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8-31
李洪连
(青岛大学师范学院,山东 青岛 266071)
浅析《干旱的九月》中的悲剧因素
李洪连
(青岛大学师范学院,山东 青岛 266071)
福克纳的短篇小说《干旱的九月》通过描写南方社会中由种族歧视而引发的一场悲剧,体现了美国南方社会黑人受到的歧视和不公平待遇,小说揭露了导致这场悲剧的一系列社会原因,其中除了种族歧视外,南方人价值体系的崩溃、人际关系的冷漠也是不可忽视的一个因素。
种族歧视;价值体系;人际关系;悲剧
“充满南方悲剧激情”[1]的福克纳创作了一系列富有悲剧色彩的小说,如《喧哗与骚动》、《献给爱米丽的一朵玫瑰花》、《干旱的九月》、《殉葬》等。由这些作品构建起的约克纳帕塔法县充斥着悲怆、死亡与腐烂的气息,揭露了死守旧传统的南方人的悲剧命运。其中,《干旱的九月》(Dry September)发表于1931年,正值福克纳创作的黄金时期。小说讲述了发生在福克纳典型场景“杰弗逊”小镇上的一起谋杀事件。通过描写这样一场由流言引发的血案,披露了种族歧视引发的恶果,控诉了南方人的冷漠与残暴。小说中揭露的不仅是被私刑处死的黑人威尔·梅耶斯的悲剧,也不仅仅是流言制造者米妮•库柏小姐或者杀人主犯麦克莱顿的悲剧,更是死守旧传统的整个南方的悲剧。而导致这场悲剧的社会原因除种族歧视之外,价值体系崩溃后南方人内心滋生的不安全感以及人际关系的冷漠等因素也不可忽视。
美国种族歧视问题历史悠久,美洲的发展史也是黑奴的一部辛酸史和血泪史。尤其南方社会对黑人的歧视最为严重,史学家一直称南方的经济为奴隶制种植园经济不无道理,南方的奴隶制带给黑人奴隶永远洗不去的耻辱:在南方,奴隶主驱使奴隶劳作像驱赶牲畜一样,不给他们生活保障,奴隶是他们赚钱的工具,他们没有任何社会地位,“生活在社会的深渊”[1],被猪狗一样地对待,“……可以由主人鞭挞致死。”[2]“黑奴的地位从本质上说同庄园里其他任何生产工具一样,只不过是奴隶主的一件财产……”,“又如,1830年,黑奴法规规定,黑奴未经许可不得离开庄园,不能在宵禁后出现在公共场所或大路上等等”,[3]他们随时面临着被随意贩卖、交易,甚至杀戮的命运,这在《汤姆叔叔的小屋》中也可略见一斑。
奴隶制的存在使南方白人滋生了一种优越感,种族主义者更是处处压迫黑奴,这在《干旱的九月》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文中的南方人在白人和黑人之间划分了明确的界线,“白人”这个称谓是人们身份和地位的象征,包含了一种“白人至上”[4]的种族优越感,黑人威尔尊称前来抓他的暴徒们为“白人先生们”,这些南方人又称米妮•库柏为“白人女子”,并且无条件地相信“白人女子”的言论,即使他们心里清楚她的话可信度不高。当理发师霍克肖说他不相信有关米妮·库柏的谣言时,带有种族偏见情绪的麦克莱顿一类人反驳他的唯一理由就是米妮•库柏是白人:“难道你不相信白人女子说的话,反倒相信黑崽子?”[5]他们称黑奴为“黑鬼”、“黑崽子”,只要觉得黑奴有可能犯错误,不论事实如何,就会立刻处决他,没有任何讨论的余地:“根本没有必要说什么话”,“事实!去他的!”[6]。甚至替黑人说话的白人也被视为异类,被骂成“喜欢黑崽的混帐东西。”[7]
种族主义偏见让人们丧失了理性甚至置人性于不顾,最终发展成种族暴力。在种族主义者眼里,处死黑人就像处死一条狗,所以他们不管黑人威尔•梅耶斯强奸米妮•库柏这一谣言是否属实,也不屑调查事实,对他们来说流言是否属实无关紧要,重要的是这个留言冲击了他们“白人至上”的种族优越感,而要保住他们的优越地位不受丝毫威胁或侵犯,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在当时的情况下,大家显然一直默认“私刑”是最强有力的手段,于是他们置真相于不顾,就冲到威尔•梅耶斯干活的地方把他暴打一顿并用私刑处死了他,南方社会中充斥着的种族歧视正是导致这场悲剧的根本原因。
同样,由于南方社会奴隶制传统历史悠久,在奴隶制种植园经济的基础上,形成了以奴隶制为基础的道德观和价值体系。南方人只“把黑人奴隶视为自己的财产”[8],而黑奴们也接受了自己的奴隶身份,把自己看作主人财产的一部分。在斯托夫人的《汤姆叔叔的小屋》中,汤姆的主人因欠债,把汤姆当作抵债品卖给他的债主,汤姆把这视为命运的安排,默然接受。又如福克纳的《殉葬》中那个被主人像猪狗一样对待的贴身奴仆,得知自己要陪葬后,虽然最初选择逃跑,但其实他内心深处明白自己摆脱不了与主人的马和狗一起陪葬的命运。在《干旱的九月》中,黑人威尔•梅耶斯被米妮小姐诬陷强奸,麦克莱顿等人不问青红皂白就去抓他,并对他拳打脚踢,可威尔还是称他们为“先生”,后来虽然稍有反抗,但终究只能别无选择地“上车安静地坐着”[9],无辜的他终于还是默然接受了自己被处死的命运。在当时的南方,奴隶被随意买卖甚至处以私刑。祖辈以来的习俗和道德观念深植于南方白人心中,他们理所当然地把奴隶视为自己的财产,完全没有意识到这是违背人性的,也不会产生丝毫的罪恶感。而随着北方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废奴主义者否认了建立在奴隶制种植园基础上的南方传统。
而南北战争的爆发打破了南方社会根深蒂固的传统道德价值体系,南方的白人开始意识到奴隶制的罪恶,感到自己遭受谴责和攻击,自己的处境和地位也受到了威胁,从而滋生了一种不安全感。这种不安全感使他们变得狂躁、恐慌,虽竭力抵制这种变化,却无能为力,这种挫败感使得他们体内的暴力因子膨胀,伺机寻找发泄口,外界环境的丁点刺激就能触动他的暴力因子,以至于发生不可收拾的悲剧。《干旱的九月》中的杀人主犯麦克莱顿有过辉煌的历史:“曾在法国前线指挥过部队作战,因为英勇过人而获嘉奖,”[10]但现在的他处境贫困:在炎热的天气里仍然戴着毡帽,住在鸟笼一样大的房子里。之前的辉煌与现在的贫穷无力反差巨大,这带给他深深的不安全感,他变得狂躁、极端,不管事情的真相,一心只想处罚黑人威尔•梅耶斯,潜意识里是希望藉此缓解心中的不安全感。但当他把威尔•梅耶斯用私刑处死之后,从他粗暴地对待家中的妻子,“边走边扯下身上的衬衣”、“把衣服扔到一边”[11]等一系列动作中不难看出,即使是杀死了威尔•梅耶斯,他心中的不安全感非但没有消除反而愈演愈烈。“他站着直喘粗气”反映了他内心的狂乱、不安恰好与外界环境的冷寂形成了鲜明对比。“黑暗的世界像患了重病昏沉沉地睡死了,”[12]似乎预示着麦克莱顿一类人的毁灭。
南北战争强烈冲击了南方传统道德观念,人们的传统观念发生紊乱,他们变得麻木不仁、对他人漠不关心。小说描写了米妮小姐遭“强奸”,但在她的惊慌劲还没过去的时候,周围的人们完全无视她受到的惊吓和伤害,急不可耐地质问她:“你一定要把出事经过告诉我们。他说些什么,干些什么;详详细细地给大家讲一讲。”[12]充分体现了周围的朋友毫不在乎她内心的痛苦,只希望尽快满足自己好奇心的自私与麻木。甚至于在她精神癫狂时,这群家伙也只是表面上哄着她,暗地里却在“仔细寻找白头发”[13]。“她们的眼睛闪烁着黑黝黝的亮光,诡秘而又兴奋”[14]好像在为终于发生了一件打破她们沉闷生活的事情而激动不已,其残酷与冷漠可见一斑。
人们的冷漠更体现在他们不做调查,在没搞清事实真相的情况下,就私自处死了黑人威尔•梅耶斯。事实上,人们根本就不相信米妮•库柏遭强奸属实,甚至主犯麦克莱顿自己也不相信流言的真实性——“有没有出事,这又有什么关系?难道你打算让这些黑崽子们……有朝一日真这么干起来?”[15]在他们心里流言是否属实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们不容许南方淑女传统受到任何损害,传统比人命重要得多,更别说是那些卑贱的黑人的性命了。即使起初看似善良,坚持真理的理发师霍克肖,也终究湮没于冷漠的大潮中,虽然起初他一直强调要调查事情真相,并坚信以威尔•梅耶斯的人品不会犯下次罪,并尾随去寻找维尔的麦克莱顿一伙人身后,试图对他们进行劝阻。但随着事态的发展,在种族主义者狂热情绪的影响下,理性屈服于疯狂,他也加入了毒打黑人的行列。虽然在最后关头,他退出了暴徒的行列,但他还是纵容、默许了的残暴行径,最后沉默着跳车走开。是什么改变了他的态度?是对威尔无意识下打伤自己的愤怒?继而诱出他的种族优越感,并由于这种优越感受到威胁而产生的怒火?还是意识到面对冷漠的毫无人性的暴徒自己的无能为力?或者三中因素兼而有之。
长期生活在这种冷漠环境中的南方人在乎的也只有南方传统而已。在这里,“女性的性别和情感被阉割……女性的生物性别被埋葬或忽视。”[16]但米妮作为一个“人”,一个有思想、有感情的人,对爱有着强烈的渴望,好不容易找到意中人,陷入了爱河,却又被无情地抛弃,虽然她尽量掩饰,但心上人的离弃,使她受到沉重打击,而她的朋友却幸灾乐祸:“她们唠叨着,目光炯炯而又诡秘,不时瞥眼偷看她强颜欢笑而又憔悴失意的面容。”[17]在传统道德束缚、人际关系冷漠、极度渴望爱的三重压力下,她精神扭曲,不惜借造谣来唤起男子们对她的关注,同时也藉此缓解压力。她的目的达到了——“他们的目光追随着她大腿和臀部的摆动”[18],但同时她却精神崩溃,走向毁灭。如果说奴隶制是导致威尔•梅耶斯死亡的根本原因,那人们的冷漠和残酷则是直接原因。
表面上,《干旱的九月》的悲剧是由一个流言所造成的,但实际上引发这场悲剧的潜在因素错综复杂。在种族歧视这一社会因素不能被忽视的同时,其他因素也有待人们探究。《干旱的九月》是当时南方社会的缩影,它反应了客观存在的内在不安全感与冷漠的人际关系等因素交织在一起所导致的一出催人泪下的社会悲剧,从而唤起我们对战后充满矛盾的南方社会的深思。一个南方世界正在慢慢没落,人性也随之发生变化,人类的历史往往充满着悲惨、遗憾与荒谬,《干旱的九月》从一定程度上带给了我们答案。福克纳的可贵之处在于他毫不掩饰的揭露南方社会的诟病,给人以警示作用,以达到认识现实,改善现状,以史为鉴的作用。
注释:
[1]-[4] 史志康. 美国文学背景概观[M].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8.
[5]-[15],[17][18] 福克纳著,陶洁编. 福克纳短篇小说集:献给爱米丽的一朵玫瑰花[M]. 南京:译林出版社,2001.
[16] 张宇红. 一座父权社会里的女性纪念碑[J],柳州师专学报. 2004.
[1] 福克纳著,陶洁编. 福克纳短篇小说集:献给爱米丽的一朵玫瑰花[M]. 南京:译林出版社,2001.
[2] 梁晓冬. 疯狂、暴力和死亡—福克纳短篇小说“干旱的九月”中隐喻的分析[J]. 外国文学研究,2006,(1).
[3] 李文俊. 福克纳评论集[M].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0.
[4] 庞旭. 论《干旱的九月》中的南方淑女神话[J]. 重庆三峡学院学报,2006,(6).
[5] 汪海如. 眷恋旧传统的自然流露-评福克纳的两篇小说[J]. 南京师大学报,1994,(1).
The Analysis of Tragic Elements in Dry September
LI Hong-lian
William Faulkner's short story Dry September described a tragedy in southern America arose by racialism,which reflected the discrimination and unfair treatment that the black confronted in southern America. The short story uncovered a series of social problems which resulted in this tragedy, besides racialism, the collapse of southerners’ value system, the apathy of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 are also the elements that can not be neglectable.
Racial; Values; Relationships; Buskin
I106.4
A
1008-7427(2010)01-0076-02
2009-10-18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