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的难点与完善策略

时间:2024-04-24

刘晓东 晋江市梅岭街道办事处

引言

自从2018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了《关于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意见》文件以来,各行各业开始重视起了预算绩效管理的作用,我国的预算绩效管理建设随之步入了改革新时代。预算绩效管理,本身是专业程度较高且系统性很强的一项工作。因此,对于行政事业单位而言,预算绩效管理工作需要协调各方,才可以更好地开展工作。因此,管理部门和工作人员必须正确认识到预算绩效管理在单位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和意义,不断深入思考和梳理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的难点,并不断进行完善,从而有效提升行政事业单位的工作质量,更好地为人民群众服务。

一、预算绩效管理概述

(一)预算绩效管理的内涵

预算绩效管理是对单位预算编制、执行和监督的过程,是一种具有较强专业性的管理活动。由于预算与单位各个部门的工作直接挂钩,因此该管理活动也具有较强的系统性[1]。具体而言,预算绩效管理是以目标为导向、以项目成本为衡量、以业绩评估为核心的一种预算管理方法,是把资源分配的增加与绩效的提高紧密结合的预算系统。在全过程预算绩效管理过程中,需要管理部门履行和落实个人责任制,突出工作效率建设,更加关注预算资金的产出和效果。

(二)预算绩效管理的现实意义

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绩效管理工作,主要具有有效支配财政资金、为公共事业建设提供更好的产品和服务、优化政府的资源配置和资金分配体系、提升预算支出绩效等积极作用。

在行政事业单位中全面推行预算绩效管理制度,推动绩效评定透明化、信息公开化、建设系统化,对绩效目标的实现程度进行统一评价,能够提升政府的公信力,有利于政府履行自己的职责,让工作更加透明化,优化公共事业建设,切实提升政府效能。具体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能够提升预算编制执行的有效性。预算编制是预算执行的前提条件,行政事业单位通过预算绩效管理可以优化预算编制流程、监控绩效执行过程、实现预算绩效目标,并且可以及时纠正预算编制执行过程中存在的偏差,从而显著提升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编制、执行等工作的有效性[2]。

其次,能够提升预算执行的可靠性。如果能够出台系统化的规范,对整个预算执行过程进行监督,监督内容主要包括预算项目的实际执行状况、资金拨付进度、项目执行中的财务管理状况、项目资金产生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等。这样可以更好地考核及监督预算资金的收入来源和支出去向,了解预算执行中的偏差和漏洞,保证管理人员能够及时填补管理疏漏,提高计划执行的可靠性。

最后,能够提升预算资金的使用效果。预算绩效管理工作,主要是监控预算编制和执行的过程,通过监控资金使用,提升使用效率和结果。在预算编制、审议、执行、评价及分析的各个过程中,能使行政事业单位资金使用变得透明化、公开化,从而有利于提高预算资金的使用效果。

二、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员工没有系统化地学习绩效管理理念

在预算绩效管理工作中,有关单位尚未形成系统的管理意识,甚至存在工作人员专业性较差、对绩效的基本内涵不清楚、概念不明确,不具备绩效评价的专业水平,导致绩效评价失去公信力,单位人员排斥配合绩效管理。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首先,绩效管理人员不具备将知识转化为实际应用的能力,导致实践与理论脱节,使得理解出现偏差,更多地停留在财务收支管理的传统理念中,形成定式管理的概念,同时太过注重较小的资金流动问题。其次,绩效评价管理人员的知识体系没有及时更新,对新知识有排斥心理,导致绩效管理人员难以解决各种新的财政管理问题。

(二)缺乏完整的预算绩效管理工作体系

目前,我国许多行政事业单位才开始逐步重视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并且由于各种主客观因素导致预算绩效管理工作仍处于起步阶段,进而导致许多行政事业单位缺乏完整的预算绩效管理工作体系,不利于提升预算绩效管理工作质量。一方面,由于缺乏完整的预算绩效管理工作体系,工作人员在更新单位绩效管理数据的时候,只能由各个部门提供相应的固定材料。但由于固定数据存在一定的滞后性,从而导致对预算绩效管理数据的评价和分析可能存在误差[3]。另一方面,由于缺乏标准的绩效评价规范,一旦绩效管理工作人员之间对预算绩效管理数据的认知上存在分歧,很难形成一致意见,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提升行政事业单位的公信力。

(三)缺少各部门预算执行情况的评价标准

绩效评价标准是管理人员评价被管理对象的重要依据和有效方法之一,是提出整改意见的依据,能为后续的工作提供逻辑性的指导。但是,在现阶段的大多数行政事业单位中,预算绩效管理水平并没有达到一定要求,其自身还存在数据、内容和组织结构等多方面的缺陷。同时,不同单位具有其不同的具体情况(包括组织结构和管理方式),最终导致绩效管理评价难以统一执行同一套标准。哪怕是同样的项目,不同方面或不同组织结构也会导致评价指标的差异,这就给绩效评价管理人员的工作带来了较大的阻碍。

(四)绩效管理风险较大,绩效评价证据收集难度高

评价的数据与材料是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基础。但在实际工作中,由于行政事业单位每天的工作内容复杂多样、体系庞大,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管理人员数据收集的工作负担。从单方面的绩效管理人员方面获取数据,成本较大,并且统计方式存在差异,导致后续工作增加负担,甚至数据也可能不准确;但是若从管理人员方面获取,又可能缺少公平性,无法获得每个人的信服。绩效管理的一手数据本身在获取的过程中也需要分析和调查,但调查本身也存在一些局限性和主观性,难以保证其可靠度。

(五)预算绩效管理评价人员的专业水平有待提升

预算绩效管理是一个系统化且专业化程度较高的工作,其是绩效管理与预算管理工作的有机结合,绩效管理是预算管理的高级阶段,二者的结合对相关管理工作人员也提出了更高的专业要求,需要工作人员具备较高的管理水平、完善的法律意识、工程建设方面的基础常识等多种知识体系。

同时,对财务管理人员也提出更高的专业要求,需要具备敏锐的查账能力、财务分析能力、财务管理能力,才可以更好地开展查账工作。但是,由于许多行政事业单位对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缺乏重视,没有配套优秀的财务管理人员,进而导致预算绩效管理工作难以顺利开展,难以有效提升行政事业单位的工作效率。

三、行政事业单位加强预算绩效管理的对策与建议

(一)完善绩效预算管理法规建设,制定相关行为准则

政府部门应当在未来的工作中不断完善绩效预算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建设,让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绩效管理有据可依、有法可依,让单位工作更具有公信力和说服力,增强员工对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的信心[4]。同时,还要强化预算绩效体系的机制研究与制定,制定相关管理制度和行为准则,按照实际情况规划具有针对性的绩效管理规范,确定绩效评价的具体范围,出台科学的绩效管理办法。

(二)建立完善的预算绩效管理工作体系

首先,行政事业单位需要统一预算绩效工作中所需要的数据和信息管理,并强化有关工作人员的数据分析能力。行政事业单位应积极组织人员学习绩效管理知识,帮助相关工作人员正确认识绩效管理概念、了解预算绩效管理意义,在此基础上建立较为完善的预算绩效管理评价系统。

其次,建立自己的数据治理体系,分类管理数据,总结数据信息的规律。数据调查过程中,要组织单位具有较高专业素质的人员组成团队,才可以提升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公信力,强化预算绩效管理建设,不断从实践中吸取并总结经验,使单位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评价指标与结构体系更加科学化。

从近几年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绩效管理观念进步水平来看,该项工作还处在长期的探索实践中,还需要在未来长期建设中不断吸取经验,逐步实现预算绩效管理的科学性、系统性和实践性,从而更好地指导单位的财政预算绩效管理。

(三)强化绩效评价业务知识培训,提升绩效管理水平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工作相较之前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但由于起步较晚,再加上各个地区、不同单位之间发展水平差距较大,这都给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

因此,在这样的背景之下,有关部门应该重视并努力提升预算绩效管理水平,积极推动预算绩效管理制度和体系的完善。同时,还应注重管理人员专业能力的培养,从而不断提升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工作质量。因此,行政事业单位在加大优秀人才引进力度的同时还应定时组织团队进行专业知识培训,不断提升预算绩效管理水平的实力,巩固绩效理念,全面提升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水平。

(四)加强部门间的预算绩效沟通,营造良好的管理氛围

有效沟通是工作的基础,只有加强沟通才可以更好地开展绩效管理工作。因此,行政单位应该不断优化单位内部的绩效沟通渠道,确保各个部门之间的信息沟通,促进各个部门之间工作的顺利开展。同时,加强预算绩效工作的宣传力度,让绩效评价规范深入人心,行政单位要重视与上下级部门之间的关系,以便全方位统筹管理。同时,不能忽视基层员工的教育工作,要加强他们对预算绩效管理的认识,达到单位上下统一规范,营造良好的管理氛围,实现责任、权利和义务的有效结合。

(五)加强绩效评价结果反馈,提升数据信息应用价值

一般情况下,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绩效评价的结果直接决定了整个工作体系是否合理。因此,在建立预算绩效管理体系和不断创新完善规范的同时,一定要与实际情况相结合,将评价体系应用到单位实际运转机制之上,实施一定程度的责任追究,将单位个人责任制落实到位,并建立相应的奖惩机制[5]。同时,将绩效评价的结果与政府预算相结合,提出激励机制,实时向上级部门汇报评价结果。深入贯彻落实“施必有效,效必有责”的管理方法,强化预算绩效评价结果的实际应用价值,不断加强单位内各个部门之间的责任意识与绩效观念,形成良性的奖励机制和监督体系。

(六)改进预算项目数据库管理模式,推进工作高效化

提升预算编制方案与预算实际执行的匹配程度也是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一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在科学执行预算绩效管理的同时,应该建立专门的管理部门和管理规范,统筹管理单位各个部门的项目资金,将项目资金支出审批工作落实到个人,在缩紧权限的同时还要下放部门自主处理资金的权限,实现事业单位各个部门财务管理的刚柔并济,促进各个部门的可持续发展。在工作全过程中,行政事业单位可以组建专门的团队,借助现代化信息技术,健全预算项目资料库,以便统筹管理资金和项目数据,并根据项目进行区分和排序,根据项目的具体性质,划分为政府重点项目、日常办公项目、信息化项目等类型,并将数据分类入库,然后运用先进的数据管理和分析功能,不断提升行政事业单位绩效管理水平。

除此之外,行政事业单位还应该根据各行业的工作内容,将预算项目数据库与国库集中支付系统、预算管理分类系统和财政一体化管理系统进行对接,实现政府单位与单位之间的信息互通、资料共享,帮助推进工作高效化进行,并充分利用大数据分析功能,采集重要指标,为绩效评价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七)建设预算绩效管理信息系统,提升资金使用效率

完善数据库建设工作后,行政事业单位应该利用先进的信息互联网技术,帮助单位内部及时建立预算绩效评价信息沟通系统,能够让单位内各个部门之间实现及时的信息沟通,保证绩效评价的公平、公正、公开。管理人员需要思考如何将预算编制、预算执行和绩效考评有机结合起来,通过数据库中的分析结果,完成信息的衔接、集成和应用。在预算绩效管理信息化系统投入使用之后,可以再利用信息化手段,建立信服度较高的预算绩效评价体系,能够及时分析数据出现偏差的原因,找出数据之间微小的差距,为下个周期的预算执行铺路,从而及时跟踪预算执行情况并及时优化,为提升事业单位资金使用效率奠定基础。

结语

综上所述,对于行政事业单位而言,应当重视其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建设科学合理且稳定的评价体系,有利于单位各部门的和谐运转,协调好预算绩效在各个行业中的应用,并起到规范指导的作用。努力将预算绩效管理、行政管理和财政管理等多部门的工作融合起来,与各个部门的绩效指标直接挂钩,互相学习、融合及提升绩效办法,这样才能不断完善评价体系,发挥预算绩效管理的作用及优势。作为管理基础,支撑着行政事业单位各个部门工作的和谐运转,贯彻落实中央的“引进来,走出去”战略要求,将预算绩效管理方案的探索和创新,与实践管理办法结合起来,让管理规范更加贴合实际。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