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试论如何加强高职学生心理问题健康教育引导

时间:2024-08-31

毕晓艳

(湖北科技职业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3)

一、高职学生主要存在的心理问题

(一)来自学习方面的压力

高职学生学习方面的压力来自多个方面,首先,高职学生基础薄弱,学习的自觉性与主动性不强,大多学生出现厌学情绪,得过且过。其次,高校课程安排的过于紧张,使得本来基础就很薄弱的学生学起来更加吃力,以此就更增加了他们的厌学情绪。

(二)情感问题处理得不当导致心理变异

缺乏生活阅历的大学生,对爱与被爱缺乏正确的理解,常常放任感情,因此,在大学校园里频繁出现交往不得体、为感情打架、为爱而失去理智的等等。

(三)面临着就业压力,从而产生的心理焦虑

近年来,大学生就业人数急剧上升,高职院校大学生就业更为困难。就业问题给学生带来较大的精神和心理压力。

二、高职学生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

(一)家庭教育的影响

首先,家庭教育存在不适当的教育方法和教养方式。现在大部分家庭只重视智力教育,而忽略了学生健康人格的培养。相当多的家长在子女考入大学后将更多的精力转移到提供经济支持上,而对子女的心理成长问题则关注不够。其次,家庭的人际和谐程度直接影响孩子的心理发育,调查中发现,一些学生的心理问题的产生与父母关系不和,如父母离异或父母性格怪异,或者与如爷爷奶奶、姥姥姥爷等主要亲属关系的不和谐以及父母或其他长辈营造的家庭氛围、家庭人际关系的和谐程度有直接关系。另外,家庭的经济状况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也有一定的影响。当代大学生们面临着巨大贫富差距的考验,如果家庭教育引导不够,一些家庭经济贫困的大学生就会浮躁、自卑,进而产生偏执、虚伪的心理倾向,甚至引发假、丑、恶等不良行为。

(二)社会环境的影响

社会风气、不健康的思想情感和行为等是影响青少年心理健康不可忽视的因素。还有当代社会的重金钱实惠轻理想追求,重个人利益轻国家集体,重知识才能轻道德品质,重奢侈享受轻艰苦奋斗的不良风气,给“象牙塔”中的大学生带来不良影响,经常使他们产生学习无用,上学仅仅想要的是一张文凭等等的错误理念。

(三)学校环境的影响

学校的生活环境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影响极大。学生们在校园里要独立面对学业上的压力、生活上的琐事,还要面对来自不同地方、性格各异的同学,协调各方面的人际关系,这些压力使有些学生感到很不适应,往往会不知所措、无所适从,尤其是刚刚入校的新生,如果他们对上述问题处理不当,不能及时求助于同学或老师,长此以往,必将产生严重的心理障碍。

(四)个体因素的影响

目前,高职院校的学生,年龄一般处于18~23岁之间,属于青年初期末和青年中期。由于其生理、心理并未真正完全成熟,容易出现人格不健全,情绪不稳定,自我控制能力弱等心理健康问题。

三、解决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问题的有效途径

通过以上对大学生心理问题产生原因的分析,我认为解决当前高职学生心理问题的有效途径有以下几种。

(一)在学校管理中体现心理健康教育的要求

促进学生包括心理素质在内的整体素质的提高,是学校教育的根本目的,也是学校管理工作的出发点。学校管理工作既要体现教学的作用,也要发挥学生管理的根本目的,最终为学生创造和谐、愉悦、积极向上的心理环境;同时也要有心理健康教育计划。

(二)做好心理健康教育课堂教学和辅导工作

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系统讲授心理知识,使学生了解自身心理发展、变化的规律与特点,帮助他们缩短心理适应期、加快人格的成熟、掌握心理保健知识。举办心理讲座,帮助学生集中解决特定时期、特定情景下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例如家庭的变故,感情问题,就业问题以及如何面对挫折等等。指导学生成立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社团组织。

(三)建立学生心理危机预警及干预机制

心理健康教育重在预防,要建立学生心理危机预警及干预机制,在学生出问题之前进行心理援助。

(四)积极开展心理咨询与危机干预工作

对入学新生进行心理健康普测,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以及心理健康报告制度,并实行跟踪;针对学院特点以及高职生的心理特点建立学生心理危机的应对预案,主动对重点人群开展心理辅导,预防或减少心理危机的发生。加强辅导员心理咨询培训,建立心理咨询中心,开展心理辅导咨询工作。

四、结语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多方齐心协力。高职学生辅导员思想教育指导工作的常规与琐碎较易导致只注重眼前的事务性工作而忽略本质,有很多时候是无法真正触及90年代后学生的内心世界,思想教育工作也只停留在表面。本文通过采用心理访谈、文献查阅等方式对当前高职生的心理状况进行了分析,希望能更多地挖掘和发现90年代后学生内心深层的想法,不断探索,寻求更多良策,使学生思想教育工作更加有效。

[1]谭淑新,等.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J].社会科学论坛,2006,(2).

[2]王凤荣,李占宣.高职高专院校大学生对心理咨询的认知调查[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8,(3).

[3]刘君涛.高职学生学习心理障碍与调适[J].教育与职业,2004,(9).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