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京津冀老年教育教材现状及其开发调研报告——以京津冀三地六所地市级电大为例

时间:2024-08-31

马 佳,李顺田,刘 彤

(天津广播电视大学 西青分校, 天津 300380)

教材作为教学活动的重要载体和基础资源,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尤其在推进终身学习的教育背景之下,教材更是人才培养与教学改革的必备之器。目前在老年教育领域,教材建设无法满足当前教育教学的发展需要,诸多问题亟待解决。体现老年教育特色,契合老年学员特点,满足老年教育改革,促进终身教育发展,应是优质老年教育教材必须具备的要件。加强老年教育教材建设,编写出体现老年教育特色的教材势在必行。只有把老年教育教材建设这项基础工程搭建好,才能为社区教育发展及终身教育体系的构建奠定坚实基础。[1]

一、调查目的及内容

1.调查目的

我国目前已进入老龄化社会,老年人数量增加的同时,其精神文化和学习需求也日益增长,老年大学的出现为老年人实现高层次的需求提供了有效的途径。据统计,中国老年大学协会目前管理全国各类老年教育机构近8万所,老年大学近6万所,在校学员近800万人,包括接受远程教育在内的老年学员有1 500余万人。预计至2020年年底,以各种形式经常性参与学习的老年人将占老龄人口总数的20%以上,达到5 000万人的规模。拥有如此壮大的老年学员队伍,遗憾的是,我国老年大学至今没有一本全国性教材,各地老年大学在课程体系设置方面缺乏统一性和规范性,课程建设各自为战,资源共建共享度不强。尤其是基础性、综合性、通用性的通识类课程,存在着数量少、主题散、质量参差不齐、重复建设等问题,因此编写老年教育教材具有迫切性和亟须性。

老年教育的生命力在于不断满足老年人的精神文化需求。由于目前我国大多数出版行业和编写人员对老年教育教材还处在摸索阶段,而京津冀协同发展已提升至国家战略规划高度,加强对三地教育,尤其是老年教育发展的研究更具重要价值。老年教育的核心是:提高生命质量,创造幸福生活,完善人生。老年大学教材建设对多种课程的优化组合,有利于老年教育工作更加系统性、科学性的展开。不仅可以丰富老年人的闲暇生活,营造家庭和谐氛围,在社会发展、国家建设方面也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加强京津冀三地老年教育教材的共享性,有助于减少地域差异。在此之前,天津在社区教育和老年教育领域,已和北京、河北多次开展交流活动。此次在教材建设方面,各地老年大学抽调了优秀的教师代表,以集中开展座谈会的形式,对老年大学教材建设共建共享进行讨论、研究。

2.调查内容

本研究以京津冀三地共六所地市级电大的老年教育学员为调查对象,通过发放网上调查问卷的方式对被调查者基本情况、所学课程的教材配备情况及满意度等内容进行了调查。基于双层次多元化调研设计,初步掌握六所地市级老年大学的教材开发及使用现状。一是宏观校级层面,就三地老年大学目前教材建设现状及未来开发规划进行调研,由各老年大学负责人完成问卷调查;二是微观学员层面,针对三地老年大学学员对目前教材使用情况的满意度等问题进行调查,由各老年大学组织本校学员进行线上、线下问卷的填写及回收。

调查研究主要内容为:(1)本校老年教育教材使用的基本情况;(2)已配备教材课程的现存问题;(3)未使用教材课程的未来规划;(4)总结三地老年教育教材建设中存在的共性与个性问题;(5)构建三地老年教育教材建设体系的建设策略。

二、调研方法与过程

1.文献研究法

查阅文献,阅读必须由研究者亲自去做。从研究项目的题目,对关键词展开查阅,通过对“京津冀老年教育”“教材建设”等关键词进行检索,明确人口老龄化背景下老年人学习的必要性,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绝大多数老年人低层次的需求能够得到满足,但由于社会角色的转变,老年人更有着归属的需求、尊重的需求和自我实现的需求,于是老年大学成为不少老年人的精神寄托和发挥余热之所在。通过文献检索,发现有关老年教育教材建设的研究并不多,寥寥无几的几篇文章也只是粗略地一笔带过,这就给我们留下了很大的探究空间。

通过查阅文献资料,中国老年大学协会教材指导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2020年7月30日至8月1日在北京召开。会议决定推出“全国老年大学统编教材”。教材编写首先从通识类开始,通识类教材主要包括思想政治、国情教育、法律法规、生活教育、医疗保健、家庭教育、科学普及等七大类别。此次会议通过的决定将改写我国老年大学三十多年来没有统编教材的历史,必将推动老年大学更规范、更高质量的发展,也为本项目明确了研究方向。

查阅文献的过程不仅仅是一个被动的阅读、了解过程,而是在之前研究的基础上,形成了新的对老年教育教材建设的见解,不断对老年大学教材建设项目进行深入探索和研究,力争精细化。简而言之,老年大学教材建设项目研究中,文献研究是项目研究的理论起点。一方面为研究项目奠定坚实理论铺垫,另一方面借鉴已有研究成果及经验,因地制宜,取之精华。

2.问卷调查法

此次问卷内容设计采用非结构化方式,以选择题为主,开放性问题为辅。在编制问卷初稿的基础上根据三地相关社区教育专家意见进行修改完善;参与本次问卷调查的有:北京开放大学密云分校、天津电大西青分校、北辰分校及蓟州分校、河北广播电视大学以及邢台广播电视大学,共涉及京津冀三地六所地市级电大。问卷以单选、多选及开放性问答形式,调动老年群体参加此次社会调查的积极性,并将问卷做成小程序进行线上推广,发挥群体力量,挖掘关于老年教育教材建设的崭新点。

问卷调查法在研究此次项目过程中,最根本的意义一是立足社区,发挥老年大学阵地作用,优化城乡社区老年教育模式;二是搭建平台,实现三地融合,主动参与和融入老年教育教材建设的工作中,为推动老年教育教材建设和构建老年教育教材建设体系发挥了积极作用。

三、调研结果与分析

1.基本情况分析

(1)调查样本分析。本次调查采取随机调查的方式,范围覆盖到京津冀六所地市级电大,总计有12 343人参与调查,样本量充足,符合预期随机调查样本数量,可以保证调查的准确度,所得调查数据可以全面、真实、可靠、客观地反映出老年教育学员对教材建设情况的有关问题,如表1所示。

表1 京津冀调查对象中老年教育学员的年龄结构、受教育程度及职业情况

(2)年龄结构、受教育程度、职业情况分析。在此次参与调查的人群中,从年龄结构上看,北京地区60岁以下的老年人数比例为56.49%,在年龄分布中占比最高;天津地区60岁以下的老年人数比例为41.67%,河北地区在年龄分布中占比最高的也为60岁以下群体,比例为42.04%。这一统计结果说明,目前老年教育学员集中分布在60岁以下的群体中,在老年教育教学开展中应重点把握这一群体的学习特点。受教育程度方面,三地老年人在高中及其以上学历分布均到达70%~ 80%,其中大专及本科学历人数最高地区为北京,比例达到了46.86%。职业情况统计结果三地基本趋同,以企业或公司离退休人员占比最高,均过半数。所得数据可以看出在年龄分布、职业情况上三地差异性不大,但老年学员的受教育程度则表现出北京地区学员高学历比例大于河北、天津两地。基于此问题,进一步追问学员在教材难度的选择上,学员普遍倾向“难度适中”,而“简单,一学就会”的选择上,三地人数均不足10%。以上问题综合反映出目前老年学员的知识水平、能力素质普遍偏高,在未来老年教育教材的选择上应难易适中,且契合老年学员的认知水平和学习需求,避免过于简单化、初级性的教材。[2]

2.老年教育教材建设现状情况分析

本次主要就老年教育中课程开设及教材使用的基本情况进行了调查,如表2所示。

表2 京津冀调查对象中老年教育教材配比及使用情况

(1)所学课程的教材配比情况。一是老年学员所学课程数量方面,三地均表现为老年学员每学期课程学习数量较少,1~2门课程的比例最高,达到70%~ 80%以上,其中学习5门以上课程的比例不足1%。二是老年学员所学课程中有教材的,三地均占到了半数以上,比例集中在50.21% ~69.67%。对于没有教材的课程,三地学员在教辅材料使用上表现有所不同,其中北京地区教师凭经验讲授,不使用教材或讲义占比最高,比例为48.12%,而天津、河北地区的学员则以复印教师讲义的形式居多,天津占比最高为48.83%。三是在问及“对于没有教材,使用讲义上课的课程,您认为是否需要配备专门教材”这一问题时,三地学员均表示“需要教材,讲义不能满足现有学习需要”,该选项所占比例达到40%~50%。

以上所得数据表明,调查对象中三地学员对于教材的配备普遍持积极态度,简单化的复印讲义并不能满足学员学习需求。一方面说明近年来,随着终身学习理念不断深化,老年学员普遍具有较高的主动学习意识,不满足于课上所学内容,更希望通过阅读教材获得进一步的学习和巩固。另一方面也说明,当前三地在教材的配备上还存有较大空间,尤其是调查对象中的北京地区,在经验讲授的同时,更应增加教材配备数量,拓展教材利用率。

(2)学员对教材种类的需求分析。在了解学员认为哪几类课程有配备教材的需要时,三地学员的选择具有高度一致性,位列前三的均为专业类教材、器乐类教材及常识类教材,其次为职业技能类和养生类。这反映了学员普遍认为在专业课程、器乐学习及常识类课程的教学中,课上所学有限,课下有待巩固,教材在辅助学习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在对除教材外,还需要使用哪些教辅资料进行学习这一问题进行调查时,三地调查对象均将教师自己录制音频、视频资源放在首位,其他占比较高的有讲义、教师发送的学习资源链接。这一结果显示,一方面老年教育教师的信息化教学水平有所提升,能较多地为学员准备多元化、可视化的素材;另一方面也说明了学员的信息化素养提升了,对于数字化的学习资源乐于接受、善于使用,这将有利于后期社区教育开展中的各类数字化平台的推广使用。

(3)教材利用率分析。调查数据显示,调查对象中共有21.83%~ 32.64%的学员表示,现有教材利用率不高,在开放性问题调查中,不少学员指出教材利用率不高的原因有多方面,综合来看集中在教材实用性不强、缺少老年教育特色、专业类教材理解难度大、教材内容陈旧几个方面,其中,“教材内容太专业,看不懂”占比为17.83%~20.5%,“教材内容陈旧”占比为5.67%~7.63%。综上,深入剖析老年教育教材建设的现有问题,分析其利用率不高的原因,有针对性地提出教材建设思路,对于提升三地老年教育教材建设质量,提高学员学习效率,最大限度增加老年学员在终身学习中的获得感、满足感,至关重要。

3.老年教育教材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通过分析研究可以看出,目前老年教育教材建设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三地的老年教育领导层高度重视教育建设的开发,学员对教材建设需求较高,同时,三地都编写了适合自身出版的校本教材。对于现有教材的选择基本达到满意,数据显示,近半数的学员对当前使用的教材表示难度适中,且适合学习。这些都是促进老年教育教材建设工作推进的保障与动力。

但与此同时,老年教育教材建设中仍存在诸多问题,无法满足当前老年教育发展及学员学习需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课程数量与教材配备不匹配。从教师问卷回收数据看出,三地在开设课程的数量上均选择大于40门,但有教材的课程全部选择5门以下,充分显示了当前老年教育教材配比与课程开设数量的严重失衡。这就不难解释,在学员满意度问卷中,近半数的学员表示需要根据课程内容,配备合适教材。而在调查学员对于复印教师讲义课程是否需要配备专门教材时,京津冀三地分别有40.59%、50.67%、45.38%的学员表示需要配备专门教材,讲义不能满足学习需要,如表3所示。

表3 京津冀调查对象中老年学员对现有教材问题统计

由此可见,虽然其他教辅材料,如复印教师讲义、教师提供音频视频也有助于教学进行,但教材始终应是教学开展的重要根基。一方面,教材的缺失不利于学员系统进行课程学习,深入掌握课程内容,以便课后巩固与长期留存。另一方面,规范的教材也有助于加强学员对课程学习的重视,增强课程学习的规范性意识。在老年教育的可持续发展中,当前的教材建设仍是薄弱一环,也不应让教材的缺失成为学员终身学习的限制因素之一。

(2)老年教育教材特色不显著。契合老年人的阅读习惯、特征和生活所需应是选择老年教育教材的重要因素。在调查中了解到,学员对于所学课程的教材普遍感觉到缺少老年教育的特色。譬如,调查对象中天津地区学员有21.33%的学员表示,教材字体太小,不利于阅读。老年教育的教材在排版上应区别于普通教材,字体凸显、方便阅读是老年学员使用教材的先决要素。另外,在教学内容选择上,调查结果显示,有17.83%~20.5%的学员表示,现有教材内容太过专业,理解难度大。同时,开放性问题方面,不少学员认为,老年教育教材不仅要注意字体略大,更需在内容上通俗易懂,类型上多元多样。专业类课程教材要根据老年人已有知识层次差异性,设置不同难度梯度的教材。器乐类课程教材以实用性主,形式上采用适宜老年人学习和理解的形式,如多增加图解式介绍,减少深度理论讲解。常识类课程在教学内容上更应突出与老年人生活息息相关,版式上可留白,便于老年学员作笔记,以弥补老年学员记忆力减弱的特征。在开放性问题调查中,学员提出诸多建议,恰反映了当前教材在切合老年学员的生理、心理、精神等特征方面并未完善。现有教材依然沿袭了学科本位的教材模式,过多注重知识系统与完整,教材内容与老年学员现有认知水平不相适应,版式设计上仍保持了传统教材的编排式样,缺少老年教育特色。

(3)教材呈现形式单一,立体化程度不够。随着信息技术的推广运用,微课程、电子教案、网络课件等信息化平台等在传播知识与技能、激发老年学员学习行为中的作用愈加凸显,从而成为老年教育教材建设中不可或缺的内容。立体化的教材是指依托多种教学资源构建某一课程的整体教学方案,以最大限度满足学员学习需求,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和学习效果。然而,根据调查数据显示,三地中有58.16%~ 65.5%的学员表示,现有“教材形式单一,可选择性较少”。在教学资源使用上仍以纸质版教材或复印讲义为主,其他网络资源仅占到19.83%~25.94%。另有10.33%~ 22.59%的学员表示,没有其他任何教辅材料。充分说明当前老年教育教材建设的立体化程度不高,不利于调动和满足老年学员学习的兴趣及需求。

(4)教材实践性不强,利用率偏低。根据开放性问题的调查数据,不少学员指出,当前教材内容与教学实践相脱节、相滞后的问题凸显,实用性不强仍是制约学员对老年教育教材满意度的症结所在。调查数据显示,三地老年学员中有21.83%~32.64%的学员表示,“教材与实践教学无关联,利用率不高”。在问及“现有教材是否有助于理解教学内容”时,26%~ 34.31%的老年学员选择了“实践类课程较多,教材帮助不大”。此结果再次验证了当前三地老年教育教材理论知识与实践教材融合度不高,教材内容单一,理论偏多偏深,缺乏老年教育实践特色,无法满足老年学员乐学享学的学习欲望,也充分说明了老年学员对教材内容实用性的重视是值得教材开发者们关注的。

(5)教材的管理制度不健全,评价反馈不完善。对于老年教育教材选用和管理方面,调查结果显示,三地均有自编教材,且制定了教材编订标准,但从学员满意度问卷中可以看到,学员认为当前使用教材仍存诸多问题,说明当前使用的教材无论是自编还是选购,除以上提及的问题,学校在教材的管理制度、评价反馈等方面也存有问题。如选用教材规范性不够,教材出版缺乏严格管理制度,编写人员水平参差不齐,造成教材质量与水平难以保证;对于自编教材,缺乏对教材的评审反馈,教材开发与使用之间未形成沟通反馈机制,导致教材中存在的问题难以有效解决,从而影响老年教育教学质量与水平。

四、构建京津冀老年教育教材体系的思路及建议

基于本次调研的结果,我们发现京津冀三地老年教育的教材使用情况存在明显不足,难以满足老年学员现有的学习需求,针对以上发现的问题,提出如下对策和建议。

1.加强组织领导,夯实教材建设根基

构建京津冀老年教育教材体系,离不开三地横向区间的沟通、交流与协作。三地老年教育单位树立起服务理念,发挥服务功能,建立由京津冀三地成员单位组成的教材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明确责任分工,形成工作合力,强化落实监督,夯实教材建设根基。领导小组负责规划顶层设计,统筹推进三地老年教育教材体系建设,制定三地老年教育教材建设工作实施方案,设计教材开发的进程,综合协调解决重大问题,督促落实各项具体任务,制定相关政策、制度及具体方案,评估教材开发绩效,积极协调各方面力量,合力推进、齐抓共管,把老年教育教材体系建设工作落到实处。

2.依托学习需求,科学设置教材内容

科学设置教材内容,是构建京津冀老年教育教材体系的基础,同时也是提高学习成效与促进老年教育发展的重要保障。面对三地在教材选择与利用中存在的实践性不强等诸多问题,依托老年学员实际需求,因地制宜、因需设置,科学设置教材内容,使老年教育教材具有实践性、专业性和针对性,打造京津冀三地老年教育教材特色。具体体现为以下两方面。

(1)因需赋形,规范设计教材结构。老年教材的建设与开发,必须把满足老年学员的需求放在首位,以老年人的年龄特点及生理特点作为基础,合理安排教材的开发与编写。由于老年人在生理、心理、精神、年龄等各方面存在诸如视力衰退、记忆力减退等因素,在教材的结构设置上要充分考虑老年人的学习和使用习惯,最大限度满足老年人“易学易懂”的需求,便于老年人阅读理解。针对以上需求,在教材结构上首先要注意字体、字号的适当性,字号可适当放大一些,字体应适当醒目一些,版式上可多留些空白,便于老年学员上课时,随听随记;其次,应由浅入深、循序渐进、通俗易懂,尽可能采用文字讲解式与图片示范式并存,并适当增加示范图片的比重,让老年学员自学教材时,就像听老师在讲课,按分解步骤和图示,就可自学操作,简单易懂;最后,可用特殊符号或字体颜色标记重点内容,设计精美,实现科学性与系统性的统一,真正满足老年人求知求学的需求。

(2)因地制宜,合理开发教材内容。教材的编写与开发,从篇章布局、呈现方式,到内容编排,都应以老年人的需求为导向。目前,三地教材实用性不强、利用率低,课程数量与教材配备不匹配,引起这些问题的原因是没有提前摸清老年学员的需求,教材编写教条化、格式化,从而导致教材内容老套、特色欠缺。因而,在内容方面,要与其他专业性教材区分开来,根据三地老年教育特色专业与需求专业,合理开发编写一套涵盖多个专业多门课程的专业系统性教材,其中要侧重对专业基础知识和基本技法的讲解,尽量避免对高深的专业知识和枯燥的学术理论侃侃而谈;要注重繁简结合,突出重点与难点;要增加对实践环节的讲解,突出教材较强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3.组建师资队伍,创新教材体系特色

优质师资是教材开发之源、提高之本,是创新教材体系建设和打造教材特色的决定性因素。因此,建设教材开发平台,组建一支高水平的教材编写师资队伍,显得尤为重要。固有的老年教材形式单一、特色欠缺,亟须成立专门负责教材开发与编写工作的教材编写委员会,全面负责教材的开发统筹。强有力的师资队伍是创新教材体系特点的领头羊与方向标,是推动教材体系建设的重要保证。

三地应共建、共享现有专业师资队伍,积极推进与结对单位深度互助合作,例如就老年教育中的“数独”课程,签订教师培训项目合作协议,做好“数独课程系列讲座”试点推广;积极筹划、组织京津冀老年教育教材师资培训班,建立京津冀老年教育课程及师资库;举办三地游学活动,加强三地教师队伍的互融互通与共建共享;同时,广泛吸纳人才,坚持“引进来”师资战略,遴选高校教育专家担任教材开发顾问,为教材开发提出专业性的意见。聘请老年教育专业师资团队,与专职教师相结合,着手教材开发与编写工作,包括教材开发的方案拟订、教材开发的人员分配、教材需求的调查、教材开发的评估及教材的审定等。

4.健全制度保障,全面推进教材建设

健全的教材保障机制,是保证老年教育教材开发顺利进行的重要因素。具体而言就是要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和评审制度,完善落实经费保障,全面推进京津冀老年教材体系构建。第一,三地要结成教材建设联盟,设立专项资金,保障老年教育教材开发经费投入,专款专用,制定项目经费管理实施细则,规范资金运作。领导小组和监审小组按照项目经费管理实施细则对其进行管理和监督,根据项目进度及资金配置表的时间安排、工作进度,保障资金及时到位,为教材开发建设保驾护航。第二,健全推进老年教育教材管理制度与评审制度体系,完善项目规划推进机制、落实机制、考核机制等配套工作机制,为教材开发提供科学有效的制度保障。第三,加强三地沟通,完善沟通体系建设。如建立例会制度,定期组织召开联席会议,总结阶段工作成效,部署下一步工作安排,加强三地协作,合力推动,抓好教材开发与建设各项工作的落实。[3]

概言之,老年教育教材建设与开发要在坚持自主开发的基础上,加强三地资源、师资的共建共享,同时集合多方力量与资源,统筹规划,逐步形成一套较为成熟的京津冀老年教育教材建设的协同开发机制,以开发出富有地域特色的高水平精品教材。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