同的素质,在基础教育阶段,我国学生基础知识扎实,但教学模式不利于学生想象力及创造力的培养。而美国教师竭尽全力去肯定孩子们的一切努力、去赞扬孩子们自己思考的一切结论,去保护和激励孩子们所有的创造欲望和尝试。极好地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自信心。

四、中美两国基础教育师生关系比较

师生关系是在学校教育教学过程中,师生双方为了实现各自的教学目标和学习目标,共同参与到课堂教育教学活动时形成的社会关系、教学关系、人际关系。并在这过程中,形成以教与学关系为主的交往关系。但是,师生关系不仅仅存在于课堂内,还存在于社会活动中,因为教育活动不局限在学校内进行。因此师生关系既受教育活动规律的制约,又是一定历史阶段社会关系的反映。人们对于教师和学生在教育过程中不同地位的认识,反映了不同社会对于教育主导价值的不同追求。

1.中国基础教育师生关系现状

受“尊师重道”传统文化及“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我国基础教育师生关系注重教师单方面的主动作用,强调教师在整个教学活动中的干预和控制,关注的是学生的最终学习结果,与学生缺乏沟通与了解。因此,师生关系淡漠、疏远,缺乏民主、平等与和谐。在课堂上,教师是知识权威并操控整个教学活动,整个教学过程师生互动较少。教师仅仅充当传道、授业的角色,很少考虑学生的内心世界及情感需求,教师在私下与学生的沟通与交流都是围绕考试成绩这个话题进行,并希望通过这种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学生对教师的畏惧与防备,导致其不愿向教师敞开心扉,倾吐自己的心声,教师根本无法了解学生内心深处的想法。学生不理解教师的良苦用心,教师不理解学生的所作所为,难以构建平[6]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2.美国基础教育师生关系现状

在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及教育改革家卡尔·罗杰斯所提倡的民主、平等、自由的师生观影响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始终贯穿于整个教育过程。在课堂上,教师与学生相互探讨与学习,在意见不统一时,双方还会展开激烈的讨论,在讨论过程中共同进步提高。在课堂外,美国基础教育教师非常注重与学生进行相互沟通与交流,以了解学生目前的学习状况与生活状况,帮助他们解决学习上与生活上的困难。而且美国基础教育教师更注重学生内心的情感世界,教师与学生常常在课堂内外探讨人生目标、理想,互相分享自己在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困惑。在轻松愉快的聊天过程中师生相互了解、彼此信任。在此基础上,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心理距离和差距不断缩小,学生勇于向教师倾吐自己的心声并乐于听取教师的指导和建议。师生像朋友一样,关系融洽。

五、结束语

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对基础教育提出新的要求与挑战,基础教育必须与时俱进,才能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和发展提供良好的平台。中美基础教育在教育管理体制、教学管理、师生关系等方面的优点和特色不得不引发我国基础教育工作者和一线教师深入的思考,教育改革就是要使教育适应促进人和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发展。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更新教育观念。教育不仅要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有创造性、有想象力、身心健康的人才;改变教学方式;加快建立科学的、多元化的教育评价体系。只有把学生、教师和学校从应试教育中解脱出来,我国基础教育才能持续健康发展,整个教育事业发展才能有更广阔的天地。

[1]李春生.比较教育管理[M].南京:江苏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

[2]孙小丽.中美基础教育师生关系比较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

[3]吴志宏.中小学管理比较[M].上海:上海教育科学出版社,1998.

[4]陈登福.中国基础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研究[D].武汉大学,2010.

[5]刘丽群.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基础[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科学学报,2007,(2).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