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抒发千千万万人民心声的音乐——评歌曲《周总理,你在哪里?》

时间:2024-08-31

林 雯

(武汉工程大学,湖北 武汉 430074)

抒发千千万万人民心声的音乐
——评歌曲《周总理,你在哪里?》

林 雯

(武汉工程大学,湖北 武汉 430074)

《周总理,你在哪里》是一首深受大家喜爱的歌曲,是革命的现实主义与革命的浪漫主义相结合的一首歌曲精品,诗人和作曲家,把他们从现实生活中得来的对人民的好总理的敬爱之情,用富于浪漫主义色彩的诗句和音乐,深深地打动了广大听众的心。本文就这首歌在歌词和音乐创作上的成功之处做一些分析和探讨,对提高当前歌曲创作的艺术水平,或许会有所启发。

施光南;柯岩;艺术歌曲;歌词;旋律

由柯岩作词、施光南作曲的《周总理,你在哪里》是一首深受大家喜爱的歌曲,是革命的现实主义与革命的浪漫主义相结合的一首歌曲精品,诗人和作曲家,把他们从现实生活中得来的对人民的好总理的敬爱之情,用富于浪漫主义色彩的诗句和音乐,深深地打动了广大听众的心。

1976年1月8日,中国人民的好总理周恩来逝世。当时全国人民沉痛悼念周总理的感情受到“四人帮”再三压制,直到打倒了“四人帮”,这种深深的思念才像潮水般地涌泻出来。1976年年底,施光南读到女诗人柯岩的长诗《周总理,你在哪里》这首构思独特、富于浪漫主义色彩的诗作,使他感到一种按捺不住的激动。施光南连夜把内心的激情化为音乐,泪水和旋律同时涌出。在周总理逝世一周年前夕,中央乐团首唱这首歌。歌毕,全场静默达半分钟之久,然后掌声爆起。由此可见这首歌在群众心中引起了多么强烈的共鸣。本文就这首歌在歌词和音乐创作上的成功之处做一些分析和探讨,以期对提高当前歌曲创作的艺术水平能有所帮助。

一、歌词构思独特,富于浪漫主义色彩

柯岩的诗一往情深,一唱三叹,富于浪漫色彩。她在《周总理,你在哪里》这首歌词中,寓深刻的时代主题于浅显、生动的形象;寄起伏澎湃的情感于清新、隽永的诗句,尤为难得的是这首词具有鲜明的音乐性,为歌曲的再创造提供了广阔的天地。其音乐表现性表现为:

无比的深情:情,是任何一首歌必不可少的,没有情也就没有歌;这首词所表现的眷念之情(而且表现得那么深刻、动人),正是音乐最擅长发挥的。情感,是任何抒情作品共有的品质,是谓“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1]在《周总理,你在哪里》这首歌词中。诗人既胸怀对总理至诚的真爱,道出深深眷恋总理的心声,同时又把自己的内心情感与深刻的人生感悟相依傍,让读者领悟出其情感背后理性和思想的支撑。这恰恰验证了埃里克·弗罗姆(Erich Fromm)在《爱的艺术》中所说的那句名言:“完美的真爱才能体现出生活的真正价值”。[2]

生动的反复:反复是中国传统的引发歌唱的手法,它既易于深情歌唱,又富有浪漫色彩。在《周总理,你在哪里》中,诗人也采用了重章反复的手法,“我们对着高山喊”、“我们对着大地喊”、“我们对着森林喊”、“我们对着大海喊”几个章节,不仅有回环往复、一唱三叹之美,同时有层层推进,步步深化意境的作用。这样的笔法,无疑为歌曲的再创造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优美的格律:格律是中国传统诗词音乐性的体现。诗的格律也是歌曲成功的关键所在。正如黑格尔指出的:“诗的音律也是一种音乐,它用一种比较不太显著的方式去使思想的时而朦胧时而明确的发展方向和性质在声音中获得反映”。[3]诗人在这首词里把新诗的节奏和旧诗的格律(平仄成双的交替)结合起来,既摆脱了呆板的(同时也是束缚音乐的)五、七句式,又在自由的长短句中使声调的起伏错落有致。如歌词“革命征途千万里,他步步紧跟毛主席”,“宿营地上篝火红,伐木工人在回忆他那亲切的笑语”等,这对于歌词的创作来说,是值得珍视和提倡的。

人们常说,一首好的音乐可以使歌词插上翅膀,但笔者还要说,一首好的歌词同样会使音乐插上翅膀。那么我们就看一看作曲家和诗人是怎样一起乘着歌声的翅膀,去拨动人们的心弦的。

二、音乐旋律优美,满怀深情

施光南的音乐作品以深刻、热情和语言、结构的洗练而著称。《周总理,你在哪里》是表现当时中国广大群众对革命事业贡献一生的老一辈革命家的、由衷的赞颂和深情悼念。显然,这里所涵盖的感情内容要更复杂、深厚。加上歌词是一首自由体的长诗,没有规整的格律,字句长短的差距也较大。要将这些长长谱成一首完整的歌曲,显然是相当困难的。因为,参照一般通用的歌曲模式来进行创作是已不能适应了。施光南参照过去赵元任的创作经验,以大型“通节歌”的形式(这是用于大型叙事歌曲的多段体结构的形式,一般说,它没有死定的格式,大多依据歌词内容的要求、参照器乐创作的结构原则、由作曲家自由地进行写作的)来进行结构第一部分 A(即开始 16小节的一个乐段)。歌曲 1小节的前奏和首句“啊!”的歌腔,都是向上推展的,作曲家要推出一个广阔的空间来表现总理崇高的形象。“周总理,我们的好总理!你在哪里?你在哪里?”呼唤性的音调,一开始便勾起了人们悲痛的心第二部分B(它本身是一个单三段体的乐段)是A的展开性的变奏形式。问和呼唤的音调、山谷的回音、大地的轰鸣、森林和大海的回答、广场的回答,都来源于生活的真实,又给以它们高度音乐化的处理,在呼唤中追溯周总理的光辉业绩,使我们清楚的看到,神采奕奕又勤勤恳恳的周总理,就在我们的面前。同时,运用了调式、节奏、力度等多种变化手法发展乐思,如在旋律与力度上,运用大跳八度与强弱对比的手法来模仿山谷的回声,“他刚离去!他刚离去!”听起来新鲜悦耳;在节拍与速度上,由4/4拍转成2/4,速度也由中速转成中速稍快,“革命征途千万里啊,他步步紧跟毛主席”“你不见那沉甸甸的谷穗上,还闪着他辛勤的汗滴?”,以略带宣叙性的旋律,把人们对周总理的怀念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

第三部分C(它本身是一个拥有四个小段组成的乐段)也是A的变形和发展。通过在广阔的空间深情地寻找总理,表现了总理崇高、伟大、朴实、亲切的形象和人民对总理的敬爱。作曲家在创作的时候,并不是不知道总理在哪里,他清楚的看到,我们敬爱的总理在高山、在原野、在森林、在海上、在革命需要的每一个地方、在整个世界、在中南海……总理就在他的面前!歌词由前面的排比并列改为直陈,音乐也相应地写成情绪激动的宣叙性段落。作曲家在这里把语言的自然声调和散文诗般参差不齐的节奏做了富有音乐性的艺术夸张:节奏上,摆荡摇曳的×××切分音型与O× × ×弱起音型交替出现;旋律上,平直的口语化音调与整个旋律线起伏跌宕的布局相结合,把歌词情真意切的诉说和对总理的声声呼唤表现得更美、更真挚、更动人。

紧接着间奏(以A的材料写成的),由一连串建立在五声音阶各音级上的三连音组成,是第一段音乐的引伸和发展,这连贯的三连音组成连续不断的波浪起伏,既表现了歌者思绪的翻腾,又把激动的感情、壮烈的气氛、瑰丽的色彩、崇高的形象,融为一体。

间奏之后再次引出A段音乐,“周总理!我们的好总理!”音乐推向全曲的高潮。“你永远和我们在一起,你永远活在我们的心里,你的人民世世代代想念你!”旋律音符自然而然的级进下行,仿佛颗颗晶莹的泪珠滴落茫茫的云海,滴进人们的心田。

最后是尾声部分,为了表达对现实的乐观信念,结尾时的旋律扬了上去,改为高八度结束。在歌唱的长音中,再现了歌曲前奏里的音乐片段,仿佛告诉人们:歌声虽然结束了,但满怀眷念之情的思绪却还在天空不断的留连、盘旋……

这首作曲家流着眼泪谱写出的歌,打动了不少人的心。其所以如此成功,原因是多方面的,除上面提过的以外,从作曲技巧来看,主要有以下两点:

1.语言、结构的集中、凝练:这首歌相当长,散文化的长诗,很难谱曲,没有充沛的感情和多方面的作曲技巧,特别是旋律写作与构筑长篇的技巧,写不好这支歌。全曲由A、B、C、“间奏”、A、“尾声”这六个段落所组成,这里的B和C的音乐仿佛是与A不同的新材料,其实它们都是A的变形和发展。这就使整个作品的结构成为一个带有展开部的复三部曲式原则的结构。这种结构一般常用于大型器乐曲的创作,但施光南将它成功地创造性地用于声乐曲的创作了。因此,尽管这首歌曲的篇幅很大,它所用的主题材料并不杂,音乐的展开很有逻辑层次,很集中。

2.中国戏曲与西洋歌剧风格的交替运用:施光南在音乐语言的积累方面下过艰苦卓绝的功夫,在对民间音乐的学习、戏曲艺术的研究、国外音乐的学习上,付出了他毕生的精力。这首歌曲中的每个音符都浸透了他对周总理的敬爱之情,他成功地运用了戏曲唱段善于表达大起大伏感情的经验,戏曲、说唱注意四声语气的经验,如最后一段再现 A的主题,运用戏曲中词曲配置的手法,突出了重要的词与字,力图将每个字都带到人民的心坎里去,把“您永远活在我们心里”的主题深刻地表现出来,词曲的艺术性结合,使歌曲感人至深。同时他也成功的运用了交响音乐写作器乐展开的手法,并借鉴了欧洲歌剧咏叹调长于抒情的经验,融会贯通,创作了绚丽多彩的旋律,表现了丰富炽热的感情:“我们找遍整个世界,到处是你深深的足迹,我们回到祖国的心脏,我们在天安门呼唤你,啊,总理!啊,总理!敬爱的周总理!”激动的感情和崇高的形象融为一体。

三、结论

人们常说“旋律是音乐的灵魂”。施光南的旋律就是他燃烧着的心灵之火。鲁迅说过:“创作总根于爱。”[4]施光南的旋律中蕴含着丰富的思想和情爱,这就是他对祖国、对人民的深沉的爱。他是音乐灵魂的不倦的求索者和勇敢的开拓者。他对人民、对历史的伟大贡献,首先就表现在他那一连串的像珍珠一样闪光的、具有长久审美价值的旋律之中。

一首歌曲的效果,固然有时是可以用掌声和流行程度来衡量的;然而一首歌曲的真正的艺术价值,却远不是一时的掌声或流行程度所能判断的。时间证明:时间总是对艺术作品进行无情的选择,或者因为内容,或者因为艺术。有些作品尽管像秋日的流星一样划亮过夜空,但在历史上却不曾留下任何痕迹;只有那些能够深刻抒写人们的内心世界,并在艺术上卓有创造者,才能超越有限的瞬间而永葆其艺术青春。

[1] 刘勰. 文心雕龙[M]. 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0.

[2] 弗洛姆著,李键明译. 爱的艺术[M]. 北京:商务印书馆,1987.

[3] 黑格尔. 美学(第三卷下)[M]. 北京:商务印书馆,1981.

[4] 王鸣剑. “创作总根于爱”——论鲁迅的情爱与创作[J]. 渝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5).

Music expressing thousands of people——A comment on Premier Zhou, where are you

LIN Wen

Premier Zhou, where are you is a very popular song, which is featured by its combination of revolutionary realism and romanticism. The poet and composer, while expressing their esteem to the beloved premier with romantic verse and rhythm, also deeply touched the majority of audience. This paper aims to give some analysis and discussion on the success of its lyric and music which may be instructive to enhance the current artistic level of songs creation.

Shi Guangnan; Keyan; art songs; lyric; melody

J6

A

1008-7427(2010)01-0085-02

2009-10-26

作者系武汉工程大学艺术教育教研室讲师。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