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8-31
陈 苡
(广州工程技术职业学院,广东 广州 510075)
浅谈非财经类经济学课程教学与生活的融合
陈 苡
(广州工程技术职业学院,广东 广州 510075)
为了提升学生的专业素质乃至人文素质,培养高素质人才,对高职院校非财经类学生开设的经济学课程进行改革非常必要。而改革的关键是要将经济学的教学与社会经济生活进行融合。
经济学;教学;融合
由于经济学是一门理论性很强的学科,对于没有任何经济学知识的人来说,经济学就是一堆数字、图表、理论,因此,很难调动起学习兴趣。如何能更好地通过一些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经济学课程的兴趣,更好地学习经济学知识,是我们要认真思考的问题。笔者将从经济学课程教学与经济生活融合的意义和实施途径等角度进行论述,希望能对经济学的教学改革有一些帮助。
1.经济学理论本身就来源于生活,了解经济学的基本知识是非常必要的
在一般人的心中,经济学是枯燥乏味、遍布数学公式的、让人头疼的读物,只能是经济学家才能任意挥洒的领地。但是,美国著名经济学家弗里德曼却认为,其实“从生活的角度来说,我们每个人都是经济学家”。不仅货币的变化需要经济学,经济的发展需要经济学,国家的建设需要经济学,我们日常生活中的每一件事也离不开经济学。因此,我们应该认识到,经济学不仅是经济学家研究的深奥课题,而且是每个人都必须了解的普遍常识,也就是说,经济学理论本身就来源于我们的生活。
2.经济学课程并非只是对财经类专业学生开设的,很多是对非财经类学生开设
从现阶段经济学的教学现状来看,除了财经管理类学生要学习经济学外,很多学校也对非财经类学生开设了经济学课程。因为很多学校都逐步认识到,对非财经类学生而言,掌握一定的经济学知识,培养一定的经济学素质是非常重要的,这就要求在非财经类专业教育中融入经济学的内容。很多学校都是通过开设公共选修课的方式来实现的,如笔者所在的学校,就开设了一门公共选修课《经济与生活》。通过对非财经类专业学生开设经济学课程,可以达到两个目的:一是可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人是社会人,也是经济人,人人都要参与到经济活动中去。只有具备了经济意识,才能够更好地适应市场机制,增强就业竞争力,提高创业能力。二是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社会经济的发展需要大批既懂技术又懂经济的复合型人才,需要跨学科创新型、应用型人才。因此,对非财经类专业学生开设经济学课程显得尤为重要。而要想让这些非财经类专业学生更好地了解经济学知识,必须让其更好地融入生活。
3.与经济生活融合,是经济学最核心的教学方法之一
由于经济学知识比较枯燥,理论内容较多,对于一个经济学的初学者来说,要想简单地通过看书、看图来理解这些枯燥的理论是非常困难的,因此,迫切地需要任课教师能通过各种教学方法来引导学生。而这些方法中,最核心的一点就是将经济学的教学与生活进行融合,让学生从自己身边接触的生活常识入手,从中体会经济学的理论知识。
通过以上几点我们可以知道,经济的发展需要更多的懂得经济学知识的人才,经济学课程的教学范围日益在扩大,但是目前经济学课程的教学存在其缺陷,要想让学生能更好地学习经济学知识,就必须对其教学进行改革,而改革的核心就是将经济学的教学与生活进行融合。
1.改革现有经济学的教学内容
市场上有关经济学的教材很多,其中不乏著名经济学家的著作,但是这些教材对于一个初学者来说,显得过于枯燥、理论化。因为对于非财经类专业学生来说,其学习经济学都是通过公共选修课来完成的,这就意味着其时间不可能多于专业课,在这有限的时间内要想真正读懂经济学的理论,是不太可能的。因此,在经济学的教学中,首先要对其教学内容进行改革,尽量做到以“应知、够用”为原则,使理论更加通俗化,有利于学生的理解和接受。按照现在高职教育中提出的项目化课程改革方法,经济学教学内容的改革可以通过项目化来完成。比如,笔者所在学校开设的《经济与生活》课程,本身就是强调经济与生活的融合,课时只有36学时,不可能——去介绍经济学的理论知识,因此,我们将课程进行项目化教学,设置了几个基础的项目让学生学习,比如为了让学生了解经济学的基本假设,我们设置了项目:如果去饭堂买饭时,你会站在哪一个队伍上?为了让学生了解供求理论,我们设置了项目:请你对“十一”期间商品价格的变化进行分析。为了让学生了解经济增长与经济波动,我们设置了项目:国际金融危机的到来是世界末日吗?等等。通过对课程教学内容的改革,让学生能从浅显易懂的生活中掌握经济学的理论知识。
2.改革经济学课程的教学方法
大部分学校在进行经济学课程的教学时,主要都是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这些方法缺乏与学生的交流互动,忽视了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这样,既不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不利于学生创造精神的培养。同时导致学生只是死记硬背,了解了一些基本的知识点,掌握一些结论性的原理,而对于原理的形成思路却不甚了解,只会“纸上谈兵”。因此,必须改革现有的课程教学方法。
在经济学课程的教学中,最常用的方法就是案例教学法,这是一个很好的方法,但是我们不能只选取书本上已有的一些案例。笔者在教学中发现,通过选取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接触到的生活案例进行教学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在解释“边际效用递减原理”时,可以结合我国的春晚现象。我国的春晚举办了三十年了,每年的节目都差不多,陷入了“年年办,年年骂”的怪圈,这是为什么呢?而今年2012年的龙年春晚一改往年的风格,立体感更强,而且首次实行“零广告”,这让人们感觉到了不同,而这些不同又说明了什么问题呢?这是我们每个人在过年的时候都会讨论的一个问题,真实而又现实。
同时在教学过程中也可采取新闻时事介绍法,这是一个可行又实用的教学方法。方法是让学生进行分组,每一组在课后通过报纸或网络了解当前的社会经济时事,每一次课上课前,用五分钟时间介绍所了解的本周发生的具有较大影响的经济新闻,同时结合经济学原理解释这一现象,介绍完后,教师对问题进行归纳总结。这一方法对非财经类学生非常有用,因为他们本身平时就少接触经济类课程,通过这个方法,可以提高他们的自学能力和学习兴趣。
还有一个可和日常生活紧密融合的教学方法是市场调查法,这一方法在财经类的很多课程中有采用,但在经济学的教学中很少使用,这是一个了解学生学习效果的好方法。比如针对目前国家对房地产行业的调整,究竟效果如何呢?可以让学生分组进行调查,从供求关系角度分析这一问题。又比如针对春运问题,让学生到汽车或火车站去调查了解,究竟春运期间各地的运力和车票价格有什么变化?等等,诸如此类的教学方法,都是要和生活密切融合才能有效使用的。
3.改革现有的课程考核方法
传统的经济学课程考核方式都是通过闭卷的方式,这种方法主要是考核学生对理论的记忆而不是理解。但是,非财经类学生学习经济学最重要的目的是掌握方法,能对经济生活中的问题进行分析,因此,考核方式应更注重过程考核。考查学生平时的课堂表现、课外调研、阶段测试、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等反映学生学习过程的各方面。可以进行一些口试,比如分组进行演讲、辩论等;考核也不一定是试卷形式的,也可以是写小论文等。这些方式都能很好地反映出学生的学习能力。
总之,经济学不是单纯的一门研究理论的学科,它所研究的问题可以用人类一般思维加以理解。只要在教学过程中利用学生的形象思维,充分借助经济生活案例,让学生带着兴趣主动地去学习,这样的教学就会事半而功倍,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1] 郭立伟. 高职《实用经济学》课程教改实施的调查研究[J]. 职业教育研究,2010,(9).
[2] 姚宗建. 基于提高创业能力的西方经济学教学改革的研究[J].价值工程,2010,(12).
[3] 许静. 真实的生活与生活的经济学[J]. 浙江经济,2009,(24).
G71
A
1008-7427(2012)04-0034-01
2012-02-14
作者系广州工程技术职业学院财经与管理系讲师。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