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8-31
戴雪蕾
(徐州广播电视大学,江苏 徐州 221006)
计算机网络专业顶岗实习问题思考
戴雪蕾
(徐州广播电视大学,江苏 徐州 221006)
针对当前高职院校计算机网络专业顶岗实习环节存在的问题,结合自身调研实践,从顶岗实习岗位、学生的管理和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以及考核评价方式的改革等多个角度对该专业的顶岗实习提出了一些建设性的意见,更好地培养了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计算机网络;顶岗实习;问题思考
“顶岗实习”是高职院校有效推进“工学结合、后置订单”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形式和途径,对顶岗实习进行科学设计、合理安排、精心组织、规范管理是提高顶岗实习教学质量的关键,也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课题。2012年3月至6月,本人作为学校计算机网络专业学生顶岗实习的指导教师,对自己所指导的实习生及相关实习企业进行了调研,多方面了解了学生顶岗实习情况、听取了学生及用人单位的意见和建议,在此基础上,对该专业学生的顶岗实习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
本次顶岗实习,共有计算机网络专业的41名学生参与,均采取了分散实习的方式。其中,有13名同学自主联系实习单位,占实习生总数的32%;有28名同学由系部推荐、在与学校共建的校外实训基地实习,占实习生总数的68%。在以上41名同学进行顶岗实习的企业中,有8家企业为IT行业,占实习企业总数的25%;这41名同学的实习岗位中,有5人从事软件开发、6人从事硬件维护与销售、5人从事网络系统维护、2人从事办公自动化,岗位对口率为43%。
2.1 顶岗实习对口岗位不足,落实专业对口的实习单位较难
在学生“顶岗实习”这一环节,受访的80%的企业均将自己放在旁观者、施予者位置,而非合作伙伴,消极参与,这使得顶岗实习专业岗位需求与供给存在错位,对口的顶岗实习岗位存在不足。以本人所指导的计算机网络专业顶岗实习为例,41名学生中,仅有18人在IT行业服务,从事IT相关工作的学生占实习总人数不到一半,同时,即使是在IT岗位,也仅仅是从事一些简单的硬件销售、网络维护或办公自动化处理,对口的与网络管理和开发相关的岗位非常缺乏,这也大大降低了顶岗实习的意义。
2.2 顶岗实习过程中学生管理难度大
学生在顶岗实习时地点分散,难以实施有效地实习指导和学生管理,再加上学校配用的管理人员不足以及管理经费的问题,都给管理工作带来了困难。大部分学生在顶岗实习期间,管理由企业“代劳”,校内指导教师只是通过电话、邮箱、QQ等与学生“非在线联系”,不太容易获取学生在企业的第一手情况,难以完成相关的指导任务。
2.3 顶岗实习中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发挥不够
从对学生的多次回访中本人发现,从学校到企业顶岗实习,学生有许多不适应:一是缺乏对企业文化的认同感,对企业的规章制度、管理准则、操作规程等不适应,顶岗实习中缺乏员工意识,始终把自己当学生看,纪律松散而任性;二是缺乏吃苦耐劳精神,不愿意从事艰苦且单调的一线工作、眼高手低;三是沟通能力差,在实习中与工人师傅和企业管理人员的关系不好协调,遇到问题不能妥善解决。除此之外,还存在安全意识不强、理财观念淡薄、工作作风欠踏实等问题。
2.4 顶岗实习考核评价难,评价方式操作性欠佳
目前,学校采用实习报告的书面形式考核学生,通过实习生的文字式实习小结,难以对其实际实习效果进行科学的评价,特别是对整个实习环节的学生实践技能训练状况无法及时、实时跟踪;在实习报告上由用人单位书写评语、盖公章,主观判断的成分过大、随意性也大。同时,由于顶岗实习过程的开放性和实习方式的多样性,使考核评价难度增大。
3.1 创新校企合作平台,探索多样化的顶岗实习模式、拓展实习基地
为解决顶岗实习岗位与专业培养目标和就业岗位的关联性、学生顶岗实习的专业对口率等方面的问题,学校应有计划地加强与校外实训基地企业的联系,将其作为重点合作对象,了解其技术及培训需求,通过有计划派出专业骨干教师主动参与其技术开发研究或“送教上门”、为其开展各类人员培训等途径,增加企业与学校的深入联系,以便拓宽学生顶岗实习岗位渠道,实现企业、学校与学生之间的“三赢”。同时探索多样化的顶岗实习模式,顶岗实习除采用校外实习模式外,也可以采用“校中厂”、“厂中校”等模式,上学与顶岗实习交替,实施“学校—企业—学校—企业”的“双循环教学”。
3.2 多措施齐头并进加大顶岗实习工作的管理力度、完善各项服务工作
顶岗实习具有管理主体多元化、实习地点分散化、实习内容多样化等特点,其组织管理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需多方共同参与,并进行周密的策划和准备,制定科学合理的方案,才能保证实习工作的正常有序进行。
(1)成立专门的顶岗实习管理机构
学生的顶岗实习工作由学校、企业、学生及家长四方共同参与完成。为了落实各方管理职责,学校应成立相应的管理机构,制定相应的管理意见、办法和要求,使管理工作责任有落实。
(2)建立学生组织,加强学生的自我管理
在学生下企业顶岗实习期间应重新建立学生组织,如班组、团支部等,明确组织职责,使组织活动落实在顶岗实习第一线,起到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约束、自我激励的作用。
(3)创建信息平台,加强过程管理
顶岗实习前,学校应创建与之配套的专题网站,通过其中的网络论坛等形式让学生发布实习体会与问题,与指导教师进行有效沟通、有针对性地做好服务及辅导工作;同时,在该网络平台上应及时发布顶岗实习的相关通知、动态,便于实习生与学校间联系不断、互通有无。
3.3 加强学生的职业素质教育和顶岗实习的岗前培训
目前,学生的就业观念与企业要求相去甚远。通过调查发现,学生大都在顶岗实习前从未接触过企业,部分学生的行为习惯一直比较自由散漫、以自我为中心、缺少责任感、缺少纪律约束、更缺少团队合作意识,这就造成学生在顶岗实习中很难适应企业环境、不利于其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因此,在日常的教学中,应注意学生的职业素质教育的培养,培养学生成为吃苦耐劳、服从纪律、团结协作、有责任心的有用之人;学校应安排学生多到企业参观、实习或社会实践,使学生更全面地了解、熟悉企业环境。同时,做好顶岗前的培训工作,教育学生提高对顶岗实习意义的认识,明确顶岗实习的目的,不把获取报酬的高低作为主要目标。同时,通过多种途径,如讲座、比赛等方式,进行安全教育和职业道德、文明礼仪、企业文化、人际沟通、职业规划与个人发展等教育,经岗前培训考试合格者方能进入顶岗实习阶段。
3.4 改革顶岗实习的评价考核制度、引入证书机制
学生下企业顶岗实习,以七天为一期书写实习日志,记录实习的内容与收获。实习指导老师通过学生的实习周记录,对学生做出相关的评价,此项考核可占实习总成绩的学生30%左右,至实习结束后,再由校企双方共同进行考核。学生的实习成绩可由三部分组成:一是学生所在实习单位的直接主管人或车间的鉴定意见和评定的分数(占40%);二是指导教师在具体指导过程中根据学生各方面表现的鉴定意见和评定的分数(30%);三是学生的实习报告的分数(占30%)。从这三方的反馈中获取信息,作为学生顶岗实习的总成绩。同时,可为考核合格学生颁发由实习单位和学校共同认定、签发的《学生顶岗实习证书》,纳入学籍管理环节,对实习表现突出的学生,学校可发文或进行物质表扬奖励并频发相应证书。
[1] 郭智忠.对高职学生顶岗实习中存在问题的探讨[J].职业教育研究,2011,(6).
[2] 胡雪梅.高职院校顶岗实习的探索与研究[J].九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1,(3).
G71
A
1008-7427(2012)10-0027-01
2012-07-21
作者系徐州广播电视大学信息工程系副教授。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