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论高校普通话教学的技术性与人文性

时间:2024-08-31

常海星

(贵州师范学院 文学院,贵州 贵阳 550018)

随着普通话推广的深入,人们对普通话的要求也越来越严格,尤其是在教育、广电、旅游等行业,更是对普通话提出了相当的级别要求,因此在高校普通话课就日益成为一门备受学生和老师关注的课程。

这门课覆盖面广,在师范类学校要求全校学生必修;教学时间长,一般高校都会给出36~54学时的正式上课时间,同时还有各种各样的培训,并且如果不能达到相关级别,学生往往还需要不断学习,甚至贯穿大学四年的学习生活;这门课与其它专业课不同之处还在于考试形式和目的,其他课程重在知识传授,而这门课似乎更重技术的掌握,即发音技巧的掌握。正因为如此,教师们在教学过程中往往注重技巧的练习,注重技术的掌握,从而使这门课变成了一门技术课,而忽略了它的人文性,学生们也力求掌握发音技巧,只要音准而忽略了发出的音应该有的内容与感情。

我们认为既然普通话是学生们日后进入工作岗位的工作语言,那么就不应该是一时的、迫于考证的学习,而应该是伴随一生的、自觉的学习与提高,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在我们的普通话教学中灌注人文性。

我们对贵州省高校的普通话课程进行了调查,就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而言,各个院校比较一致。普通话课程的教学内容基本与普通话水平测试的内容相一致,分为单字发音、词语发音、语篇朗读、说话等几部分,在对这些内容进行针对性练习之前,都要先对普通话的声母、韵母、声调先进行发音练习,同时辅以少部分的语音知识讲解。对声韵调的练习又往往结合各地方言的情况,强化练习一些与普通话读音不同的。就贵州而言,往往比较关注前后鼻音、儿化、轻声、平翘舌等的练习。在这些内容中语音的发音练习往往占了比较大的比例,而在朗读和说话部分则花的功夫相对较少,大家有一个比较一致的看法,那就是只要会发音了,自然能够读文章,表达思想。这种看法导致了普通话教学方法的一些特点。

另外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还有一个问题,那便是语音知识应占的比例,以及语音知识甚至语言知识的范围应该多大。目前在普通话教学中老师们针对不同的学生设计了不同的语音知识教学内容,对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而言,语音知识的介绍相对要少得多,而对理科及其它专业的学生则语音知识的介绍较多,包括汉语拼音和国际音标等内容。在教学中方言知识的介绍是最少的,老师们恨不得把方言这一事物消灭殆尽,甚至连方言词汇都不允许提及。所以我们认为普通话的推广,其目的不在消灭方言,况且方言掌握得好,掌握得多,学生的辨音能力可能会更强,反过来可能会促进发音的准确性。

普通话教学中最多使用的方法便是发音练习,课堂教学中往往要求学生跟读,然后便是分组或个人的练习,在人数较少的班级教师还可以组织考核,也就是让学生逐个发音,教师在听音、辨音后,指出其发音错误,并予以纠正,而在人数多的班级则很难做到这一步。同时一个班的同学普通话水平也参差不齐,老师的教学节奏的把握也比较重要,而我们目前由于受课时的限制,老师往往只能按照课时来安排进度,很难再照顾到学生的水平。

目前普通话教学在以下几方面存在缺失:一是教学内容陈旧、枯燥;二是对方言及地方文化的打击使得学生学习兴趣不高;三是教学方法过于传统,缺乏创新。

普通话课程所用教材几乎几十年没有大的变化,现在有一些新出的教材,加大了朗读、朗诵、配音、表演等内容,但在实际的教学中这些内容并没有贯彻下去,而是将其作为课后的兴趣。有兴趣的同学也只是将其作为一种技巧,而没有对其进行深入的思考,老师们往往也将其作为一个附属物,而不是将其作为教学内容的一部分。有的老师将其作为教学活动的背景材料,通过让学生听或看一些表演,从而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是可取的。

有一位普通话老师曾经提出过疑问“为什么现在的学生辨音能力那么差?”其实这一问题不只表现在普通话课上,在传统的音韵学、方言学课上也有这样的问题,学生怎么都不明白入声的发音,也弄不清现代音和古音的区别,反映在普通话课上就是怎么也分不清两个音哪儿不同。我们认为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在于学生的语言环境过于单一,现在的学生从一进幼儿园便开始讲普通话,在很多家庭也非常强调普通话,甚至要求一些说了一辈子方言的老人也讲普通话,以求语言环境的干净,以求孩子从一生下来就接触到普通话,这种过于单一的语言环境使得孩子们的听音、辨音能力越来越弱,因为周围只有一种普通话,他们根本不需要辨音。这提醒我们,普通话教学绝不能将方言完全排斥在外,更不能对方言及方言文化心存歧视,也许只有真正尊重方言、尊重方言文化,才能重新唤起人们学习语言、学习说话的兴趣,这样普通话也才不至于变成无源之水。

目前有些高校普通话课已经在进行改革,在教学方法上力求创新,做出了很多改变,这表现在新的教学技术的应用,教学手段的改进,但总体上还没有摆脱过去那种“老师不断示范,学生不断练习”的老套。我们不是说要取缔这种方法,而是应该加入新的东西,比如在课堂上加入乐理的介绍,应该向学生解释正确的读音是从哪里发出来的,其原理是什么。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认为要提高普通话课程的教学质量,需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思考。首先,应注意对学生的方言文化及方言音的了解及尊重;其次,应组织一定的乐理知识、方言语音辨析等方面的学习;最后,应激发学生自觉学习普通话的兴趣,总起来就是普通话教学应将技术性与人文性相结合。

[1]程相文.汉语普通话教学的十项原则[J].语言文字应用,1999,(11).

[2]赵则玲.论方言和普通话教学[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1998,(12).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